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 第十六节 道种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十六节 道种

作者:人瘦凋猪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卫藏之地,在青海之南,高举天穹之下,空气稀薄。恶劣的自然环境让希望在这里成了一种昂贵的生活必需品。

这种必需品过去是由贵族们提供的,在那个神话里,无敌的天神和魔国的妖魔展开着血战,每一座山和每一片湖都是神明的化身,整个尘世融化在了神话的璀璨光雾之中。

在这些麻醉品的补充下,人类又获得了生活的勇气,悲苦的生活也有了更多的意义。

逻些城外的一处大坑里白茫茫的一片,里面满是人和兽的髑髅,白花花的骨质在风的吹拂之下失去了光泽,只剩下一片惨烈的白色。

这是苯教的祭坑,原始宗教的残忍和嗜杀在这里毕露无遗,自从朗达玛尊苯灭佛之后,卫藏地区就多了很多这样的祭坑。里面躺满了用来祭祀的人牲和动物,这都是苯教的上师们杀掉用来取悦神明的。

祭坑之内,两名男子端坐在这些白骨之间,他们盘腿而坐,全身上下除了裹着裆部兜裆布外更无片缕。二人手中捻动念珠,口中不止的诵念着咒言。

金刚乘秘法,源出天竺佛教,然而融合了当地的婆罗门教与来自更西之地的米特拉秘教,其诡秘多变远远超出时间任何一个武功流派。

这白骨坑中的两人和善无畏羁绊极深,曾经合练名为“阎浮三十二变”的金刚乘根本妙法,现在善无畏授首于凤翔府中,原本的鼎之三足已缺其一,这二人自然也就心生感应。

“师兄,善无畏师兄不在了。”白骨坑内,不空长叹一声,合掌低语。

坐在这坑内的两人便是所谓金刚乘三大士中的不空与金刚智二人。此一处白骨坑,便是当年苯教信徒屠杀卫藏地区喇嘛祭祀天神的祭坑之一,二人潜入此地主要是为了超度在灭佛过程中不幸逝世的密宗僧侣们,同时进一步修行金刚乘秘法。

“佛说法灭尽经有言。震旦有九日行空,法乃呈断灭之相。只是佛法如灯,愈至断灭之时,其光明愈明亮。想来应在虞国天子之上。”金刚乘三位宗师之首的金刚智合掌曰:“虞国天子姓李名旭。所谓旭者,日旦出之貌。然而拆化便是九日。”

“九日行空,何其酷烈?”金刚智长叹一声:“我金刚乘佛法,乃龙树菩萨入龙宫求法而得,本以为法如金刚,想不到今日凋敝如斯。”

自释迦摩尼之后,天竺佛法日渐凋敝,上座部远走东天竺,一路向东向南,离了北天竺与中天竺的佛门祖地。继之而起的大众部也一路北上,经由西域进入中原。

现在天竺的佛法已经是金刚乘的天下,只是婆罗门教日渐崛起,那烂陀寺也不复当年的光辉。为了弘法利生,也是为教派找个未来的退路,这三位才到金刚乘已经有了基础的卫藏之地。

卫藏地近天竺,婆罗门教中兴之主商羯罗以梵我不二之法将佛门势力渐渐从天竺驱逐,这位大师在天祝四境设立四大僧院杀得佛门鸡飞狗跳。

金刚智与善无畏、不空都是商羯罗的手下败将,纯粹是被打怕了才跑路到了吐蕃,准备借用吐蕃的军力再次横扫天竺,以刀兵遏制婆罗门教再兴的步伐。

可恨碰上了朗达玛灭佛,现在又折损了善无畏。金刚智合掌念咒,闭目良久,天竺佛法断绝看来已经是不可扭转了,现在要思考的还是如何保全金刚乘的种子。

“原以为成就阎浮三十二变之后便可以慑服道圣,进军震旦国土。”不空在三人中年纪最小,感受到的绝望也更深沉。

金刚智年岁已高,等他日后灭度便就剩下不空一人看着年纪更轻的商羯罗与李旭在人间横行无忌,而金刚乘却只能落在吐蕃这蛮荒一角不能脱离。

不空抬头看着夜空,眼中只有无尽的落寞与悲哀。

这点心绪上的变化自然瞒不住老道的金刚智。

“龙王既然说过阎浮三十二变齐出可以击败道圣,”金刚智道:“那就一定可以。少了善无畏师弟,我们每人在多修行六种变化就好。”

金刚智的话让不空眉头紧锁,阎浮三十二变难得根本就不像是给人类修炼的武功,除了善无畏天赋异禀修成了其中十二种变化外,不空与金刚智费尽心力也不过是修成了其中的十种变化。

现在又要兼修六种原本由善无畏修行的变化,实在是说易行难。

“波旬降世,九日行空。”金刚智望向东方,一股红云正从天际升起,红云之后就是出生的旭日。金刚智以望气之法卜算,此征兆正主血腥征伐。

只怕是朗达玛再也无法回转卫藏之地了。金刚智合掌念佛,若以卫藏之地抱残守缺给金刚乘留下一丝家业,他也能对得起自马鸣、龙树等诸位祖师了。

愁云密集于逻些城外,而凤翔城内,皇帝则和岳顾寒两人对坐着饮茶。

具体的军事方略已经和李德裕、韩瑞议过,由李德裕和陈朝恩带着皇帝的意思分别前往咸阳和渭水之南的群山之中,去联络裴度和杜停杯。

鹿饮溪与韩岗本来就是至交老友,韩瑞更是从小就跟随他修炼玄门正宗武功。

如今看到韩家的二公子做到了检校工部尚书、凤翔节度使的高位,鹿饮溪自然要抓住这个当年的入室弟子好好叙上一番多年来的离愁别绪。

剩下李旭与岳顾寒这二人依旧坐在节堂之内慢慢品着香茗。

“陛下请看,这便是《黄天大法》的第一卷。”岳顾寒从袍袖中掏出一本青色封皮的秘笈交到李旭手上,封面上用工整娟秀的笔体写着“太平清领书”的字样。

李旭接过这本显然是新抄录的秘笈,翻开第一页便看见起首写着“太平道秘典,弟子闽东红叶奉师命躬录”。

翻过这一页,李旭便看到了太平清领书的开头:“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读到这开篇一节,李旭只觉眼前一片豁然开朗。

这太平道的根本经典果然不凡。开篇所说之“一”,说这是“道”的根本,是一切气的起始,是生命所系,乃众多意念的本源。

从这本经书中可见太平道的始祖们认为“我”才是“道”的根本,因为有了“我”得存在,所以才有了“气”的初始运动。至于后面的“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不过都是点出这个“一”到底是什么罢了。

再向下读到“夫乐于道何为者也?乐乃可和合阴阳。故元气乐,即生大昌;自然乐,则物强;天乐,即三光明;地乐,则成有常。”

这里又和李旭不谋而合,李旭一直觉得真气既然由人的意识而生,自然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因而产生种种变化。太平道的祖师则以道家观点,明确了情绪的影响。譬如“乐”这种情绪可以和合阴阳。

“太阴、太阳、中和三气,共为理,更相感动,人为枢机,故当深知之。”后面这句让李旭皱紧眉头,道家认为天地之间的元气分为三种,为太阴、太阳、中和之气三种。要导引元气就要借由外界蕴含的元气化为己用。

这与李旭一直认为的想法却有了冲突,不过李旭接着翻下去,不时就其中的问题同岳顾寒聊上几句,听上一些承天剑宗的理解感悟,然后继续向下翻去。

就这样一直聊到天光渐明,李旭对太平道的炼心之法也终于窥见堂奥之妙。

太平道的炼心之术果然是别出机杼,讲究以人天地枢纽,炼化种种杂念求取一颗宁静道种。而这道种最重要的妙处就是可以和合阴阳,产生近乎无量的真气。

李旭不禁怀疑自己体内那源源不断提供真气七个点莫不是就与“道种”有异曲同工之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