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司礼监 > 第九百六十章 崖山精神(清明特稿)

司礼监 第九百六十章 崖山精神(清明特稿)

作者:傲骨铁心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43:58 来源:蚂蚁文学

从吴淞北上,便是黄海了,海域呈偏黄色。

黄海一说乃是源于黄河夺淮改道而来,原黄河入海故道是经北直隶、天津海河河道入海的,如今却是从南直隶淮安府(江苏北部)入海,因黄河带来大量泥沙,故而沿海水面颜色便呈偏黄,久而久之,便称之为黄海。

南下一年多来,魏公公一直没有在海上游过泳,所以这次北上便想有空游一游,也好留下“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佳句。

然而,船队所经的南直隶长江以北的海域却让魏公公难以圆梦,船队也基本没有办法靠岸登陆,原因便是江苏北部海域全是淤泥滩涂,没有沙滩。

有些地方的滩涂绵延数百里,休说船队无法登陆,就是该区域内往内陆延伸两三百里路也没有任何官道。

唯一的一条官道始建于北宋年间范仲淹所修的海堤,后世以此海堤为基础,修成了纵贯中国南北的一条国道,最北方为京师,最南方则在广东。

魏公公认为,这恐怕也是为何倭寇一直在东南侵袭骚扰,而不曾出现在北方沿海的缘故。

从地理上来看,大明北方肯定距离倭国本土更近,然后嘉靖年间的倭患却始终在东南,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四个。

一是大明北方沿海不及东南富庶。

二便是北方沿海地形不利于倭寇登陆。

三则是北方集结的明军战斗力要比南方高。

四则是所谓倭寇的主脑其实都是闽浙沿海的汉人,他们对于东南更加熟悉。

在此四因素影响下,倭寇才不在大明北方腹心之地侵扰,因为于他们而言,完全是得不偿失。

船队行了三日后,天气份外暖和,魏公公负手船头,朝远处海岸看去,随口问被他强行拉上的阮大铖到哪了。

阮大铖哪知道这地方是哪,忙去找了份海图来看,看来看去,方确定这一片区域应当是归属淮安府的盐城县。

“噢,盐城啊。”

魏公公点了点头,他对这个地方有特殊感情。

盐城以盐得名,十分有名,县境北部归淮安府,南部则归扬州府。两淮盐场也是位于此县范围之内,皆归位于扬州的两淮盐政管辖。滩涂上密布之芦苇从南到北可达数百里,远远可见丹顶之鹤及似鹿动物出没。

两淮盐场不晒盐,而煮盐。

煮盐必要芦苇,故而盐民聚居之地多叫“团”、“垛”、“场”。

“盐城出了两个人,一个陆公秀夫,一个张公士诚,这二人都是我汉家的大英雄,咱们做后人的要念着,要记着,子子孙孙,世世代代要铭记于心咧……”

魏公公想起今天正好是清明节,所以特地在船上焚香祭祀,顺便给部下们讲了讲英烈之事。

陆公秀夫便是民族英雄、南宋抗元名相陆秀夫,崖山之战抱帝宁死不降,投海而死,十万军民紧随其后跳海殉国!

此战,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华夏文明随之衰败与陨落,故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幸有红巾终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使华夏文明为之复兴,不致沉沦万年!

“什么是崖山精神?就是宁死不降!”

魏公公在给陆秀夫神牌上香时第一次提出“崖山精神”,他指出“崖山精神”就是我汉家的民族精神,是我汉家的节烈之气,面对外族入侵,我们每一个汉人都应该铤身而出英勇反抗,宁死不降。

“崖山之战,我们汉人是败了,十万军民殉国,从此我们汉人做了鞑子的奴才。可为什么我们现在又能重新复国,赶走了那些鞑子呢?…因为我们汉人身上有一股精神气,今天异族可以打败我们,占了我们土地,叫我们去做他们的奴才,但只要我汉人一天没有灭种,我们终能复仇,终能将那异族赶走,乃至全部消灭掉!”

魏公公强调,汉家的民族精神便是大明皇军的精神,大明皇军和汉家民族不可分割,皇军不但是天子亲军,更是汉家民族最坚定的捍卫者!

“诸位,咱希望你们能够永远铭记陆公秀夫,永远铭记崖山之战和崖山之战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和气节,大明皇军的每一个将士都有责任为我汉家民族的生存、自尊、自卫英雄献身!”

魏公公说这番话是有感而发,随着大明皇军的扩编已经正式摆上议事日程,那么,军队的传承和精神便也要摆上台面。

大明皇军不能是一支为了银子和前程打拼的军队,而是要成为一支汉家民族的先锋队、守护者、开拓者。

所以,思想工作要开始做,要开始加强了。

旗帜鲜明在军中宣扬“崖山精神”,有助于官兵思想改变。

对于张士诚,因为其兵败本朝太祖之事,魏公公不便讲那么多,只讲了其抗元事迹。

张士诚则是蒙元末年率盐民起义,建立大周政权,所部起义军纵横江浙,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地区,切断了伪元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高邮一战更是名动天下,瓦解了伪元臣相脱脱率领的百万元军主力,毫无疑问张士诚是对伪元作战的盖世功臣。

现在市面上流传甚广,极受百姓喜欢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便都效力张士诚。不过张士诚最终败于本朝太祖,但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张士诚依旧是鼎鼎有名的抗元大英雄。

魏公公没讲太多,部下们也心知肚明。

“有关咱家崖山精神的讲话,大铖要记下,要提取,要整理,不日要组织官兵学习。”

魏公公讲话完毕不忘叮嘱阮大铖将他的讲话升华。

这个阮大才子加富二代明显被他老人家当成笔杆子用了。

阮大铖甚为苦恼,他感觉自己完全是在被魏太监利用,可偏偏又不得不按他说的做。

他预感自己若不能早日脱离“苦海”,很有可能会成为世人眼里的魏阉爪牙,人人唾弃之。

见蓝天白云,微风无波,魏公公忽来了兴致,命叫放下小船,带了数十随从划船靠岸,在一片滩涂之地之上赤足捡起小螃蟹和泥螺来。

直捡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心满意足上了小船返回,后叫人将泥螺用水泡了,使之吐沙,再叫用料呛了。

两天后,船队行至海州(连云港)区域时,公公终是尝到了久违的味道。

啊,那是世间最美好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