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杂家宗师 > 第三百八十章 大乾名士马子升

杂家宗师 第三百八十章 大乾名士马子升

作者:胖一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22:44 来源:蚂蚁文学

《封神》的火爆给马晋带来的,除了名气,还有士林地位和一大笔白花花的银子。

凭借惊爆眼球的六十万册销量,马晋不论是名气还是赚钱程度上,可以说是横压整个士林,傲视群雄。

以如今马晋在大乾的声望,除少许几个老资历的大儒,其他人连他的后脚跟都追不上。

当然,民间的声望不完全等同于士林的声望,但不等同也不能无视。

马晋现在正是声望最隆的时候,无论是身份、实力、名气都属上乘,除了资历差点,其他没什么太大的短处。

但资历一说,向来是都是给那些平庸者准备的,真正有实力的人,从来不靠攒资历往上爬。

能者上,庸者下,天经地义,随着不断高升,其资历自然也随着丰厚,两不耽误。

如果还拿资历说事,愣是压着马晋,先不说马晋那边闹不闹,光是在其他人眼里,大乾士林就能成天下的笑柄。

所以,马晋干下这般豪举,士林改变了以往对其不闻不问甚至略有打压的意思,开始不断开始为马晋正名,短短时间内,阿进在士林中地位急剧上升,俨然是位大乾新晋名士。

………

而士林地位的上升,也顺带着马晋在朝中的人脉极速扩大,尤其是都察院,其本就是朝中有名的清贵衙门,是朝廷和士林牵扯的最深的一批官员。

甚至很多人就是士林中本身的大佬,例如都察院一把手左督御史蔡阳,就是士林中极其有名望的大佬,弟子门生拥趸极多。

其他的官员也都是如此,马晋此番能确立个名士称号,都察院这群自己人可是出了不少力。

毕竟不谈其他身份,马晋本就是都察院的自己人,大家都是同僚,而且马晋在都察院又是出了名人缘好,所以自然有很多人愿意帮他说话。

而有了名士光环的马晋,也一举脱去了关于士林出身过低的弊端。

之前马晋是以举人功名,因功被赐同进士出身入的仕,本来那些同进士就不受那些正牌进士待见,更何况马晋还是一个举人功名的伪同进士,最受正统官场鄙视的“幸进之臣”。

当然,马晋是因为救驾才被“幸进”的,和那些媚言君上的弄臣奸佞不同,所受到的歧视不是很严重………

………

在这个文官以科举论出身的大环境下,大家都比较看重科举榜位排名。

虽然都一样同殿为臣,但无论是官职的升迁潜力还是士林的待遇名望,三榜同进士处处都不如那些二榜进士,更别说那些不入流的举人了。

而马晋虽也是正统科举出身,但其实力不够,正是那些不入流的小举人中的一员?

虽被景康帝赐同进士出身,但就像后世的在职研究生一样,份量着实一般,只是官方认可,而其他人都心知肚明,也就是名头好听点。

也因此,在一些和马晋不和或看重科举功名的官员眼中,这成了马晋的一个黑点。

但如今马晋成了名士就截然不同了,以名士在士林中的影响,足以抵消其科举出身问题。

这不是个小事,官员升迁是很看重这个的,这决定着你在官场能走多远。

………

不说别的,满朝在三品以上的文官,二榜进士占据了八成,剩下的两成才是同进士出身,而能以举人功名混到三品的,绝不超过一掌之数。

至于没有科举背景的文官,三品以上的,更是一个没有。

如今朝中的几个大佬,六部尚书、五位阁老,更是无一例外,全部都是二榜以上的进士出身,前三名的一榜,状元、榜眼、探花也有两三个。

而这些大佬之所以能走到这一步,科举出身占了很大的便宜,大乾选文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出现一个空缺,有两个候选官员,那科举成绩好的几乎有七成的机会。

除非那个科举出身差的,无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能碾压对方,否则绝对会败于人手。

这些现象俱以表明,在官场,科举出身的重要性,而马晋这次取得的名士身份,就可以抵消这种差距,毕竟名士者,天下士人之楷模,又岂会比不上一个进士功名。

………

在这段时间,年轻的马大名士可没少忙活,结交了不少士林大佬,文豪巨擎,这让马晋在士林的地位慢慢稳固,而其的名声也从民间传入了士林,且越来越隆。

要知道,马晋这些酒可不是白喝的,这段日子,已经不止一个大佬当众夸赞他,为马晋刷名声。

文人名气这东西,非常虚无缥缈,在宣传渠道堵塞单一的大乾,很大的程度上,都是靠前辈名人夸奖或吹捧的一句话,从而慢慢传出来的。

我们在史书上常常看到这样的情节,其人年少时曾拜见当地大佬,言行得体,举止大方,得到了大佬的开口赞誉,后传扬开来,其人就变得小有名气了,成为年少俊杰。

当然,以马晋的名声,这些大佬夸不夸都是那么回事,无非是锦上添花,让履历好看一些,以后有人吹马晋时,也能旁敲侧击的引用两个名人,来衬托一下马晋的不凡。

例如那谁谁谁,当初夸马先生什么什么,谁谁又赞马先生什么什么之类的………

………

名声大小什么的,马晋不是太在乎,毕竟从《隋唐》开始,他的名声就与日俱增,几年下来,马晋早就对此麻木了。

此番约见各路大佬,除结识人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给《杂志》铺路。

毕竟这些人都是士林一等一的人物,放在外边也都个个名声斐然,是大乾最顶尖的一批文人,无论是学问还是才识,俱是不俗。

而马晋所初定的《杂志》,预计每刊至少需要十几至二十篇的文章,除固定的几个板块外,还需要很多有质量的稿子。

尤其是在前期,最好刊登这些名声大的文人文章,以壮声势。

所以,马晋借吃饭结识为由,约了十几份稿子,无一例外,全是大乾知名的名士大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