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嘉靖第一奸臣 > 第八章 咸宁侯出京城危

大明嘉靖第一奸臣 第八章 咸宁侯出京城危

作者:星辰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定国公府的地盘那真不是一般的大,就算是没有继承爵位的嫡子那也有一个占地几十亩的三进大院。

这院子里正房和东西厢房那都是不止一亩的三间大厅房,还有大书房一处,小书房两处,待客室、茶室、厨房、膳房等一应俱全,男女下人住的房间都多达十多间。

原本里面看管和打扫卫生的杂役就多达五六个,李时珍一家住进来之后,徐文璧还给特意安排了两个做饭洗衣的老妈子,这就已经比一般三品大员家里都舒服了。

曾淳一看这地方离国子监近,干脆也一起搬了过来。

每天晚上他就和李时珍商量,第一批做那几种药好。

这第一批他们是要送给人用的,首先就得考虑成本,成本最多两三文一剂,不然他们这点银子根本扛不住,还有就是疗效,那一定要见效快,而且得是最常见的病。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症状和剂量,这個一定要说清楚,不然不是对症下药那吃多少都没有用。

他们商量了几天,终于定下了六种常用药,一种治风寒感冒的,一种治拉肚子的,这两种是片状,一种治咳嗽的,一种治头痛的,这两种是药丸子,还有一种止血消炎的粉剂,最后就一种就是板蓝根冲剂。

这六种药成本那基本都不到一文,最贵的也就两文一剂,而且症状明显,不容易搞错。

他们甚至连药号的名字都取好了,就取李时珍的字,东壁堂。

接下来就是李时珍亲自去进购药材和淀粉、蔗糖等配料,徐文璧安排人去定制印好字的包药纸和压药片药丸的木模子。

他们准备给每个都司卫所都送上两百剂,便宜的配多一点,贵的配少一点,反正两百剂的成本也就是几十文左右。

这样算下来,他们配了六万剂的药最终也就花了不到三十两银子,加上其他开销,总共花费也不到四十两银子。

接下来就是熬药,晾晒,制药,包装了。

他们也不用请人,因为硕大的院子里本就有十多个人,老人小孩都能上,最简单的糊纸袋子往里装药等活计几岁的小孩都能干。

这就等于把制造成本都省了,销售成本那更是没有。

五军都督府可是管着天下所有都司卫所,都司卫所的都指挥使、卫指挥使、千户、百户等等都是他们任命的,现在他们还是免费送东西给人家治病,谁敢不麻利点把事办好了。

至于背后做生意分红这些,那也有密信送过去,生意做起来了,按职位大小给人家分三到五成利,你们谁要敢不做试试看,给你赚钱的机会你不知道珍惜,等这些世子继承了爵位你们就等着瞧。

话说他们这么明目张胆的让都司卫所的各级军官做生意,能行吗?

其实,这会儿当官的都在做生意!

没办法啊,大明的官员最少上万,而每年收上来的田赋才四百多万石,刨去养京营的、养边军的、赈灾的、修桥铺路的等等,压根就不够给这些官员发俸禄粮的。

所以,大明官员的俸禄发的并非全是粮食,还有其他东西,洪武朝的时候直接发一半的宝钞,也就是纸币,一石米折宝钞一贯,后面宝钞不值钱了,擦屁股都没人要了,大明朝廷就开始发其他东西来折俸禄粮了,这就叫折色。

折色的东西有布匹、纸张、胡椒、香料,乃至棉花、豆子、苏木等等,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这些可不能当饭吃,有些甚至都没用,官员拿到这些折色的俸禄那也只能想办法卖掉。

这也是大明朝商业萌芽的根本原因,宝钞越不值钱,折色的商品就越多,商品越多,商业就越发达,官员都在想办法卖东西,商业能不发达吗?

嘉靖朝就是明朝商业最发达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宝钞都没人用了,大明朝廷只能发各种商品来折色。

所以,这个时候让屯卫军官去做点小生意压根就没一点问题。

徐文璧和张元功等通过各种方法把六万剂新药送出去之后,接下来就只能等了。

这年头交通运输可不发达,好歹徐文璧他们还能把送人家的药塞传送到各地都司卫所的公文里面,让驿站去派送,要不然,要等这些新药派送到所有的都司卫所再把消息传回来最少得半年。

不过,就算是用驿站派送那最少也得个把月才会有结果。

这个时候曾淳也把心思放到学习上来了,他底子倒是不差,从五岁开始他爹就教他读书识字了,到这个时候也算是寒窗苦读十年了。

他之所以一直没有参加科举,那主要是他爹曾铣这十来年到处任职,他家在京城定居下来也就是这两年的事,而且,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他都得回原籍去考,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来回奔波上万里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其实,这个时候他秀才水平还是有的,举人不一定能考上,不过,国子监里教的主要就是应试的科目,正好还填补了他没有参加过科举的不足。

他觉得,如果能认真学习两年考上举人肯定是不成问题的,如果能搞到会试和殿试考题,他甚至两年之后就能进翰林院!

问题就是,唐汝辑这家伙好像就不想搭理他,而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太多的钱去“勾搭”人家,他也只能边认真学习边找机会了。

没想到,这一等机会没等到,却等来了一个死对头。

这天一大早,还未到卯时,他正和徐文璧、张元功等聚在广业堂中聊着各都司卫所用新药的情况呢,其他同窗已然陆陆续续走了进来。

他们也没去管,只是换了个话题继续聊起来。

原本他们五个就是来得最早的,没人的时候聊聊生意还可以,这人都来了,他们自然不能继续聊这个了。

没想到,他们聊着聊着突然就有个阴冷的声音厉声道:“曾淳、杨守让,你们给我等着。”

这谁啊,不知道国子监不能大声喧哗吗?

曾淳颇有些莫名其妙的抬头一看,不由得一愣,这家伙竟然满脸的胡茬子,长得跟头狗熊一样!

徐文璧抬头一看,立马在他耳边低声道:“咸宁侯仇鸾的儿子,仇雄。”

卧槽,这家伙竟然进了国子监,这岂不是代表咸宁侯仇鸾已经放出来了,而且即将被嘉靖重用!

这下完了,大明京师危矣。

咸宁侯仇鸾那就不是个东西,这家伙从嘉靖八年领湖广总兵印再到宁夏镇总兵、甘肃镇总兵,每到一处都是统兵数万,结果却是寸功未立,只知道克扣粮饷,杀良冒功,在嘉靖面前大肆吹嘘自己的功绩。

不过,就因为他表面上相当听嘉靖的话,嘉靖就一直重用他!

咸宁侯仇鸾的儿子仇雄为什么在国子监里面还要大声喧哗呢?

这个曾淳倒是很清楚,因为咸宁侯仇鸾这次就是被他爹曾铣和宋守谦联手给参进牢里去的。

当时他爹曾铣和延绥巡抚宋守谦都追着俺答汗的人马杀到河套了,差点就大败俺答汗手下人马了,结果,俺答汗率援军赶到,原本应该前来增援的甘肃镇总兵咸宁侯仇鸾却畏敌怯战,没有来!

没办法,寡不敌众,他爹曾铣和延绥巡抚宋守谦只能率军撤退,回去之后他俩就联手参了咸宁侯仇鸾一本,咸宁侯仇鸾就进去了。

这并非私仇,咸宁侯仇鸾作为一个拥兵几万的总兵官连战场都不敢上本就该参。

但是,咸宁侯仇鸾现在出来了,而且又要获得嘉靖的重用了,这家伙肯定会跟他家和宋守谦一家子没完。

这个曾淳倒是不怕,因为咸宁侯仇鸾接下来会给嘉靖演场大戏,直接把俺答汗的人马引来攻打大明京城!

嘉靖也不可能一直被蒙蔽,这事一旦暴露,咸宁侯仇鸾迎来的将是满门抄斩!

这种通敌卖国的狗东西,那就要摁地上使劲踩。

想到这里,曾淳直接问道:“你们怕他吗?”

徐文璧、张元功、朱应桢和郑维忠都只是微微摇了摇头,没有吭气。

李言恭这个愣头青却是撸起袖子不屑道:“我怕他个鸟,他敢欺负我兄弟我就揍他!”

很好。

曾淳淡淡的道:“仇雄,这里是国子监,不得大声喧哗,更不能打架,伱要有种,放学别走,就在外面等着我们。”

你当我傻啊,两个国公世子,两个侯爵世子,我跟你们打?

我就算打得过那也不能打啊,更何况我打不过。

仇雄闻言,直接盯着杨守让冷哼了一声,随即便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

这家伙就是欺软怕硬。

曾淳看了看吓得浑身发颤的杨守让,心中不由一喜,这下他的机会来了。

这广业堂里都是公侯勋贵和朝中重臣之后。

他原本是想跟大家都搞好关系的,但是因为严嵩已经把他爹给得罪死了,没一个文官的子弟敢跟他交往。

因为这些文官子弟都知道严嵩有多狠毒,凡是得罪了严嵩的那都死定了,凡是被严嵩得罪过的那也死定了,首辅夏言都不能幸免,更何况是其他人。

这些文官子弟都不想给父辈或者祖辈惹祸,所以,人家都不敢跟他打交道。

徐文璧他们倒是不怕,因为他们跟普通官员不一样,公侯勋贵基本就是管五军都督府的,当皇帝的也不可能把五军都督府交给普通官员来管。

也就是说,严嵩整他们没什么意义,他们只要不跟当皇帝的对着干,那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基本就稳了。

严嵩心里应该也清楚,招惹他们这些手掌兵权的公侯勋贵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所以他们压根就不怕严嵩整他们。

再说了,这会儿他爹曾铣是嘉靖的近臣,还能帮他们说好话,让他们都督的位置坐得更稳呢,他们自然不会因为严嵩而不跟他打交道。

所以,他这会儿都能跟这几个公侯勋贵子弟称兄道弟了,这些文官子弟却还是没一个搭理他的。

原本他还不知道怎么拉拢这些文官子弟呢,仇雄这么一闹,他的机会却是来了。

他是好不容易等到上完了最后一堂课,立马就拉着徐文璧他们几个往外疾步而去。

仇雄给吓得,他还以为曾淳这是想揍他呢,他是连忙跟在唐汝楫身后,在一堆文官子弟的簇拥下往外走去。

杨守让这会儿也害怕的不行了,他本来还是文官子弟中的一员呢,现在里面多了个仇人,他哪里还敢凑上去,他只能默默的跟在这些文官子弟后面,小心的往外走去。

结果,刚出国子监,他突然间便被几个身影给围住了。

他不由吓得一哆嗦,他还以为是仇雄带着人反过头来收拾他了呢,结果,他抬头一看,围在他四周的竟然是曾淳一伙!

这帮家伙也想揍我?

杨守让吓得颤声道:“曾,曾兄,你为何拦着我?”

你这胆子也太小了。

不过,还好,你大哥和二哥胆子都不小。

曾淳满脸郑重道:“守让,你可知道,你大哥和二哥都要倒霉了。”

这个我自然知道,仇鸾和严嵩就是一伙的,仇鸾都认贼作父当上严嵩的干儿子了,现在仇鸾出来了,那肯定会想办法让严嵩帮他报仇啊!

严嵩的手段那简直太可怕了。

杨守让不由满脸惊恐道:“曾兄,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这杨守让的家世也挺恐怖的,他爹杨志学曾任工部尚书和刑部尚书,他大哥杨守谦现在是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保定巡抚,他二哥杨守鲁现在是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他们杨家一门已经连出三个进士了,他要再考上进士,那肯定是前途无量。

可惜,偏偏这个时候咸宁侯仇鸾被放出来了。

这一下他们杨家真的要倒大霉了。

曾淳还不忘提醒道:“你也知道严嵩的手段,他既然要弄你大哥,那你大哥十有八九是死定了,你二哥可能也会死。”

这个倒不是他故意吓唬人,严嵩的手段就有这么狠毒,严嵩整人那就是往死里整,根本不给人翻盘的机会。

历史上杨守谦就被严嵩给害死了,杨守鲁是吓得连忙辞官跑回家这才保住性命。

杨守让闻言,那是吓得腿肚子都打颤了,差点就瘫地上了。

他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办啊!

曾淳见状,这才语重心长道:“守让,你应该知道,你大哥跟我爹是知交,我爹肯定是不会看着你大哥被害的,你若是想救你大哥乃至二哥,那就跟我回去,请我爹帮忙想想办法。”

现在也唯有这个办法了,至于得罪严嵩,现在他们杨家不想得罪严嵩那也会被严嵩整得死去活来啊!

杨守让闻言,咬牙点头道:“好,我跟你回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