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杂家宗师 > 第四百零一十六章 右侍郎的访谈(二合一)

杂家宗师 第四百零一十六章 右侍郎的访谈(二合一)

作者:胖一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22:44 来源:蚂蚁文学

半个时辰后,等在娴雅宫的贤妃得到了景康帝的奖赏。

一大堆令后宫妃子眼红的珠宝首饰,绫罗绸缎,被花子虚亲自送了过来,并且放下话,晚上皇帝宿在娴雅宫。

待花子虚退下,贤妃笑语盈盈的看着兴奋的娴雅宫宫人们,美目一闪光芒。

本宫出手,哪有失手的道理……

………

与此同时,含香阁

和别人待久了,自然不可避免的沾染了一些别人的习惯,丽嫔进宫跟景康帝好几年了,别的没学会,发火砸东西的本事绝对深得真传。

又一个官窑紫云细口瓶被砸成碎片,趴在地上的太监和宫女们,身子发抖的频率更快了,只得一个劲劝道。

“娘娘息怒……”

又报废了几个拿到外面至少几百两的官窑后,丽嫔终于消停下来了,不是消气了,而是体力不支。

砸东西也很累的………

………

“哼,本宫还不信比不上一个老女人,来人把御膳房的御厨给我叫来。”

丽嫔一想到自己送的汤品被景康帝砸了,而贤妃送的汤品却受到了无数赏赐,还勾的景康帝入宿娴雅宫,心里这个嫉妒之火就止不住的往上涌。

孙子都有了还和我争宠,这么大的年纪,也不看皇上力气跟不跟得上………

“娘娘……”

跪在底下的小太监忍不住提醒道:“小的已经打探清楚了,贤妃娘娘送的汤品乃是秘方,御膳房那边也不会做………”

砰~

估计景康帝在这里也忍不住骂上两句,朕再有钱,也禁不住这么砸啊。

“那你说怎么办,如今这满宫上下就擎等着看本宫笑话呢,今天这面子要不扳过来,本宫以后如何在那贤妃面前抬的起头。”

丽嫔眼神危险的看向了小太监,手里还把玩着一个双喜龙凤罐,颇有一番小太监想不出主意,这罐子就和他脑袋来个亲密接触的架势。

“………”

小太监都快哭了,这宫里官窑的质量可不是盖的,不然丽嫔也不会砸的这么费劲,若是拿脑袋硬接那么一下,不死也得躺上几个月。

眼看丽嫔的眼神越来越不善,吓得一脸冷汗的小太监,突然脑中灵光一闪。

“有了,娘娘,小的记起来了,方才在那御膳房,小的曾听那御厨嘴里提过那么一嘴,贤妃今日送的那道汤正是第二刊《杂志》上的菜品,是鼎香楼的菜式。

小的估摸着,也许是皇上今日看了《杂志》,心里正觉得新鲜,而贤妃娘娘又掐着点将汤品送到,皇上才龙颜大悦。

娘娘,既然贤妃可以,咱是不是也能效仿一番。”

小太监名为小李子,年纪不大,却早已是含香阁的副总管了,地位不低,自然也曾沾光丽嫔分上一本《杂志》,知道里面的内容。

在宫里就是这样,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像丽嫔这样得宠的,连手底下的太监也高人一等,而那些不得势的妃嫔,加起来都未必比的上一个太监说话管用。

………

丽嫔眼睛一亮,下了座位,几步来到一出书桌上,取过一本早上刚送来的《杂志》,翻了几页,然后伸手招来小李子,指着上面的一处道。

“可是这个。”

小李子抬头瞄了一眼,正是土茯苓绿豆老鸭汤的描写,他带着点不确定道:“应该是,小的听御厨说贤妃送的是道汤品,还用到了鸭子。”

“不是应该,就是这道汤。”

丽嫔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法宝,心情一下大好,见小李子有些不解还有心开口解释,

“本宫方才看过这篇文章,其上列举了三道菜,只有一道汤品,贤妃既然是按本书觐献汤品,那就坑定是这道鸭汤了。”

………

“太好了,娘娘,咱们晚上也送这汤去御书房吧,不行这汤贤妃送过了,咱们送其他两道菜……啊……”

小李子自顾自话,还没说完,就被丽嫔一脚踹倒,此时的丽嫔可没了景康帝面前那娇俏温柔的模样,玉面微沉。

“蠢货,御膳房没有菜谱怎么做,马晋是贤妃的女婿,那个老女人自然有菜谱能够照猫画虎。

可本宫又去哪里去找这两道菜的菜谱,味道不对,皇上不喜欢,本宫丢的了就不是一回脸了。”

小李子也反应过来,哭丧着脸:“娘娘,那我们怎么办……”

话没说完,就又挨了一脚,丽嫔的暴脾气展露无疑。

“怎么办,怎么办,什么事都让本宫想主意,那本宫养你们这群废物干什么。”

小李子这次学聪明了,任凭丽嫔怎么发火也不出声了,反正多说多错。

我不说话了,她总不能还找自己茬吧………

小李子想的很好,可他还是低估了女人生气时不讲理的性格。

见到小李子这副沉默是金的模样,丽嫔心里的火就更怒了,脸色阴沉:“好啊,脾气大了,如今都敢给本宫使脸色了是吧。”

小李子大惊:“娘娘误会………”

话没说完,一个红云四方仙姑瓶在他眼前三寸炸开,溅起的碎片崩了小李子一身。

小李子肝胆俱裂:“娘娘……”

丽嫔见失手了,眉头一皱,两步来到百宝架上,玉手抄过一个斗大的铜佛,直奔小李子扔去……

又没中,不过看着地上被铜佛砸了一小坑,小李子都快吓疯了,又不敢躲,只得高声哀求丽嫔。

“娘娘………啊………”

这回中了,丽嫔拍了拍玉手:“抬下去找个太医,能治就治,治不了就报皇城司吧,就说……嗯……被架子掉下来的佛像砸的,另外这些东西都记在他身上……”

“是,娘娘。”

含香阁的宫人早就见怪不怪的收拾残局,脑袋活泛的太监都开始惦记小李子留下的副总管之位了………

………

御书房

景康帝可不知道他宠爱的丽嫔,刚刚威武的手毙了一个小太监,估计就是知道他也不会在意。

宫里每天不明不白死的宫女太监多了,他要是一个一个的过问,政事也别处理了,所以这些腌糟事,只要不被捅出来,景康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了。

甚至,对于景康帝来说,相比于小李子的性命,他可能更看重被丽嫔砸的那些官窑佛像………

人命不值钱,这才是万恶封建社会的现实。

………

吃饱了的景康帝,身上的不适也似乎消失了不少,也更有精力看《杂志》,此时的他就在看曹达华的访谈录。

“………”

柴月:“您被称为重案之虎,是朝廷重犯要犯恐惧的刑部官员,对此您有什么感想。”

曹达华:“首先,要感谢皇上的信任和刑部同僚的鼎力支持………

我有一个目标,就是凡是我任上的重案、要案必破,务必不让这些伤害朝廷,伤害百姓的贼子逍遥法外………”

“………”

柴月:“您觉得您之所以能破这么多重案,最大的凭仗是什么。”

曹达华:“首先,是皇上的支持………”

“………”

柴月:“我们知道,您是从刑部一个八品小官一步步坐到如今右侍郎的位置,而这其中遇到最大的贵人又是谁呢。”

曹达华:“皇上!”

“………”

柴月:“问个敏感问题,您有……更进一步的打算吗。”

曹达华:“全凭皇上安排,我是朝廷一块砖,皇上让我往哪搬,我往哪搬……”

“………”

………

通篇下来,曹达华言必景康帝恩德,也许外人看了,不免不屑的说上老曹一句马屁精。

可这确是马晋征求了曹达华意见后,亲自辅导的成果,不然“砖、搬”之说,老曹从哪里知道的。

前面说过,从底层上来的老曹虽然看重虚名,但更重实利。

说白了,曹达华当刑部尚书这事,一万个人支持他,都不如景康帝点个头管用。

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这篇文章说是给老曹宣传造势,还不如说是借机把曹达华举荐到景康帝面前,这才是马晋他们真正的目的。

所以,也别说老曹忠心表的太直白了,太矜持怎么能让景康帝体会到曹大人的“拳拳之心”。

………

而不出马晋他们的估计,这篇在旁人看来满文阿谀奉承的文章,落在景康帝眼中,就变成了………

“这个曹达华倒是忠厚性子,老实人!”景康帝满脸笑容的赞道。

什么是忠臣?

这个界限很模糊,像明朝大太监魏忠贤和著名贪官和珅,这两位是忠臣吗?

估计十有八九的人都会回答否,这二人一个臭名昭著,一个贪污富己,无疑是大家眼里的蛀虫、奸臣。

可大家公认的奸臣,在天启皇帝和乾隆的眼中就未必了。

魏忠贤号称九千岁,权倾朝野,和珅富可敌国,一个人兼了十几个要职官衔,若没有天启、乾隆的信任和放纵,单单一个蒙惑一词可说不过去吧。

每个皇帝都有一种识辨心腹的方式,而景康帝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听话和忠心。

兵部尚书萧赫无甚大才,但就凭着对景康帝几十年如一日的忠诚,坐到了六部尚书的位置。

马晋能从一个小举人,一路青云直上,还娶了颜妍,其间固然有其他原因存在,但南郊救驾和他一直表现的对景康帝忠心耿耿,无疑是一锤定音的存在。

曹达华这篇满满阿谀奉承的访谈,在其他人看来是没风骨,只知道媚上,但在景康帝眼中,也就变成了曹达华懂事知趣。

臣子嘛,作为下属,什么功劳都往自己身上揽,你让皇帝如何显示存在感,谁都这么干,久而久之,还要皇帝干什么………

所以,立场决定,景康帝看这篇文章没什么不妥之处,甚至对其深以为然。

………

当然,景康帝也不傻,忠心无才的虽然好掌控,但遇到正经事就用不上了,朝廷要想正常运转,还是需要一批真才实学的臣子的。

所以曹达华这篇访谈,虽然让景康帝对他颇有好感,但仅凭这个,还不足以让景康帝对其委以重任,他必须拿出真材实料来。

于是,紧接“名人访谈录”的,就是“重案之虎探案集”上面没别的,就是把曹达华的履历功绩贴了上去。

……

奉文三年冬,西城一家绸缎铺,一家十五口被灭门,同月,案犯被曹达华抓捕……

………

奉文六年七月,血龙案逃犯颜往、颜养被曹达华于京郊抓捕……

………

景康二年三月,朝廷和蒙古大战,曹达华被命令联合黑衣卫、顺天府扫荡京中蒙古细作,历时三月,曹共捉拿蒙古细作一百余人,比其他两个衙门的总合还要多………

………

景康帝十年,京中大乾钱庄被盗,七日后,案子告破,主办此案官员就是曹达华……

………

还有,景康帝十一年五月的百童疑失案……

景康帝十三年的红靴子采花大盗案………

景康帝十五年的护城河碎尸案………

景康帝十七年的剖心案………

………

一连列举了上百条之多,有些名声大,案情比较离奇的案子还重点介绍了一番,满篇文章读下来,让人不由感慨老曹不愧重案之虎之称。

景康帝也是眼中异彩涟涟,没想到朝中还有如此能耐出众的臣子。

说实话,这些案子不少景康帝都曾听说过,甚至有些也知道是曹达华的功劳,但他还真不清楚曹达华破了这么多案子。

此番《杂志》将这上百条案子一口气摆在他的面前,给予景康帝的冲击力还真不小。

敲了敲面前的矮桌,景康帝陷入了沉思,刑部大动在即,曹达华却突然登上了《杂志》,还占据了不小的板块,大出风头。

这其中的心思,景康帝不是看不出来,不过看出来归看出来,见到曹达华这惊人的履历,和其“忠厚性子”,景康帝还真起了爱才之心。

“花子虚,去吏部和刑部取来曹达华的资料来,记住,不要声张。”景康帝停下沉吟,吩咐了花子虚一句。

还是再观摩观摩,另外再问一下刑部尚书麦雷的意见,他在刑部几年了,对继任人选应该有些章程。

花子虚匆匆离去,景康帝又翻了几页,就看到游见的文章,哑然失笑。

“游子闻(字)也坐不住了………”

………

ps:推本朋友的书《明末流民帅》

主要讲述的是普通现代人,穿越成天启七年十岁的流民少年,跟在流民帅们身后讨生活。

一路成长,有老师教授他,有长者庇护他,有同伴敬爱他。

潮起潮落一甲子,如岸上礁翁坐看风云涌。

前期随大流,中期扛大旗,后期定局面。

………

最后,限免求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