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杂家宗师 > 第二百三十章 考教徒弟(第三更)

杂家宗师 第二百三十章 考教徒弟(第三更)

作者:胖一点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22:44 来源:蚂蚁文学

马府

马晋有些惊讶的看着郭同众人,见这十个少年满脸认真,马晋也也不由严肃起来。

“你们跟我来。”

马晋眯了眯眼,领着众徒弟返回马府正房,半年未见,他要考教一下徒弟们的水平。

……

说起来,马晋这个师父有些不合格,当初把一本《隋唐演义》扔给了徒弟们,然后除了检查一下进度,剩下的事很少过问。

后来也就是郭同几个聪明的,背的较快,赶上马晋心情好时,给了一些指点。

后来马晋离京,这些徒弟基本上就是放养了,马晋这个师父不在,没人监督,练不练功全靠徒弟自觉。

其实这也不怨马晋,他对评书也只是个爱好,当初收徒弟也是不想让自己搞出来的评书消失,另外回馈一下那些支持他的客人。

说白了,马晋对评书并没有很重视,或者说,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写书和仕途,甚至和鼎香楼比都要差一点,大概和编戏一样,属于兼职玩票。

但今天十个徒弟那认真而坚定的眼神,震住了马晋,他恍然明白,也许评书对他来说可有可无,但对这十个少年来说,是他们出人头地的龙门。

……

既然收了他们为徒,人家三个头磕在地上,口称马晋师父,那么这声师父马晋就不能白应,得对人家负责。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徒弟尊师重道,日夜供奉,师父也得授艺传业,教人吃饭的本事。

这是做人的原则,是理,是德。

所以,马晋重新对这事郑重起来,不说让这叫他师父的徒弟们光耀门楣,高人一筹,至少也得衣食富足,生活无忧。

方不负,这十个少年那一声声真诚尊敬的师父。

……

但马晋离开半年,也拿不准这些学徒,到底现在是什么水平,所以才打算考教一下。

回到正房,马晋也不啰嗦,让郭同从房间里搬出一把椅子,他坐在院子里,开始让徒弟们一一上前接受他的考核。

考核内容很简单,马晋从《隋唐》是里随便截出一段,让学徒们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

这能让马晋最直接感受到徒弟们的水平,还是那句话,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本事是骗不了人的。

……

郭同他们既然敢找马晋,就已经做好了被师父考教的准备,马晋话音刚落,一个干瘦的少年就第一个站出来。

“师父,我先来。”

马晋点点头,这个徒弟他有印象,叫侯吉,名字起的很贴切,模样像猴,性子很急。

这个候吉很聪明,嘴皮子非常利索,当初马晋让他们这些背绕口令和贯口时,他和郭同总是最先合格,单论口舌,他和郭同在众徒弟中能属翘楚。

“你给为师说一段杨林战罗艺,不用铺垫,直接说就行。”马晋道。

候吉点头应是,略一思索,便张开了口。

“且说那文帝杨坚,听闻北齐大将罗艺来打冀州,连忙命皇弟靠山王杨林,统兵五万应战。

这北齐大将罗艺,字廉庵,父名允刚。北齐因他功高,远封在燕山,世袭燕公。

罗允刚中年早亡,所以罗艺在年少时,就袭了燕公之职。

这罗艺为人刚勇,能使一杆滚银枪,胯下白玉追风马,有万夫不当之勇,娶妻秦氏,乃亲军护卫秦旭之女……”

先不说侯吉的水平如何,起码隋唐背的很熟,马晋出题后,几十息就整理好情节,且书说的很通顺,没有出现什么磕磕巴巴的情况,显然平日是下了苦功。

马晋心里赞许,表面却不动声色,继续听候吉说书。

……

候吉说书谈不上有特色,但有板有眼,节奏不疾不徐,让人听着很舒服。

“那罗艺道:“杨林,你要俺罗艺归顺隋国,必依俺三件事,若依,俺就顺降,如若不依,俺就拼着全军覆没,也誓死不降。”

靠山王杨林闻言,道:“不知罗将军,是那三件事?”

罗艺道:“我虽降隋,但三件事你们得答应,第一件,是俺部下兵马,须听俺调度,永镇燕山。

第二件,俺名义虽降隋,却不上朝见驾,听调不听宣。

第三件,凡有诛戮,俺自己得以生杀自专,你隋国不得干涉分豪。

杨林,不知道俺提的这三件事你可应得。”

杨林闻言,哈哈大笑道:“将军,此三件乃易事耳,将军放心,都包在老夫身上”

………”

一段说完,侯吉的额头也流了一些汗水,他也不擦,立刻眼巴巴的看向了马晋。

马晋也开口赞了一句,侯吉立刻眉开眼笑起来,马晋让他退到一旁等候,接着考察其他徒弟。

……

就这样,马晋一下午听了十几段评书,有几个优秀的徒弟,像郭同、彭善,表现优异,马晋就让他们再说了一段,以便更好的了解。

总体来说,这些徒弟给马晋很大的惊喜,十个人全部将隋唐背下来,没有一个偷懒的。

也是,十二三的年纪,在早熟的大乾,已经算成人了,他们又是马晋精心挑出来的,本身就比同龄人聪明,该懂的事都懂。

这些少年都是平民出身,有些甚至是穷苦人家,养不起才送出来学艺,他们对出人头地有些天然的渴望,能狠下心来吃苦。

就算有一两个有心偷懒的,见到身边的师兄弟都在努力,也会不自觉跟着。

所以,且不论书讲的如何,起码《隋唐》他们都记得非常熟,不敢说只字不差,但情节全部理顺,几乎马晋提问那段,徒弟们思考几十息就能往下说。

但是,说书不是光靠背的熟就行的,不然随便找个人拿着书读给自己听就是了,还花钱干什么。

评书评书,这个评字也很重要,说书先生得有自己的东西,砸挂留扣,嬉笑怒骂,得知道变通。

这这一点上,这个十个徒弟有一大半达不到,评书说的太死,将背下来的隋唐稍微添点东西就讲出来,干巴巴的,对观众没有吸引力,这样上台,没两天就得让人轰下来。

不过,也不是没有天赋好的,说书有自己的理解,比如小黑胖子郭同和彭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