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上医 > 第七十六章 胸有野火 必可燎原

大上医 第七十六章 胸有野火 必可燎原

作者:如莲如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59: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东十里,有水名为灞水。水上有桥,名为灞桥。此处地处灞陵,唐诗之中,此地多有出现,为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风一行人,在天将近午的时候,终于赶到了灞桥。只见灞水两岸,多植柳树。此刻,柳树发出新芽,放眼望去,一片鹅黄。

只是叫李风奇怪的是,这些柳树垂下的丝绦,大多是垂在半空。再低的地方,就像被修剪过一样,齐刷刷被折断,以至于没有出现那种垂柳拂地的场面。

“来了来了,薛先生来了!”前面呼呼啦啦的,出现好大一群人。

期间还夹杂着几声:“风公子来啦——”

薛道衡似乎早有准备,早早就下了车,来到队伍前面,向人群拱手:“多谢诸公相送。”

原来是送别的,薛道衡文名极盛,平时又多和那些文人诗文唱和,今日远赴洛阳,要是一个送行的人都没有,那就白活六十多岁了。

其中有些青年才俊,是专程来为李风送别的,有杨玄感,李建成,裴宣机等人,甚至,李风还见到了李密。甚至还有美女相送,自是京师第一歌姬秋十二娘。

李风一一拱手致谢,他现在也终于明白了,灞桥旁边的柳树,为何都剩下半截枝条。因为另外的半截,都拿在送行之人手中。

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送别友人之际,多会折柳相赠。以至于,此处的垂柳,少有柳枝垂地者,也算是灞桥一景吧。

桥边就有驿站,还专门建有一个亭子,名为“灞亭”,亭中可以摆放一些水酒,饮酒作别,乃是当时的习俗。正所谓“行与不行各尽觞”。

众人移步灞亭,李风叫车队先通过灞桥,然后也去了亭子里,先拜过虞师,再拜谢为薛师送行的长辈。

虞世南一身宽袍大袖的儒衣,他本是江南人,所以那边仍旧以汉服为主。就连他最小的儿子虞昶,也被带来,正跟着奴奴拉着手,在那叽叽咕咕地说着什么,瞧得李风有点腻歪。

由虞世南领酒,众人纷纷送上祝福,共饮一杯。然后就有人开始起哄,或者说是行风雅之事:“薛公乃是当代大诗家,今日济济一堂,薛公何不赋诗一首,以慰吾等日后相思之苦?”

送别留诗,这才唐诗之中,俯仰皆是,最是常见不过,这个风俗,现在已经开始兴起了。

薛道衡四下拱手:“吾今垂垂老矣,又远赴洛阳,心中惴惴,诗无所出——”

众人一听,不觉有些遗憾。就听薛道衡继续说道:“然则,吾弟子在此,可令其代吾成诗,以谢诸公!”

原来,薛老头是想捧自己的学生呢。不过,在场的都是至交好友,自当捧场,便纷纷口称“大善”。

还有我的事儿啊?李风也明白薛师的用意,只能硬着头皮站出来,说不得,还得抄一首啊。

站在灞亭之中,举目四望,但见两岸芳草萋萋,李风略一沉吟,正要抄诗。就听身边传来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大兄,你慢慢想,奴奴先唱歌一首!”

看着跃跃欲试的小丫头,众人鼓掌大笑。

那秋十二娘也叫侍女送来一支玉箫,弯腰捏捏奴奴的小脸蛋:“小娘子,我来给你伴奏可好?”

奴奴很认真地点点头,然后,看着周围一双双笑吟吟的眼睛,小家伙也有点羞怯,拉着李风的衣襟:“大兄,还是你作诗吧。”

旁边的虞昶这时候说话了:“奴奴,放心,我和你一起唱!”

哎呦,瞧得李风这心里怎么这么酸呢,倒是虞世南,在一旁捻须微笑,状甚得意。

两个小家伙和秋十二娘先凑在一起商量起来,起初,秋十二娘还有些逗小孩子玩儿的意味,可是,听着听着,面色也古怪起来,还向李风那边瞟了几眼。

到底是当代大家,很快就掌握了曲调,于是,灞亭中央的位置,就让给了两个粉雕玉琢的两个小娃娃。

忽然间,一缕悠长的箫声响起,悠扬婉转,叫人顿生离愁别绪。

奴奴和虞昶的小脸儿都有些涨红,紧张地拉着彼此的小手,然后,清脆纯净的童声便随着箫声响起,歌曰: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歌声略略有些古怪,曲调和时下流行的有些不同。可是,却声声入耳,然后直入人心,在场的人,都渐渐融入到歌声之中,不能自拔。

这首歌曲调并不复杂,所以,当奴奴和虞昶唱到第二遍的时候,不少人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最后,竟然演变成一场大合唱。

一曲三叠,这才袅袅而尽,箫声也随之远去,众人心头,只觉怅然若失。

再看薛道衡,已经有两横浊泪,泣下沾襟。

而奴奴和虞昶唱完了,却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两个小家伙站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

秋十二娘则俯身抱起他们:“不愧是名士的幼子和小妹,小小年纪,就有这般才情。小娘子,这首送别曲,我以后可以吟唱吗?”

奴奴还在这位香香的姐姐脸上亲了一口:“当然可以啦!”

小家伙不知道,可是周围的大人们清楚啊:凭借此曲,秋十二娘只怕又要火上一段时日。而这首看似语句浅显却回味深长的送别曲,只怕很快就要风靡灞桥了。

于是,都在心里默默记诵,以后再送别友人,先来上这么一首,肯定大有颜面。

等到奴奴被秋十二娘放到地上,这才噔噔噔的跑到李风跟前:“大兄,该到你啦!”

大伙这才想起来:好像还有吟诗这码事。

可是,有两个小家伙珠玉在前,这个难度可不小啊,要是所作一般,被两个小娃子给比下去,那就不是扬名,而是陪太子读书了。

谁叫,这两个小家伙表现太亮眼了呢——直教人“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奴奴似乎也感觉到什么,于是抱着李风的胳膊,小脸上写满了自豪:“刚才的送别曲,是大兄教我的呢!”

然后又一指身旁的小虞昶:“我又教给他了。”

虞昶年幼,心思尚且单纯,还跟着呵呵傻笑呢。

李风的心情突然又好了起来,他凭栏远望,口中轻轻吟诵起来——

诗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故人去,萋萋满别情。

诗成,满场无言,只有春风在脸颊轻轻吹拂。

“大兄,是不是你的诗不好啊?”小奴奴拉拉大兄的衣袖,小脸上写满了担忧。

她哪里知道,此刻在场的人,心中也都燃烧着熊熊的野火!

良久,才有人叹息一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诗,好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薛兄,虞兄,恭喜你们收了一个好弟子啊!”

其他人胸中的野火这才爆发,纷纷道喜,望向李风的目光,满是羡慕。

薛道衡心中,同样激荡,联系李风的身世,岂不正是这原上的野草,经历野火焚烧,才愈发茁壮,弟子不必不如师也!

“丹心兄,他日必有建树!”李密也向李风拱手,诗言志也,从这一句野火烧不尽之中,他感受到那种强烈的生机和活力,那是一种永远战斗永不服输的意志,拥有这种意志的人,岂能不成大事?

杨玄感也深有同感,就连本来打算走走过长的裴宣机,心中也彻底服气:难怪爹爹看重此人呢。

此时,风十二娘也上前盈盈一拜:“风公子,此诗可否容妾传唱?”

“可。”李风点点头,然后四下拱手,这才领着奴奴,搀着薛道衡,一起出了灞亭,缓步登上灞桥,稳步向前。略显单薄的背影,此刻却显得无比高大。

“此子胸有野火,所到之处,必可燎原!”杨玄感口中一声轻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