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大师下凡 > 第52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大师下凡 第52章 磨刀不误砍柴工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57: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日上三竿,苏渊才起来,基本恢复正常,洗个热水澡,叫醒徐奎,开始吃饭。

“今天咱们干什么?”柳生惠美看着苏渊吃完自己精心准备的早餐,好奇问道:“再休息一天?”

苏渊摇摇头,笑道:“趁热打铁,今天你们休息,我要开剑脊!”

徐奎跟柳生惠美对视一眼,又开始兴奋起来,经过昨天的亲身经历,见识过苏渊深不可测的铸剑水平,休息?

简直是浪费生命!

苏渊吃饱喝足,来到后院,拿出剑胚,仔细观察,在他眼里虽然是金光四射,但有些散乱,好像没头没脑的四处乱撞。

“应该是没有开剑脊的原因!”

苏渊脑中闪过一个念头,所谓剑脊就是剑的脊梁,有增强剑身强度的作用,还可以调整剑身的重量分布使之均匀。

有单脊、双脊或三脊,因此剑也就分为四面剑,六面剑,八面剑。制作时要求剑脊平直,两面刃对称,以保持剑的平衡,最难把握的就是剑脊的打磨。

汉唐时期钢铁剑基本取代青铜剑,战场上刀也逐渐取代剑;钢铁剑多采用锻造工艺,剑的风格多承东周至先秦青铜剑制,狭长刃身,扁茎折肩。唯剑脊有所不同,剑脊略厚。早期汉剑多为八面和六面,中期剑花为四面带小凸边。

发展到后期,剑脊造型更为简洁,明清时期的剑多为棱脊和圆脊两种,很多会在剑身开单或双血槽,增加杀伤力。

一般来说厚脊剑多在靠近剑身边缘处开刃,以增强劈砍时的牢固度,而薄脊剑多采用直接从剑脊研磨至剑身边缘处的开刃方法,以使剑刃更锋利来提高剑身的划割性能。

就仿佛人的脊梁骨,撑起全身重量,昂首直立,傲然与天地之间。

“这是刚送来的砥石,我经常用它们打磨。”柳生惠美拿出一大包空运来的黑色石头,四四方方,手感细腻光滑。

苏渊接过来,用水散在上面,瞬间被吸收,暗自点头,不愧是价值两千美金的高级货,土豪专用磨刀石。

听柳生惠美介绍,在岛国刀剑铸造地位崇高,已经形成产业链,从最初铁矿采集,到最后配刀鞘装饰,都有专门高手负责,顶级作品价值不菲。

平安朝初期记载宫中仪式和制度的书《延书式》里,专门记叙鸟装横刀的制作方法,可以看到当时的研磨工序的大体形式,鹿砥磨、烧并中磨、精磨和莹的各个工序。

关于这些工序,幕末刀匠水心子正秀在他的著作《剑工秘传志》里解释为:鹿砥就是荒砥,烧并中磨既相当于常见寺一类的砥石,后两种在现代的研磨工艺里没有对应的工序,大体相当于仕上研的中间部分。

“整体研磨是不传之秘,只有真正大师才能掌握的技巧。”柳生惠美解释道:“特别是拭这一步骤,能使刀身发出一种仿佛秋天万里无云的晴空那样的颜色,而地肌则透着一种青黑色。”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青地黑,代表天地阴阳之道,乃无上珍品!”

说完拿起一块砥石道:“大师请看,这是金刚砥,颗粒粗糙,用于大面积锈蚀的刀剑。”

“这是备水砥,熊本县天草地方出产,色黄白,细度大概在400左右,石质中硬,切削能力中等。”

“山形县出产改正砥,茶色,细度大概在600左右,石质硬,切削能力中等。”

“爱知县南设乐郡出产中名仓砥,色黄白搀杂,细度800—1200,石质硬,切削能力中等。”

“还有地艶砥,京都地方出产的鸣滝砥切割而成,黄色与灰绿色,质地硬,乃上等磨刀专用……”

徐奎看着七八种各式各样的砥石,挠头道:“你们就是矫情,磨个刀也这么麻烦?”

柳生惠美白了傻大个一眼,不满道:“这是神圣的事情,当然要认真对待,要不是时间太紧,我都想飞回国,为大师亲自找来最好的……”

苏渊摆摆手,看过一遍,基本够用,好奇道:“你们如何打磨?”

柳生惠美赶紧站起身,拿出一整套工具,直接跪下,演示道:“先把砥石放在厚木块上,木块有个槽,可以挡住砥石不滑动。”

“研磨师采取跪姿,左脚踩在弯木上压紧砥石。厚木块是倾斜三十五度,研磨只会磨砥石的一半。这样一来,把砥石来回换,中间就不会凹进去,这也是评价一位研磨师技术的标准之一。”

“刀剑研磨可分为下地研和仕上研,下地研既是用砥石对刀剑的基础整形研磨,仕上研既是对刀剑的精细研磨,从而进一步美化刀身的工序。”

“最好的高手是本阿弥家始祖妙,南北朝时代传承千年的手艺,家世代侍奉足利家、丰臣家、德川家,进行武士刀研磨和鉴定工作,现在是本阿弥光悦最为有名。”

柳生惠美拿出一把武士刀,用心演示,先用金刚砥,大约180-220目打磨剑身。然后是备水砥,研磨出刃的形状,400-600目。

依次再用改正砥(900目)、中名仓砥(1200目)、细名仓砥(1500目),进行粗磨,慢慢修整出剑脊。

最后是内昙砥,很有名,分为刃砥和地砥,分别研磨刃和地。出产于京都附近的天然砥石,能显示地肌和微妙肌理变化,大约4000-6000目。

“这是刃艳!”柳生惠美把内昙砥的一小块用手指摁住,在刃上研磨,直到手感光滑。解释道:“再用鸣滝砥大约10-20块,切割成小块用手指擦,这样才能把刀的微妙变化显现出来。”

“拭,把刀在锻打过程中出现的氧化皮粉末,和油掺在一起炼成黑色的糊状物,用棉花在刀身上来回擦拭。细微的粉末会渗进刀身,刀会显现出黑亮的光泽。而地肌也会变得清晰起来……”

“最后把刃艳工序用的砥石切成圆片状,擦刃纹的部分,刃纹浮现出来。侧面看到的刃纹部分发白,这道工序可以显现出磨刀工匠的个性和特点……”

一整套工艺下来,徐奎是目瞪口呆,想想自己每次只用几块石头打磨,暗挑大拇指:不愧是小鬼子。

真变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