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五五七章 院校教育矫正

重生的红小鬼 五五七章 院校教育矫正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557章 探索精神

新任的清华军事学校的校长温应星,仔细地听取了这些传统老军人的意思。

然后,他表示愿意继承他们的传统,重新创办新式的陆军大学。

至于为什么重新办?因为北洋民国国防部的陆军大学已经被各路军阀控制过,所有的作风都荡然无存了。现在变成老东北军的专门学校。

何况中间还夹杂很多改朝换代,学员们要选边站队的事情呢?

那么前三期为什么还要保持呢?

温应星自己研究几天后明白了。

前三期跟温应星本人一样,属于大清的学术系统!

温应星自己是1905年接受大清陆军部指令,进入西点军校;陆军大学前三期是1906、1907、1908年开始入学,三期总共才毕业250左右!然后,1911年,被辛亥革命停办了,只是毕业了这三期。

前三期主要是日本教官负责,还有德国教官等任主课。中国教官是助理教官的角色。

还有前三期的中学时期,学的比较正统,忠孝节义,儒家礼节等等,他们中学的淘汰率也很高!当然,这些中学,就是中等学问的意思,很多是叫武备学堂、士官学校、武高等学堂等。(对应的有'文高等学堂'---大清国家教育体系)

前三期他们也很正统地学完了陆军大学的三年课程,实习等等。他们那时候不着急,都是一丝不苟,不急不躁的。因为大清不倒,你就没有必要着急毕业啊。

前三期在辛亥革命前,家境出身要求比较纯净,相信大清持久稳定。

前三期时候,学校处于创业摸索阶段,学生老师都很有探索精神,外国主教官负责教学,中国教官不争论,很服从。

那么第四期以后的,总体上是更为正规了,考试严格了,但是社会浮躁了,政审不严格了。因为第四期,是民国时期的1914年入学的,政治环境宽松,教官是中外各半,已经开始争取教育权了。

这时候的社会风气,比较自由化了,缺少标准了,没有礼节了。

温应星彻底明白了,前三期跟自己是一个时期的;后期的,就跟孙立人一个时期的。

自己与孙立人都是西点学校的,都是公派,你说差别在哪里?

代差啊!

温应星拜访强令庸思想的权威,正在大肚子时期的胡筠。

胡筠的肚子太大,大家总觉的她要生下来了,其实还差不少月份呢。

胡筠的老公陪着他。他是军医官,30出头,是一个华裔美国人,基督徒传教士。

胡筠听了温应星的分析说:“我们这一波人,都是革命派!你们学的是大清正统派,关于革命,在你们那里是洪水猛兽!”

温应星说:“是的。大清使馆在我们出国期间,也是叮嘱。”

胡筠说:“我就是革命派,彻底的革命派。但我现在不相信革命是万能的了。看问题开始正面看了。”

温应星说:“革命的后遗症时间很长啊!怎么扳回这个局面。现在革命搞得大家心情浮躁,总是要革命去!”

胡筠笑到:“有些文人确实是这样啊。所以,我很理解,凯茜选来选去,选了几个你们同时代的人。”

温应星说:“你比较了解你的同期人。比如蒋廷黻、孙立人这些留学生,有什么问题么?”

胡筠说:“一样的问题。革命者看问题总是反着看,留学生看问题,也是从外往里看,他们是要搞西化的革命而已,没有什么不同的。”

温应星说:“我还是不懂啊!这些人为什么总是要革命呢?”

胡筠说:“这就是问题所在。我认为潜在的因素是功利!革命给他们带来功利,或者是虚荣!”

温应星说:“比如他们要改变一个小东西,应该是很容易的。我们不去做罢了,但他们看着难受,就要去做!可怎么也不能说是功利吧?”

胡筠说:“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也会去做!只是我们知道,还有更为重要的东西要做!或者我们暂时没有看到而已。你为什么不做点正事,非得逼着让我们马上完善那些缺点呢?何况那些缺点几千年了!”

温应星哈哈笑到:“是啊!有些东西我这个老留学生看的很正常,他们新留学生非要去除不可。你干点别的事情,那件事情让人家有空再去除!”

胡筠说:“但是除了这些,我们是干不下去什么的了。”

温应星继续听下去,研究这些民国教育的新人类有什么不同

胡筠说:“他们没有学到中国的价值哲学,也没有学到美国的价值哲学。因为他们认为不需要了,他们很会看问题了。不像你们,从小被教育的思维有一套礼。虽然不究竟,但是毕竟是一个自圆其说的系统。革命者不能自圆其说,但是他们不去理会。”

温应星问:“这个怎么办?”

胡筠说:“没有办法。我在一点一点灌输给官兵主流观点,学会思考根据,和有根据思考。你要想办学,必须有一套针对的哲学。这个你应该与国子监研究。”

温应星说:“听说强系克莱尔社会教育基金有这些课题?”

胡筠说:“是的。但是缓不济急。你必须在一周内能够拿出东西来,给那些混乱的革命学生,革命基督徒们矫正。”

温应星整理了思路,他根据清华学校的现状,计划把清华军校定位为士官速成矫正训练。

他要专门做革命思想矫正,招收军队中的士官们,然后批发给新新军做军官。

胡筠很是赞同,他说强令庸在南洋,就是这样矫正军官。但是一问内容,温应星表示难以理解。

这让胡筠也狐疑起来,她问:“你的矫正结果要达成什么目标?”

温应星说:“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能够符合现在的礼节。”

胡筠说:“但是他们的内心自由呢?或者说,他们希望他们能够自由地活着,不受别人干扰。他们不革命,也就是不打扰别人。但不能说他们就一定要守什么规矩!”

温应星说:“即使是美国,也是要守一定规矩的。”

胡筠说:“我说的是价值观的规矩,比如我们要告诉学生们自由的价值,妥协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守什么忠君爱国的规矩。”

温应星说:“你这是美国自由主义者那套,西点军校是美国自由主义反对的地方。”

胡筠说:“是的。我说的不革命,可不等于让学生回到前三期的士大夫立场。规矩和维持规矩。”

温应星说:“这是什么意思?”

胡筠说:“他们不能总是漂浮不做事,总是指点别人的错误,这个是必须的。但在一定情况下,反对给自己的约束,这是对的,谈不上革命。你不能把他们手脚捆起来,而是应该让他们自己自由但不革命了,而是有了干正事的乐趣。”

温应星说:“我还是想立下最基本的规矩,让他们少一些自由度。这个怎么衡量,我还要琢磨。”

胡筠说:“你最好能够给出规矩的理由,和实践的验证。否则就是乱子。”

温应星说:“可以。一个时期总是有一个时期的规矩。我认为这个时期还是要有一些规矩。”

旁边的胡筠老公说:“好了。你们谈的很清楚了。我认为在上帝的看顾下,你们都会做的好的。”

温应星不好意思再打扰孕妇,就告辞了。

胡筠问老公他的看法。

他说:“宗教是最大的规矩,所以你不要在意温校长有一些规矩。”

胡筠摇摇头,不再说话。

这些事情,需要动态的探索,谁也说不清楚的。但显然,西点军校,还有老三期陆军随营军官学校毕业生,也就是陆军大学,都是严格的规矩。

但是强令庸严格禁止设置额外规矩来约束个人利益。如果要设置,要有严格的内部“立法”程序。

强令庸的目的是防止军内肃反。

但是温应星自己一个人就能决定给大家立规矩?

也许自己也要成立一个研究部,建立一个大家都有好处的规矩?

温应星与国子监代表聊了一下。

国子监同意派出2个博士生,跟着他研究。课题就是这些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小学生,前后教育思想的对比。

进而还有研究一些有益的规矩,来矫正革命思维的滥用。

但在自由度方便,显然,温应星的士官校,与史迪威的烟台的参谋学院有了分歧。

这造成了军内两个派系,清华规矩派,烟台自由派。

后来形成了陆大三期元老派,与南洋英军参谋系的互相不满。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ap_),《重生的红小鬼》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