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嘉靖第一奸臣 > 第三十六章 新年伊始喜临门

大明嘉靖第一奸臣 第三十六章 新年伊始喜临门

作者:星辰玖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年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历史上最有名的大贪官严嵩彻底掌控了朝堂大权,这一年通敌卖国的咸宁侯仇鸾彻底掌控了宣大两镇的兵权,两人合力之下,直接将大明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大明之亡,始亡于嘉靖,可以说,嘉靖二十九年就是大明朝灭亡之始。

这一年鞑靼土默特部俺答汗率十余万铁骑杀到大明京城,大明首辅严嵩束手无策,明军主将仇鸾根本不敢与之交锋,任凭俺答汗劫掠京畿,俺答汗在饱掠之后扬长而去。

自此北虏之祸愈演愈烈,其后十余年间,鞑靼铁骑年年入寇,到处劫掠,大明边军死伤惨重,光是总兵、副总兵就战死十多个,边军屯卫死伤惨重。

为此大明朝廷更是年年损耗粮饷超过百万两之巨,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也因此日益猖獗,北虏南倭肆虐之下,整个大明千疮百孔,民不聊生。

当然,这些都是历史,现在大明有了曾淳,历史兴许会因此改写。

新年伊始,会试将近,曾淳反而不看书了,因为春节十多天里他是天天表演备考忙,每天都是匆匆跑去公侯勋贵府邸拜了个年便借口备考匆匆告辞,连饭都没吃,十多天假期下来会试考题他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经典章句他也都已经了若指掌。

这個时候是该考虑一下怎么应对北虏之祸了。

他倒不担心俺答汗会在会试和殿试之前杀到京城来,因为这会儿京城都天寒地冻,河套和塞外那肯定是冰天雪地寸步难行,这种天气组织大军出征那是不可能的。

俺答汗能在殿试之后率军杀到山西就算是不错了。

他还有的是时间准备。

历史上,嘉靖朝的“庚戌之变”对于大明王朝来说简直就是一场不亚于“土木堡之变”的灾难,而这会儿对于曾淳来说“庚戌之变”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个收拾仇鸾乃至掌控兵权的机会。

这会儿他手底下的领兵将帅那都已经安排好了,只要俺答汗率军杀过来,那杨守谦、胡宗宪、俞大猷、卢镗等就能手掌兵权建功立业了。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把战场上的利器望远镜给做出来,让他们在这场大战中大放异彩,博取嘉靖的青睐,这样以后他们就能掌控更多的人马了。

正月三十,又是逢十放假,这天他压根就没有温书,一大清早他便跑到武安侯府旁的琉璃坊。

这时候的琉璃坊又变了一番模样,中间的主宅那都已经按他的意思改造成一个硕大的实验作坊了,这里面那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匠户,各种工具材料那也是一应俱全。

现在他终于可以着手做望远镜了。

去年他之所以没有着手造望远镜,那是因为根本没法着手,望远镜看似简单,镜片却是个大难题。

这会儿还没有什么玻璃加工工艺呢,他们想要将玻璃加工成各种大小的圆形镜片都不容易,更别说是加工出光滑规整的圆弧形凹凸面了。

镜片的问题就是望远镜最大的难题,为此,他专门召集了十多个老匠户,琢磨了将近半年时间,最后还是选择了雕琢各种尺寸的金属模具,先将凹凸镜的大致外形压制出来,再想办法磨。

这会儿他们终于能加工出光滑规整的圆弧形凹凸面了,而且各种尺寸的都有,从半寸大小到一寸大小再到一寸半、两寸、两寸半、三寸,各种尺寸的圆形镜片那是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柔软的毛皮上。

桌上还有各种尺寸的铜制圆筒,半尺长一尺长的都有,而且还都带着喇叭口。

这些都是年前便开始准备了,他之所以命人准备这么多那主要是因为他没时间,会试和殿试之前他还得装作一直在勤奋备考呢,他不可能天天往这边跑。

他只能把要求细细跟黄铸说了,让黄铸带着人把全套镜片和镜筒都做出来。

这会儿他还不知道前后的两块镜片到底是一凹一凸呢,还是两片全用凹镜,又或者两片全用凸镜,反正各种尺寸的凹镜和凸镜都有,只要一个一个的试就行了。

他想了想,还是拿起一块半寸的凹镜和一块三寸的凸镜,然后又选了两个半尺长的镜筒,这才命几个老匠户把镜片分别装进去。

这会儿琉璃坊的加工水平可不是一般的高,老匠户门装镜片那也不是一般的麻溜,只见他们把早已准备好的纸垫圈往镜筒的卡槽里一塞,又将镜片小心的放上去,再垫上一个纸垫圈,然后将早已准备好的铜环放上去,用木质的模具往里一卡,镜片就装好了。

接下来就是两个铜制圆筒的组装了,这东西也有点麻烦,因为两个铜制镜筒都得伸缩自如,伸缩的时候还得严丝合缝,有点摩擦力,不然松松垮垮的,就没法聚焦了。

这些曾淳都没管,他只提要求,怎么做那都随这些老匠户自己发挥。

没过多久,一个最原始的单筒望远镜便组装好了。

曾淳迫不及待的拿起望远镜往窗外一瞄。

这什么东西?

他看到的竟然是一片雪白。

这会儿京城那是银装素裹,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他都不知道看到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么组装望远镜是不是对的。

他只能缓缓推动两个镜筒,不断变换两块镜片之间的距离。

这是成了!

他终于看清楚了,刚看到的是一个低矮的屋檐,因为屋顶上全是雪,所以他看到的是雪白一片,这镜筒之间的距离变化之后,他便慢慢看清楚那屋檐乃至屋顶的全貌了。

这是多远的距离?

他放下望远镜细细看了看窗外的景物,又举起望眼镜缓缓扫视了一番,终于确定,这是武安侯胡同对面的一个普通老百姓住的小院。

这距离最少有两里以上!

他只是隐隐有点印象,望远镜靠近眼睛这一侧好像不是凸的,所以他命人在靠近眼睛这一侧装了一片凹镜,他着实没想到,这一下竟然就成了。

这最原始的望远镜都能看清楚两三里外的东西,只要这些匠户都吃透了望远镜的原理,然后不断改进,五里、十里,甚至几十里那都不是问题啊!

曾淳满脸兴奋的看了一阵,这才将望远镜递给黄铸,随即细细教导道:“汉文,现在这望远镜看到的是胡同对面那个普通小院,就是对联被风吹的在那里挥舞的那个。”

这么远也就能看见人家大门外好像有什么红东西在那里乱晃,这能看清楚是对联?

黄铸闻言,连忙学着曾淳的样子举起望远镜往那小院的大门一扫。

这怎么感觉直接站人家家门口了!

他满脸震惊的放下望远镜看了看,又举起望远镜看了看,如此反复看了好几次才确认,这望远镜的确能把远处的景象拉到眼前。

这也太神奇了!

曾淳看黄铸都会来回调整焦距了,这才细细解释道:“汉文,这个其实就是靠镜片把景象折射到眼前,至于怎么折射过来的,这个跟光线有很大的关系,你以后可以慢慢琢磨。

这望远镜能看多远跟两块镜片的大小和相互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大致就是两块镜片相差的倍数越大,距离越远,看得就越远,这个你可以带着他们慢慢试。

这种能探出两三里远的卖给那些有钱人肯定是没有问题了,到时候我们卖一千两一个。”

我的天,这成本还不到一两银子啊,关键就是费人工而已。

黄铸闻言,不由得愣住了,成本不到一两银子卖一千两!

曾淳又直指剩下的镜片道:“这些其实也有用,很多老人有老花眼,看不清近处的东西,这个可以用凸镜来解决,还有很多读书人有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这个可以用凹镜来解决。

这凹镜和凸镜根据人双眼之间的距离,用细铜框包裹起来,中间挂鼻梁上,两边加装两根铜条挂耳朵上就行了,这东西叫眼镜,以后我们凹镜和凸镜产量上来了就可以做眼镜了,眼镜可以卖一百两银子一副,反正那些贪官污吏有的是银子,不要客气。

不过,现在我们先别做眼镜,你还是带着他们好好试试,就根据我刚才说的,尽量把前面的凸镜做大一点,把后面的凹镜做小一点,把中间的铜镜筒尽量做长一点,使望远镜能看清五里外的东西,我们就可以大量生产了。

这种能探出五里以上的望远镜是打仗用的,你尽快试出来,赶紧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他这里刚交待完,徐馨儿和陆月儿便一溜烟跑过来了。

曾淳见状,立马拿过黄铸手中的望远镜,神神秘秘的道:“我给你们看样好东西。”

说罢,他便走到徐馨儿身后,将望远镜举到他眼前,边缓缓调整焦距,边解释道:“这是街对面那些普通院落,你看清楚了吗?”

徐馨儿那也忍不住满脸惊奇道:“哇,这是怎么回事,胡同对面的院子怎么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陆月儿闻言,那也忍不住凑上来,迫不及待道:“怎么回事,给我看看,给我看看。”

曾淳正爬两个小姑娘背后吃豆腐呢,沈炼竟然又疾步走进来了。

这不会是搞到殿试考题了吧?

果然,沈炼走进来之后立马附耳低声道:“伯忠,殿试考题搞到了,圣上让严嵩出了十道殿试考题。”

十道?

曾淳闻言,不由满脸惊喜之色。

殿试可是只考一道时务策。

嘉靖这就是自作聪明,十道和一道有什么区别?

严嵩直接让人把十道全做出来,然后让唐汝楫全背下不就行了。

不过,十道和一道对他和唐汝楫来说还是有点区别的。

唐汝楫这个饭桶估计背下十道考题都费劲,什么经典章句的出去那肯定是没工夫去查了。

嘉靖这简直就是在帮他夺状元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