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上医 > 第九十九章 谁发财啦

大上医 第九十九章 谁发财啦

作者:如莲如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59: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整个洛阳新都的大工地,连伙房就好几十个,宇文恺领着李风,去了最近的一处,就在洛河边上,排着一溜大锅。

取水就直接从洛河里边,能干净才怪呢。几十名伙夫,正在锅边忙碌着,这才下午,就准备晚饭了——还好,现在铁锅已经渐渐流行起来,这还是李风的功劳呢。

看到宇文恺,负责监工的兵士连忙上前见礼。李风狐假虎威,也跟着享受了一把领导下基层考察的待遇。

瞧瞧灶坑里面烧的,还有旁边堆着的,果然是柴火,不少火工正撅头瓦腚在那往灶子里添柴火呢。

这效率太低了,还浪费人力——李风叫过跟班张三郎,叫他回龙泉村叫几辆牛车来。

然后,又请宇文恺派过来一些泥水匠,李风便指导他们改建一下灶台。一个多时辰之后,张三郎就快马加鞭赶回来。

又过了一会,十几辆牛车都拉着东西进入工地,一大半都是拉煤的。

将风箱、炉锅、炉箅子等等安装好之后,便由村民进行演示,等到把煤炭引着,灶子里火势熊熊,很快,一大锅水就烧得翻开。

“这也太好用啦!”火工伙夫都乐得拍手叫好,这样的话,他们的工作就轻省许多。

李风这才笑道:“河水不洁,直接饮用的话,很容易闹肚子,民夫遭罪,也耽误工期,所以,以后最好饮用凉开水。夏天炎热的时候,还可以在里面稍稍加一点盐。”

这位谁呀?伙夫们虽然不认识李风,但是觉得人家所言所行,都十分有道理,于是连连点头。

瞧得宇文恺也捻须微笑:“丹心,要不是陛下亲口所言,于你永不录用,某定当举荐你当某的副手。”

李风也不在意,把手伸到宇文恺面前:“大匠,下边该算算费用了。”

什么风箱炉具之类,基本上都是一锤子买卖,但是,每顿饭都得烧煤啊,所以这个才是大头儿。

“丹心,你呀你。也罢,你也要养着红十医疗队呢。”宇文恺这才明白李风的用意,不过,这件事是合则两利。

他们这边提高效率且不说,关键是,省下购置炭薪的钱,也足够买煤了。就算这二者相抵,他也是赚了的。

李风也同样乐呵呵:二百万人啊,就算是每天两顿饭,那一天就得消耗多少煤炭,这种细水长流的赚钱方式,才是最好买卖呢,可以源源不断地进钱。

现在他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煤场那边的开采量,能不能供应上这边。

这件事,就交给张三郎和宇文恺的助手去安排了,争取在几天之内,把工地的伙房全部从烧柴改成烧煤。

同时,顺便也解决了民工的饮水问题,估计以后就不会有成帮结伙闹肚子这种现象发生了。

就这样,李风又成了洛阳新都建筑工地的煤炭供应商,现在,他脑袋上已经顶着俩供应商的名头了:左手抓着一个是煤炭,右手抓着一个是砖瓦。当然,后者不是唯一供应商。

才两个嘛,李风肯定是不知足的,他第三只手,还想抓着皇宫的地砖呢,要是把釉面砖搞出来的话,肯定又能薅一大把。

就是,这三只手的名声,好像不大好听啊?

由此,李风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没有病人的时候,就抽空在大工地上转悠,希望能发现新商机。

那句歇后语说得好:薅杨广的羊毛——多多益善。

一瞧见李风那身白大褂,工地上的民夫也好,监工也罢,都会亲亲热热打个招呼。经过这段时间的亲眼见证和口耳相传,红十医疗队,已经初步得到所有人的承认。

不仅仅是李风,只要是穿白大褂的,出去之后,都很受人尊敬。

可惜,李风这边暂时没啥新进展,毕竟,人家在施工之前,各方面考虑还是比较周全的,可钻的空子并不多。

倒是风尘三侠中的李二侠和红拂三侠那边,传来了好消息:十件玻璃器皿,已经在洛阳古城里面成功典当出去。所选的,当然是赵郡李氏开的质库。

这时候的典当行,在江南一带多是“寺库”。也就是寺庙开的典当铺,主要原因是那时候的和尚有钱啊。

而在北方,则多是私人开设的质库,可以典当物品,也可以来此淘宝之类。能开得起质库的,除了规模比较小的“小押”之外,剩下的多是底蕴深厚的大家族。

十件玻璃器皿,均价八十贯,一共获利八百贯。说到这个数字的时候,前来报信的小科子,都乐得眉开眼笑的。

不仅如此,李靖和红拂女还派人分赴大兴城等地,兜售玻璃制品,对象当然也是李氏。别的地方不敢说,大兴城里的获利,肯定不会比洛阳这边差。

至于成本嘛,你要忽略不计那是瞎话,反正低得令人发指。顶多就是道长们在吹这些玻璃器皿的时候,有点费腮帮子。

在李氏质库里典当一批玻璃制品之后,李靖又玩了一手更绝的:同样的玻璃器皿,他又以低价,倾销给其他质库。

自己这位二兄,还真是够坏的——李风算是对李靖有了新的认知,不过,他喜欢啊:李十三郎,你欠债不还是吧,这次就连本带利一起清算。

而最近这几天,洛阳李氏质库的东家,李十三郎,可谓是春风得意。这一切,都还要从质库收来的那些珍贵的玻璃器开始说起。

据说是西域王族专用的器皿,每一件都是晶莹剔透,如同水晶琢磨而成。

只要随便一倒手,价格最少能翻倍。可是这等宝物,又怎么舍得转手呢,必须当成传家宝,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有了好东西,当然不能自赏。这一日,十三郎邀请一群世家好友,其中不乏几位同行,一起去了洛阳城最大的酒肆——金谷楼宴饮。

酒酣耳热之际,满面红光的十三郎起身四下拱手:“诸位仁兄,在下近日得了几件宝贝,特与好友共赏。”

酒友们当然要捧场,十三郎招招手,很快就有五名家仆鱼贯而入,每个人手里都小心翼翼地端着托盘,上面还用红绸盖着。

“诸位,请上眼!”十三郎揭开红绸,也就是现在还没流行揭盖头呢,否则的话,估计他比揭盖头还兴奋呢。

呀!低低的惊叹声响起,十三郎很是受用,就得意地讲述起宝物的来历。

等他说完了,出身清河崔氏的崔君已站起身,他也同样是开质库的:“敢问十三郎,这宝物价值几何?”

十三郎喝得有点高,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每件八十贯收上来的,哈哈,就是八百贯一件也值啊!”

这话就说的有点大了,就算是上好的白玉雕琢的,也不值这个价啊。

正在兴头上呢,崔君已忽然泼了一盆冷水:“十三郎,不用八百贯,只要八十贯,你若想要的话,我匀给你几件可好?”

旁边又有几名同行站起来:“我等也正有此意!”

感觉话茬不对呀,李十三郎疑惑地望望那些同行:“莫非,你们也收了这些东西,什么价?”

崔君已也笑眯眯地比划了一个跟他刚才相同的手势。十三郎这才放心:价格一样就好。

“某只用了八贯。”崔君已脸上笑容依旧。

什么?!李十三郎看看周围那几位同行,都向他点头,顿时,脑子里面轰隆一声,就跟响了个炸雷似的。

做了这么多年经济,他岂能不知道自己是被人给骗了?

身子向后退了几步,正好撞到一名端着托盘的家仆身上,李十三郎猛的抄起托盘上的玻璃瓶子,然后高高举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