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上医 > 第七十二章 听窗根的皇上

大上医 第七十二章 听窗根的皇上

作者:如莲如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59: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就有点尴尬了,当面喷饭,实在失礼。幸好李风动作比较快,连忙用袖子遮掩口鼻。否则的话,一块羊肉,估计要喷到对面那位濮阳小公主的脸上了。

李风从袖子里抖出来一小块羊肉,落到案几上,也不觉老脸微红。

而对面的濮阳小公主看到这一幕,也不觉莞尔。一笑的时候,露出豁口的门牙。这个年龄,正换牙呢。小公主这才想起来,连忙用手遮掩。

李风口中连连道歉,主要是杨花儿这个名字,在他这个现代人听来,实在太容易想偏了。

而事实上,水性杨花这个词,最早见于红楼梦,那是清朝时候的事儿了。现在的人们,可不认为杨花是个贬义词。

但是,在李风想来,这位濮阳小公主,虽然现在贵为皇家胄女,可是老爹不靠谱,将来找了丈夫生了儿子,儿子又含冤而死,这命运,其实也够悲催的。岂不正是漂泊无依的杨花,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脑子里面想着,嘴里不知不觉就念叨出来:“杨花只能随风飘飘,无根无依,身不由己,不知所踪,这个名字,大大的不妥——”

直到脚上的鞋子被身旁的杨玄感踩了一下,李风这才醒悟过来。四下望望,只见那些东宫的属官,都目光异样地望着他:皇家的事,岂是你一个平头百姓能当面品头论足的?

其实,李风也只是感叹这位历史上的杨妃身世飘零,如杨花无依,这才有感而发。他骨子里又是现代人,没那么多忌讳,所以就顺嘴秃噜出来。

刚才还笑意盈盈的小公主,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了,她眨眨大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几下,似乎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名字问题。

这时候,萧皇后忽然开口道:“素闻李家小郎君有大才,所言甚是有理。花儿——濮阳,还不谢过风公子。”

小公主还是很听话的,接过宫女递过来的酒壶,为李风斟满。在她斟酒的时候,两个人距离比较近,李风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风公子,以你看来,叫什么名字好呢?”

这就有点引火烧身的架势了,人家是当代帝王杨广的女儿,又是隔一代帝王李世民的妃子,是你一个布衣能管得了的吗?

谁叫你嘴欠了呢,李风刚要说话,小公主却已经斟满酒,两个人的距离又拉开,他再说话,肯定会被周围的人听到了。

于是,李风只能双手持杯一礼,然后喝了一小口。放下酒杯的时候,做了个很隐蔽的手势。

对面的小公主点点头,眼中笑意重新浮现:“濮阳虽然居于深宫,却也听闻风公子的诗名。无论是七岁所作的咏鹅诗,还是酒肆中的金镂衣,都十分高妙。濮阳也素来喜欢诗文,不知可否向风公子讨教?”

瞧得出来,这确实是一个有着文艺气息的女青年——女童。

可是,李风自家事自家知,他的那些诗,都是东一鳞西一爪的,从后世的诗人那里抓来的,你叫他教别人作诗,跟问道于盲也没差多少了。

望着小公主清澈而又满是期待的目光,李风能拒绝吗?

李风心中忽然一动,现在,诗歌最繁盛的大时代还没有降临,所以大多数诗人尚在摸索之中,那么,他站在历史上无数伟大诗人的肩膀上,做点普及工作还是可以滴。

于是微微点头:“指教二字不敢当,我就说说自己的感受吧。诗歌一道,千变万化,但最基本的大致有三类。一曰由景入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二曰托物言志,三曰寄物喻理。比如这首小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濮阳小公主闭上眼睛,静静地体会。周围的人,也都静静地聆听着。毕竟,风公子现在好大的诗名。能有这种听高人论道的机会,实属难得。

品味一下李风举例的这首诗,浅显直白,无论是谁,都能迅速进入到这种意境之中,仿佛自己也能写出这种诗来。

而到最后一句,思乡之情自然而生,只觉得前面的写景和后边的抒情,衔接如浑然天成。就连苏威这种老成持重之人,都连连点头,心生敬佩。

而濮阳则猛的睁开眼睛:“风公子,我好像有点懂啦!”语气中,十分惊喜。

李风也微笑着点头,他绝对,这位小公主还是很有灵性的,从眼神中就能瞧出来,是真的懂了。

于是继续说道:“二曰托物言志,三曰咏物喻理,都可为诗。前几日,为了教我家小妹作诗,编了一本声律启蒙,最适合初学者。比如其中的几句: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众人心中大奇:原来,作诗还可以这样。岂不是说,就算是平庸之人,只要熟知声律,也可以赋诗?

妙哉,妙哉——不少人,已经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忍不住想要手舞足蹈。不过呢,这等场合,皇后在场,不能放肆啊。

可是正听得兴起,却听李风戛然而止:“等过几日,我叫人将声律启蒙这本书送入宫中,公主可以自行研习。”

哎——大殿中响起几声低低的哀叹,这种感觉,就像做好事正行到中途,突然被人打扰,上不来下不去的,好生难受。

“多谢风公子。”濮阳小公主的小脸上也满是欢喜,她当然能听出来这声律启蒙的妙处,正适合她这样的初学者。

而且她的心里还真是羡慕啊,不是羡慕风公子,而是羡慕风公子的妹妹:先有三字经,如今又有一本声律启蒙,做风公子的妹妹,肯定很幸福吧?

想到这里,瞥了一眼不远处饮酒的二皇兄,心里顿时又满是失望:还是太子哥哥对我亲厚,可惜,太子哥哥事物实在太过繁杂——

李风好不容易,算是把这件难事给遮掩过去,准备最后总结一下:“声律启蒙,只适合给学童开蒙所用。等到入门之后,便全凭自己体悟和天赋了。公主天资聪颖,定会学有所成。”

“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大殿之中诸人,都在静静地聆听,默默的品味,都深深沉浸在李风描绘的这三种境界之中,各有所悟。

濮阳公主年龄尚小,当然不能完全理解。她只是默默地将这些记在心里,留待日后慢慢品味。

倒是萧皇后,因为人生阅历比较丰富,隐隐能明白李风所说的这三种境界。但是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最后,心中只剩下一声感叹:此少年,大才也!

大殿中的人们并不知晓,此刻,就在大殿外面,还有人立在窗下静听。整个人身后,还侍立着一大群太监宫女,一个个,大气儿都不敢出,生怕打扰了皇上的雅兴。

没错,此人正是杨广。他毕竟不放心太子的病情,亲自过来探望,然后便转到萧后这边。还没等太监宣报,杨广就听到大殿里面有人论诗,于是就停住脚步。

他倒不是有意偷听,只不过是想先听听里面的人大放厥词,然后他再进去,将对方驳斥个狗血喷头,以此取乐。

敢在朕这当今第一大诗人的地盘上论诗,真真岂有此理,不知死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