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 第一节 马嵬(1)

武侠时代的皇帝修炼日记 第一节 马嵬(1)

作者:人瘦凋猪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清凉殿里,一大一小两个人影彼此对坐,他们正中间的案几上摆着一沓蓝皮书本,几张麻纸,笔架上摆着几只兔毫笔,淡淡的墨香缠绕着茶叶的清香,让刚才的诗句除了幽思多了几分禅意。

“陛下可知此诗所言何事?”那个高大的身影是一位身穿朱袍的中年男子,他身材颇长,脸上蓄着修长的胡须,有些发灰的胡须一直垂到胸口。脸上微微有些沟壑,一双眸子暗含精光,透着几丝难以言明的味道。

“还请先生解惑。”

与这老人对坐的是一个十二三的孩子,身穿着一件蓝色锦袍,袍子上缝着几条虬结游舞的金色飞龙。虽然尚未成人,然而已经有一些令中年人赞赏的品质。

比如,稳。

沉稳是这孩子身上最重要的优点,自从皇帝三年前落水显出一些失魂的症状后,太后便将他从边鄙州郡的刺史改为检校左散骑常侍,作为这位少帝身边的侍从顾问,名曰顾问,然而实际上是教导他的老师。

从那时至今已有三四年的光景,中年最大的欣慰便是将一项最重要的品质教给了他年轻的君主。

稳,眼下时局纷乱,朝局动荡,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一个沉稳的性格,面对诸多矛盾便是抱薪救火。岌岌可危的大虞王朝需要一个沉稳的帝王来调和鼎鼐,完成中兴大业。

“这说的是陛下曾祖父明皇帝时的事,当时关东乱起,乱军直逼白玉京,明皇帝欲前往川中避难,然而禁军多长安三辅子弟,行至马嵬,陛下所宠之圣后勾连陈齐礼,丁怀中诸将发动兵变,圣后以其子潞王监国,临朝摄政,纷乱二十余年,待乱首纷纷为天所诛,才将这场大乱平息了下来。”

这一段故事,少年是知道的。

那时战乱刚平,潞王登基,明皇帝宾天。潞王在位不过四年便为圣后所废,然后圣后自己登基自号中圣皇帝,于是关东又反,这一堆狗屁倒灶之事一直熬到圣后去世才又平复了下来。

然而自此关东桀骜,四方盗起,天下四周到处都是刀兵之声,诸将跋扈难制,宰相朋党相争,圣后留下的那些外戚更是虎视眈眈。

当今太后便是圣后的侄孙女,眼前这位饱学的老师便是圣后的外孙。

这一切,年轻的皇帝心里十分明白。

潞王死后,因为无嗣,他祖父楚王继位。而祖父之所以能够继承大宝,多亏了她的儿媳是圣后的侄孙女。楚王于内信用内侍宦官,勾结圣后所遗之诸外戚。于外大肆分封诸节度使,使得地方渐渐纷乱而不可制。

等到皇帝之父神皇帝继位,他行事操切,对内打压宦官、外戚,对外攻击不服的藩镇,内政未修而外战不止,终于执政不过五年就死得莫名其妙。

他死后由皇后临时摄政,皇后无子,将后宫美人的孩子捧出来做皇帝,这便是现今的懵懂天子。

“陛下,终究自明皇帝至今,乱象已近百年,国运有颠覆之险,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有如老牛拖破车行走山巅险道,唯有以恒心毅力,缓缓求变。”

接着,清凉殿中,只有一片沉默。

年幼的皇帝心里只有一片我日。

三年之前,他一夜梦醒就魂附于一位少年天子身上,他还未盘算着如何骄奢淫逸,便被血淋淋的朝局吓得夜不能寐。

他所继承的虞朝似乎是中唐晚唐交织的一个变体,在外有诸多藩镇桀骜不驯,四疆诸蛮攘臂赳赳,于内禁军兵权典于宦官,文臣朋党比奸,而外戚尾大不掉。

少年觉得,自己脖颈之上的六阳魁首随时都有可能被任何一方势力割走。

“今日,便到这里吧。”中年人拢了拢袍袖,恭谨地向年轻的皇帝叩首,然后年幼的皇帝熟稔地避开,恭敬地向眼前这位抱拳稽首。

三年来,他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外戚、宦官、藩镇、蛮夷,无时无刻不让他背后发凉。

中年人看了一眼神色阴郁的皇帝,他深知皇帝虽然年龄不高但是心智已成,城府一日比一日深。这既是一件好事,又是一件坏事,时常让中年人心里五味杂陈。

所喜者,自己或许教出了一位可以收拾山河中兴天下的贤能君主,所忧者这对自家并非什么好事。

中年才走出清凉殿,就有位内侍小心跟在他身后轻声说道。

“元恒大人,太后召见。”

“知道了。”检校左散骑常侍清理一下脑中的思绪跟着侍者向明堂宫走去。

比起皇帝长居的清凉殿,太后暂居的明堂宫才是权力的中心。

检校左散骑常侍文元恒的离去让李旭心中有了一点点放松,圣后文行空虽然已经辞世三十余年,但是皇族李氏和文氏勾连太深,至今日文氏依旧在朝堂之上广有羽翼。文元恒因其才华被朝野视为宰相之选,这都让他隐隐不安。

“大家,文常侍被太后召走了。”

李旭转过头,一个穿着朱红纱衣的老人不声不响贴到了他身后,他容貌甚是丑陋,因为上了年纪,脸上又增加了许多皱纹,密密麻麻的沟壑纠缠在一起,整个人散发着一种阴郁难名的气息。

“程中尉。”皇帝念叨了一声,又回到椅子上做好,刚才随侍在侧的两个小黄门轻手轻脚的走上前,将案几上的纸笔收好,书籍拿走归架。

朱砂长衣的老人扫了一眼。

“今天郑国公讲的《玄宗实录》么?”

郑国公是文元恒的爵位,自圣后文氏起,文氏诸人多有封王的,其他晋封国公的也有不少。文元恒的郑国公是太后临朝摄政之后,发觉文氏诸贵戚不堪大用,于是捡拔的远支。

“讲了讲天元、开宝年间的突厥、处月、铁勒、吐蕃之间的争雄,然后说了一段马嵬的故事。”

李旭看着老人如实说道。

即使他不说,刚才文元恒讲学时侍立两旁的小黄门也会把文元恒讲学的内容不漏一字的告诉这位中尉。

中尉,放在李旭前世那就是指挥百八十人的连长,而现在这个词却有千钧的分量。

自从关东大乱之后,禁军屡屡异动,马嵬之变后,无论是潞王还是圣后亦或者楚王都不在信任禁军与统领禁军的将领,于是另起炉灶,拣选边军精锐充实中央武装,以宦官执掌兵权。

这个背景下,最终来自西北的神策军被检拔而出成为新鲜出炉的禁卫精锐。

从此宦官与神策军就成了左右朝局的重要力量。

圣后文氏薨,虽然遗命由楚王继位,文氏诸王欲拣选一人继承大统,并派遣刺客去暗杀楚王,他们尚未决定有谁继位,当时观军容使大宦官李丑奴发神策军数千入白玉京,立楚王为帝。

楚王驾崩之后,神皇帝继续任用宦官,除了神策军外,又将边镇强军拣选出了一只天威军,这两支精锐的主帅护军中尉均有太监充任。等到神皇帝大行之后,李旭能够继位也多亏神策军与天威军及其背后诸位大珰的帮助。

神皇帝与皇后文氏无子,文氏当时遣人将神皇帝的其他妃嫔杀个干净,只留下一堆孤儿孤女面面相觑,当时谣言说文氏效仿圣后称帝,把神皇帝的子女杀绝。

李旭尤不知道自己日后的命运如何,那时一队鲜衣怒马的骑士冲进了他的广陵王府,一路将他从王府里送到了明堂宫,李旭还能从前身的记忆里想起那时文氏那姣好面容上阴晴不定的表情以及鱼辅国眼神中的镇定与从容。

鱼辅国能够如此从容便是因为他手底下捏着神策军与天威军吧。

眼前这个丑陋老迈的宦官就是天威军的最高统帅护军中尉,程奇力。

“鱼辅国回来了,他在武英殿等着陛下。”

武英殿啊,李旭清了清脑子里纷乱的思路,点了点头,对那两个已经将书案收拾妥帖的小黄门吩咐道:“摆驾武英殿。”

李旭后来才知道,鱼辅国那时之所以在文太后面前镇定得几乎有恃无恐,除了掌握着北衙禁军之外,更是因为他是大内第一人。

观军容使鱼辅国大人一手炎阳奇功威震天下,被江湖人称为朝中第一高手。

当时鱼辅国与太后之间不过二十步,他要杀太后恐怕只在瞬息之间。

于是李旭继位为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