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六〇五章 红军先锋

重生的红小鬼 六〇五章 红军先锋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605章预备军部队

这时候,红水河畔,出现了一支现代部队。

这支部队身穿黄绿色英式军装,绵延不断。士兵步伐矫健,行军间隔疏松有序,没有声音。长官也没哟呵斥声音,大家都很平淡随和。长枪很漂亮的新式样,认识的应该知道是美式春田步枪的改版,也是毛瑟步枪的精简版。

美国m1903春田步枪又称呼为美国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春天的田野)步枪,缩小了的毛瑟k98,类似中正式,是美国在一战后,二战前的武器。美国二战的步兵主战武器是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系列,此时已经研究出来了,但还没有列装美国那可怜人数的国防军。

后期手动步枪都是毛瑟枪族,实在是毛瑟先生的天才设计,让人类对枪机无法再有什么想法。

此时,这支部队就配备了崭新的仿春田步枪。

你要是注意看的话,疏散的红军前进队形中,还有部分加长步枪。这实际上是美国原装自动步枪,被红军当作通用机枪买来,当作压制火力。这种枪号是“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也是美国一战末期的配置。二战美国通用机枪是“m1918式勃朗宁自动步枪”的改进,称为m1918a2,就是加上了支架和消焰功能。

除了配备这种通用机枪,行军队伍中,骡马很多。骡马除了部分川马,大多都是流行广西湖南的矮个骡子居多,还有部分贵州的驴子。

罗马上的装备都被帆布蒙起来,你看不到里面的设备。

实际上是适应山地作战的大口径迫击炮,还有部分拆散的步兵炮。因为土匪很多,有时候要隔山打牛,没有火炮也不行。

这支部队的军装样式,是英式猎装和夹克军服,脚蹬胶底帆布透气高腰靴子。夹克服下面的裤子,本来很宽松,但是在鞋口上方的脚踝部,有两寸高的一圈绑腿。这样整个军装穿起来行动自如,但又显得很精干。

军帽是有边沿的浅钢盔,也是黄绿色。钢盔和臂章上都有标志,确实民国五色旗的标志。

这是陈奇涵陈圣涯兵团的先锋预备红19旅。

旅长是王睿欧王书铨,号如痴,以号行世。他今年28岁,湖南祁阳县人,留苏。莫斯科中山大学和红军陆军大学学生。他没有骑马,走在行军序列中。中等身材,穿着士兵服装,不容易被发现,也不容被袭击。

他有一个职业军人的敏感。

旅司令部一行人围绕着他,也悠闲地夹杂在队伍中。

随行的参谋处长是26岁的邹琦,他负责行军队列的警戒。邹琦,江西弋(音:义)阳人,是方志敏的小弟方志纯的同学,也是方志敏推荐上的黄埔四期。他参加过北伐,带过兵。

前面的队伍正在过浮桥,渡过红水河。4500人的加强了工兵的部队,分9路纵队渡河,很是壮观。

王睿欧说:“邹处长,我们晚上就到了天峨分县,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邹琦说:“参谋长来电报说,一切都安排好了。那里已经开始前期的工作了。”

王睿欧满意地说:“我们的队伍终于有机会出动了。看看我们的军人,体力和精神都很好。”

邹琦是一个宽厚人,他说:“训练多半年了,现在就是一个绥靖地方的任务。我们的官兵自然是不急。他们愿意展现一下自己的武力。”

王睿欧说:“是的。军人有没有仗打,都应该是一样要求自己要在状态。”

两人也随队渡过红水河,向天峨分县驻地南岱亭平腊街进军。

当地民众十分新奇地看着这些军人,与原来的老桂军,新桂军,农军和民团不一样。这些军人很是和善,尤其是对小孩子,总是送糖果之类的小吃。他们又很骄傲,不愿意沾百姓的便宜,也总是嘲笑这里的姑娘媳妇的衣着。

但是百姓们还是能够看出一些东西。这些军人带着民国的标志,五色旗,人们还是知道的。

难道是陆老帅的部队?人们纷纷探寻这些问题。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宣传队,后随着士兵的保护。

这些宣传队一般都是女兵领头,男兵们帮助呼喊而已。只见这些女兵与男兵装束一样,走路也是直冲冲的,不摇不摆,腰杆绷直,目标明确。她们短发后梳,漏出额头,标准军人装束,配备短枪。没有人不相信她们是真的是军人,因为那神态就不好惹。

她们领头,然后站在高地演讲。男兵们帮助大声重复喊出。

山民们仔细听之后,发现原来说的是:他们是红军部队,到这里是驻防,稳定地方,保护平民和商路。广西当局,贵州当局,和国民政府都同意的。

然后大致就是一些政策了,主要说的是不扰民,不用地方供养,一些农产品,生活品也是公买公卖。

不用太多解释,民众很快就发现了后续的后勤部队。

这些部队是后勤司令部的后勤部队。周逸群是后勤司令部司令。

他带着工兵旅,和几个后勤运输团,工程团跟到了红水河。这些工兵们并不十分艰难地加固浮桥,工程团还在浮桥旁边,搭建钢铁桁架的组合式钢桥。

后面的为山地特制的柴油汽车,类似后世吉普车的运输车,艰难地满载着粮食从浮桥通过。

后勤司令周逸群少将,本名周立凤,字逸群,以字行。他是贵州同仁县人,日本庆应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国后在上海办刊物《贵州青年》,转年到黄埔读了一个二期后勤科,从这以后就是伍豪的得力助手。南昌起义的贺龙20军主任,总前线委员会秘书。他是贺龙早期的亲戚朋友,也是周恩来的助手,显然贺龙参与南昌起义,周逸群是重要推手。

红军改编后,他也加入红军。因为军队即使不用来造反,也是重要的稳定力量。

后世的文人,也是这么想的,都加入了军队。可是他们都被国共双方肃清了,包括受他们影响的军人和家庭,也都被自己人杀光了。

这次周逸群被拉出来了,实在是山区后勤太重要了。一个作战旅需要两个后勤旅的人员保障后勤,至少是1:15。

周逸群长相潇洒,穿上英式军服,加上军人的姿态,更是气质优雅,自信又和善,人如其名周立凤!可惜后世死的太早,不能为世人所知。

周逸群也没有在河边停留,他跟着先锋旅的足迹,继续探路前行。

跟在后勤后面行军的是预备红20旅。

旅长是黄埔一期刘畴西,他是黄埔一期年纪较大的人,与周逸群一样,也是属于大学生从军。不过他不再潇洒,只有一只胳膊。另外一只在黄埔军校时期就战丢了,打的是联省自治的陈炯明大帅。

刘畴西是一个自信的人,在校就不太服从蒋校长管理,与伍豪主任配合很好。是在校时期的黄埔同学会总务科长,蒋校长也要重视他的意见他的预备红20旅,主要是闽西和闽北的农军改编的。他们也是熟悉山地的农民,不过现在已经是很好的士兵了。文化训练,还加入了很多学生兵,让他们懂得了任何道理都有问题,不能轻易就暴动,还要防止别人暴动。

跟在刘畴西身边的就是该旅文训官员,林梅汀中校。这是红党的早期典型成员,省立中学毕业,相当于秀才举人。小学校长出身。是乡绅的待遇。他们有正义感,反对财主和官府的任意盘剥,但是也有自己做人的分寸。

林中校因为早期参与暴动,家乡呆不下去了,所以只能加入红军。他自己先接受了半年培训,再出来培训这些农民士兵。他穿上军装,也很有军人的风度,只不过还是看出儒雅的学者风度。

这是民国教育的后遗症,美国的教育即使到了博士,还是很牛仔的风度。

值得一提的是,后世林中校是闽西大肃-反的最早受害者。当时他是闽西红12军的主力团政委,随着他的34个军官,是第一期被公开宣判的社会民-主党分子。他和其中17个军官,被当场宣判死刑,立即执行。但是被枪毙时候他们还是高喊“打倒社会民主党”“红党万岁”的口号。

也就是说,他的红党万岁,已经变成了大同社会的代名词,不是一种政策,是一个天堂,一个信仰。但是他的死,与他的信仰的关系;他的信仰,造成了他的冤死,也会影响到更大的层面,他都清楚。虽然他无力阻止,但还是相信有一个人间的美好社会。

后世美国学者研究后世红军后,认为,后世红军与基督教一样,已经解决了生死观的问题。红军士兵视牺牲为乐事,崇高的事情。

当然,美国学者必然所指是早期十字军,为宗教统一世界所奋斗的人们。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