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七百零九章 慈禧对东洋的‘严惩’

18号黄昏,在西方漫天如血的红霞下,车队进入津门城。

长长的车队,沿着一条条密密麻麻挤满了人群的街巷穿过,驶向紫竹林的西洋医院。

一辆辆马车上面,挨挨挤挤的坐满躺满了受伤待治的抗倭军,江南兵,鲁东军,芦勇,霆军士兵。

在这些伤兵的身上,厚厚的缠着染满血迹的纱布,望之使人心寒。

青石路面高低颠簸,在马车晃动间,一些重伤士兵每每被挤压到伤口,不时的发出一声声死命压抑着的痛苦呻吟。

马蹄声声,车轮咕咕。

满城肃然。

按着安排,这些伤兵在圣玛丽医院经过医生的检查筛选以后,医院将接收兵站分院所不能救治的伤兵治疗,其余的将被送到大沽兵站分院。

当天,李经方一直在圣玛丽医院忙碌到凌晨,才把事情安排完毕。

第二天清晨,李经方早早起床,想在启程大沽兵站前回趟家里,和老父亲见个面,同时见见家里的妻小弟妹。

然而还没等李经方坐上马车,就受到北洋帮办大臣王文韶的急召,同时得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日军舰群兵临塘沽。

不久,大沽水师营务处发来第二封电报:日军舰群驶向北塘,北面传来隐隐雷霆,疑似炮击。

顿时,直隶总督府内的文武大臣们均是满脸惊惧,难道倭兵打算像三十年前的英法联军那样,从北塘登陆,然后绕道攻击大沽炮群后翼?

在总督府的大堂里,众人心慌气短郁郁沉闷,心里面都在忐忑的想着当年津门的兵祸,难不成今日又要重演。

不都说了议和了么,怎么还打?

还讲不讲道理!

大约一个小时以后,第三封电报传来:倭夷军舰驶到大沽口海面,开始炮击南炮群。

整个津门,随之扰乱起来。

成千上万的百姓们,带着贵重财货,拖家携口的涌出津门城,四下逃难而去。

而那些不愿离津的百姓,都蜂拥的冲进紫竹林租界,寻求洋人的庇护。

只是半天的功夫,整个津门已经是一片萧条空荡。

燕京,紫禁城养心殿。

慈禧老佛爷垂帘坐在木然如泥偶的光绪皇帝后面,听完总理衙门关于塘沽的急报,在珠玉帘子后面沉默良久。

满殿重臣肃然无声,都忐忑着静待老佛爷的对应章程。

“有没有何长缨的消息,他的军队走到哪儿去了?”

听到慈禧的询问,兵部尚书孙毓汶微微一愣,心想着老佛爷问这不相干的干什么?

现在说的是塘沽怎么对付倭夷兵舰,何长缨的队伍都快跑到京师了,就是再犀利,也是鞭长莫及呀?

孙毓汶不敢迟疑,连忙叩首回答:“启禀皇上,启禀太后,何长缨的抗倭军在16号离开乔山镇,按着军队的行程,估计近两天就会抵达京郊。”

“打一打也好,津门有洋人的租界,那么多的产业,洋人不就是只爱钱么?哼,打烂了,哀家就不信他们心不疼,不毛炸!”

慈禧冷哼一声,下懿旨道:“让宁河大营的军队去守津门,抗倭军不是吹嘘着没有人能攻破他们的城防么?俗话说大炮无眼,紫竹林里面可有千百号洋人”

虽然慈禧并没有把话说透,不过满殿的大臣们却都听明白了。

“启禀皇上,启禀太后,臣提议把滦州的8000千大军也调往津门,加上城防营,津门旅,”

军机大臣徐用仪开口出策:“万一大沽炮台守不住,退下来还有四五千人,有这近两万大军,也足可抵御倭兵。”

隔着珠帘慈禧淡淡的看了一眼徐用仪,对于这个太过耿直,爱多话的帝党核心,她有时也是又恼又火。

“既然要议和,就得守着规矩办事儿,让洋人知道咱们大清的信誉;调动宁河大营这四千军队,只是为了免得津门涂炭,调动刘坤一这道菜就变了味道,成了打仗;此事无需再议!”

听了慈禧的断论,下面跪着的很多大臣,都是瞬间若有所悟。

好一个‘鹬蚌相争’!

最好打完了津门旅,打残了倭夷兵,在炸得紫竹林里面的洋人们死亡累累。

那这事儿,就是完美了!

5000纵横在津京的抗倭军,相比于10000纵横在津京的抗倭军,完全都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谅着何长缨的胆子,他也不敢如何。

可就怕万一战后这小子发了熊脾气,在李经方,贾起胜,江自康这些家伙的挑唆下,较劲儿要接收老李的北洋,倒也真是一个大麻烦。

老李的大儿子李经方,成了何长缨山海关军团的后勤大总管,老李的心头肉北洋水师,躲进了旅顺港。

李经方,丁汝昌,刘步蟾,贾起胜,徐邦道,江自康,姜桂题,程允和,夏青云,还有之前老李着重培养的接班人袁世凯的左右手唐绍仪,都聚拢在一起。

这里面要是没有一点儿猫腻,没有老李的影子,那才真是活骗鬼!

而且在炸了紫竹林以后,洋人和倭夷怒对,大清朝才能从中左右倒腾,渔翁得利。

“刚毅,你去会见英国和各国公使,责问东洋为何不守约定?通知他们,在津门的倭夷退兵之前,作为对东洋不守承诺的惩罚,每日对城外倭夷兵的军粮供应,其中的蛋肉减半!”

“嗡”

殿内顿时一片交头接耳,都感觉老佛爷的这个旨意下得有些看不懂。

倭夷不守承诺,悍然发兵攻击津门。

按着例行的‘国际公理’,应该一边调大军防御,一边通过洋人运作,逼迫倭夷退兵,才是正理儿。

现在老佛爷这个旨意一下,先不说会不会激怒城外的倭夷大军,至少给了倭夷一个错觉,只要他们每天能忍受少吃一半的蛋肉,就可以为所欲为的继续发兵攻击津门。

刚毅以刑部笔帖式出身,累升至刑部郎中,光绪三年(1877)以平反杨乃武和葛毕氏案受奖励,然后按察使、布政使,山西巡抚,江苏巡抚,一路官运亨通。

直到此次因为力陈主战,被光绪皇帝替代张之万,升为军机大臣。

刚毅这家伙历来强横跋扈,对洋人尤其强硬,老佛爷让他去通知洋人,搞不好双方就会不欢而散。

那倭夷兵还不死劲的打津门?

听了慈禧的懿旨,大殿里面的一群老狐狸,一个个都在心里发颤的连连叫苦:

老佛爷,咱们可是精贵的瓷器,对付小小的抗倭军那些粗瓦坛子,还需用这计谋?

当年三十万湘军,掌控东南半壁江山,在您掌下不还是举手灰飞烟灭!

一切事儿就不能等签了条约,倭兵退走了再说?

再说咱泱泱大清,就缺那几个鸡蛋,几两猪肉,跟倭夷这帮穷鬼斤斤计较?

万一真的惹恼了城外的倭夷大军,那才是一场真正的滔天祸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