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大师下凡 > 第194章 时间的回报

大师下凡 第194章 时间的回报

作者:雅玩居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57: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68年仇炎之搬到瑞士定居,我妹妹在伦敦念书,她让我要到伦敦去看看拍卖行是什么样子。那个时候我第一个去的拍卖行叫Sotheby’s,也就是后来的苏福比。后来我在海源大厦的店铺租期结束,索性就把店铺给停了,冲进拍卖场去。”

“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连办牌子都不知道怎么做,举牌子更不知道,中间一大圈是有钱的大老板,普通点的人就近桌站着,大家都规规矩矩,西装笔挺。”

“估价1、2万的东西基本上都能以这价格买得到,不像是现在标价两万,举到100多万还买不到,现在的估价简直是逗大家玩。”

苏渊摇摇头,感叹没有赶上好时候,最近十年热钱太多,就算是亿万富翁,也不一定能买到真正的宝贝。

“那个时候在伦敦拍卖行最重要的大老板中,只有两个华人面孔,一个是仇炎之,一个是戴福葆。”

“刚站在一个地方就被人赶开,说这是本国人的位置,外国人在那边。我抬头看标识,赶紧用笔在纸上记下来,下次不想再丢人。”

“还有拍卖场从哪里进,哪里出,怎么走,不同国家拍卖场的不同规矩,只能用笨方法记,反正就一个目的,最终必须买到。”

“后来混的时间长了,一来一往之间,收回不少好东西,那个时候港岛官窑市场基本掌握在我的手上。”

老爷子有些得意道:“后来随着仇炎之辞世,大批藏品开始进入拍卖市场,胡惠春也开始出手暂得楼的精品,而正在崛起的很多收藏家族跟我走的非常近。”

“所以1985年前后,官窑收藏达到个人古董生涯的顶峰,Robert Chang的名字开始在国际古董拍卖圈子里叫响,这条路我走了整整二十年!”

“后来认识苏富比拍卖的总裁朱利安汤普森,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朱汤生,1971年的某天,他开门见山提出需求,苏富比想在港岛开个拍卖分部,需要我帮忙。”

“两年之后,苏富比第一场拍卖会在文华酒店举槌,瓷器专拍,100多件拍品中,我一人就送拍50多件官窑瓷器,算是给朋友撑撑场面。”

苏渊笑而不语,很喜欢听这些旧事,其实不只是苏福比,十多年之后,伦敦佳士得的詹姆斯也是因为张宗宪的建议,来港岛开分部,所以才有现在亚洲艺术品中心的基础。

即便老友詹姆斯隐退江湖,但是对于佳士得,张宗宪也是有求必应。一个电话过来,说没有像样的封面,老爷子二话不说,很仗义的拿出一两件救急,十分平常。

但是张宗宪在拍卖场上有个规矩,喜欢张扬,喜欢封面,只要放在封面上的东西必须卖掉,否则就没有下一次。

只要张宗宪下场,必须霸占1号牌,很多人都是恨不得拿个最不显眼的牌子躲在角落中,生怕别人注意。

张宗宪倒好,在乌泱乌泱的人群中,喜欢穿着黄色西服,左手拿1号牌,右手拿一支卡地亚的金笔,也不举高,很有腔调的一抬手,气派十足。

讲究好彩头,第一件要买,最后一件也要买。

1994年3月27日,现在的龙头嘉德首拍在长城饭店举槌,张宗宪照例拿1号牌,第一件拍品是吴镜汀的《渔乐图》,起拍价是8000元。

张宗宪率先出价1.8万,一拍就发。全场立刻活跃起来,很快为这个好彩头,后面一个宝岛藏家出价2.8万,张宗宪立马跟进3.8万,别人再举。

张宗宪干脆站起来道:今天嘉德开张,祝他们兴旺发达,八万八,发发发!

这一喊,一锤定音!

后来只要在嘉德拍卖,件件都顶,而且都是18万、28万、380万、680万,都是8,说8就是发。

其实熟悉张宗宪的人都知道,他在拍卖行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从没有主动要求优惠或者有暗箱操作之类的事情,并且作为一个经纪人,捧场归捧场,但绝不会买错。

每件拍品都是仔细研究过的,只要看好的东西紧咬不放手,朋友甚至总结出来规律,如果今天张宗宪穿得鲜亮,那他肯定是要出手。

张宗宪放下茶杯,仿佛想起什么,笑道:“后来参加拍卖会越来越多,好多人都跟着我买,我举都跟着举,如同跟屁虫,很烦。”

“所以想个办法,现场拿图录装着认真的记录,然后走的时候假装一不留神把书落在现场,结果就有人赶紧悄悄的把书拿过去,拼命研究。”

“其实都是空城计,每次要买的东西就折一折,有的折是真折,有的时候嘛,就是假装折一折,把他们注意力转移到我不想要的东西上,哈哈哈!”

“当时有一件张大千的泼墨,苏富比定价是5万,朱汤生是那场的拍卖官,他报出来15万,我立刻说50万,他懵了半天,15万到50万,大家都愣了。”

“我说朱汤生你怎么还不敲,他听了我的之后就落锤,然后我就离场。后面好多人跟着我出去抱怨:哎呀这个东西我也要的……我是要出到100万……但是被你这么一跳叫,就吓着了。”

“1985年有一只乾隆御制杏林春燕图碗,有个宝岛大佬咨询我,他挺喜欢这个碗,问我能不能买?”

“我说碗很不错,但是碗芯有一点点划痕,然后大佬就放弃购买,结果我用110万港币买到手。后来那个大佬说你不建议我买,为什么你买?”

“我告诉他,我不在乎那个划痕,你能吗?”

苏渊笑着点点头,事实证明张宗宪的专业和诚信都是最好回报,2006年佳士得举办张宗宪藏御制瓷器珍赏专场中,这件杏林春燕图碗以1.35亿港币落槌,打破清朝瓷器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为仅次于鬼谷子下山的第二高价瓷器。

张宗宪最后感叹道:“我喜欢拍卖行挣的钱自由,有钱吃个炒虾仁,没钱吃个虾米。不做同行的生意,不做收藏家的生意,不受人家的气,不看人家的脸色,有多少钱做多少钱的生意。”

“那个时候的收藏家好东西买进来,放在家里20多年不出手,除非是家里出什么事情。不超过10年的东西就卖出去,不算是收藏家,更不像是现在,今天买明天卖。”

“好宝贝不要你喂饭吃,放在家里,喜欢就去看看,也不会和你生气。过五年十年,还在天天给你赚钱,10年最低的回报是三倍。如果买普通东西,多年之后还是老价格,能卖出去就不错了。”

“毕竟已过90岁,独处的时候拿着以前的老照片,把那些去世的故人画个叉,叉越来越多,和我同时代做古董的老朋友就越来越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