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青春校园 > 重生奋斗在八零年代 > 第 30 章

重生奋斗在八零年代 第 30 章

作者:水晶翡翠肉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5-31 00:04: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坐吧。qiuyelou”闻青说。

姚世玲顺势拎了凳子,放到王婶腿边:“王婶,别客气,有话坐下来说。”

王婶在篱笆院外徘徊许久,设想的是闻青、姚世玲不给自己开院门,或者恶言相待,再或者闻青抽出镰刀直接捅自己。完全没有想过闻青、姚世玲对自己以礼相待。

顿时,王婶整张脸通红,再对比她亲朋好友对她的方式,闻青、姚世玲简直就是她的亲妈。

“坐下说吧。”姚世玲说。

王婶点着头,就势坐下,结果太过激动,屁股坐了个边角,一下坐到在地上,把凳子也拱翻了。

“王婶,王婶!”闻青、姚世玲赶紧去拉地上的王婶。

王婶突然“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

把闻青、姚世玲吓了一跳。

与此同时,篱笆院墙外,几个好事的邻居正猫着身子听墙角,一听王婶嚎起来了,纷纷表示:

“不会又要闹了吧?”

“王婶跑到闻青家要开骂了?”

“我看像。”

“王婶又要泼起来。”

几人的悄悄话刚落音,就听到闻青房内,王婶哭着说:“闻家大嫂子,闻青,我对不住你们,我对不住你们啊,我错了,我错了……”

好事邻居一愣,王婶向来无赖,没有最赖只有更赖,前两年的时候,借了周大姐家十斤白面,到现在都没还,之前周大姐说自己家没面了,要还。王婶非但不承认,还说周大姐讹自己。还有这次麦秸垛被烧一事儿,王婶就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不赔就是不赔,反正她也没东西赔,甚至说自己受天灾,对,她自己说是大风刮的“天灾”,说自己受灾最严重,让村长写申请打报告给国家,让国家支持她一点。

这等厚颜无耻之人,居然哭着向闻青、姚世玲认错。真是天上下钞票了,人生第一回了。

姚世玲也被王婶反常的样子。

闻青倒是平和,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像王婶这样的恶人,越是恶越是有一处特别脆弱的部位,一戳就中。

“王婶,你这是干什么啊?快起来,快起来。”姚世玲抱着王婶的胳膊把她往凳子上拉。

王婶直握着姚世玲和闻青的手:“闻家大嫂子,闻青,我错了,那天是我错了,我不该冤枉你们,是我们家二虎子烧了你们的麦秸垛,我以后赔你,以后赔你们。”

王婶鼻涕一把泪一把的,相当伤心。

闻青说:“好好,你先坐好,坐好咱们好好说。”

“闻青,闻青。”王婶紧紧握着闻青的手腕:“闻青,闻青,我知道你现在发达了,有本事了,这家里也是你说了算,我家两亩田都快荒了,买不着玉米种、红薯秧子,借也借不到,我真是没活门儿了。闻青,把你家的玉米种和红薯秧子借给我……”

王婶还没哭完,闻青当即接过话茬说:“好,王婶你起来吧。”

姚世玲一愣,闻青这么容易就答应了?起先闻青不是态度明确地说不管王婶的吗?这会儿是怎么了?

王婶愣了下,赶紧抹把眼泪,站起身来,紧握着闻青的手,满眼都是感激:“闻青……”

闻青没多说,而是转向姚世玲:“妈,我们现在打开地窖,去取红薯秧子。”

接连的事情,让姚世玲以闻青为主,于是此刻女儿说什么就是什么,当即说:“好。”

闻青、姚世玲不去理会王婶,把煤油灯放在灯罩中,提着灯,撑着伞向墙边地窖走。

王婶来不及撑伞,跟前就跑到地窖边。

水湾村的地窖是就地挖一大坑,坑上面搭着木架子、木架子上又搭着混了泥土的麦秸、玉米杆子等等,冬暖夏凉专门储藏红薯秧子、红薯、大白菜、土豆等这一类。

姚世玲掀开地窖圆木门上泥巴麦秸,又把圆木门移开。

闻青把伞递给姚世玲说:“妈,你来撑着伞,我下去取红薯秧子。”

“你注意点,地窖里有个竹筐,你把它提出来就行了。”姚世玲说。

“好。”闻青应着。

不待闻青把伞递给姚世玲,王婶就凑过来说:“闻家大嫂子,别别别,别让闻青下去,这都是泥土的,闻青这一身干净的,我下去,我下去就行。”

“哪能让你下去啊。”姚世玲说。

“没事儿,没事儿。qiuyelou”王婶说着,麻溜地下了地窖,由于太过焦急,一下摔到地窖里,地窖里土壤松软,摔下去并没有什么事儿。

姚世玲撑着伞,站在地窖跟前,把灯往地窖里送一送,方便王婶察看情况。

“找到竹筐了吗?”姚世玲问。

“找到了,找到了。”王婶满脸喜悦,在闻青和姚世玲的帮助下,爬出地窖,不待闻青、姚世玲动作,她放下竹筐,转身就将地窖的木门,麦秸什么的,全部都整理妥当。

姚世玲又去西屋里拿玉米棒子。

闻朋、闻亮被姚世玲吵醒,闻朋问了情况才知道姚世玲拿玉米棒子给王婶。

闻青一个骨碌爬下床,从姚世玲手中夺下一抱玉米棒子说:“不给!”

“你这孩子,王婶在外面雨里等着呢,给我拿过来。”姚世玲小声斥责。

“就不给!”闻朋紧抱着。

闻亮也不帮姚世玲。

“闻朋别闹,你大姐说要给的,给我拿过来。”姚世玲说。

“大姐为啥要给她玉米,她都烧了咱家的麦秸了。”闻朋不高兴。

“你大姐比你想的多,先睡觉,有事明天再问你大姐。”说着,姚世玲夺过闻朋手中的玉米,抱出了西屋。

王婶一见个个粒子大的玉米棒子,眼泪差点又出来了。

“王婶拿着吧。”闻青说。

王婶接过玉米棒子,又提着一竹筐红薯秧子,激动的手都在发抖:“闻家大嫂子,闻青谢谢你们,我一辈子记着你们,以后有啥事,找我就行,我拼了命也要报你们这救命之恩。”

姚世玲说:“瞧你说的,不就是几棒子玉米,几撮红薯秧子吗?快别说了,回去吧,别淋病了。”

“好,好。”王婶迭声应着,又是抱又是提的,麻利地出闻家院子。

闻青去关院门,才走进堂屋,闻朋穿着大裤头,满脸不高兴地说:“大姐,你为啥把咱家玉米棒子给王婶!”

“王婶家没玉米种种地啊。”闻青说。

“她没玉米关咱家啥事!”闻朋气的“哼”的一声,扭头进了西屋,爬上床之后,“砰”的一声小身板砸到床上,可响了。

姚世玲看着闻青说:“小孩子,别理他!”

“我去哄哄。”闻青笑着说。

闻青刚一进西屋,闻亮就用被单盖住自己,闻朋则扭个身子背对着闻青。

闻青笑着上前,坐到床沿说:“朋朋,下个月我就去市里上学了。”

闻朋:“我知道。”

闻青简单地说:“有句话叫‘救急不救穷’,这个时候给王婶玉米棒子,是为让他们知恩图报,看着吧,以后对咱家最好的最真心的就是王婶家了,这不就是小人书上的说‘不打不相识’吗?”

闻青几句话不但把闻朋说的转过身来,也把闻亮说的信服,闻朋黑溜溜的眼睛盯着闻青:“他们会知恩图报吗?”

“会。”闻青坚定地说。

闻朋这才放心,然后问:“大姐,你也看小人书吗?”

“当然看了。”闻青这才想起来,这个时代是小人书的繁荣时期,闻青记得好像一块钱可以买四百页的书。

不过水湾村比较落后,小人书没几本,闻亮、闻朋估计也是借同学的看看,这么想着闻青就准备,等到市里上学了,多给闻亮闻朋买些书看。

“大姐,你都看的啥?”

闻青想了想,回答:“《西游记》、《三毛流浪记》、《铁道游击队》、《水浒传》。”

闻亮一听,也来了兴趣。虽然闻青在他心中形象不好,但是闻青当初初三毕业考试也是数一数二的高分,本来她可以直接上中专的,但是她偏要上高中,说是以后大学才是正道,不管怎么样,闻青是有知识的。

“大姐,你给我说《三毛流浪记》吧,我没听过。”闻朋说。

“好。”闻青干脆地答应,然后搬着凳子,坐在闻朋的床头,给闻朋说《三毛流浪记》听,闻亮也在一旁听着。

姚世玲听到后,心头温暖地露出笑容。

而此时,王婶抱着玉米棒子,拎着红薯秧子一回到院子,就喊:“虎子爸!”

王大正在家里发愁,连亲戚朋友都不借王米种和红薯种,他们家处处针对闻家,闻家会借给他家?应该不会打起来吧?一听王婶喊,王大连忙奔出门,看到王婶后呆住。

王婶抱着玉米棒子,拎着竹筐,竹筐里是满满的红薯秧子。

“虎子爸!”王婶满脸笑容:“借到了!”

王大不敢相信地说:“闻青借给你的?”

“嗯!”

“她怎么愿意的?”王大问。

“虎子爸,我跟你说,咱们村还真没几个人比得上姚世玲和闻青好心,两个人说话声音好听,尤其是姚世玲,从来都是温声细语。以前也不知道是谁传的,说姚世玲就是个长得好看的狐媚子,不检点,这么多年过去了,姚世玲不都是本本分分吗?我看,他们就是看姚世玲是逃荒来的,他们欺生!以后,我绝对不跟他们一伙,这下我知道了,姚世玲是好人,个血性的姑娘!”

王大惊奇于王婶突然的转变,但是在所有人都不肯借给他们玉米种和红薯种的情况下,闻家宽宏大度的借了,这就说明了姚世玲和闻青的大方,王大心生感激。

王婶继续说着姚世玲和闻青的好,狠狠地说:“以后谁敢再说姚世玲和闻青,我就上去撕了她们的嘴!”

王大没有阻止,接过玉米棒子,当下就把玉米粒搓下来,准备天一放晴,立刻种下地,免得耽误收成,到时收不着粮食没得吃。

在王大、王婶的搓玉米棒子时,王婶向闻青家借着了玉米种和红薯种的事儿,在村里转眼传遍。

今天闻青家可谓是出劲了风头,这种风头又是大伙儿望尘莫及的,本来是心生嫉妒,但是见周围人都和自己一样贫穷,那点“嫉妒”因为“望尘莫及”的原因,变成了羡慕。

“没想到闻青这么厉害啊,居然能够帮人赚万把块!连王婶那么跋扈的人,今儿晚上都差点下跪求闻青原谅了。”

“以前闻青也不差吧,就是脾气不好,说话冲爱动手,都是跟她二叔学的。”

“闻青啥时候跟着她二叔的?”

“刚会走,还是三四岁的时候?不大记得,反正那时候她二叔刚出狱没几年,疼闻青啊那是,走哪儿都抱着闻青,疼到心尖尖上了,也怪闻青打小就好看,水灵灵的跟个洋娃娃似的。她二叔也是个不尚贤的,挺能赚钱的,就是不知道攒着,闻青要啥给买啥,也不让闻青温柔一点,天天喊着,‘谁说女娃娃就得温柔,我家青青挺好的。就这样!’说起来闻青跟着她二叔也没吃苦,饿不着累不着,长得也白白净净的,她二叔总有办法赚钱,这闻青从小学开始的学费,可不都是她二叔交的。”

“嗯,她二叔不死,现在就享福了。”

“可不是嘛,闻青现在都能帮人赚万把块,以后不是赚更多。”一人这么一说,大家都惊讶,以后赚更多?那是多少啊,众人不敢想象,只觉得闻青的周身都金光闪闪了。

第二天一早,天晴了。

闻青拎着布袋,穿着胶鞋深一脚浅一脚从村东头去上县城,那些邻居再见到她时,十分客气。

闻青也如往常一样对她们笑笑。

不同的时,他们的语气从“闻青又去上县城了,不检点!”变成了“闻青又县城赚钱啦!”

闻青还是和平时一样,听听就过了。然后上了大土路,继续坑坑洼洼地走着,到了县城肖姨裁缝店换鞋子。

“闻青姐。”

闻青刚从后院换了布鞋出来,宝红就笑嘻嘻地迎上来。

“肖姨呢?”闻青问。

“肖姨去接货去了。”宝红说。

“接货?”闻青不解:“接什么货?”

“就是汤权制衣厂做的衣裳,两天前,汤老板送来了十套短袖,十套半截袖,昨天就卖完了。肖姨可高兴坏了,特意花了三毛钱摇电话给汤老板,让汤老板派人再送三十套过来,可好卖啊!”宝红笑着说,宝红是圆脸,眼睛大大的,笑起来却是眉眼弯弯,很可爱的一个小姑娘。

闻青笑着问:“肖姨去多久了?”

“我回来了。”肖姨的声音突然插.进来,闻青抬眸就见肖姨扛着大布袋子,满脸笑容:“闻青,你说的太准了,我真没想到这种成品衣裳,大家也会抢着买。”

“以后大家会越来越接受成品衣裳。”闻青说。

肖姨惊讶:“真的,那我们裁缝就没出路了?”

闻青笑:“不会,裁缝一直吃香。”拿布做衣裳,会越来越少,再出现专门做衣裳的,那就叫“定制”了,一旦和“定制”二字扯上边,那都是限量版大价钱的。不过,最近几年应该不会流行。

“那我就放心了,我还想凭手艺吃一辈子呢。”肖姨笑着说。

“放心,肖姨,你肯定能凭手艺一辈子衣食无忧的。”接着闻青问:“卖衣裳赚钱了吗?”

“赚了!”肖姨毫不犹豫地说,然后四周看了眼,小心翼翼地说:“一套衣裳赚三块钱呢,那天来了二十套,一天卖完,一天我们就赚了六十块钱,净赚,一点力气都不费的。”

闻青笑着:“肖姨,你放心,我们会越来越赚的。”

肖姨一愣,直直地望着闻青,闻青是个常笑的漂亮姑娘,但没有哪一次像此刻这样,自信、美好,就像是开在春天里的花朵,姿态昂扬,色彩绚烂,令肖姨这个女人,都觉得闻青这姑娘漂亮的不像话。

“肖姨,我来帮你拿。”宝红拽着布袋,把肖姨拽回神儿。

闻青也上前查看衣裳,不错,就是她之前做的那两套。肖姨才刚将衣裳挂起来,就有一个大妈过来给女儿和侄女儿买走两套。

肖姨开心地扯着闻青的衣角:“闻青,看到没,看到没,特别好卖。”

闻青笑:“对,很好卖。”

接下来,闻青在店里待了一天,因为有宝红在,闻青和肖姨可专心将小本子上要做的衣裳,加快进度地完成。

虽然卖衣裳了,但是做衣裳和做鞋子的还是很多。相对于肖姨自已经营店面,此刻的肖姨裁缝店,比之前生意好了三倍都不止,赚的更是以前的五倍,这让肖姨干劲十足。

闻青回家要做鞋子,于是照倒两点半下班回去。

肖姨将今天的收入全部给闻青,闻青除了拿了鞋子的钱外,其他全部收入的四成给肖姨,肖姨推辞不掉,心里感动不已。

闻青拿到钱后,和肖姨说,以后扣除成本、鞋子的钱和宝红的工钱,全部利润一个月算一次,定个日子,每个月利润的六成交给姚世玲就行了。

肖姨忙点头应好。

闻青从店里拿了几块布,按成本价算了钱数,然后交给肖姨。

肖姨:“闻青,你拿布料就不要钱了。”

“那哪成,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咱们的店面才能更好的发展。”

肖姨只好接下,心里对闻青是满满的佩服。

闻青拿了不少布料,家里正好有缝纫机,她就是想给姚世玲、闻亮、闻朋做套衣裳,再一人坐一双鞋子,闻亮的鞋子都开口了,闻朋就一件大裤衩没有补丁,其实都被补丁贴满了,而且下个月就开学了,闻青除了想给自己设计一个书包外,还想给闻亮、闻朋做个书包。

下个月就开学了,闻青心头激动,她拿回家书还没看多少,趁着家里没有闹心的事儿,店里有宝红,她可以多多看书,省得开学后整个人都抓瞎。

闻青这么琢磨着,就去大市场文具店买了笔记本、钢笔、圆珠笔、墨水、铅笔、橡皮,然后再走上大土路,往家赶。

她走到村东头时,所有邻居对她都笑嘻嘻的打招呼,包括王婶,极其热情,热情中还有她理解不了的尊敬。

尊敬?这是为什么?

闻青疑惑地回家。

刚进家门,就见姚世玲坐在院内摘菜,闻朋趴在竹筐上,两只手捧着一个番茄,渴望地望着姚世玲:“妈,这么多番茄,我能吃一个吗?”

“妈。”闻青喊一声。

姚世玲、闻朋抬头看过来。

“闻青回来了。”

“大姐你回来了。”

闻青上前,看着竹筐里有二十个大大小小的番茄,红红绿绿的,闻青疑惑地问:“哪来的番茄?”她家可没有多余的地种蕃茄啊。

“王婶送的。”姚世玲对此很无奈:“硬送的,不要还不行。”

闻朋握着一个蕃茄,站起来开心地说:“大姐,今天除了王婶来串门,村长老婆来咱家了。”

“村长老婆来干什么?”闻青问。

“来给你说婆家,说是隔壁镇长的儿子。”闻朋说。

姚世玲呵斥:“闻朋就你嘴快!”

闻朋立刻噤声。

镇长的儿子?

闻青这才明白,为什么她从村东头回来时,邻居们的眼神中带着“尊敬”,原来是这个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