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巾帼志之乱世红颜 > 第九章 危难显忠诚

巾帼志之乱世红颜 第九章 危难显忠诚

作者:中国海军元帅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0:5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段思廉应诺,正要命人去取印信移交,此时一名小校急匆匆地跑进来禀报:“刘茂忠叛军二千余人,透过三关,直寇北门。求大将军速发援兵迎敌!”

段思廉和景廉等人都大惊失色。段思廉道:“此辈方得雁门,又寇太原,着实嚣张。太原兵少,若不予以重创,势将难为!思廉愿率精兵千人,出城杀贼!”

副留守高君雅道:“不可。今城中之兵不过数千,贼寇势大,难以抵敌,只宜坚守,不可犯险出战!”高君雅身为分管军事的副留守,一直被段婉曦的风头盖着,在军中缺乏话语权。现在得到了景廉的授权,当然不会放过任何刷存在感的机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段思廉道:“我军方失雁门,士气低落。今贼不过二千余人,奋力一搏,尚有取胜之望。若畏缩不战,待其大军压境,虽欲自保而不可得也!高将军既不肯出兵,吾自引麾下部曲卫士,背水一战!若胜,使太原百姓知其尚有可倚之屏障;即或败死,以此残生报国雪耻,亦不枉段氏三代忠烈,一世清白!”说罢转向景廉,征询他的同意。

景廉见段思廉目光灼灼,神情坚毅,也不由得被他临难不苟的精神所感动。他虽然对段思廉可能存在的不臣之心十分警惕,却相信他在民族大义上的坚定立场,也希望通过这一仗检验段思廉对朝廷的忠心,便道:“汤公所言甚是。杀敌保国,吾辈义不容辞,岂可惧贼之势大而退缩?高将军速点齐兵马,布阵迎敌!”

高君雅愣住了,他鲜少上阵,军事能力本就有限,景廉又站到了段思廉一边,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迫在眉睫,何得迟疑?”景廉见他反应迟钝,厉声道,“若敢畏战,先斩汝首!”

高君雅见给自己下了最后通牒,甚至以斩首相逼,怎敢耽误?只得鼓起勇气,命人召集各部将校,根据段思廉的建议,以旅帅长孙顺德、王长谐各率本部骁骑五百,出东门、西门,左右包抄敌军后路;自己和段思廉率统军窦琮、姜宝谊部下骁骑一千,连同城中左骁卫主力二千,出北门正面迎敌。宋老生部则屯兵城内,作为预备队,万一前方作战不利,再出击增援。

刘茂忠部将张德政、黄子英率骑兵两千余人,杀到城北,见太原城郭坚固,己方缺乏攻城器具,便弃城不攻,转而抄略附近村镇,企图引诱邢军出城,然后来个反包抄,迅速歼灭其有生力量。段思廉领兵出城,见敌军分为小队,回头袭扰,心下暗自提防,也命窦琮、姜宝谊分两翼追击。

张德政、黄子英见邢军分散追击,又认出正中的段思廉帅旗,认为正是集中兵力将其聚歼的大好机会,便下令全军掉头,分出约六百骑顶住窦琮、姜宝谊的包抄,张、黄二将亲率其余骑兵猛攻段思廉中军。

段思廉看他们接近了,下令左骁卫步兵列成密集方阵,列盾牌挡住叛军射来的箭雨,弓箭手、长矛、步兵刀由远及近依次招呼。叛军自起兵以来都是乱中取胜,没怎么打过如此严整的军阵,终于为其错误的经验付出了巨大代价。一个冲锋就有三百余骑被射杀刺倒。好不容易楔入了邢军阵中,又遭到左骁卫步兵五人一组的围攻,刺猬般的长矛不住地往马肚子上招呼,战马纷纷倒毙,许多叛军不得不下马同步兵肉搏,骑兵的攻击队形被彻底打乱。段思廉与高君雅率领中军卫队的数十弓弩手排列在后,看见有透过步兵方阵冲来的零散骑兵,立马集中火力射杀。

正在督战的张德政、黄子英欲罢不能,只得亲率精锐二百骑,调整战术,不理会步兵的纠缠,全力撕裂邢军阵型,向外围摆出钳形攻势,聚集其他兵马,合围段思廉。这一手果然击中了邢军要害,被打乱的防线无法阻挡叛军有力的攻势,不得不逐渐退却。

战场上风云突变,形势迫在眉睫,高君雅见势不妙,待要下令退却。段思廉喝道:“全城安危系于我等,岂容畏葸而退?”便拔刀在手,亲率中军卫队和部曲将士五十多人,奋力迎击上去。张德政领兵敌住段思廉,黄子英率部直取高君雅。叛军数百骑兵相继突破官军主阵,重新聚集,在局部上对邢军形成了绝对优势。段思廉、高君雅奋力苦战,身边亲兵越打越少,渐渐不支。

就在局面危殆之际,西北、东北两个方向突然杀声四起,奋力突破了两翼阻击的窦琮、姜宝谊各领百余骑,从叛军后方杀来。已现败象的左骁卫步兵见援军来到,士气复振,趁机配合援军大举反攻,并逐渐向后方的主将靠拢。张德政、黄子英见后路被抄,不敢恋战,只得果断放弃进攻,收拢各部全速北撤,直奔赤塘关。段思廉不顾高君雅劝阻,率领马力尚存的数百骁骑,随后紧追。

张德政、黄子英率五百残卒,还没跑出几里路,前方尘头大起,一支骑兵齐声呐喊,杀奔而来。原来是长孙顺德率左翼骁骑,当先赶到,一阵大杀。张德政、黄子英只得硬着头皮,奋力突围。一场混战,好不容易透围而出,已折去近三百人。黄子英等人不敢投赤塘关,转向东北山僻小路逃窜。此时王长谐的右翼骁骑也包抄到位,又是一顿痛打。张德政、黄子英见势不妙,弃了战马、铠甲,趁着天黑,一头扎进了荒山野岭之中,侥幸逃脱。其余官兵,都被长孙顺德、王长谐率军收拾得干干净净。

在段思廉的有力指挥下,太原官兵众志成城,终于全歼来犯之敌,遏制了刘茂忠叛军疯狂扩张的势头,使太原城转危为安。段思廉于危难之际,力排众议,以五十五岁高龄,身先士卒,痛击叛军,其英勇血性,再次赢得了太原军民的热诚拥戴。兴师问罪而来的景廉在亲眼目睹了他舍生忘死的表现后,也不禁感叹,果然是国之干城,名不虚传。三人私下计议,认为段思廉有无谋反之意暂且不论,但在平叛御胡的大节上是绝不含糊的。为了守住太原这个北方重镇,还需要给他保留部分权力,以有效抵抗北方强敌。

次日一早,景廉、杨师道、黄演代表朝廷作出了对段思廉的处分决定并当堂宣读:查太原留守、左骁卫大将军、汤国公段某,元夜之变,咎由子女,通谋有嫌,查无实据。唯其身为人父,管教不严,本当重惩。念段氏三代仕朝,御敌有功,特代天宣恩,着段某留任太原,戴过效力,缉拿在逃主犯,缚送阙下,听候发落。以副留守高君雅行左骁卫大将军,总督军马;太原民政钱粮事务,悉听郡丞王威处断。即日交割,毋得稍延。

段思廉知道保留原职,剥夺军权政务,对他已是舍死忘生拼杀表现争取来的最轻处分,当即叩首谢恩,向高君雅、王威移交了兵权和政务。景廉见他服从处分,交出权力,也放了心,嘱咐王威、高君雅二人妥善处理太原军政事务,然后率众返回大兴复命。此前为了控制太原而进驻的宋老生部两万大军,也分批撤回,一路护送钦使抵达霍邑。为保险起见,景廉命宋老生选精兵五百,护卫回京,其余大军就地屯驻,以备不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