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七一〇章 百战归来再读书

重生的红小鬼 七一〇章 百战归来再读书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710章 书香御河两岸

两个人接着谈学生的来源。

徐槱森说:“开始的两个学院,洪宪文理学院,洪宪医学院,都准备优先招聘北洋系的人。你们愿意学习这些专业么?”

袁三说:“我们的家族准备送子女到欧洲,现在有钱做慈善,没有钱投资教育了。你能够给我们优惠么?”

徐槱森说:“当然。你们是模范生,我可以八折,但是比外面的学院收费还是贵一些。你看我建设的宿舍标准,都是一人间的,还带有洗浴设备。”

袁三说:“看起来不错的样子。好吧。我们愿意。你会把我们的人都培养成科学家么?”

徐槱森说:“当然。我们虽然有很好的文科,但是重要的是以理科为主,还可以学习一些基本工科的技能。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服务的工科。”

袁三说:“明白了。主要是弄明白这个世界的自然道理?”

徐槱森说:“是的。我找的都是通才,知道这个世界理论的通才!笛卡尔一样的思考家和自然理论学家。”

袁三说:“那个教务长傅斯年傅孟真能成么?五四时候他造反,是一个举大旗的。人们都记得这个傅胖子。”

徐槱森说:“五四本身是有些道理的,毕竟绅士的思想一定是自由的。五四之后,自由派必然会脱离那些教条们,这个傅孟真也做到了。”

袁三说:“还是觉得他做教务长,不能教出真正的绅士。”

徐槱森说:“一个学生成为绅士,必?自己能够按照绅士们的方式思考,而不是榜样。这个傅孟真先生研究的就是这个,他研究的所谓教育心理学,生理学,数论,物理学,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些都是绅士们必?的。”

袁三说:“听起来他是懂得很多了。但是教书的教授们呢?”

徐槱森说:“有国际的学者,还有我们自己的名家,你听说过清华学校的陈寅恪么,他也愿意花时间教这些贵族;还有一条腿的潘公旦,他们都愿意来做导师。”

袁三说:“明白了。那个罗素你能请来也不错,他是比较绅士的。”

徐槱森说:“罗素是数学家,他现在有很多弟子了。张申府张崧年就不错,我看看能不能请罗素在关键的时候,过来指点一下。”

袁三说:“先这样吧。我回去跟几位老总统说说。我们北洋人都很重视家教,我们不会学习八旗子弟的。”

徐槱森说:“我这里可不是什么励志上进的地方,是休闲的绅士。你们还是从八旗身上学习一些好的品质。我会请皇家的人来讲课。虽然他们不允许叫皇家的名字,上课还是愿意的。”

袁三说:“我们不反对了解皇家贵族文化,但是不愿意学习八旗的懒散作风。”

徐槱森说:“我明白了。有陈寅恪和我这种人,独立自由的研究精神,是不会走形的。”

袁三告辞,回去与徐世昌、曹锟等人讨论,北洋子弟的教育问题。

徐志摩则与傅斯年、陈寅恪等人商量。

三人坐在刚刚租来的一个地主的房间,喝着徐志摩带来的咖啡,商量学校的办学。

傅斯年说:“还是要感谢陈先生的慷慨啊。没有你的北上,我还真不知道事情是否能进行下去。”

陈寅恪说:“槱森的人品我还是相信的。我们也是世交了。黑格尔说:“精神能够理解精神啊!中国缺少这些精神,北京还是要好一些。”

徐志摩问:“岭南大学不也是很有独立精神么?”

陈寅恪说:“先是基督精神立校、后是革命精神办学。因果倒置,学生难成大器。”

徐志摩说:“这种把精神先灌输给人,再按照一定模式培养的人,确实不能达成人生的极致啊!”

傅斯年说:“你们俩的精神我是佩服的。但我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你们掌握精神吧!我能够找人教书和考核这个人。”

徐志摩说:“是的。你的强?就是知人善任。学生的事情,你还是交给我们吧,我们看看能够成器的,就选入学校培养。”

傅斯年说:“随你们吧。按照你们的培养方式,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跟共和大学比一比?”

徐志摩说:“我们培养的,都是知道人生本来和未来的人。有几批学生做底子,才能带好后来的学弟们。我准备了一个书单,你让人专门跑跑,我们先要有一批必读书的图书馆。”

傅斯年说:“你的图书馆也暂时放在这个地主家吧。我们在沿河两边,修了几栋房舍,可以作为图书馆,也可以作为实验工厂。”

徐志摩说:“玉河两岸的土地,都是我们的。不要盖房子太密,要错落开来,树木要遮住房子,房顶不要露出树木顶尖。”

傅斯年说:“是啊。这是一个百年的院校,我们要好好经营。”

徐志摩说:“你能这样看,就对了。我就是害怕你着急啊!”

陈寅恪不再理他们,喝着咖啡,研究希腊时期理学的案例。这是他给学生开的课,理学本初。

傅斯年走了。虽然不着急,但事情还是要有人招呼。

徐志摩摇摇头,说道:“孟真能治学,能治事,是不是才多的过分了呢?”

陈寅恪说:“难说啊!人究竟是为了什么大事才到世上的?治学、治事都不是目的。上帝学说,说造物主有自己的目的。姑妄听之。可是我们人怎么理解自己的目的?”

徐志摩说:“我的理解简单,就是让人们充分了解自己的意志和能力。”

陈寅恪说:“是啊。这与政治本身无关,与能力本身无关。所以,能力大,浪费?完全是功利的思考。”

徐志摩说:“是啊。傅斯年整天就怕自己浪费上帝给他的才能。”

陈寅恪说:“从我们的理解上看,一个人不是怕自己才能浪费,而是愿意干涉别人的生活。人没有这个权力。因为你自己不愿意受干涉。”

徐志摩说:“是的。自己不愿意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不要去做。自己愿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努力去做。”

陈寅恪说:“我这个理性本初,就是要学生思考,人们当初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

徐志摩说:“这个道理就是我在康桥才明白的。说实话,这个课程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

陈寅恪说:“在我们的空旷草地上,他悠闲地走着,享受着。他吟诵着古希腊诗歌,还有我们诗经,那些嘲讽喻世的诗歌,会怎么想?”

徐志摩说:“八成是想去参加战争。”

陈寅恪笑到:“是的。剩下的人则要思考,古希腊人,他自己就是古希腊人,怎么认识这个世界呢?怎么就能发现世界是有水、火两种元素组成的呢?怎么就能发现原子呢?”

徐志摩说:“是啊。这种能力,作为人生信条,才是可靠的人生。”

陈寅恪说:“才是可靠的人才。”

------

天津。英租界咪哆士道(后世泰安道),徐世昌公馆。

北洋的几个头领在讨论洪宪学院的事情,袁叔祯三公主正在介绍徐志摩的计划,就是理性的贵族,康桥的精神。

徐世昌说:“那里真的叫康庄?还有一个双桥?”

袁叔祯说:“那个运河那么长,怎么就没有一个叫康庄的小村子呢?本来就是中国人姓氏。还有,河上好多小桥。有村子,就有桥,这有什么难理解的。”

徐世昌叹到:“难得啊!这个人竟然真能找到一个中国的康桥办起皇家康桥大学。缘分啊!”

曹锟说:“菊人兄,你也没有去过英国,怎么知道康桥大学呢?”

徐世昌说:“我不会看报告么?但是报告还是不如自己看看哪。我本来是出洋五大臣之一的,短命的革命党在我们出发那天投炸弹。”

曹锟笑到:“您老是军机大臣,位高权重,去不成了。”

徐世昌说:“我还兼职京城巡警道,这事情我得调查啊!”

袁克定说:“那次我跟着去了,没有去什么康桥大学,您老在哪里看得报告?”

徐世昌说:“我在英国人那里!他们向我推荐英国的议政制度,那时候我们是要立宪的。人才哪里来的?康桥大学的教育是重要的一环,号称启蒙和智慧的来源。不过,牛津政治人物多,康桥的科学家多,不过康桥出的政治人物都是顶尖的,那是一所研究学院,不是一个世俗的钻营的场所。”

曹锟想了一下说:“听起来就是一个修道的场所。我也去看看吧。”

徐世昌说:“你去吧。比那些小国大使更能让你悟道。从理性悟道,是比较明白的。也是不退化的。”

袁克定也说话了。他现在也是大人了,不是那时候的小孩子,总是被这些大佬玩笑。

他说:“听起来,我们都应该去去。我读书看到,直接悟道,会重新染上旧习。不如从理性重新来过,反而更加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