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上医 > 第八十八章 讨债鬼

大上医 第八十八章 讨债鬼

作者:如莲如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59: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快,煤炭就在龙泉、安康、武威三个村子悄然流行,正好和铁锅灶台以及火炕相配套,也算正式结束了烧柴火的历史。

要知道,这个时代,拾柴砍柴,也是家里一项大活儿,很浪费人力的。

铁匠铺和木工坊也加班加点,赶制风箱以及配套设施。这些当然不用李风跟着操心,他领着道士团队,已经开始研究土法炼焦。

另外,在山中君的引导下,几座砖窑,也已经开挖。原来的张家庄,有两口小窑,李风准备干大事呢,这哪够用啊,所以,还得继续建窑。

在这个时代烧窑,主要还是用木柴木炭来烧制砖瓦,所以成本是很高的。

君不见,隋文帝修筑大兴城的时候,城墙都是用夯土来版筑的吗,就是因为烧砖的成本高啊。

可是如果改成烧煤的话,那么,成本就大大降低。也正因为如此,后世到明代的时候,修建城墙,就都是用砖石了。

炼焦的技术,要是建一座现代化炼焦厂的话,李风现有的条件,肯定弄不起来。可是,后来宋元明清都能炼焦,他这个时代,也不可能搞不出来。

叫小爱帮着收集相关的资料,小爱还调笑哥哥呢:你去的地方,到底有多落后啊,拍个照片看看嘛——

照片是拍了不少,不过现在可不能给你看。

组织人手,搭了几座炼焦炉,考虑到这玩意污染比较大,所以,离武威村还是远一点比较好,而且,还要顾及到风向问题,免得把烟尘吹到村子那边。

说是炼焦炉,其实就是用耐烧的黏土垒起来的,一个大馒头形状的土窑,高度在丈二左右。塞满臭煤之后,把周围的点火口都点燃,里面的煤炭就燃烧起来。燃烧出来的废气,从最上边的通气孔排掉。

通常情况下,需要烧个五七八天的,直到通气孔不冒气了,这才缓缓往炉内注水,等到冷凝之后,一块块的焦炭就凝成了。

这种土法炼焦,糟损比较大,而且,还有一部分煤炭被烧成了煤灰,成品率也不高。

好在,煤炭也不花钱,就花点人工,所以还能承受得起。

等到焦炉被点燃之后,趁着烧炉这几天,李风终于腾出时间,去洛阳城里,和医疗队汇合。算算时间,新洛阳城那边,也快要动工啦。检验医疗队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李风也有大战来临之前的紧张感。

随行的,有阿婆和小奴奴,还有夜叉和呼玛。另外,李千军和李破虏,带着十名女兵,充当护卫。

李风本来说是不需要的,现在的治安,还是不错的。可是李不败不放心啊,毕竟有前车之鉴,李风也不好拂了人家的美意。

随着人流,进入古洛阳城,明显能够感觉到,城里的流动人口在极具增多,酝酿着一种大工程之前的紧张和忙碌。

张三郎在前面带路,先领着他们去了城东的医馆新址。虬髯客果然是大手笔,这里比大兴城的医学院,宽阔了好几倍,据说,也是张家的祖产。

反正等新城建好之后,这边也是要拆迁的,不会赔本。

对,一千多年前,最大规模的一次拆迁,就是隋炀帝搞起来的。和后世也差不多,拆迁吗,肯定拆出来不少暴发户啊。

医馆临街,已经挂上了红十医疗队的匾额。前堂后院,汤河就在前面坐堂,还真有十几位病患,在排队诊治。

而看病的医生,比患者还多呢,都在汤河身后站立。等汤河先看一遍,然后,这些学员再上手,最后,统一和汤河印证。

患者虽然感觉有点麻烦,好在,人家看病不要诊费,只收取汤药费,所以也就忍了:不花钱,你还不叫人家多摸几次手腕啊!

“李师!”看到李风,学员们都亲热地打着招呼。

李风朝他们点点头,然后说了一句“不可分心”,就去了后院。带来的几辆牛车,已经开始往院子的角落里卸煤,还有两个大风箱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

工匠们早就是熟练工,开始安装,等他们教会了李苦桃等人使用之后,把这些厨娘都欢喜坏了:以后做饭,再也不是什么难事啦!

等到孙思邈和甄权下课之后,李风这才去见礼,三人落座,刚要说话,就看到尹默尹夫子,拿着一沓子纸张走进来,先给三位师长行礼,然后单独向李风汇报:“李师,这是采购药材的清单,我等核算一下,需要一百二十余贯,这钱——”

好嘛,来了就要账是吧。李风也不觉翘起嘴角,搞得屋子里的其他人略略有些尴尬。而甄权则立刻送了一顶高帽过去:“谁叫大郎你医术精湛,而且善于经济呢,能者多劳,能者多劳。”

李风摊摊手:“我现在也是两手空空——”

其他几人也都心里有数:安置一千多口人,吃喝拉撒不说,还要备耕生产,那花钱还不跟流水似的。现在没喝西北风,就算不错了。

还真是难为丹心啦——孙药王也瞧着弟子,有些心疼。

这俩月,李风也全靠裴宣机和薛师那边的分红苦苦支撑呢,等熬过这一段就好啦。

不过,他也不着急:“来时听阿婆说,这洛阳之中,有我李氏一脉的分支,曾经从我祖父手中,借了几百贯钱做生意。一会,阿婆就带我登门拜访,顺便把这笔钱讨回来。”

“是我们叫李师为难了。”尹夫子如今是彻底把李风当成了自己的偶像,诗文写的好,医术还高超,最令他钦佩的还是,这几个月,都是李师一直在往医学院砸钱啊。

他是负责学院账目的,深深知道,这笔钱放到小康之家,也足够安享一世。

李风摆摆手:“何须自责,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最大的考验就要到了,告诉大家做好吃苦的准备吧。”

简单安排了一下,本来应该先去拜见薛师的。不过呢,这位老先生上任之后,就去下面的郡县督察学政,不在洛阳城。于是,李风就扶着阿婆,领着小奴奴,一家三口,在张三郎的引领下,去亲族拜访。

走亲戚嘛,就不必带着李千军她们了。

那张三郎地头儿熟,很快就领着李风一家,来到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地段,指着前方一个大铺面说:“大郎,这李氏绸缎庄,是洛阳最大的一家,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想不到,竟然和大郎同族。听说,他们是赵郡李氏,想来,大郎也是赵郡李氏一族了。”

张三郎本来就是虬髯客的家人,现在跟了李风,自然也称呼他大郎。

而赵郡李氏,就是天下名门望族中的一支。当下,最出名的,莫过于五姓七宗,其中,崔姓和李姓各有两支。

天下姓氏,莫不以出自五姓七宗为荣。就连唐代的时候,帝王家公主要嫁给崔氏子弟,人家都不乐意,直接拒绝,你就说牛不牛吧?

李风一个后世人,自然不在意这些出身什么的。于是,扶着阿婆进到店内,四下打量,果然做的好大生意。

店中陈列着绢、褐、布、缅、纱、绫、罗、锦、绮、等多种织品,色彩艳丽;锦缎上更有龟背纹、多角形纹、万字纹、双短纹、缠枝纹等等,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堪称古代手工业的巅峰。

看到店中闭目养神的一位老掌柜,李风就上前道明来意,最后又说道:“劳烦掌柜,引我们去见主家。”

那老掌柜往上撩撩眼皮,眼睛里满满都是鄙夷:“主家就不必见了,老家翁已经吩咐过了,你们这一支,已经被开除赵郡李氏,若是有人来当讨债鬼,直接打将出去——来人啊,把这几位贵客请了出去!”

这是准备欠债不还了呗?李风眨眨眼。然后就听到身后传来阿婆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他连忙回头将老祖母搀住,却觉得阿婆浑身抽搐几下,便直挺挺地昏厥过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