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 第三十五节 贫穷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三十五节 贫穷

作者:人瘦凋猪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旭沉默片刻,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己准备搞得那个禄钞改革,其实是捞过了界。

因为现在的漕运本质上是由韩岗为首的盐铁系统负责,虽然皇帝的禄钞改革只是改变了漕运成果的分配方式,但是高低还是要和韩岗他们商量一下更合适一些。

“朕的确有这么一个想法,只是……”

“这个想法很好。”韩岗仔细研究了一下他搜集到的禄钞改革信息,为了确认皇帝准备更改的具体方针,还把李德裕叫到了府上仔细听了听他的描述。

“陛下有没有考虑过,铜钱和盐,都可以按照这个制度来弄一个钱钞、盐钞。”

通过李德裕的描述,韩岗很快就意识到这个票证制度的本质就是抢钱。因为流通领域的票证并不等于所有的票证,那些没有流通的票证就等于是朝廷凭空变出来的。

如果可以放开手脚印上一批可以顶替钱和盐用的票证,那就等于凭空给朝廷增加一大笔收入,这比铸钱的利润还高。

铸钱要准备模具,还要搜集铜铅原料,再加上人工耗费,在现在这个缺乏经济思想总结的时代,有些时候铸钱都要赔钱。

现在好了,只要像和尚们用雕版印刷经书一样放手开印就行。

简直爽到不能再爽。

韩岗本来为大虞政府的新一期债券到期十分苦恼,欠债打借条那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民俗,而大虞朝廷向豪商借债则是从关东乱起就有的国情。

大虞朝廷的那些债券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那些来自西域的胡商手里,这也是他们增加话语权的一种方式,毕竟现在债主还是大爷。

这些胡商自打李旭执政以来,一直都扮演城门失火被殃及的那个池鱼的角色。

摩尼教造反,好,他们受冲击,不少人被查抄,损失了大量的丝绸库存。回鹘内乱,草原丝路陷入混乱,当然这件事怪不到李旭的头上。但是皇帝和公公们撕破脸大打出手,直接让河东成了一个独立的藩镇,白玉京的皇帝和太原的鱼辅国两边大仙斗法,直接结果就是草原丝路断绝,大家手里的丝绸既去不了波斯,也到不了大秦。

幸好岭南传来消息,大虞上下的这些混账老爷中还有位肯干人事的文元恒文大人,他带着岭南的乡亲们开山路,一旦这条路成了,那就可以走岭南道从南海入海,走海路绕天竺去波斯。

也算是给大家谋了一条生路。

不少胡商透过各种渠道向韩岗这边透露经过这么几番折腾,现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大家感激这么多年来朝廷对咱们的照顾,但是朝廷新举的那些债,大家真的是力有不逮,帮不上忙了。

韩岗家里虽然有钱,但是毕竟还是个公私分明的人,没有朝廷没钱了让大臣们补贴的道理。可是朝廷还是要有钱用才行,正好皇帝这边放出了禄钞改革的风声。

韩相寻思着这事要么不干,要么干脆就玩个大的,反正有当今天子铁拳无敌,有这么硬的拳头保驾护航,还有什么事办不成?

李旭被韩岗的想法吓了一个哆嗦。朝廷手握铸币权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朝廷很难管住自己这只手。

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宋代,本来是四川民间缺乏通货,商人们想出来的权宜之计。这个后来让官府掌握了,虽然限定在四川一地使用,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算是经营得法,没闹出什么大乱子。

但是等到五路伐夏失败,沉重的军事开支压到了理性,这么一份好好的纸质货币生生就给玩崩了。

至于元朝那种定期贬值四分之一,不断滥发新钞的金融政策,反正他就撑了不到九十多年就不考虑了。

至于明太祖搞得那个钞法,一来是缺少通货的无奈之举,二来印法币就是他喵的爽。多亏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给力,满世界的赚银子,日本、秘鲁的银山都挖空了。这才解决了自汉开始就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通货问题。

所以当韩岗提出要大印纸币,在铜钱和食盐买卖上玩上一手的时候,李旭脑门后面那根弦就紧绷了起来。

“朕以为,还是先不要这么来。”皇帝直接拒绝了韩岗:“朝廷的用度上缺了多少,老令公回头报上来,朕来想办法解决。”

禄钞这个改革,其实涉及的面并不广,归根结底就落在白玉京里的这些京官头上,就算是玩砸了,也不怕这些官员吃不上饭,更不必说领导干部带头造反,他们顶多就是闹个脾气,犯个抑郁。

但是推广到了盐和钱上,这可干系到百姓的方方面面,一旦弄出一点点小风波,引发的连锁反应也是李旭无法控制的。

“总是用陛下的体己钱,也不是一回事。”韩岗皱着眉头。

虽然说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皇帝和朝廷,在这个钱字上其实还是泾渭分明。

朝廷的收入,除了税赋、盐铁专营获得收入外,还有战争胜利的缴获,以及法律没收得来的财产。

而皇帝也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如皇家园林的收入,以及宫廷织造的收入。

全大虞最大的紫色染料供应商就是大虞宫廷,大明宫内的工坊生产的紫色染料一直都是白玉京最抢手的商品,甚至贩卖到波斯、大食、大秦去。

李旭前些日子让太监们在宫内搞了个蒸馏酒的作坊,此时民间广泛引用的酒度数普遍不高。以至于有所谓“绿蚁”“竹叶青”之说,这个绿色其实就是混进去的酒曲残渣。

也正是因为度数不高,所以才能“会须一饮三百杯”。不然青莲剑仙还没有成名就肝硬化了。

李旭通过蒸馏弄些高度数酒浆送到宫外贩卖,也着实赚了不少钱。

当然那些桀骜不驯的节度使们还会定期不定期的向皇帝提供额外的供奉,这笔钱也算是他们上交的保护费,毕竟即使是桀骜不驯的节度使也需要借朝廷的名义压制部下的骄兵悍将。

即使是朝廷控制下的节度使,也经常不经过三省同意,将府库中的一部分朝廷上供给皇帝,这种公然行贿一直都是大臣们获得皇帝欣赏的潜规则。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虞四处冒烟,八方漏气,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没钱皇帝自己也坐不稳。

李旭的便宜老爹就特别喜欢让节度使们送钱,甚至公然放出风声,谁送的钱多,谁就可以进京当宰相。节度使们府库里的钱还不是从老百姓身上扒下来的,这种涸泽而渔的作法就没少让裴度、陆贽等人批评他,但是神皇帝依然故我。

这也都是穷闹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皇帝没了钱也就自然不要脸了。

这些收入通通归入内库,也就是所谓的“内藏”,一直都由宫中太监和女官打理,不由朝廷干预。

“韩相只管去列,朕想办法来解决。现在神策军的军额已经减去大半,再等禄钞法颁行之后,各项用度能减下去不少,那个时候日子也就好过了。”

李旭说着,却看到韩岗却依旧皱着个眉头。

“陛下有所不知,朝廷一向是量出为入。”韩岗说着:“今年算是过去了,明年老臣算着有两三件事少不得要废一大笔钱。”

量入为出还是量出为入一直都是朝廷中大臣们议论的焦点。所谓量入为出就是大家有大的碗就吃多少饭,有多大本事干多大事,不要整幺蛾子。

但是大虞现在这么一个情况,要是继续量入为出,那就只能当周天子,看着人家搞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了。

所以量出为入就成了主流意见,可问题是用度太多,开销太大,真的这么搞只能把百姓们逼出陈胜吴广,所以两边一直都是彼此制衡,并没有形成某一种压倒性的定论。

定论归定论,但是在具体的政务处理上,宰执们会提前预估明年的各种开销,然后筹备预算。韩岗之前在和裴度商议的时候,就发现明年有几件绕不开的大事。

“田弘正那个老贼来还不如不来,他若是入朝归附,按照之前的惯例,朝廷应该赐下财帛赏赐魏博兵士,估计仅仅这一项就要有五十万贯。”

其实桀骜不驯的河北藩镇也不是没有降服过,魏博镇在田弘正之前就降服过,为了安抚魏博的那些骄兵悍将,朝廷一年要开支五六十万财帛作为这些玩意的工资和赏赐,这个数可比魏博镇能够缴纳的赋税多多了。

一来二去,朝廷经不住折腾,魏博镇的骄兵悍将们也嫌钱少,大家一拍两散,又回到了以前的局面。

韩岗之前早就半开玩笑的和同僚说过,河北藩镇要真想让朝廷完蛋,那他们赶紧投降归顺朝廷,几十万骄兵悍将张张嘴,兵不血刃的就不能把朝廷吃崩。

“我和田弘正也算是熟识,这人老奸巨猾,眼目清明,或许真动了归附朝廷的心思,那个时候为了天下人心。朝廷也只有千金买马骨,只是这五六十万贯着实令人肉疼。”

韩岗苦心经营,大虞一年的全部财政收入才六百万贯左右,魏博的丘八们一张嘴就要吃掉十分之一,韩相不跳脚才怪。

“鱼辅国安生了一个冬天,在北边动作一直不断。”韩岗说道:“就算是他能忍,回鹘人也不能忍了,听说今年草原又是大寒,他们熬不住的。老臣以为明年春夏,河东便要有事,朝廷要准备一笔开支作为应对的本钱,估计也要四五十万贯才行。”

李旭点了点头,韩岗说得都是正理,只是你虽然讲得很对,但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要我出一百万贯出来,是不是有点把老子当冤大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