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激荡1979! > 第193章 价值上亿的画,拿下!(保底二合一)

魏明:“我觉得我所有想对迷茫青年们说的话都在这首诗里了。”

周副社长认真拜读了起来,诗并不长,但他来来回回读了好几遍,越读越有味道。

“好,好诗啊!”

这首诗并不花哨,但非常积极向上,极富励志色彩,有种当初读《理想》的感觉,正是年轻人需要的那碗热气腾腾的心灵鸡汤。

周副社长表示:“我这就让他们把这首诗排版,这期就发!”

一天后。

79级法律系1班的郭见梅在整理今天下发的北大校刊时意外发现,头版竟然有一首小诗,诗名《热爱生活》,作者魏明!

她立即站定不动,认真拜读起来。

这时班里最小的查海生从身后路过。

“梅姐看什么呢?”

“看诗,”郭见梅激动道,“魏明的诗!”

听她说在看诗,查海生波澜不惊,现在他对诗歌的兴趣已经淡了许多,此时他更关心自己的未来,听说毕业分配也要看关系,很多人根本无法留在燕京。

自己一个农村娃,会不会到时候被发配回老家啊?父母对自己寄予厚望,自己也肩负了整个家族兴盛的重任,自己会不会让他们失望呢?

一想到这些,这个才16岁,身材瘦小的少年就惆怅,尤其是最近关于“人生路”的大讨论,看多了报刊上各路青年的负面情绪输出,他也开始怀疑人生起来。

不过听到是魏明的诗他就来了精神。

见查海生这么想看,郭见梅找了座位跟他一起看,这可是全班的小弟弟。

看完标题,查海生轻轻念了出来: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郭见梅很喜欢那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很洒脱,有种一往无前的勇气,也很符合她对魏明的印象。

他真的很能给身边的人以力量,很庆幸自己和振云能被他认证为朋友。

查海生通读了一遍后脸上的表情逐渐生动起来。

是啊,为了还没发生的事发愁,甚至影响到了现在的心境,忽视了人生之路漫漫,真正有意义的不是能否走到终点的瞬间,而是我一路走来的过程!

即便三年后我不能留在燕京又如何,只要剩下的三年里努力学习,充实自己,把自己从头武装到脚,成为同代人里的佼佼者,就算把我发配到边疆,我难道就不能创造一番伟业吗!

要说困难,魏明和自己一样是农村人,但他大学都没考上,一开始只是北大门卫站岗的,他比自己难的多。

但他自幼苦修文学内功,他所处的岗位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成功!

不愧是魏明啊,一百多字的一首短诗却给了自己如此充沛的能量!

而郭见梅看完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就是魏明又出了一首代表作!

上一首还是《成都》,大家光顾着玩梗模仿了,文学性思想性倒是没什么可说的,但这一首,仿佛第一次看到《理想》时的激动。

对了,让振云也看看!

郭见梅刚想把校刊拿走,她看了一下查海生:“冬子你要不要抄一下?”

査海生摇摇头:“不用了梅姐,都在我脑子里呢。”

郭见梅一走他就一字不差地默写了下来,15岁就能考上北大的小天才,这都不叫事儿。

而在郭见梅找到刘振云的时候,他们78中文系早就把这首诗传开了。

戴堇华:“好诗,好诗!魏明终于又写出了一首正儿八经的诗,之前那首《成都》叫个啥啊。”

刘振云嬉皮笑脸道:“我还挺喜欢《成都》,那是我对诗歌最感兴趣的一段时间。”

熊光炯:“感觉魏明这首诗似乎意有所指。”

张嫚龄:“感觉他应该是针对最近《中国青年》那篇文章而写。”

戴堇华:“应该是了,看到这样的诗歌还有什么可迷茫的,只管风雨兼程就完了!”

又有几名同学抢到了校刊准备摘抄。

刘振云正跟同学们聊着,一抬头看到了梅子,赶紧走出教室,两人一路讨论这首诗直到食堂。

刘振云感觉仍有回味,于是从食堂出来又去南门看能不能碰到魏明。

结果宿舍里只有乔枫和梅文化,枫哥的丈母娘已经来燕京了,他也正式搬回了宿舍。

“明哥回家了?”

梅文化回道:“说是去琉璃厂了。”

“去那干啥啊?”

“文人骚客去琉璃厂多正常啊。”

~

琉璃厂、潘家园是经常出现在文玩圈的地方,不过魏明现在财力并不允许他玩古董,有那个钱他宁愿先实现电器现代化。

他来琉璃厂主要是为了龚樰,她那幅《紫葡萄》之前没装裱,所以昨天来这里找了个店装裱一下,今天是来取的。

这里名店云集,大名鼎鼎的荣宝斋、一得阁、槐荫山房都在这条街上。

魏明就随便找了个小店,老板并没有笑话龚樰这幅画,做得很用心,小生意也是生意嘛。

魏明看他装裱的不赖,又买了一些墨水、宣纸、毛笔,是时候把自己的毛笔字拾起来了,而且以后雪姐来了也不用再借隔壁老吴的了。

小生意顿时变成中等生意。

魏明离开的时候恰好路过荣宝斋,这是一家专门经营文房四宝的百年老字号,具体应该有三百多年了,最早叫“松竹斋”。

荣宝斋也承接装裱工作,不过接待的都是大客户,魏明在大会堂见过的那幅《江山如此多娇》就荣宝斋负责装裱的,是由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位大师历时三个月完成的,画上还有伟人的题字。

90年代之后大会堂悬挂的《江山如此多娇》就是临摹复制版了,因为原版几十年时间发黄变旧,还因漏雨原因造成画面局部损伤,而负责临摹工作的也是荣宝斋。

除此之外荣宝斋还承担着创汇重任,除了友谊商店,在荣宝斋也可以用外汇或者外汇券买到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王雪涛,以及魏明的邻居吴作人等人的画作。

魏明暂停了摩托车就是因为看到了吴作人老先生。

老头也注意了魏明,赶紧对他招招手,魏明锁好车进了荣宝斋的大门,门口这个牌匾是郭沫若题写的,进去后还能看到启功、齐白石等人题字的牌匾。

“小魏你怎么来琉璃厂了?”

魏明晃了晃自己的手上的卷轴:“我来取画。”

吴作人:“是那天借笔墨作的画?”

“对。”

吴作人来了兴趣:“我可以看看吗?”

“就是我一个朋友画着玩的,不是专业画家。”魏明事先声明,然后才徐徐展开。

吴老看了一眼就知道魏明不是在谦虚,确实不专业,看这落款是个女子。

于是他道:“你萧阿姨擅长花卉,如果你这个朋友想要探讨可以找她聊聊。”

“哎呀,这会不会太打扰了?”这可是个大机缘。

吴老摆摆手:“我们都是退休的人了,平时闲着也是闲着,不碍事的。”

魏明赶紧替朋友谢过。

之后吴老被工作人员请到会客室用茶,魏明也得以走进这个艺术世界。

眼睛所及的地方都是名人字画,而且每一个都耳熟能详,如雷贯耳。

比如魏明喝茶时正对着的正是白石老人“叶隐闻声”花卉工笔草虫册,这是一个十八开的组画,分六个镜框挂在荣宝斋会客室墙上,每一幅并不大,只有32×26cm那么大。

这种极品真是难得一见,尤其是凑近了看,那细节上的功夫惊为天人。

吴老先生还给魏明介绍:“这几幅画应该是40年代画的,是齐老成熟时期的作品,非常珍贵,几乎每一幅里都有虫兽有花草,野趣怏然。”

他家里有齐老的几幅画,但说实话,用心程度可不如这十八幅小画,这组画堪称白石老人同类作品里的巅峰之作,别看画幅小,小且细节一点不少,这难度才高呢。

那这些画也有40来岁了,画幅小就是容易保养啊,现在看来一点都不显旧。

魏明一开始重点那几条仿佛活过来的大虾,并和梅琳达在友谊商店买的作对比。

魏明已经尽量给她挑好的了,但是跟眼前的依然没法比,估计梅琳达买的虾就是老爷子几分钟画成的,而眼前这副起码得十几分钟吧。

此时魏明只后悔没带相机过来。

看着看着他又注意到一幅葡萄,葡萄枝叶上还有一只蚂蚱。

这幅画魏明觉得蚂蚱才是重点,感觉得用放大镜才能看清那可怕的细节,葡萄就是个顺带的。

不过这顺带的葡萄要是让雪姐看到了,怕是要把自己的《紫葡萄》撕了。

魏明这边正欣赏着,一个伙计进来把账单递给吴老,他看了一眼表示没问题,然后签了字。

他也是来买纸墨颜料的,东西已经选好了,都是上好的材料,不过不用付钱。

因为他还有画在荣宝斋,这些花销都是直接从卖画的钱里扣掉的,然后约定一个时间结清,除了在荣宝斋花销的,还能剩下好大一部分。

他们正要出去,又有人进来,两个伙计带着一个中国人和一个西方男子。

魏明注意到他们说的是法语,他们坐下后两个伙计开始给他们看画,不过那个法国人都不满意,其中还有吴作人的画。

老头本来要走了,又重新坐下,想看看这位法国友人最终会选哪位画家的画,如果翻译不懂画的话,自己也可以帮忙翻译。

他当初就是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的,所以法语他也懂一些,尤其是涉及艺术的专业词汇。

这可是赚外汇的好机会,荣宝斋的经理伙计尽量满足他的要求,拿出的都是精品。

不过他还不满意,正当吴作人准备询问他的艺术偏好时,这个人高马大的法国佬盯上了墙上相框里那几幅齐白石花卉工笔草虫了。

魏明这才意识到,原来这些挂在墙上的画也卖啊!

是了是了,怎么可能不卖呢,自己隐约记得,这组画后来被一位港商收藏,并在二十多年后拍卖出了上亿的天价!

而现在这组画的价格是1800美刀,相当于100美刀一幅,而且不单卖。

按照单位面积,这个价格确实贵了,但毕竟是精品,魏明觉得梅琳达那几幅可不如这个,早知道荣宝斋有这等好东西还去什么友谊商店啊。

魏明倒是很喜欢,不为它将来的天价,只为这是齐白石巅峰时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擅长的类型,是真的好看啊,可惜手上没钱了。

不过听到这个价格老外直接摇头,觉得太贵了,毕竟这些画每一幅都很小,而绘画作品的其中一个计价标准就是画幅。

最后吴老出手,用一口流利的法语跟对方直接沟通,然后忽忽悠悠让他买了一幅自己的画,掏了200刀,挺大的一幅。

就这一幅的分成,吴老两口子一年的笔墨纸砚花销都有了。

所以说掌握一门外语是多么的重要啊。

又为国家创外汇了,吴老非常开心,两人走出荣宝斋,魏明问喜气洋洋的吴老是怎么来的。

“坐公交车啊。”

七十多岁的人也骑不动自行车了。

魏明:“要不要我送您回去,我正好也要回家。”

“那就麻烦小魏了。”吴老也不拒绝,摩托车还快一些。

路上魏明特意骑得慢一些,省的把老爷子颠散了,同时也问了一些关于在荣宝斋卖画的事。

“平时一个月能卖一幅就算不错了。”

当然,他说的是荣宝斋一家,另外几大城市的友谊商店也能卖一些,每个月几百块收益轻轻松松,好的时候能上千,另外他的油画在国外价格更胜国画。

“一般都是哪国人喜欢买咱们的国画啊?”

“除了香港同胞外,就数日本人买的最多了,一是现在中日交流比较多,日本游客多,另外能够感受到国画意蕴的主要也是受中国艺术影响比较大的日本人,然后就是法国人了,法国人热爱艺术,哪怕不懂国画,但也知道这种艺术的价值,买来挂在家里也能装点一二,再有就是美国人了,虽然是个没什么艺术底蕴的国家,但架不住人家有钱。”吴老滔滔不绝地讲着。

魏明又问:“那现在卖的最好的是哪个作家啊?”

“反正不是我,”老头先说了,又道,“要说卖得好的,除了齐老、徐老、张老这几位,最近年轻人里有个叫范曾的卖的不错,日本人很喜欢,价格比齐老还高。”

这个魏明也听说过,未来这位老牛吃嫩草的著名画家在80年代可是创汇小能手,再过几年一幅画能卖几万块,尤其受日本藏家喜爱。

随后他们又说起刚刚那组齐白石的画。

“画的真好,其实我挺喜欢的,可惜没那么多外汇。”

吴老笑道:“哦,你也能赚外汇?”

魏明:“我的在香港发表过,倒是有些赚外汇的渠道。”

现在他手上还有4000多港币呢,换算成美元也就900左右,也就够买一半的。

吴作人忙又问:“那你多久能凑够钱?”

魏明想了想:“这个可不好说,可能一个月,也可能两个月?”

吴作人当即道:“调个头回去。”

“啊?”

“你不是想买画吗,跟人家说一声,约定个时间,让他们给你留着,要不然你钱凑够了,画没了你找谁去,掉头吧。”

魏明心说,其实自己也没那么想要,他还想着把港币兑了外汇买冰箱呢。

不过又觉得那十八幅草虫图实在是罕见珍品,如果就此错过了,说不定就是一大遗憾。

想了想,他果断掉头。

有吴老的面子,经理当即表示给魏明保留一个月,而且人家只收外汇和外汇券。

这么一折腾,魏明下午上班迟到了一些,不过没人说什么,他们只会说“魏作家,你那首诗太棒了!”

短短半天时间,魏明的这首激励人心的诗首先在北大清华传开。

清华北大的流通性太强了,中午吃饭的时候几张北大校刊就已经出现在清华的食堂了,魏明的诗才再次扬名。

下午下班的时候碰见了刘振云,他还问魏明:“明哥,这次这首诗用了几步写成的啊?”

魏明笑答:“一步没走,我原地转了个圈就写出来了。”

知道这是戏言,刘振云一笑而过,魏明也一笑就过去了,跟霖姐有约,没空跟他蘑菇。

这是朱霖来魏明家的第三天,两人通常是先一起做饭一起吃。

然后魏明在书房写作,朱霖在客厅看言情,最后剩点时间画画,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

不过今天他们回来的时候看到门口站着两个工人模样的人。

“你是302的魏明吧,我们是来装电话的。”两人对着魏明说话,但眼睛却不受控制被朱霖吸引。

好看,太好看了!

来了,可算来了!

查看了两人的工作证明后,魏明欣喜地开门把两人迎了进来。

朱霖提着菜篮子:“那我先去做饭了。”

听到这话,两位通讯工人立即以为他们是两口子,哎呀,这户主看着这么年轻,找的媳妇儿倒是熟透了的样子。

他们不再关注朱霖,开始认真干活,电话就安在客厅,还要从外面引线进来,魏明又是帮忙又是递烟,这玩意儿他等得太久了!

朱霖做好了饭菜又等了几分钟他们才算完活儿。

这时候还没有初装费,但有材料费,还要一次性缴纳一年的月租费,魏明一次性掏了将近三百块。

这比自己想象的少,这样魏明兜里还有四百多,可以考虑换几件家具了,起码三个卧室的床可以安排了。

“吃饭吃饭!”

魏明暂时没去管那电话,先和霖姐用餐,吃饭的时候还跟她说起今天在荣宝斋看画的经历。

即便朱霖不懂画画,也知道齐白石的大名,听说魏明要花那么多钱买齐白石的画,就知他不是俗人,自己也爱听他讲这些艺术上的事。

不过他有点好奇:“你是专程去买画的吗?”

“不是啊,我是去裱画的,凑巧遇上了。”

“裱画?”朱霖想起来了,“哦,龚樰同志的葡萄啊。”

“嗯,之前看着挺一般,裱起来之后感觉画也上档次了。”

听到魏明对龚樰的画如此评价,朱霖“噗嗤”笑出声。

吃完饭她第一时间去书房看那幅裱起来的画,确实像那么回事儿了,然后拿起《烟雨濛濛》要继续看,今天上班她都在想依萍如萍他们的故事。

唉,80年代的少女哪里挡得住琼瑶的诱惑啊。

回头还是让她看自己的吧,自己这个也算是言情吧,毒性也小点。

手上这篇魏明依然准备用魏狂人的笔名内地香港两开花。

本来房子到手,他的创作态度开始转向悠闲,不过现在有了那组画的羁绊,又得努力了。

所以说千万别搞那些费钱的爱好,还不如好吃好喝呢,他都好几天没下馆子了。

不是说霖姐的厨艺差啊,只是没那么好。

“霖姐,明天要不咱们出去吃吧,今天电话安装比我预期花的少。”

朱霖想了想:“我听说最近有部电影挺不错的,要不再看个电影。”

没想到她更会享受生活,魏明:“好啊,就这么定了!”

经过三天时间,朱霖这幅素描总算完成了,她看着画中的自己忍不住赞叹道。

“没想到你还真有两下子,昨天还看不出我的样子,今天就像是照相一样。”

魏明这手艺放在将来当街卖艺起码值五十块钱一张,谈不上艺术,但能保证是像的。

“成,回头我贴在床头天天看。”

朱霖突然想到青春期男生的一些特殊行为,忙道:“不许贴卧室,贴到书房吧。”

魏明:在书房我就不打枪了?幼稚!

把朱霖送回单位宿舍后,魏明回家后立即开始打。

打电话呀~

(六千字,求月票啊,还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