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杂家宗师 >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七月初一,不见不散

杂家宗师 第三百八十三章 七月初一,不见不散

作者:胖一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22:44 来源:蚂蚁文学

不论百姓怎么想,《杂志》的宣传还在继续。

一日后,六月二十六,新华又发了一章传单,同二十四日的美食杂谈不同,传单上的宣传重点,又变了。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

天下者,人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

同之前一样,开篇把韩愈那篇《医说》给放上了,没什么特殊的意思,显示医道逼格,顺便引起下文。

《师说》之后,就是详细宣传《杂志》的板块“医论”。

传单上说,这个板块日后每刊会登上一篇和医药有关的文章,或医学常识、或药膳养生,或阐述药性、或分辨药材、或警告药食忌讳、或教授一些方便实用的小偏方………

种类不一,林林总总,大致的方向是普及医学,用以便民。

所登文的作者,几乎都是京中或大乾各地的名医圣手,另聘“医仙”诸葛逸为该板块的名誉主编,并不定时亲自发文。

七月初一,就由诸葛神医,在《杂志》简论骨伤,即教授大家如何保养自己的骨骼经脉。

在传单最后,还附赠了一个四君子汤的秘方汤歌,此汤补益之剂,算个小福利。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胃寒使。”

同时这也会成为“医论”板块的一个小特色,即每篇文章后都会附一个类似的小方子,当然,马晋也不是那种做事丝毫不求回报的性子,他打算在方子的最后,悄悄添上一句。

其上药材,在京城同仁堂各大药铺均有销售………

………

《杂志》的医论板块,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并未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响,只是对《杂志》呈现出的越来越多的花样,报以更大的期待。

但在很多和医有关的人们眼中,“医论”的出世,仿佛骇世惊雷一般,拨开云雾见天日。

要知道,在大乾当医者郎中,并不是什么好职业,虽然赚的不少,但社会地位远不如后世那么高。

医者虽不算贱役,但要和富商官员相比,哪怕是普通的读书人都比他们舒服的多。

就是他们其中混的最好的太医,看着风光,其实就是皇家的仆人,或者好听点叫私人医生,差事干的好自然没事,稍微出点差错就砍头抄家的罪名。

医者,苦啊!

………

诸葛老头为什么想写出一本医家著作,除了能流传医史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想借此增加自己名望,整合医道力量,护全自己的同时,看看是否能够提高一些医者的地位。

别看诸葛老头如今名满天下,医术无双,但压服众医不等于折服。

说到底,老头医术高,受大家尊敬这是正常的,但老头医术再高,于整个大乾医道无关,因为其并未对医道有过什么贡献,尊敬可以,但臣服从此其号令却做不到。

孙思邈被人称为药王,是因为编著了《千金方》,是因为他华夏医药学贡献了二十一个第一。

例如:确立完整医德、倡导建立妇科儿科,记载五百多种药材,为药物学发展有突出贡献等等。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是因为其编著了《伤寒杂论》,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

是华夏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也是医学史上最影响力最大的医著之一。

华佗被称为神医,是因为其开创五禽戏,发明麻沸散,是世界麻醉药物的先例,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

且其经过数十年的医疗实践,熟练地掌握了养生、方药、针灸和手术等治疗手段,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临证施治,诊断精确,方法简捷,疗效神速。

如果不是他编著的《青囊经》被烧,其医道地位,会比现在还要高………

凡此种种,能真正号称的医道宗师的,无一不是为医界做出了卓越贡献的,诸葛老头医术天下无双,但对医道没有什么特殊贡献,只能算一个名医,而不是宗师。

………

话题又转到“医论”上来(又跑题了-_-||),如今杂志在京城的热度,不说人尽皆知,起码一半的人都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

而就是这么一个火爆的《杂志》,突然在其开辟一个专门讲医的板块,这对京城众医者来说,无疑是针强心剂。

谁都不傻,经过这三波宣传,很多人都隐隐约约的琢磨出《杂志》的一些模式。

其他还不确定,但有一点大家都达成了共识,这《杂志》是个长期买卖,具体情况虽然还摸不准,但以现在这个势头,《杂志》大爆的可能性很大。

对于这种想法,几乎所有人都深以为然。

………

而如今,《杂志》推出“医论”,号召请各路名医刊文,这让很多聪明人眼前一亮,这不是上赶着可以刷名声吗。

《杂志》的收益模式没有瞒着外界,也瞒不住,很多人一眼就看出,其也是和小说一样走销量的路子,只是其中的内容和经营方式不同罢了。

于是,很多人医者就开始琢磨了,以《杂志》目前的情况,其发售的销量起码几万册,十万起也不是不可能,甚至还会更多。

如果自己的文章被如这么多人看到了,口口相传之下,自己名气必然大增,而与名气同来的是什么,是利,是禄……

所以,当晚五公主府,连同太医院和民间,共同来了十几位名医圣手,一同腆着脸给公主和驸马爷请安,顺便帮着问问脉,关心关心两位贵人的身体情况。

此后,公主府也一直没少着名医的伺候,医仙诸葛逸打底,太医院正副两位院正为辅,其余各路名医随传随到,待遇乾清宫也差不到哪去……

……

而正当众医讨好马晋的时候,六月二十八,《杂志》的第四份传单又发布了,而经历过前三次的京城百姓已不再惊奇了,只是迫不急待拿过传单,看向里边的内容。

这次的传单内容倒是很简单,不比之前,一共就两句话,却引得许多戏迷的无限遐思。

………

独家探秘“京城第一名伶”梅方的成名之路,繁花似锦下,又未尝不隐藏着种种心酸历程。

《杂志名人访录》之我是戏痴梅方,笔者将与梅老板一对一交流,尽述其之过往。

七月初一,不见不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