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 第六节 维谷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节 维谷

作者:人瘦凋猪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神策军中其实有不少人表示愿意和皇帝共进退,不过皇帝得计划里着实没有他们的地方,无奈之下也就只好跟着刘无当返回白玉京。

李旭还写了三封信封信交代刘无当带回白玉京里去,一封给韩岗,一封给李绅,还有一封给李从贤。

皇帝给韩岗的信上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只是大概记述了一下皇帝西征一路过来的情况。

李旭在信上说,这段时间应该会有些部队赶到白玉京那边勤王,李旭的想法还是希望保守一些,用这些兵力保障白玉京的安全。

现在尚东赞退却之后,从武功到咸阳这个形似喇叭口的狭长地带吐蕃人的攻势已经受到了遏制,李旭估计吐蕃人至少要修整四五天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给李从贤的信上,李旭表达了这几次战斗之后的思考。

李旭原本倾向于削减现有的神策军规模,减轻朝廷的负担,建立一支规模不大,但是比较精锐的部队。

在几次战斗中,武功基础不错的三百多名神策军骑士对于主力右部民组成的吐蕃军队均形成了一面倒的压制。

这是战场上的形势,但是吐蕃军队庞大的数目也使得李旭无法对他的要害进行致命一击。

虽然这一路行来打得红火热闹,皇帝所向披靡,但是吐蕃军队的根本,以朗达玛为首的贵族武士们却没有伤害到,付出伤亡的是吐蕃军队庞大的底层力量,那些高原上的部民。

而神策军在稍微付出一些伤亡代价之后便让李旭感觉到肉疼。

虽说神策军是后娘养的,但是李从贤挑选出来的这些种子,依然是国家宝贵的元气所在。李旭设想中的新军是一只以精锐为主的部队,整支军队的规模不必很大,注重机动性和野战能力。

这支部队要能够快速在战役方向上完成集结并在野战中取得胜利。

可以说这支新军的主干应当和李旭率领的这支神策军属于一个性质的部队,但是在战场的实际应用上,李旭发现面对吐蕃庞大的人数,这样一支精简基干的力量还是有些不足使用。

特别是无法承受伤亡的代价,而且也需要一支炮灰辅助部队配合作战才行。

皇帝倒是有点羡慕吐蕃赞普朗达玛,这厮随随便便就能拉出一支大军,凑足了精锐和炮灰,动员能力比依靠常备雇佣兵力的虞朝要强很多。

李旭希望李从贤可以简拔出更多的有武功弟子的勇士,不拘泥于原来的禁军系统和金吾卫系统,还可以从江湖中张榜招贤,在白玉京城北另立一个营地,将这些新招募的人演练起来。

再给李绅的信里,李旭希望李绅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把白玉京中的坊郭户,那些市民们组织起来,利用坊正的体系,根据每个坊的人数按比例抽出一些人来,名义上是作为卫城的民壮,借此建立起一个效率更高一点的组织体系来。

眼下这个时候,其实正是武侯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吐蕃军的压力还很大,自己必须要在信中展现出应有的态度,现在可不是挑动群众斗群众的时候。

李旭还向李从贤透露,自己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投射兵器,威力极大,准备配备给新的部队使用。这支部队的编练方法和李从贤现在鼓捣的另外一支以江湖人物、禁军老兵为主要来源的不同,不过皇帝也没有接着展开。

皇帝计议已决,神策军的骑士们不管有什么意见也只有保留,他们调转队形向白玉京的方向进发。

他们的命运已经因为这次军事行动改变。

李从贤会按照皇帝的指示接手这支部队的指挥权,这支从神策军各部中拣选出来的骑士们不会回到他们原来的战斗序列之中,而是直接加入李旭在城北另立新营的“背嵬军”。

他们会得到官阶上的提升,所有人的官阶都会提升为正六品的昭武校尉,这个武散官的品级正好是高级军官和中级军官的分野,在现在这个武职泛滥的时代多少还值点钱。

还有一笔收入等着这些骑士,李绅会将一批从胡商那里查抄出来的绢帛赏赐给他们。

接着在军营内他们会得到一些皇帝改良过的武功给他们学习。李旭一向不认为将知识藏于深山,束之高阁是正确的做法。李旭已经从宫廷的武功秘藏中挑出了一些交给李从贤让他传授给这些背嵬军的新军。

李旭给这些人规划好了他们的路,现在皇帝也走上了自己的路。

为了能够迅速机动,李旭有意撇下这些神策军的骑手,准备孤身从武功北面的奉天、岐阳一代直插岐州。

经过了这么几次战斗,李旭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战场上的作用大概就相当于冷兵器战场上忽然多了一辆坦克,没有任何一条阵线可以挡住自己的撕扯。

赤地真气搭配十三太保横练的护身硬功,就算不用次声波这样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依然是最绝妙的战阵武学。

李旭开始向奉天一带移动的时候,朗达玛正站在营帐之中看着地图。在他身边站立着一个身穿白色法袍浑身肌肉虬结的大汉,他头上一层薄薄的头发,手里捏着一串人骨念珠絮絮叨叨的念着什么。

尚东赞和尚恐热都站在朗达玛的跟前,看着这幅描绘了关中山川地形的地图,两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担忧。

尚东赞不仅带来了兵败的消息,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虞国的皇帝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且还跟野猪一样生猛。

“八千人被他三百人莽穿了?”尚恐热依旧不敢相信尚东赞带来的消息,再一次询问。

“他几乎一个人就击败了我五千人的步队。”尚东赞还是很厚道的将情报和这两位共享,因为也瞒不住。“我就是把剩下的三千人都堆过去,也赢不了。”

“人数对那个匹夫没意义。”尚东赞接着补充道:“善无畏大师也拦不住他,这厮只要还带着那些骑兵在武功县以东溜达,分兵劫掠就很危险。”

善无畏这个名字显然刺激到了朗达玛和那个白袍大汉,他们自然都知道这位是个怎样的人物。

不过毕竟还是有统治对象和统战对象的区别在,无论尚东赞和善无畏都是值得特殊对待的奢遮人物,所以他们也就下意识的忘掉了善无畏是金刚乘僧侣的这个事实。

其实善无畏如果愿意火线突击加入苯教,白色法袍的大汉不介意直接给他一个上师的身份。

大相的话让朗达玛皱起了眉毛,其实劫掠是一个经济问题。也就是你为了劫掠投入的成本和劫掠的收入是否能成正比。

首先是劫掠队伍的人数比例,不能太多,人数太多的话,会把劫掠所得祸害个干净,那就不叫抢劫而是自助了。

其次就是速度一定要快,皇军一定要赶在老乡转移前进村。

如果虞国的军队都跟凤翔军一样龟缩在凤翔城那样的据点内,劫掠的风险和损失就会很低,收益就很大。

现在这种局面,五千人的队伍都会被这一小股人马击败,这就意味着继续劫掠已经变得不可行了。

吐蕃赞普的眼睛盯着白玉京,眉头紧锁,从武功到白玉京之间是八百里秦川的菁华所在,三百多个骑兵仍在这里就跟大海捞针一样,如果李旭不主动求战,自己根本不知道这些敌人会藏在哪里。

“储备不够了。”尚恐热道:“不如早点启程回去。”

吐蕃军队一向不带补给,他们的军资主要依靠劫掠所得,几万人每日的人吃马嚼可不是个小数目,尚恐热的意思便是既然武功县以东的关中平原去不成了,那还是早点收拾收拾打道回府比较好。

越早回去,这次劫掠的所得也就越多。

朗达玛摇了摇头,赞普知道,这便是自己和下面这些大贵族的根本分歧。

自己的目的,乃是通过一次次入侵削弱虞国,最终将其拖垮或者征服。而这些大贵族们则是抱着偷鸡的心态来的,现在鸡因为虞国皇帝看家飞了一半,到手了一小半,偷不到的鸡了,这些人就动了启程回家的心思。

人心散了。

“虞国天子的武功真的到了这样的境地?”穿着白色法袍的大汉问道。

尚东赞转过头,此人名叫巴彦·古力翁仲。乃是雍仲苯教的十三位上师之首,法号“雪山自在王如来”。其实自从佛教传入吐蕃之后,吐蕃贵族们便看着残忍嗜血的苯教不顺眼。

随便一场法会就要耗费大量的牲畜不说,仪式上还要许多珍禽和人牲,将活人剥皮拆骨更是不在话下。这些上师们口称这是信仰与福报,其实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愚昧。

现在之所以联起手来压制佛教,其根本在于遏制僧侣们的权力滋长,而不是因为这些苯教有多神圣高明。

不过话说回来,原本已经衰落的苯教也不知道吃了什么灵丹妙药,最近十年高手层出不穷,每一个武功都突飞猛进就,这也让朗达玛灭佛有了依仗。

“巴彦上师,虞国天子脉轮所生的能量刚猛霸烈,他硬功又极强,近乎刀枪不入。便是善无畏全力出手也不能伤他。”

巴彦点了点头,转过身对朗达玛道。

“赞普若是因为这等小事便退兵,实在是得不尝失,本佛愿将诸位转世大成就者招来,将其诛灭。”

这位雪山自在王如来冷笑道:“几日后,我们十三位苯教大成就者便齐聚军中,那时只要我大军向前横扫关中直逼白玉京,虞国皇帝必有所动作,他只要现身,我们便将其擒杀。”

苯教大师的话语引得尚东赞和尚恐热一阵摇头。

军旅之事不是江湖斗狠,江湖上输了回去还能练功重来,战事一败那可是国运倾颓,社稷覆灭,绝对不能如此儿戏。

营帐之中一片沉默,这时赞普帐前的一位军官闯了进来。

“启禀赞普,探子说渭河南岸有虞军的动向,有步骑不下两三千人。”

“打得什么旗号?”尚东赞眉头一皱,难不成虞国皇帝忽然度过渭水去了南岸?可那里并没有吐蕃军队啊。

“旗号繁复杂乱,不成章法。”

莫非是疑兵之计?尚恐热望向朗达玛,突然身后多了这么一支部队,就是想退也麻烦了。

“再探。”朗达玛心头暗喜,这个虞朝天子,若是生俘了他可要好好招待,正焦灼的时候帮了自己一把。

“等确定了是谁,打垮他们再说撤也不迟。”朗达玛开口道:“有这么一支兵盯着,带着辎重奴隶,也走不快。”

尚恐热和尚东赞均点了点头。

而此时的渭水南岸,两个大光头正等着更多的光头赶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