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三九八章 地盘交换

重生的红小鬼 三九八章 地盘交换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会议还在进行。

蒋中正说:“他们的祖籍还在,未来至少还是留有一支族人在那里。以后还可以祭祖。但回去发展可能是不行了。估计陈赓会有限制。只要开采、垦荒、工厂限制住,应该就没有人呆得下去了。”

张群说:“我去找于右任说说看,争取在政治委员会上,他能够赞同。”

张静江说:“你、我一起吧。上一次我找他,是咨询我的事情。这次我还是要回访一下好。”

蒋中正说:“嗯。你们俩去,看看他有些什么条件,你们俩商量就定下来吧。我不想在这上面在花时间。”

两个人受命,去找于右任。于右任家里还有不少陕西籍的学生,主要是**中黄埔军官,这些军官都是于右任推荐来上黄埔的。一期的大哥们都在部队,这些都是7期8期的学生。

这些学生也是于右任找来。随便了解一下同乡的看法,听听意见的。结果是群情激奋,大家吵闹不已。

二张到来,他们才安静下来。纷纷要告辞。

但是张群说:“你们留下来,别吱声。国家大事还轮不到你们讨论。留在这里,以后做个见证就行了。”

张静江说:“右任老弟,这次我来看看你,有什么话你就说。我们也是正式拜访你,收集你的意见。”

于右任说:“静江兄,你和岳军来,我是很高兴的。只是这不是一个高兴的事情。你的三姑爷治理刀客,竟然釜底抽薪,赶出陕南、关中几百万人。这是中国的人口大迁移啊。”

张群说:“这件事情是功在千秋。但与强令庸无关。我们不决定的事情,强令庸是无法做到的。现在我们就讨论我们的意见。”

于右任说:“好吧。我的心痛啊。唉,问题还是要解决啊。功在千秋,那就是大家的事情,不能我们一省遭损失。”

张静江说:“陕西人有什么条件么?这可是你们迁移受灾人口,难道还有条件?”

于右任说:“我们划出陕南地盘,就得补偿。这与迁走关中的人口是两码事。我们需要一些地盘补偿划走的地盘。陕州,现在的陕县、灵宝、湖乡三县;还有中条山南麓,黄河北岸的蒲坂、芮城、平陆、谢州几县,这些虢(郭)国的故地。应该从河南省划给陕西。本来陕州就是一个中界线。陕州之陕地,是殷商的中央之地,不是郑国之地。陕西归周公姬旦,陕东归召公姬奭(音:事)。陕州属于中央。分陕而治。”

张静江摇头说:“好好的你们怎么琢磨起河南的地盘。洛州和陕州,历来都是河南的地盘。”

张群说:“洛州是河南的不错,但陕州历来是战场,有争议的地区。桃林县(灵宝)的函谷关,本来是进陕西的咽喉,因为隶属关系,咽喉后来变成了潼关。陕州是中央皇家的,不属洛州的召公。”

于右任说:“岳军历史要好于静江兄。和岳军的家乡成都府一样。成都府是一城中间为线,设置成都和华阳两县衙,线东属于华阳县、线西属于成都县。划线分治,这条线上一个府衙,两县衙,何等热闹?我们陕西也该拿回陕州之地了。陕州本来是虢国,后来属于晋国。三家分晋属于魏国,秦朝灭魏国,为秦朝的弘农郡,治所就是灵宝,那时候叫桃林县。”

张静江看着地图说:“阌乡县大概就是你说的湖乡县,卢氏县你们不要;但是要河东的芮城、平陆县,虢国故地。实际上你们就是要陕州这个黄河要塞两岸之地。”

于右任说:“是的。实际上关中秦川八百里走廊,就是在陕州三门峡终止了,进入太行大山。以后的地域,如渑池县等等,属于郑国等周朝核心区域。我们这次不涉及这些传统的郑地。”

张静江说:“陕西人对三门峡附近的兴趣怎么这么大?历史上就争来争去,就是战略防守价值么?”

于右任说:“就是渭河和黄河上游的争夺,经济利益也很重要。这里是重要的渡口区。西虢在宝鸡,渭河上游,东虢在郑州荥阳,后来属于郑国。陕州 ,三门峡则是虢国的腹地,也是秦国争夺的要津,茅津渡。”

张群说:“那现在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茅津渡作用也主要是对山西、河南有作用。陕西不该有这个想法,难道你们还想控制山西?”

于右任说:“嘿嘿,说的好难听啊。除了茅津渡,这里也是黄河的峡口。渭河进了黄河,难道就没有陕西什么事儿?我们陕西关中活该憋死在秦岭深处。我们要出头啊。围棋里不是要争出头么?是非全是因为要出头啊!有了这一段虢国的黄河,我们就可以直接与河南、山西打交道。不用受潼关限制。”

张静江琢磨地图说:“黄河七渡,碛口渡、禹门渡、蒲津渡、吴王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茅津渡还是要留给河南豫西。陆平县也留给山西。这样的话,三省就可以互通了。”

张群说:“这样陕州就必须一线二分,灵宝、湖州县归陕西,陕县西边归陕西;陕县东边归河南。三门峡还在河南境内。这个线在哪里,我们再研究。”

于右任说:“黄河北岸的陆平也两分,渡口部分留给山西就可以了。”

张静江没有说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补偿了陕西?

二张去找蒋中正汇报。

蒋正中召集几个军事大员也参与讨论。蒋夫人也觉得有必要听一听,张静江同意,蒋中正也无办法。

大家听张群介绍了一些情况,觉得于右任说的合理,至少要补给陕西一块。

张群说:“涉及到的蒲州府,领永济、临晋、虞乡、荣河、万泉、猗氏等县,治所在永济县境的蒲州老城。现在已经废州、府、道,各县直接属于省。山西现在要求各县自治,自己结盟成州、府。显然这是推行县治为基础了,州府作为上级,都是协调的虚治,不是实际的权利。我们不能用行政院的名义划拨。况且山西省名义上属于北方政府。陆平县、谢县、安邑(运城)等河东道各县,也是自治的状态。所以我们只能划拨陕州各县给陕西省。山西的事情,陕西尽量吸引山西河东道各县,加入陕西。”

蒋中正说:“山西的事情,也会有变化。我们多多观察就是了。红军在中条山、吕梁山驻防,山西的小军阀不敢公然占地盘。陕西是否能够得到蒲州、谢州河东道各县,看他们自己的本事吧。这些历史上不是晋国传统核心地区。而是虢国、虞国之地,所以,陕西还是有机会的。还要看他们的能力。”

张静江说:“我们还要考虑河南省的感受。他们划出陕州府、南阳府之地,也会有要求的。”

蒋中正说:“这些地方都是西北军的,他们内部的事情,我们不用干涉。只是政府下达一个命令就行了。后面的事情,河南与陕西交涉吧。冯焕章会协调的。我们把楚西先治理好。”

张群看着地图说:“河南划走两个府的地盘,其余地盘还是很大。南到信阳府之地,中间的洛阳、新郑、平顶山、舞阳等核心区,还有安阳等豫北地区。省里管辖范围还是太大。”

张静江说:“中国的省,太大了。除了当军阀有好处,看不出对治理有什么帮助。应该恢复郡、县的体制。”

蒋夫人说:“我猜,令庸的意思,希望县治为基础。上面的事情,就看县怎么选择。所以山西的事情,很有意义。我们这样划来划去的根本没有意义。”

蒋中正说:“你说的很好。尤其是能够推测令庸的意图。但是,我们这样划来划去没有什么意义么?治理的事情,你还没有入门。”

蒋夫人知道自己虽然说的对,却让蒋中正在大家面前下不了台。她说:“我说的随意了。我关心的是救灾的事情。其实这么划,对陕西灾民的安排还是很有意义。陕州的原居民不愿意居住的话,安排他们内迁吧。腾出给灾民的物资和房子。”

张静江说:“这也是一个问题,有些河南人不愿意陕西人来做主,会反对的。”

蒋中正说:“那里也有灾情报告。他们现在也顾不上这些,给他们粮食就可以了。另外当地官员也不一定换掉,也就是一个名义。就是夫人说的,没有什么意义。”

张静江笑到:“我们做的,其实很多是没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也没有办法,平衡吗!令庸总是在一线,没有意义的他是不做的。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走了两个多月了。”

夫人说:“我见到他了。比原来健康了。也长高了一些。”

蒋中正说:“最近我也要出去看看。先到洛阳,再到陕州。这次静江、岳军在家主持救灾,我带着参谋部出去考察一下,很长时间没有到战场视察了。我们也要做些准备,万一北方不行了,我们还得拼最后的家底。我去看看,心里好有个数。”

一直没有说话的何应钦很高兴。他也想出去考察一下地形和红军的防区。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ap_),《重生的红小鬼》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