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巾帼志之乱世红颜 > 第十六章 测字

巾帼志之乱世红颜 第十六章 测字

作者:中国海军元帅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0:5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原城的街道如同往日一般繁华,来来往往的居民们一脸泰然,与开皇时期和大业初年的太平盛世并无多大差别。..很难想像他们所处的是一个烽烟四起,战乱频仍的年代。在段思廉和前任太守的治理下,太原成了当时全国为数不多的乐土之一。纯朴勇敢的晋阳百姓们刚一解除战备状态,就兴致勃勃地投入了新的生产生活之中。

大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卦摊案边,坐着个白面书生。那人年约三旬,眉分八字,留着三牙掩口髭须,一身略显陈旧的粗布衣衫,正专心致志地看着手中的书卷,浑不理会身边过往的各色人等。即使无人问津,他也不会去主动夸口招揽生意。若非桌边插着的“卦”字小旗,大概不会有人知道这是个算卦的。

正读得入港,只觉眼前光线一暗,书案前出现了一条颀长的身影。刚要抬头看清,“啪”的一声,一口宝剑放到了案上,来人已经在摊前坐了下来。

那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一身黑色劲装,剑眉星目,英武挺拔,容貌谈不上美丽动人,却是目光如剑,慑人心魄。书生一见之下,心头大震,浑然不觉手中书卷已掉于地上。太原竟有如此英气逼人的奇女子,她是谁?为何一见面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书生怔怔地瞧了半晌,见少女也一言不发,直直地盯着他。一个大姑娘家的,盯着自己一个大男人看,竟是一点都不害羞。书生自觉失礼,连忙移开目光,整理了一下思路,问道:“姑娘来此有何贵干?”

“进庙烧香,来你卦摊自然是测字。”那女子冷冷地道。

“不知姑娘所问何事?”

“问姻缘。”

书生取过纸笔摊开,道:“请姑娘出字。”少女接过笔来,在麻纸上写下一个“婉”字。

书生思考片刻,微笑着道:“小生恭喜姑娘,必得佳偶。”

少女脸上露出一丝浅笑,问道:“此字何解?”

分析道:“家头之下,无鸟之鸳,有女一人,倚门而立。鸳者,雄鸟也,鸳鸯比翼,共效于飞。家有贤夫,举案齐眉。”

看着少女脸上越来越浓的笑意,书生话锋一转,又道:“然此女过于强势。自古男主外事,女子主内。此女则立于外,而夫居其内,暗喻男主内事而女主外,与常人相左。”

少女问道:“可有灾祸?”

书生沉吟道:“灾祸倒未见得,然若有相左之事,难以释怀,郁结于心……”提笔在“宛”下加了个“心”字,“必成‘怨’矣。”

少女一惊,问道:“可有化解之法?”

书生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皆在人为,小生不敢妄言,测泄露天机。”

少女满意地一笑,从怀中掏出一锭金子,放在案上,道:“这是你的卦金。”

书生摆摆手道:“小生一卦只收百钱,此金万不敢受。”

“这一卦于我至关重要。你若不收,便是不给我面子。”少女见书生犹豫,便道,“这样罢,你再为我测上一卦。我若满意,你便收下这锭金子;若不满意,我便收回。如何?”

“也罢,就依姑娘所言。”书生推脱不得,只得答应,问道,“不知此卦欲问何事?”

“问前程。”少女说着又在纸上写下一个“曦”字。

书生见字大惊,抬头注视了少女,越看越像,惊讶得半晌作声不得,摇了摇头缓缓说道,“此卦恕小生无法解得。”

少女看着书生的神色,把他的心事猜了个八分,笑道:“你是不会解,还是不敢解?”

书生犹似受了惊吓一般,环顾四周,这才低声对少女道:“此字暗藏极大玄机,恐犯天戒。光天化日之下,恕小生难以奉告。”

少女道:“如此,我还非问个清楚不可。既然此处不宜,便请前往寒舍,私下告知如何?”

那书生尚在犹豫,少女凑近前来,低声道:“若想见你生身之母,便随我来。”

书生闻言大惊,不再迟疑,收拾了摊子卦旗,便起身跟着少女,一路来到太原留守府侧门外。少女叫开了门,领着书生径到段思廉的书房中。不用说,能带着外人进来的,只有段婉曦了。那测字的书生,便是段氏一直在寻找的原崞县县令郑泽慷。

时段思廉正在正堂上议事,段宗扬、侯世昌外出寻觅隐蔽之所,作为段氏部曲的秘密训练基地。段婉曦一面找人去通知父亲,一面与郑泽慷分宾主坐下,叫仆役看茶,然后屏退左右,关了门窗,问道:“这里并无外人,一言一语,出你之口,入我之耳。这‘曦’字如何犯了天戒,总可以说了吧?”

郑泽慷还是小心翼翼地确认周遭安全,无人窃听后,才开口道:“曦者,东南初升之日也。少年新锐,譬如朝阳,蒸蒸日上,趋于鼎盛。日旁为‘羲’。羲者伏羲,华夏始祖,天皇至尊。曦之为字,本有天命所归,飞登九五之意。而姑娘龙睛凤颈,恰有伏羲之相,救世之志,与名相合。岂非深犯天戒,取祸之道?”段婉曦初生牛犊,可不会让个“祸”字吓倒,反而被“天命”激起了胸中豪气:“如你所言,天命当在段氏。我个人荣辱何足为道,若父兄能君临天下,必能重整河山,造福万民。”

一声咳嗽,段思廉推门走入。二人连忙住口起身,郑泽慷上前参见汤公。段思廉忙答礼,延请郑泽慷上座,动问别来之事。郑泽慷道:“昔年陛下动议征伐辽东,在下见其未战而先骄,知此行必有不利,徒费民力资财。但恨人微言轻,故乘醉讽之,使达天听,希图陛下幡然悔悟。不意天颜震怒,将我削职为民。”

“不意?不见得吧?”段婉曦插嘴道,“你如此聪明之人,难道不知皇帝得知后会作何反应?多半是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落个干净。”

郑泽慷叹道:“知我者,婉曦也。确如君言。”

段思廉问道:“后来如何?”

郑泽慷道:“罢官后,我回丹阳家中侍奉养父养母,父母大人告知身世,命我北上寻亲。历经年余,未有头绪。又遭逢杨行敏之乱,盗贼并发,兵荒马乱,朝不保夕,遂辗转避难于汾、绛一带。近闻汤公抚慰河东,欲来相投。后知悉郕国公案,恐汤公招贤纳士引小人陷害,只得匿迹民间,待机相助。”

段思廉道:“玄成与正明皆为段氏用心良苦,孤何以报之?今幸得君母音讯,特相告知,使君骨肉团聚。”说着起身从书案边木匣里取出一封书缄交给郑泽慷,“玄成可持此信,前往大兴城中,延兴门内之升平坊,面见小女云娟,请其安排你母子相认。”

郑泽慷连忙起身,恭敬地双手接过书缄,翻身下拜,顿首道:“若使泽慷寻得生母,尽为子之孝道,当结草衔环,以报汤公大恩!”

段思廉连忙扶起,道:“吾知玄成忠孝之士,但****之美以积阴德耳,岂望报乎?且请安歇**,同叙别来之情,来日遣人送君上京。”

郑泽慷道:“汤公盛情,泽慷甚是感激。然既知母讯,归心似箭,恨不能即时飞至母亲身边,恕泽慷不能奉陪,即便告辞。他日寻得家母,必亲自上门致谢。”

段思廉叹道:“既如此,吾亦不便强留。且请少待。”说罢跟女儿使了个眼色,段婉曦会意,出去牵来一匹马,马背上还捎着个包袱。段思廉与郑泽慷出得门来,将辔头交给郑泽慷,道:“玄成千里来投,坐席未暖便去,思廉无以相待。些须盘缠衣物,脚力一匹,供君途中使用。还请笑纳。”

郑泽慷心中感激,再拜谢道:“明公大德,泽慷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休如此说。”段思廉拉了郑泽慷起身,一同出门,又命段婉曦送他出城。郑泽慷拜别了段思廉,与段婉曦一同上马出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