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 第十三节 赞普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十三节 赞普

作者:人瘦凋猪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陛下,吐蕃赞普朗达玛狠辣果勇,老奴只恐变生肘腋,更何况维州失陷也近百年,现在当地都是些不能信赖的蕃胡,便是收回也未必会使川西的局面有所改观。”

程奇力的意思是反对。

韩岗也深以为然,吐蕃赞普朗达玛并非回鹘可汗光明胜那样的黄口孺子,而是真真正正的枭雄。

自从佛教自大虞传入吐蕃之后便渐渐压制了当地的原始信仰成为了吐蕃所信仰的主流。并产生了一个庞大的僧侣阶级,以及大量的寺院。

这些僧侣不仅因为吐蕃百姓的信仰获得了很高的政治地位,而且伴随着贵族平民的供奉也产生了庞大的寺院产业。

对于位于高院之上的吐蕃来说,每一处牧场和青稞田都是极为宝贵的。僧侣吃得越多就意味着贵族吃得越少。

伴随着佛教的传播以及寺院的兴建,贵族们明显感觉到了来自僧侣阶层的压力。

等到朗达玛之兄彝泰赞普时期更推行了名为“七户养僧”的政策,即七户人家便要供养一位僧人,这七户人家就是这位僧人的属民,七户人家的所有土地、牲畜、财物都归僧人所有。

这个政策的结果就是贵族控制的领民纷纷出家为僧,没有出家为僧的领民也不得不供奉僧人,而僧人们只对赞普负责,全然不理会曾经是他们领主的贵族们。

实际上仔细来看,这是彝泰赞普借佛教的外衣以七户养僧为名推行的一种中央集权改革。将人民从贵族手中转移到僧侣手里,然后赞普再借僧侣之手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统辖万民。

僧侣与贵族之间的矛盾几乎不可调和,这种压力最终在彝泰死后爆发。

彝泰在位近三十年,其死后由其弟朗达玛继承赞普之位,继位后的朗达玛带领着吐蕃贵族们做了一件大事。

灭佛。

所有的佛经被尽数焚毁、佛教僧侣或遭屠杀或者直接逃难去了天竺、佛像丢进河里、寺院变成牛羊圈,绘画着佛经故事的壁画被改为佛教僧侣欺压良善鱼肉百姓的内容。

吐蕃自虞朝太祖开始形成的崇奉密宗的风尚戛然而止,朗达玛带领着吐蕃贵族们用刀剑为万民重新划定信仰的道标。

因为这样的行径,他的原名达玛被佛教徒加上了一个朗,朗的意思便是牛,佛教徒将其视为败坏佛法的牛魔,而朗达玛也欣然接受。

不敬神佛,甘为牛魔。

这样的赞普便是韩岗也要赞叹一声雄杰。

为了维州在朝廷兵力不足的现在对上朗达玛,韩岗觉得皇帝行事未免太过急躁了。

等到鱼辅国将回鹘那边弄妥之后再说如何应对吐蕃也不迟。

“微臣也以为不可。”韩岗老成持重,吐蕃的维州守将要归附并非什么急事。

吐蕃的体制本来就与大虞不同,赞普地位至高无上,率领本部居于逻些城,其下也有诸多贵族,按照部落分别统领其部下之民。

维州守将悉怛谋就是那里的部族首领,若无意外并不存在替换的可能性。

韩岗很清楚这个悉怛谋到底是实心归附还是另有打算,李吉甫的一面之词未必可信,若是悉怛谋另有打算,李吉甫为了立功还朝仓促收复维州,恐怕会引起更大的乱事。

说白了,收复维州的味道虽然甘美,现在的朝廷却没有本事将他一口吞下。

文官首领和禁军头目这一文一武均表示反对,让李旭心里压力骤增。

越过韩岗和程奇力去推动李吉甫收复维州,自己可以这么做。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君命尚且可以不受,更何况是韩岗和程奇力的意见。

节度使这个制度虽然有种种弊端,不过李吉甫真是要强推此事,韩岗和程奇力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想办法抽调兵马去为李吉甫惹下的祸端了解首尾。

可是这么一来,中书省、枢密院、清凉殿自从文党覆灭以来形成的良好氛围便会被破坏,这也是自己不想看到的。

所以李旭必须要继续说服韩岗和程奇力接受自己的主意。

而自己确是有备而来。

自古以来,没有不行险便能得天下的。汉高祖与项羽争天下,鸿门宴上,荥阳城下,鸿沟之前无处不是险恶的局势,唯有搏上一手。

汉光武帝昆阳之战,千人困守孤城,城外是王莽四十多万大军,局面险恶到了无以复加,光武帝单骑出城引得兵马还击,终于天星陨落,杀尽关中雄兵这才有了汉室再兴。

至于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之战、朱棣起兵奉天靖难、乃至李自成、张献忠,无不有形势险恶或者需要弄险的时候。

过去了便是明太祖、明成祖,过不去便是一片石之败,便是被地主武装击杀在九宫山,就是侦查时被人一件射中胸口,成为史书上的“寇”。

虞朝现在的局面,要平稳妥当,那便是一个慢性自杀的局面,只有去做个裱糊匠,将这破屋陋室修修补补,过得一日算一日。

要想中兴,改善现在的局面,李旭知道自己只有奋力一搏。

维州之后便是川蜀,便是河西陇右,便是吐蕃,这一步一定要走出去。

“吐蕃之制,其首称为赞普,居逻些城,其下各设千户由贵族头人统领。”

太后理政的那三年里,李旭困居于清凉殿中,除了读书无事可做。

可读书,读时人写的那些传奇是读,进入弘文馆中翻阅那些佶屈聱牙的典籍也是读。

李旭所读的,便是关于突厥、回鹘、吐蕃、渤海这些外敌的记录,便是自秦汉以来的历史掌故,便是虞朝其他帝王的起居注。

所以相比韩岗和程奇力,李旭更清楚吐蕃并非一个不可战胜的外敌,他之所以能成为虞朝的对手,吞并河西陇右之地,甚至囊括整个西域与突厥争雄。

并非是因为吐蕃太强,而是因为大虞乱了,弱了。

关东之乱,天下瓦解,虞朝只有勉力支撑,从逆贼手中保住东都洛阳尚且困难,又如何能从饿狼口中保护河西和陇右呢?

“吐蕃体制,除赞普外,各有强族割据一地,号称节度使,上下等级森严,各有金银玉铜作为告身。”

李旭接着说道:“自从其立国以来,常有外戚干政、权臣乱国之举,大小贵族桀骜不驯,历代赞普唯有假借神明之名,一年一小誓,三年一大誓,以此羁縻大小贵族。”

吐蕃立国不到两百年,他们那套草台班子就把中原面临过得问题经了个遍,甚至把欧洲的那一套都尝了尝鲜。

从一开始的权臣擅权到外戚干政,再到节度使擅权,贵族难以治理,吐蕃赞普也算是多灾多难。

到了彝泰当政,他不得不引入宗教势力压制贵族,最终到了现在的朗达玛时期遭受了反噬。

彝泰的那条路走不通了,朗达玛也未必是什么枭雄。

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民族,经过了天竺、西域和中原三番炮制的佛教对于吐蕃人的杀伤力太过巨大,特别是经过了彝泰时代之后。

以中原儒家道家之强,先代帝王试图灭佛的结果也是佛教愈发兴盛。高原上那些神神鬼鬼的扭曲古老信仰又如何去比天竺人在婆罗门教思潮下开发出的新品种密宗?

朗达玛的手腕之后便是吐蕃的致命弱点。

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