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的祖国

战斗在甲午年 第二百七十六章 我的祖国

作者:西瓜是水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48:05 来源:蚂蚁文学

对于在何长缨的那个时空里,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黎元洪,何长缨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这哥们概括来说,就是一个有能力,怀着理想主义,手段温和的老实人。

为人廉洁,待人温和,没有太大的野心,也想为国为民做一点事实儿,不过总被各路野心家来回利用,当了半辈子的傀儡。

从某些方面来讲,黎元洪和比他大三岁的王士珍有些相像,不过王士珍为人重情义,思想传统守旧。

而黎元洪思想新派,没有什么忠诚观念,更倾向于共和。

何长缨笑着说道:“你先进我们的军法部吧,做个中尉军法长。”

林云瑜身上的担子太多,而且黎元洪性子随和一些,把他作为林云瑜的助手观察一段时间,何长缨觉得还是可以的。

“谢大人!”

黎元洪虽然搞不懂什么叫‘军法部’‘中尉军法长’,不过只是听着就觉得特牛比,不禁大喜,连忙半膝跪谢恩。

“敬礼,都说了咱们援朝军不兴这个。”

何长缨高兴的笑了起来,有种李世民的‘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小得意。

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等到援朝军的各种过冬物资装船完毕,何长缨随即率领着援朝军新军营第一期的400余士兵,列队出营门到海河口悄悄登船,启程大连湾。

北洋军械局理应配给的400条快利枪和15万发子弹,何长缨叮嘱陈世杰天一亮就到北洋局去领取,不要去晚了被别的练军‘截胡’。

这样,新军营就有了近千支步枪,20万发子弹,足够近20天的训练消耗。

至于20天以后怎么办,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其实那一千余条在洞仙岭缴获的日军村田式步枪,何长缨觉得也可以给新兵训练用。

结果今天早上在总督衙门,何长缨一开口,就被李鸿章毫不犹豫的堵了回去。

用李鸿章的话说,那些东西都陈列在总理衙门,当做朝廷和北洋的光彩,给来访的天下各国的使者们看的。

包括一户兵卫那些日军俘虏,都好吃好喝顿顿有肉的养得白白胖胖,关在示范监狱里,给洋人们参观咱大清的仁义。

听着何长缨就想骂娘。

人家捉了俘虏,都当苦力往死里用,这个大清倒好,却拿俘虏当亲爹拱起来了。

要知道大清朝百姓,有多少饿殍,多少人卖儿卖女的挣扎求生!

麻痹,混蛋!

因为要运送这400余士兵,前面有高升号的例子,那艘美国商船也不敢打安全的包票。

所以商船在出渤海湾之后,只能紧贴着海岸线北行,经过旅顺口去大连湾登陆。

然后援朝军走陆路,奔赴鸭绿江防线。

10月5号中午,援朝军新军抵达大连湾,在和尚岛登陆,经过短时的修整之后,随即重新出发,沿着崇山峻岭,一路北进。

而那艘美国商船,则是继续沿着海岸前行,冒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日军巡海军舰发现的危险,朝着鸭绿江口驶去。

商船里面除了援朝军的物资,还有运送给北洋各军的近5000套过冬衣物。

在9月17号的那场大东沟海战之前,招商局的那五艘商船,卸下了大量的军用物资,里面就有近一万套冬服。

不过分发下去,不算援朝军,里面还有着近五千套的缺口,马玉昆,聂士成等将领,一天一个电报的催促。

把盛怀宣和刚刚上任代替周馥的袁世凯,可急的够呛。

虽然用商船直接运送过去,这么做十分的冒险,可是不这样,何长缨和袁世凯也实在想不出能用什么办法,把这8000余套军服军帽军靴棉被尽快的送过去。

此时辽东的夜已经很冷了,在大山里面,气温将将逼近零度,假如没有基本的御寒衣物,很容易就会照成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本来大清兵力就不足,再这么一折腾,这仗还怎么打?

当天夜晚,新军宿营在辽东的山岭之中,战士们围着火堆看书,说笑,唱歌,人人都焕发着无穷的斗志和憧憬。

“唉”

坐在火堆旁的何长缨的中尉副官王士珍,突然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怎么?”

何长缨正叼着一支‘品海’牌卷烟想着事情,听到王士珍的叹息,不由抬头好奇的询问。

“报告,大团长,我,我就是想那么倭寇太可恨了,这么多的好男儿”

下面的话,王士珍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说真话怕何长缨怪他动摇军心,可他又不愿意对何长缨说假话。

“你是想说这么多的大好男儿,不知道有几人能回,几人会埋骨青山?”

何长缨的声音比较大,周边顿时静了下来,所有的援朝军战士都侧耳倾听起来。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我们从不愿意,也不会主动的挑起战争;然而当豺狼来残杀我们的家人,掠夺我们的土地,我们迎接它们的只有刺刀和猎枪;”

“我们援朝军是中华民族的守护者,抵御外辱,这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神圣光荣的使命;虽死无怨!”

“虽死无怨!”

所有的援朝军士兵们都激动的呐喊起来。

“团长,教一首新歌吧?”

一个援朝军士兵渴望的望着何长缨。

何长缨想了想,痛快的说道:“好。”

“团长要教新歌了,团长要教新歌了!”

顿时,援朝军士兵们一片骚动,纷纷围了过来。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随着何长缨第一句唱完,所有的援朝军战士们都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歌,怎么不激昂啊?

“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这时候,听出来味儿的一部分援朝军战士,已经开始小声的跟着低唱。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唱到这个时候,何长缨的声音猛然激昂起来,一股豪迈的澎湃力量在众人心中涌荡,直冲脑际,冲得大脑皮子都发麻起来。

“这是英雄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当这首《我的祖国》,通过何长缨的嘴,提前54年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在大连湾隔海正东800里处,日军第一军的本队将将到达顺安驿,开始扎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