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七十七章 西北军哗变

重生的红小鬼 七十七章 西北军哗变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西北军系统是冯玉祥继承了北洋军系统的北方军队,加上收编地方部队形成的庞杂体系。晚清部队分为袁世凯的新军体系和地方督军体系。新军就是野战军,督军体系就是地方部队。辛亥革命后,皇帝下台,新军随着袁世凯去世,也分裂为几个派系。这些派系有,野战军系列,如曹锟吴佩孚的直隶部队,直系;有段祺瑞徐树诤的皖系。地方部队系的军阀较多,著名的是奉系张作霖;其他都是小军阀。

冯玉祥自己是直系的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等,这些阶级一个没差的都经过,一路走来很辛苦,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

但是他太能折腾,左右腾挪,滚雪球一样,成了一个大龙。自己嫡系是核心,滚来滚去,就是打败和兼并那些地方小军阀。

等到他打败直系大佬,成了北方一股独大的时候,对于那些降军,不管是野战的,还是地方的,的收编,就成了冯玉祥的义务。因为没有人可以投靠了,你不收编就是散兵游勇,糟蹋自己的地盘。

所以,冯玉祥基本上继承这些北方地盘内的各个军系。

冯玉祥嫡系系统是国民一军,这是他一手带起来的部队,军纪严明,随着他南征北战。他们造反吴佩孚曹锟,成立国民一军。从此成为一支叫得响的部队。先看看嫡系军官系统:

军官基础体系有号称十三太保的勇将。有哪十三个太保?他们分别是

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孙良诚、张维玺、刘汝明、佟麟阁、过之纲、葛金章、闻承烈、程希贤、韩多峰、韩占元。

他们是在1919年前后冯玉祥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驻防湖南常德的时候,传开的名号。那时冯玉祥手下有一批勇猛善战的军官,即:机关枪营营长韩多峰、一团二营营长孙良诚、三团一营营长韩复榘、三团二营营长石友三、三团三营营长赵席聘、四团一营营长刘汝明、四团二营营长佟麟阁、以及炮兵营长孙连仲,其余也都是营级军官。这些营级军官,特别为冯氏信任和倚重。

冯玉祥的这13名“太保”,从年龄上来说,大都是1890年前后生人,比冯玉祥年青一些。从籍贯上来说,都是北方人(我把淮河以北统称之为北方),比如石友三是吉林省人,过之纲是安徽省蒙城人,韩复榘是河北人,韩多峰是山东人,我把他们都称之为北方人。实际上冯玉祥西北军的成员,大抵也是北方人。

“十三太保”这些人,虽不是外国或中**事学校的毕业生,但却都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这在他的绝大多数文盲或半文盲的官兵中就十分突出了,因此才受到冯玉祥的重视,逐步把他们提拔为高级军官,到1928年西北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十三太保”大都已成为师长以上的高级军官了。

韩复榘、孙良诚、孙连仲、石友三、刘汝明这5人升迁得最快,到1928年的现在,他们除担任军职外,有的还担任了地方行政职务,如韩复榘担任河南省主席,孙连仲担任青海省主席,孙良诚、刘汝明、石友三也都当了军长或者总指挥。正因如此,在西北军中这5人又被称为“新五虎将”。

那么“老五虎将”,是哪些呢?即宋哲元、鹿钟麟、张之江、刘郁芬、李鸣钟。1922年,冯玉祥被调任陆军检阅使,一个师(11师)加三个混成旅,鹿钟麟、刘郁芬分任11师旅长。张之江、李鸣钟、宋哲元任独立混成旅长。

此外,西北军还有十大文官的说法:何其巩 邓长耀 过之翰 邓哲熙 刘治洲 余心清 黄少谷 薛笃弼 萧振瀛 王瑚

历史上很多人都说冯玉祥的故事,其实这些部队跟着他,让他既有雄心,也有苦衷。不一定他自己要有这么多部队,有时候是你不得不收编一些部队。这还是他的嫡系,所谓的大西北军。

下面看看,南京武汉合流后,冯玉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他将原有各军和新收编的军队编为九个方面军,从这里我们了解一下西北军情况。

以孙良诚、马鸿逵、石友三部为第一方面军,孙良诚为总指挥。

以投降的原直军靳云鹗部为第二方面军

以韩复渠部为第三方面军。

以宋哲元部为第四方面军。

以原国民二军岳维峻部为第五方面军。

以留陕部队为第六方面军,石敬亭为总指挥。

以留甘各部为第七方面军,刘郁芬为总指挥。

以投降的原镇嵩军刘镇华部为第八方面军。

王玉芬、王鸿恩、常好仁、李元藻等部为第九方面军,鹿钟麟为总指挥。

到北伐战争后期,冯玉祥所部已达九个方面军,三十二个军,八十一个师,其嫡系部队人数达到四十万以上,成为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四大新军阀集团中兵力最为雄厚而坚强的。

1927年6月,冯玉祥依附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将第二集团军改称西北国民革命军,将原方面军整编为军。但主要部队构成未变。

而从这份清单中可以看出,除了冯玉祥的嫡系将领外,还有驻在陕、甘、宁的留守军,以及收编的直系、奉系部队。

现在这支部队的临时领头人还是张之江,老五虎将之一。因为张之江忠心有余,威信不足以服众,加上这么多部队,远近不等,所以很难管理。现在又不战不和,所以军心浮动。

以闹饷为由头,不断有杂牌军体系的部众起来闹事。各部军官不仅不处理部队,还借此为难上官,这让张之江这个虔诚的基督徒也很难办。频频电报冯玉祥,冯玉祥不耐烦,就说把他们驱逐出部队。

这样,张之江把闹饷最厉害的镇嵩军刘镇华部,集中缴械,留下原来嫡系部队过来的将领,把其他近3万兵员赶出部队。

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坑苦了河北山西和绥远等地的百姓。这些散兵是在绥远五原解散,因为后面防地是西北军嫡系,散兵只能往山西、热河、河北方向疏散,本来就没有军饷,又是拿着枪被逼着疏散,所以,一穷二白的散兵游勇直接进入百姓家里和商铺找吃的,如蝗虫过境,所有财物都被刮走。等到各地军阀反应过来,调兵堵截的时候,散兵已经再次疏散到境内腹地的山林、海岛或者加入绿林。最远的最后已经到了安徽大别山区、东北的热河朝阳各山头。这些有长期战争经验的散兵加入,让当地绿林的战略战术水平提升那不止一个档次。

各地纷纷大骂冯玉祥这个军阀不地道。蒋总司令也接到徐州报告,说是发现小批散兵乘火车分散入境,郊区下车后集结,隐居山林。估计是原来直系的北方军阀部队。

此时冯玉祥正在与朱培德讨论军队整编和军饷的问题,接到蒋总司令让两个人马上过他那里,两个人还莫名其妙。蒋总司令,脸色铁青,说冯老大,你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说着把各地报告散兵造成的损失给冯玉祥。

冯玉祥接过报告,一看就知道这事是张之江的手笔,简洁明了,眼不见心不烦,一赶走就了之。让你驱散,你不能这个疏散法,你不懂就问问文官们,那些文官也是拿工资的呀。

冯玉祥只好说这是我的命令,张之江这个老粗办的不地道,我马上让他们改正,派部队沿线去收编召回,各地损失以后西北富裕了我们再补上。

蒋总司令说,张之江还是来南京吧。他资格太老了,你那里摆不平,放在我这里,位置多些。这个直性子,就让他管理禁烟吧。

冯玉祥说西北军普遍欠饷,嫡系还能忍一些。旁系不信任我们军官,认为不是没有钱发军饷,而是长官在说谎,拖延军饷。所以还是请总司令尽早给西北军补足军饷。我们加紧整编,但是整编期间最容易出事,军饷一定给补上。

蒋总司令也不敢再大意,就陷入思考。自己的嫡系军饷还是充足的,但没有太多的军饷给旁系。这个冯大哥收编的旁系也是如此。可是不收编也是麻烦。

最后蒋总司令问整编后哪个部队接受?朱培德说,红军,阎锡山晋绥军,黄埔系部队。蒋总司令说哪个部队接收,哪个部队补足军饷。

张治中接受西北军最多,一下子5万杂牌旁系西北军,欠饷最长的都半年了。当兵的没有走,就是因为在西北军还有一口饭吃。离开就只有去抢了。这是一大笔钱,只好找党代表强霖。强霖回电说,军饷都补上,开拔补一半,到了江西之后再补上另一半。先找惠普银行贷款,以后由银行找国民政府再谈谈。红军的军费,强霖不太愿意出。军阀们养兵自己掏钱,我又不是军阀,那是国防军。

这样红军派出严重严立三去接受新兵,带了一个红军团和保安团,凑成一个旅,保护5万人的大部队安全。中间火车步行间杂,很是辛苦。最后分了5批,折腾三个月,总算安全到达红军防区,再一审核,竟然有父子兵,大烟兵。挑选之后,一半合格兵员不到。

张治中没有办法,就与银行总经理强安商量如何遣散。强安知道这是要自己掏遣散费,可这事不解决不行。

张治中学张之江,江西深山老林就不安宁了。

强安说这样啊,你把他们整理好,听指挥,守军事纪律,改叫江西工程部队,还归红军指挥。我按时给他们发军饷。他们的任务就是开山修路,学习操作机械设备,武器归还给红军,军官你们派有知识的工兵。这些兵还可以把家属带过来,我给安排工作。

就这样,红军编制里有个工程部队,就是银行给发薪,稳定后改成了建筑工程公司,卖给了赣新建筑集团,银行最后也没有赔本。

西北军的疏散哗变,加快了各军阀的整编速度。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ap_),《重生的红小鬼》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