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巾帼志之乱世红颜 > 第卌二章 夏王窦融

巾帼志之乱世红颜 第卌二章 夏王窦融

作者:中国海军元帅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0:54: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邢末的“反王三巨头”中,口碑最好、人望最高的,不是实力最强,被奉为盟主的尉迟密,不是年轻剽锐、光脚打出江淮霸主地位的李世明,而是两攻幽州不克,连个河北都没占全的夏王窦融。

窦融,贝州漳南(今山东武城漳南镇)人。世代务农,曾任里长,尚豪侠,为乡里敬重。邢后主募兵伐辽东,窦融在军中任二百人长。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反邢。后来其全家人被邢军杀害,窦融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高士达兵败身死后,窦融招集散亡复起,不久便大破邢太仆杨义臣所部军队,次年又在河间一带的七里井大败邢左骁卫大将军张士雄部,歼灭了河北的邢军主力,在乐寿建立夏国,正式称王。其后窦融又相继削平魏刀儿、王?拔等地方势力。经过四年转战,河北境内各路邢军和地方势力相继被平定,除北部涿郡(即幽州,今北京)到云中长城一线还在司马师都手中外,河北十三郡皆为窦融所有。

龙武元年,宇文造极在童山大败于尉迟密手下,逃到黄河以北的聊城,企图苟延残喘。窦融知道宇文造极天下公敌,又是强弩之末,便不失时机地南下痛打落水狗,在诈降宇文造极的反邢先驱、知世郎王薄策应下,里应外合攻破聊城,擒杀了宇文造极,为饱受邢军残害的百姓们大大出了一口恶气。本来素有仁侠之名的夏王更加美名远扬。

窦融出身贫寒,为人行侠仗义,乐善好施。在乡里时就尽己所能,扶贫济困,还曾为给一个穷人发丧而捐出了家中仅有的一头耕牛。他还自学武艺,组织村民保护乡里,多次击杀前来侵犯的盗贼和散兵游勇,因此得了个豪侠之名,整个漳南无人不称颂。以至于其父死的时候,小小一个村镇,居然有一千多人赶来送葬。如此深得人心的豪杰,怎能不成大器?高鸡泊起事,窦融虽然只有二百多弟兄,但个个忠肝义胆,团结一心,追随他闯过了无数大风大浪,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古往今来无数农民领袖,在取得了局部的成功后往往抵挡不住权力的诱惑,开始脱离群众,追求享乐,但窦融是个另类。做了夏王,他依然保持着一个纯朴农民的本色。他生活俭朴,不爱钱财,每次战胜之后,缴获资财全部分赏将士,自己分文不取。就连肉都不多吃,每顿饭常常只有脱粟饭和蔬菜。妻子曹氏身为王后,却连一件丝织的衣服都没有(不衣纨绮),家中侍妾、婢女总数不过十几人。夏军攻下聊城后,俘虏了上千旧邢宫中的宫娥美人,窦融并没有据为己有,甚至没有当成战利品分赏部下,而是和投降的一万骁果全数释放,任其婚配。

宽仁、俭朴、亲民,不管以当时还是今天的道德标准来看,窦融的个人品德都是邢末反王中的翘楚,就连段思廉、李世明也要让上三分。段氏起兵以来,一直将窦融作为团结的对象,不但因为窦夏势力割据河北,对中原争霸举足轻重,也是出于对这位端方重义,深得民心的豪侠的敬畏和欣赏。窦融为夺取河北全境,与割据燕云、依附汤廷的燕云王司马浩杰多次发生冲突。忙于东征西讨、巩固关中的段思廉为避免多方受敌,除令司马浩杰坚决守土自卫外,尽量采取措施和让步,缓和双方矛盾,争取和平。在苏冰心等使者的努力斡旋下,窦夏政权终于在大业十四年底同段氏达成了默契,通过通商贸易,初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大汤开国初期最艰难危险的一年多时间里,不但没有趁火打劫给汤廷添乱,还发兵南下攻打王唯岳在黄河以北的州县,在客观上牵制了王唯岳,使得汤廷得以全力平定西陲、收复河东,站稳脚跟。而窦融也利用没有大战的宝贵时机,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发展生产上。史载其“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将河北地区治理得“境内无盗,商旅野宿”。河北成为了仅次于关中的宁静和平之地。当地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甚感夏王的恩德。

然而,窦融毕竟是一代豪杰,他有自己的骄傲,从没想过也不愿意攀段氏这根高枝。作为邢末的第二号反王,一个独立的地方政权,他也有自己的利益,那就是窦夏政权的生存和发展。一山不容二虎,在同一片国土上,两个对等的政权势必无法和平共存到永远。当汤廷一步步扫清威胁自己的强敌,在统一全国的进程中不断前行的时候,窦夏与汤友好关系破裂只是时间问题了。

早在进军中原之前,汤廷中以杜君雁、苏冰心为代表的有识之士们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避免两面受敌,汤廷有意识地加大对窦融的拉拢,甚至不惜抛出“平分郑土”的烟幕弹,苏冰心还借机同郑国使团在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唱了一出双簧。

窦夏政权虽然不像段氏一样,能凭借前朝积累下的人望吸纳大量关陇士族的精英阶层,但河北人杰地灵,窦融又采取宽和、开明的施政方针,吸引了不少士人加入窦夏政权,其后破宇文造极,又得到一批旧邢官员的加入,政权架构日趋完善,单单为其出谋划策的就有以中书侍郎刘彬、国子祭酒凌敬为首的十几人智囊团。这些人也都是当时的精英人才,有识之士,对局势有着深刻的见解。开战前期,针对汤、郑双方的拉拢,窦融聚众商议对策的时候,中书侍郎刘彬就指出:“今汤有关内,郑有河南,夏居河北,此鼎足相持之势也。汤兵悉众攻郑,首尾二年,郑势日蹙而汤兵不解。汤强郑弱,其势必破郑,郑破则夏有齿寒之忧。为大王计者,莫若救郑,郑拒其内,夏攻其外,破之必矣。若却汤全郑,此常保三分之势也。”

唇亡齿寒的道理,窦融当然明白。他赞成刘彬的看法,但没有立刻出兵,因为不到时候。王唯岳是什么人他很清楚,救郑是为了窦夏的利益,所以不到双方拼得两败俱伤的时候,他不会搅合进来,否则会被王唯岳所利用。汤郑双方越是不遗余力地拉拢,越说明他们看重窦夏,想把自己卷进来。我岂能上当?为此,他决定无视双方抛出的诱人利益,坚持自己的意见,坐山观虎斗。同时把矛头指向了南方可能给他带来麻烦的两条地头蛇――曹州的宋义王孟海公、兖州的鲁王袁朗。而正如苏冰心所言,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最明智的做法。河北的智囊团们显然不会有什么反对意见。窦融的中立正中了汤廷下怀,段婉曦没有了后顾之忧,得以从容地地占领郑国大部领土,歼灭郑军主力,把王唯岳最后一丁点抵抗力量压缩在了剩下的半个洛阳城内,成了彻彻底底的死棋。

而窦融也借机向山东发展,进一步壮大自己的队伍。龙武二年六月,趁汤郑两军在河南战场上对峙的时候,窦融派大将冯黑虎率军南下,渡过永济渠,短短七天时间便攻破曹州、戴州,俘虏了宋义王孟海公。同时致信依附王唯岳的鲁王袁朗,以救援洛阳为名,“征调”其部下人马归自己指挥,总兵力达到十三万人。但对于洛阳日渐危急的战事,他依然是按兵不动,作壁上观。王琬、长孙安成等使者多次催促窦融出兵,甚至花钱贿赂窦融身边的近臣们。但窦融始终不为所动。

窦融了观望了一个多月,得知汤军步步收紧包围圈,洛阳城岌岌可危,自忖出兵的时机已经到来。而此时的王琬、长孙安成等人再也无法等下去,他们干脆学起了楚国的大夫申包胥,在夏王宫前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感动”了窦融。于是窦融?水推舟,留冯黑虎与部将范愿守曹州,自率主力十三万大军,于谷水决战后的第三天,即七月二十八日自周桥(今山东曹县西北)出发,沿济水故道白沟西进,准备在汤郑双方拼斗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下山来捡这么个大便宜。

中原逐鹿的第三方终于加入了这场前所未有的竞争。又一场新的生死存亡考验降临到了汤军的头上。他们,将何去何从呢?

17k公告:网文联赛本赛季海选阶段最后三周!未参加的小伙伴抓紧了!重磅奖金、成神机会等你来拿!点此参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