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仙踪侠隐录 > 第十一章 难诉衷情

仙踪侠隐录 第十一章 难诉衷情

作者:晟昱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3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东方明满面惊疑,两个孩子也听得凝神。崔九只怕吓到两个幼童,不好再卖关子,沉吟道:“这信是寄给我那过世老婆子的。”

清明凭吊故人寄托相思,东方明这才弄明白,原来崔九是要把信烧给已故的发妻。他不禁感同身受,联想自己又何尝不是有一肚子话要说与离世妻子。情之所至,眼中竟涵了一汪热泪。

“东方叔叔,你眼睛怎么红了?”果儿偎在他怀中道。

东方明自知失态,忙用袖口拭干泪珠,作笑道:“不碍得,叔叔经不住花粉迷眼,每逢春暖都要犯一阵眼疾。”

小子墨自知爹爹哪有什么眼疾?只是这其中的苦楚他也能体悟几分。每逢清明,村里人上坟扫墓祭奠宗祖,唯独他和爹爹从不拜祭,更不向旁人提及宗脉传承。自明事以来,但凡他问到母亲,爹爹总是当面敷衍搪塞,背地里却涕下沾襟,总之从不实言。小子墨纵有千般委屈、万般苦楚,也仅能哭闹一番罢了。如今他又长大不少,更能体会到爹爹百般不易,故而每见爹爹落泪,他便不再哭闹,反倒乖觉不少。

崔九凝望孙女儿叹道:“唉!我如今年岁大了,手中的活计也挣不动了,没几年好光景喽!果儿爹娘早亡,后来我那老婆子也去了,真不知我这身子骨还能否见到果儿她嫁人。今年我特意请了城中纸匠,糊了些京宵花银烧给我那老婆子,也烦请先生代笔书信一封一并烧了,教她保佑果儿早些个长大才好……”

江边春色固然晴美,清明时节却教人黯然神伤。这崔九说着说着竟声泪俱下呜咽起来。那果儿虽幼,竟似颇懂爷爷伤心处,忽然哇哇大哭道:“果儿不要爷爷死,不要爷爷死!”

东方明只怪是自己失态,才致这一老一小痛哭流涕,忙放下果儿回崔九身旁,好生慰道:“九叔,您可千万别轻贱了自己,花溪村一半人家的渔船还得靠您老去艌呢,不然谁敢入江行船?”

小子墨也劝果儿道:“好妹妹别哭了,九爷爷厚德载福,定然长命百岁!待我和爹爹从江上打鱼回来,让九爷爷给咱们做红烧鲫鱼好不好?”

果儿毕竟稚气未脱,一听说有鱼吃,立马破涕为笑:“我也要和子墨哥哥一起去!”

东方明忙缓和道:“想来九叔就是好命厚福,我今日正巧带了纸墨在船上,本想用来到江上临摹几篇古风,谁曾想刚好被九叔用到。”

崔九笑了笑却话锋一转,道:“听说方今朝廷大兴文狱,像先生这样吟诗作赋的儒士便少了,敢为百姓上书言事的谏官也少了。东方先生无意功名也好,喜欢笔墨诗文也罢,只是倘若笔下不慎,被人当作与罪臣之言暗合,怕是要遭受无辜牵连。虽说咱们花溪村地处偏远,但当今圣上耳通目广,望先生还是少存些笔墨为好。”

崔九提到“朝廷”二字正戳了东方明痛处。他心头一紧,暗道:偏远渔父尚知忧心国事,那些个装聋作哑、只求自保的朝堂大员何以为臣?念此他苦笑答道:“皇上禁天下儒生之言,与在下这个不求闻达之人怕是扯不上干系。但只要崔九叔有事嘱托,便是与在下有莫大关联,在下一定当成己事来办!”

崔九听罢,颇难为情道:“如今文人是少了许多,可这纸墨却没贱价。老拙一时心思,倒教先生破费了……”

东方明慨然道:“贱市之物,九叔何必介怀?不过尽是些高头竹纸、草笔残墨,值不得几个钱。”说罢从船上取出备好的笔墨纸砚和一张青竹小桌。

崔九喟道:“人分四等,士农工商。不论士人还是渔民,各有各自难处。从前咱们花溪村天高皇帝远,日子过得还算舒坦。前年却冒出个河伯所索要渔课。唉,这百姓的日子越发不好过了!”

东方明轻叹一声并未接话,只在桌上徐徐展开文房四宝,道:“九叔,怎么写,您吩咐罢!”

崔九顿了片刻,把心中积郁娓娓道来,东方明遵其意思口吻,洋洋洒洒写了好一长篇。待字迹风干,崔九谢过正欲告别,果儿却吵闹非要留下。崔九视果儿为命根,岂容她有一丝风险。东方明也自知江上艰险,自己断难照看好两个孩子。

二人一番哄劝,怎奈果儿就是不听。终是小子墨良言堪用:“果儿妹妹,你不和九爷爷回去生火烧饭,我与爹爹回来岂不是要先饿肚子了?”果儿果然最听小子墨劝,立时应了下来,跑在崔九前面一路蹦跳着回了。

送走崔九,东方明收拾好东西,却觉心中一阵酸涩,叹道:“这崔九叔纵是一介贫苦渔父,却是个真性情之人。只可怜他家中仅剩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唉,怎么这世上一等一的好人都要如此命途不济呢!”他眺望二人背影,止不住摇头兴叹。

“爹爹何故又在叹气?”小子墨关切道。东方明眼瞅儿子一片纯真稍感宽慰,道:“爹爹不叹气了,咱们莫辜负眼前这大好光景。”言罢二人向船头走去。忽听又有人喊道:“先生拿了酒饭再走不迟。”

父子二人回头看时,却是一个丰腴村妇,怀揣一个青布包袱,腰上拴着一个大酒葫芦,朝他们急奔过来。那村妇约莫三十多岁,面如春花,几步奔上船,把酒葫芦解开递与小子墨,又把青布包袱在东方明面前摊开,说道:“俺这里有两张大饼,半斤牛肉,还有一葫芦老酒,你每拿去江上用吧!”

东方明微有尴尬,施礼揖道:“多谢大嫂美意……”

那村妇心直口快,皱眉嗔道:“休再叫俺大嫂,俺每年龄相仿又是旧识,唤俺屏娘便是!”旋即她展颜笑道:“这大饼才出锅,还滚烫着咧,带去江上最佳。这酒是今日新开坛的老酒,味道香极了,你且尝尝。”说完便把酒葫芦打开,凑到东方明嘴前。

东方明脸光泛红,辞谢道:“大嫂一番心意,我父子心中领受了,只是…”他话未说完,就被屏娘打断:“只是什么?怕村里人瞧见说闲话,是也不是?行得正不怕影子歪,管他别人什么想法!”

东方明赧然生惭道:“小弟并非这个意思……”

“俺本是北人,先生也是数年前投奔此处。俺亡了夫君,先生没了夫人,俺每可算同病相怜,也应是言语相合,与俺讲话何必要学酸丁腐儒一般吞吞吐吐?”屏娘嗔怪道。

东方明俯首拜道:“大嫂待我父子恩重如山,若无大嫂当年帮扶,只恐我父子今日尚不知沦落何处。大恩不言谢,小弟当至死铭记于心!”

屏娘扶起东方明,双颊绯红,道:“过去的事,还提它作甚……”

东方明道:“其实大嫂之心我岂非不知?只是……”说到这当口儿,那屏娘早已低头害臊不能言语。

二人正当尴尬难言、欲说还休之际,小子墨兴冲冲道:“婶娘做的大饼,墨儿最爱吃了!”

东方明忙接话道:“既如此,这吃食我们留下,待小弟从江上回来,再去嫂嫂酒肆道谢。”

“这便是了。墨儿既爱吃,俺便回去再备些酒菜,回头给你每解馋。”屏娘羞的面红耳赤,转身便走远了。

如此恩情,何以相报?东方明默然伫立,却难抑心潮翻涌。少时他见艳阳正悬,已到了晌午时分。自忖若再思忆下去,只怕又要勾起伤心旧事,辜负了良辰美景,便立稳渔船,奋力一撑船篙,远离江岸向中流驶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