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上医 > 第十八章 一时多少豪杰

大上医 第十八章 一时多少豪杰

作者:如莲如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59: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领着奴奴晨跑一圈,回到自家院子里,李风又开始教老祖母练习五禽戏。

没错,就是五禽戏,而且是孙药王亲自传授的,除了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形态之外,还有一套与之相配合的呼吸吐纳之法。

这个才是真正的不传之秘啊,模仿动作只是虚有其表,这吐纳之法,才是关键。

李风在青云观这三天,每天晨起,孙药王都会操演五禽戏,谢映登则打熬力气,小小年纪,一柄银枪已经使得虎虎生风。

不过呢,李风对谢映登的把式不感兴趣,想到孙药王是活过一百岁多岁的,这健体之法,肯定有效。于是,李风就试着上前请教。古代就是很讲究传承的,轻易不会传授技艺,所以,不少东西传着传着,就传丢了。

结果呢,孙药王一点也不藏私,倾囊以授。瞧瞧,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风范,李风只有服气的份儿。

李风准备好好整理一番,然后发给另一个世界的奶奶和妹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是肯定有效果的。

“哇呜,大兄,你看我是大老虎,嗷呜!”小奴奴也跟着瞎比划,嘴里还嗷呜嗷呜的学着呼啸,听起来奶声奶气的,很是好笑。

“奴奴好厉害,把大狗狗都吓跑啦!”李风当然夸了两句,还指着夹尾巴开溜的狗子。这五禽戏老少皆宜,奴奴的身体肯定也能练得棒棒的。

等吃过早饭,李风在村里转了转,现在,庄稼基本都收回来,下一步晾晒脱粒之类,就不用那么着急了。

村里的工程队,正挨家挨户地给盘炕呢;抓紧时间把村里的弄完,然后,在入冬之前,争取把业务扩展到大兴城,那里,才是盘炕大军纵横之地。

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一批熟练技工出来,所以,龙泉村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都轮番上阵,就连李苦桃家的狗儿,也跟着当小工儿。

剩余的老弱妇孺,也全力赶制牙刷。据说,大兴城里边已经出现了仿制品。

不过,只要仿制的牙粉没有出现,龙泉村的利益就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害。毕竟牙刷和牙粉是需要配套的。

转了一圈之后,李风就拎着一篮子绿豆芽,往青云观溜达。绿豆芽也是个好东西,等到入冬之后,蔬菜紧缺之际,李风也准备叫村民去大兴城进行贩卖。

这个东西,同样没啥太大的技术含量,所以也就不用太在意保密的问题,抢先赚点小钱,就算完成目标。

而生豆芽的关键是温度,火炕就刚刚好,只要每天早晚,把豆芽用温水过一遍,然后把生豆芽的大陶盆往炕上一摆,周围捂上棉被,就妥妥滴。

一边走一边盘算着发展大计,龙泉村,只不过是他暂时的落脚地。关陇地区,局限于西北,并不利于长远发展。

其实,隋炀帝也正是看出这一点,才拼命向东向南发展的,比如说兴建洛阳,开凿大运河,巡游江都等等,都是为了这个政治目的服务的。

在这方面,李风也不得不承认,杨广这家伙的眼光,还是很厉害的。如果他不那么急躁,按部就班的稳步发展,如果他能爱惜一些民力,如果——也许,他真的会成为李二那样名垂千古的圣君。但是很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等到了青云观,谢映登乐呵呵地接出来,拎着那一篮子豆芽就送去厨房。李风严重怀疑,这货不是来接人的,肯定是接菜的。

看到李风,孙药王脸上也露出微笑,拽着李风的胳膊就进屋,然后指着地上趴着的一只羊:“李小郎,看看贫道的缝纫可否合格?”

这只山羊的后背上,又一道新缝合的伤口。一瞧孙药王就是行家,连伤口附近的毛都给剃光了,这个在医学术语上叫“备皮”。

“您老这是——”李风都不知道该说啥好了,心里只剩下佩服:人家这才叫活到老学到老呢。

上去查验一番,只见针脚细密,排列齐整,松紧有致,第一次缝合就能达到这种程度,李风是自愧不如的。当初他第一次上手的时候,俩手就剩下哆嗦了。

孙药王却有些不大满足:“可惜血管的缝合难度太大,贫道尚无把握。”

您老这是要上天啊!李风是彻底服了,难怪人家能成为名传千古的药王,就凭这种精神,世人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

又交流了一番,谢映登进屋把山羊给牵走了,嘴里还问呢:“孙道长,直接送厨房吗?”

发现没有应答,回头瞧瞧。孙药王目光不善地瞪着他:“没了此羊练手,吾就在你身上下刀!”

这小子缩缩脖子,乖乖把羊牵到院里,栓到树上。

李风也不觉微笑,正要跟孙药王探讨正事儿,就听外面一阵喧哗,然后传来一个爽朗的声音:“孙道长可在观中,故人来访!”

跟在孙药王身后,出去查看,只见青云观里来了十几个人。后边还有不少仆人,挑着食盒之类,远远的没有上前。

这些人虽然都穿着常服,但是一个个气度不凡,或儒雅或威仪,李风在其中竟然发现好几位认识的,而且印象深刻。

因为这几位,都是他穿越来的第一天,在大殿之上,站出来替他求过情的,只是,现在还不知晓人家的名讳。

唯一能叫出来名字的,就是那位峨冠博带,有着飘然出尘之感的虞世南了。

不过,出言相唤的却不是他,而是前面一个年岁和孙药王相仿的老者,相貌清奇,须发花白,身形瘦削但精神矍铄,风度犹在虞世南之上。

这位老者,李风也有印象,也曾向隋炀帝求情,而且,言辞犀利,颇有傲骨,即便是面对隋炀帝,也丝毫没有谄媚之色。

“原来是玄清兄——”孙药王是白衣傲王侯一般的人物,当然不会怯场,和那位老者见礼之后,又向众人道:“山野村夫孙思邈,见过诸公。”

孙思邈清净济世之名,传播甚广,当下,众人也不敢怠慢,纷纷还礼,口称叨扰。

还是那个老者笑道:“我等今日休沐,登高怀古,打扰孙大兄清秀了。”

等他们寒暄完毕,李风也不能再眯着了,大礼参拜:“晚辈李风见过诸位前辈,当日金殿之上,承蒙诸公厚爱,晚辈一直未能登门拜谢,恕罪恕罪。”

这一拜,他完全是真心的。毕竟,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仗义执言,是要冒一些风险的。做人,还是要常怀感恩之心。

“想不到,李家小郎君也在此地,快快请起!”率先说话的是虞世南。

李风站起身,一脸汗颜:“晚辈还未请教诸位大人名讳,大恩大德,必将铭记于心。”

这话确实有些说不出口,可是既然相逢,还是问个明白比较好,连人家是谁都不知道,你感谢谁呀?

还是虞世南站了出来:“李小郎,我来为你引见。这位就是道衡薛公,这是家兄,这位是房彦谦房公……这位是裴弘大裴公。”

这一个个的,都是一时豪杰啊!李风的脑子有点发蒙。当先那位老者不说了,竟然是当今文坛大家薛道衡。这么说吧,薛道衡在当今文坛的地位,那就是宗师级别的,一代文宗。

前些日子,家人薛掌柜还算跟李风有过小小的交集。想不到,原来人家曾经为他仗义执言!

至于这位房彦谦,乃是薛道衡的至交。或许这位声名不显,但是人家生了个好儿子——房玄龄,大唐名相啊。

至于最后这位方面大耳,姿容俊位的裴弘大,也是五十许的中年人。李风格外注意这位裴弘大,因为他的本命叫裴矩。不对,现在还应该叫裴世矩,到了唐代,避李世民的讳,才更名为裴矩。

这位就更了不得了,深得隋炀帝宠信,而且,人家最牛的是,在隋朝行宰相之事;隋朝倒了,人家在唐朝照样当宰相,你不服都不行。

隋朝时期,裴世矩是能臣,也是弄臣,没少撺掇隋炀帝炫耀文治武功,比如说,隋炀帝西巡西域,东征辽东,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到了唐朝,他又摇身变成忠臣,刚直不阿,敢于进谏,李风除了感叹人性的复杂之外,就只能用“什么皇帝带什么大臣”来解释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