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激荡1979! > 第96章 小明,你上大学不上,只要你说话(盟主加更2/3)

魔都巨鹿路675号,《收获》编辑部。

编辑老孔看着对面李晓林桌子上那一沓读者来信乐道:“哈哈,小魏每一篇都不同凡响啊,其他作者的读者来信加起来都不如他多。”

李晓林无奈道:“我就该在文章后面写上:魏明人在北大。还得辛苦给他转过去。”

另一个编辑笑道:“转过去的时候尽量提醒一句,能不拆尽量别拆,搞不好都是骂他的。”

李晓林笑道:“那倒也不至于,那些寄给编辑部的读者来信,涉及《双驴记》的,负面态度的只占三成,五成左右都是夸的,从各种角度夸。”

还有两成中立的。

因为写了一个不那么正面的知青形象,很多头脑简单的知青单纯地认为,大作家是在给知青群体抹黑,是在以偏概全,纷纷发文谴责。

文笔差的就给《收获》写信,文笔好的就给报刊投稿,喷人还能赚钱呢。

全国报刊关于这部的讨论特别多,让同一期中同样是知青文学的叶辛的《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存在感非常薄弱。

他写的就是那种正儿八经的知青文,不过算是知青文里比较积极正面的,但是在魏明这篇剑走偏锋的《双驴记》面前,已经被衬托的毫无存在感了,他这还是大结局呢。

其中在燕京一份文艺类报纸上有一篇关于《双驴记》的评论文章很出名,标题大概意思是“不是知青你写什么知青文学,你知道知青有多苦吗!”

这篇文章以一名十年老知青的立场,详细描写了自己下乡那几年过的苦日子,什么手上起泡还要干活,什么天不亮就要起来下地,顶着烈日剧烈劳动三小时,回到知青点连书都看不动了,沾着炕就睡着了。

当然还有经典的爱而不得,喜欢的知青姑娘被迫嫁给了村干部的儿子等等。

这篇文章几乎写遍了知青下乡可能会遇到的可怜遭遇,属实是典中典,迅速被多家报纸转载,获得了很多同情分,迅速出圈。

不过很快又出现了一篇反驳的文章,而且标题起的也很有水平。

“知青有多苦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你肯定没有我苦,我是农民的儿子。”

我擦,绝杀!

文章以一名农家少年的角度讲述了自己一家的日常生活,而这用平淡语气写出来的日常生活明显要比知青的描述还要劳累困苦的多得多。

甚至这位作者还有一个小妹妹因为医疗条件太差四岁就死了,猛加同情分,读完之后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要说苦,没有人能在中国农民面前说苦!

两篇观点相反的文章一出,把《双驴记》的热度推上了一个新高度。

不过戴堇华很郁闷,你们这争来吵去的,感觉都没有触及《双驴记》的内核啊。

人家魏明分明写的是一篇绝妙的讽刺,结果你们在那讨论什么知青苦还是农民苦,跑偏了啊!

而让她更难过的是,自己写给《文学评论》的稿子被退了。

真是没眼光!

于是她干脆投给了自己学校的《未名湖》,还好过了,准备发表在12月的第三期。

至于刘振云的那篇,他是投给《燕京文艺》的,投的更早,但至今还没反应。

他挺担心的,还找魏明商量:“你说我是不是要去《燕京文艺》问问啊,顺便请章师姐吃个饭?”

魏明:“一共几块钱,你至于吗。”

“不是,我就怕热度过去了,我文章就白写了。”

魏明随手拿起门岗的一份报纸,扫了一眼。

“放心吧,应该还能再挺一挺。”

就凭自己那两篇情绪感染力十足的评论文章,靠着一正一反的对立观点,算是彻底把热度炒上来了,这热度估计还能维持很长时间。

没错,那两篇文章其实都是魏明化名写的,通讯地址也是假的。

目的倒不单纯是为了炒热度,虽然确实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他这么做是觉得,批评《双驴记》的文章肯定会用知青之苦来作为观点,然后道德绑架不能说知青半点不好。

既然早晚会有人写,好,那我帮你们写出来,而且写得完全就是典型知青里的那种遭遇。

但跟知青同处一个空间的农民几乎是无法发声的,所以魏明又以他们的立场写了另一篇文章,代他们发声。

写的都是真实遭遇,这样才公平嘛。

又过了一天,刘振云拿着一张十块钱的汇款单在魏明面前激动道:“明哥,过了,我过了,而且给了我千字五!”

现在他已经是他们班第一个登上《燕京文艺》的学生了,把他骄傲坏了。

魏明也为他开心:“按照我们寝室的规矩,一般获得稿费这种事都要在长征食堂请客的。”

刘振云不嘻嘻了:“我想着赚了稿费不得寄回去改善一下家里,下回,下回一定。”

魏明:为什么他这话听着这么熟的?

靠,这不是第一次取稿费时我的词吗!

刘振云吓得赶紧跑了,魏明继续看大门。

现在他是在西侧门门岗上,有个同事家里临时有事,魏明跟他调个班。

有日子没站门岗了,还挺想念的,不过这种工作他最多干一天,但凡多干一天,恐怕就有“粉丝”闻着味儿过来看他了。

接连三部中短篇爆款,再加上两首诗,让他在燕京大学生群体影响力极高,不宜干门岗这么抛头露面的工作了。

因为这个地方离勺园近,不少跟他相熟的留学生路过都要跟他调侃一番。

刚刚送走了美国小伙阿毛,就见一个小老头拎着挺大一个行李包走过来,衣着朴实,看着挺和善。

魏明过去问:“大爷,需要帮忙吗。”

“不用不用,不重。”

老头道:“我有点转向,想问问这是北大哪个门啊?”

魏明:“这是西侧门。”

“哦,所以那个方向是西,里面是东。”

“对喽。”

“那大爷您是找人还是路过啊?”

“哦,我找工作,也不对,已经有人给我找好工作了。”老头指着门里面道。

魏明乐:“那您找的这人可有本事,北大现在招人都是招的年轻人。”

突然,魏明反应过来:“您不会是哪个系新来的教授吧?”

“哈哈哈,你看我这样子有个教授样子吗,不是不是。”老头笑笑,说着他就进去了。

魏明心想,那可能是有什么特殊技能的老匠人吧。

等替班的过来,魏明回到南门,见平安叔也在门岗里。

他拉着魏明到外面:“小明,跟你说点事。”

“什么事啊,我都说好几遍了,那个姑娘就是个普通朋友。”

“不是那个事,是大事!”平安叔神神秘秘道,“小明,你想上大学不上,只要你想上,这就有一个好机会摆在你面前!”

“哦,什么机会?”

“刚刚学校开会确定,明年图书馆系将恢复函授教育!”

函授教育,重点在这个“函”,信函的函,甚至都不用来上课,通过自学和考试来完成教育。

不过函授生想要自称北大子弟多少有些牵强,但如果你是大文豪,北大肯定上赶着承认,你甚至可以凭借这个函授生身份再混一个正儿八经的北大研究生。

魏明听完之后确实挺动心,如果不费劲的话,整一个也无妨。

虽然这函授不提供教室、宿舍、车辆及伙食,还要收学费,跟正统学生完全没法比,但魏明又不差那点钱。

现在只是确定恢复了函授,后续章程还没出来,听到魏明有想法,魏平安表示会继续帮他留意。

今天是11月的最后一天。

次日,在12月的第一天,魏明跟龚樰相约去燕京动物园。

估计《双驴记》的热闹龚樰也看到了,魏明有些担心她受到评论影响,以为自己在贬低他们知青群体。

龚樰也是当过几年知青的,知青生活的罪她也没少受。

结果龚樰完全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她还跟魏明说起:“你里马杰那样的男知青我也见过,上千万知青,什么性格的都有,出现一个那样的很正常啊,更坏的我都见过。”

“哦,有多坏啊?”

龚樰叹道:“杀人了。”

“啊!”

“还是一个花季少女,他看上人家了,人家不从,就……不过他也被女孩家族的人活活打死了,是我们隔壁那个知青点的。”

说完,龚樰反过来还劝魏明不要被负面评价影响,“你写的真的很好。”

“哦,你看这个,”她从包里掏出一本《解放军文艺》,“看,我们部队的人还发文章夸你呢。”

魏明看了一下标题:“《双驴记》,看完这篇后,其他的知青都不用看了!”

魏明再一看作者名字,不禁一愣,王硕?是自己知道的那个王硕吗?

他知道王硕去年在军中准备考大学,因为练习写作文,一不小心写了个,还发表在了《解放军文艺》上,于是被《解放军文艺》借调到过去当了编辑。

这么极端的标题,还有正文里有些接近《双驴记》的文字风格,嘿,八成还真是他。

这么一想他对《双驴记》这么推崇也就一点都不稀奇了,说不定以后学着学着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然后人送外号“小魏明”。

逛了一圈,这次魏明坚持他请,雪姐姐的工资自己怎么忍心让她破费呢。

等吃完饭分开后,魏明当即骑车去了卫生研究所找另一个好姐姐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