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 第六十九节 宗师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六十九节 宗师

作者:人瘦凋猪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柳子岳不想管皇帝的政策到底是什么,不过听起来似乎都非常不合理。凭什么因为人家土地肥沃就不许人家种桑树,难道人还要为自己这里水土好背锅吗?

“朝廷每年的用度基本没什么变化,要减少兼并,最重要的就是减少农赋,小农们出卖土地大多都是因为盘剥太过的原因。”李旭向柳子岳阐述自己的想法:“减少了农赋,农民才愿意生产。农民愿意生产,则粮食和其他作物的产量就会增加。”

现在虞朝的土地经营模式,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小农经营,一种是庄园化的庄园农业。相比小农们自己耕种的那一小块土地,世家们的庄园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是更高的,因为他们在畜力、农具以及其他配套设施上都更具优势。

但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财政收入,李旭又必须先保护小农经济。小农生产效率差,而且还容易受到天灾影响,为了保护小农第一步就要减少赋税,而朝廷就必须深入到经营领域中牟取利益。

“各地的官府,都有一笔钱用来放贷。利息很高七八个月本钱就能翻一番,然而商人依旧乐此不疲,可见商贾之业利润巨大。”李旭说道。

其实现在的手工业和商业是非常有赚头的,这一点从资本的利息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大虞的朝廷其实比较刻薄,除了京官以外的其他官员,大部分都是没有俸禄的,他们的平时花费都是从官署里面的公款里出。这些公款的主要增值手段就是向商人放贷,利率极高,各地的令史负责这笔钱的回收工作,他们又被称为捉钱令史。

利率如此高而商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充分说明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利润实在是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推行工商食官就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了,实际上工商食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技术和产品远比现在的私人手工业要靠谱得多。在官营工场里,技术很容易的就汇编为资料,然后进行传承,比如李旭曾经在陕西省博物馆里看见过一个类似游标卡尺一样的玩意,这种黑科技就是官营手工业的产物。

今天的大虞宫廷里还有类似的尚功局,制造兵器甲仗的军器监,这都是官方控制下得手工业,只不过产品并不作为商品交易,只是单纯的为朝廷服务罢了。

李旭的想法就是通过工商业聚敛财富,然后再用货币将老百姓手中的粮食收购过来。这样农产品就具备了商品的属性,而通过成品和原材料之间的剪刀差,也可以利用经济手段从豪强大户们那里将税收上来。

将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从乡村过渡到城市,这是李旭解决目前财政问题的主要思路。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今天下旨进行改革,地方上的官员仍然是旧思维的老官僚,朝廷的政策只会很快变样,最终结果只会是满盘皆输。

对此,皇帝的思路是搞特区,搞试点。在全国推行太难了,没关系,那就只改白玉京这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白玉京之下有二十多个县,白玉京有一百多万人口,以此为根基慢慢来。

“陛下的思路虽好,但是仍然有个问题。”柳子岳回味着皇帝表达出来的信息,大概是将小农放养起来,然后通过将财政收入的对象转移让小农有个良好的生活。但问题是理论很丰满,现实却十分骨感。

“江南已经是贫民无立锥之地,富户阡陌相连,陛下现在要改变朝廷的财赋所出,对于那些贫户而言依旧是于事无补啊。”

江南的失地贫民已经很多了,这个问题就像是个火药桶,只等着被人点燃,李旭这种慢郎中的药方对于柳子岳所说的问题基本上不会起到什么积极地作用。

面对南天儒宗如此的诘问,李旭也就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了。

“说起来,朕有个问题想问先生。”李旭说道,南天儒宗柳子岳毕竟是一代武林大家,隐隐执中原武林牛耳者,这样的人物既然到了身边,自然不能轻轻放过。

“陛下请讲。”

“我自从练武以来,武功进境一日千里,心中颇为忐忑,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隐患。”李旭虽然对练武处之以泰然,但是心里也隐隐有一层忧虑那便是自己这样坐火箭的一般的修炼速度,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

毕竟在以前读过的武侠里,这样的提升速度一般都是很快就要退场领便当的邪道角色才会有的。

“陛下原来问的是这个啊。”柳子岳呵呵一笑:“我若没有猜错,陛下的武功突飞猛进,应该没有多久吧?”

“正是如此,我前段时间静思练气,忽然明白了虚实别无二致的道理,真气似乎仿佛江海一般流转不竭,然后伴随着真气的运转,将之外放于体外,便会有种种威能加诸于身。”李旭皱着眉头:“不知道这是怎样一回事?”

“陛下可曾听过这么两首诗?”柳子岳道:“‘身是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误使惹尘埃。’,另一首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李旭摇了摇头,这两首诗不管是他前世今生从来都没有听过。

“这是两个和尚参禅打机锋,前一首诗是东山神秀所做,后一首诗是岭南慧能所做。”柳子岳解释道:“前一首诗与后一首诗都没有错。前一首诗讲的是水磨工夫,一点一点的往前磨,后一首诗讲的是立时开悟,归根结底都落在一个不惹尘埃之上。”

“大凡世间之人,根性不同,有利根,有钝根,修行起武功来自然就有快慢之分。”柳子岳颇为自矜地抚摸着胸口的胡须:“不瞒陛下,我从小并未练武,十四岁在家读《孟子》,读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心中忽然有所感悟,长啸一声,声震周匝三千尺,真气自成,浩然无垠。”

“原来如此。”李旭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人身如此蠢笨,为何一运真气就能纵身而起仿佛飞鸟一般?”柳子岳接着解释,他故意拣选皇帝身边的例子说道:“似鱼辅国修行炎阳奇功,可以随其心意将真气凝为流火,程奇力的九死邪功,每受一次重创,功力便能翻上一番,这又有什么道理呢?”

“所以依我看来,武功真气不能以常理揣度。”柳子岳道:“我在岳麓山中修行射艺,这本来便是君子六艺之一,将一块木靶悬挂在山中一颗大柳树上,每日依射礼射之,忽然又有一日便明白了‘一以贯之’的法门,只要心念着射中目标,便是将箭射到天上去也能最终落到目标之上。这又有什么道理?”

“我听说陛下修炼的是《十三太保横练金钟罩》?”

李旭点了点头,实际上自从摩尼教造反之后,因为自己故意散播谣言的缘故,自己修行《十三太保横练金钟罩》的事情就传遍了江湖,一时之间居然也有不少好事者去寻找能够将《十三太保横练金钟罩》破去的《降龙十八掌》,只是一直都找不到。

“这门武功,我也听说过,据说是别出机杼,真气可以不必温养于丹田之中。”柳子岳不住的摇头:“寻常之人,真气一定要经过经络运行,纳于丹田之中。我读书明气,真气四散遍布于周身,随心念而动。依照常理,我与陛下早都真气爆体而亡了。”

“青先生的这门神功,便是将它散播开来,送到武林之中让人人修习,也绝没有几个人能够炼成的。因为在他们心里,真气就只能依照经络运行,温养于丹田之内。这门功夫就是走火入魔的自杀功夫。他们就算是真的修行,也多半会走火入魔。”

“难道是陛下与我体质特殊和常人不同?”柳子岳点出了关键:“无非是我们信,他们不信而已。不过是一点知见障罢了,譬如经络的说法,如果仔细考证出处,最早的出处典章不过是《黄帝内经》,而这本书不过是托古伪造,其中所用的典故大多都出自西汉之后。那在此之前,没有经络的时候,天下难道就没有真气,没有武功吗?”

“然而江湖人皆信,因为信自然就有了经络,真气自然也就只能够在经络上运行了。”

李旭心中默然,自己能够接受那罗延的学说,迅速的感应到万物的波动,难道是因为自己前世知道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这样的理论,所以才能领悟这波动法门吗?

“天下武学,各有所传,仅仅中原武林便有各种不同的修行理论,至于吐蕃、南诏、漠北,他们的武功都与我们不同,然而大家殊途同归。”柳子岳说道:“依我看来,天下武功之根基,不在于气,而在于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