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重生的红小鬼 > 二七九章 铁腰杆教育部

重生的红小鬼 二七九章 铁腰杆教育部

作者:无印品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50: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原来**练的学生们,终于弄明白自身的问题了。老师们按照四经六艺的私塾学习方法,让自己死记硬背。

被愚弄的学生们开始大骂原来的老师误人,投诉前老师的信件雪片一般飞向约瑟沈,竟然有国子监的翰林许璇,他是农学院的前院长。

这个消息也被学生捅给记者知道了。许璇压力很大,学生说的问题是存在的。因为有些农业技术没有实验条件,教授们的授课方案自己是允许的。

这些美国人眼里不揉沙子,他们不肯糊弄学生,这是对上帝的犯罪,下地狱的。宁可辞职,也不能敷衍。

许璇只好辞去翰林职位,但被挽留在庶吉士一年。他的问题是敷衍,其实不敷衍也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不做那个位置。

翰林的空缺一时成了人们追逐的目标。七翰林最后达成一致,同意还再找一个农业领域的。挑选到最后,时任金陵大学教授的沈宗瀚进入大家的视野。

他是1895年生,33岁,浙江余姚人,美国康乃尔大学博士。早期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毕业的学生,清华支付的半官费留学生。目前在遗传育种方面很有世界声望,是许璇早期的学生。

民国农业方面专家不少,基本上都分布在各农科大学。早期毕业康奈尔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的教授,就有50多人。此外还有各省官费、自费留学日本等国的初级学者。

教会大学的南京金陵大学的农学院,有国际教会的专家长期援助,包括沈宗翰留学时期的美国导师,康奈尔大学的遗传育种专家洛夫等,都长期在金陵大学做研究。

因为现任共和大学农学院院长的董实进教授也受到牵连,所以他没有什么机会进入庶吉士了,更无法接任翰林。董实进才29岁,也是康奈尔大学的农业经济博士,他无力改变目前的农学院的现状,辞去院长。沈校长让他到文理学院经济系先做研究,因为经济学只是考虑农业经济视野太窄了。通识教育要从教授做起。

董实进被一个体育教师指导,很是郁闷。但是道理不错,先做一个工业经济的课题先。

原来的农业大学,现在的农学院,都是日美外国翻译的教材,还有很多日美专家在上课。但是农业不同工业,通用性不大,教材不一定合用,隔靴搔痒。而且实验也是按照这些异国情况的教材要求去做,学生开拓思路只能是抽象的了。按照别国的实际,你也无法去试验。

问题是,你自己也弄不出系列的教材来,那得长期实践摸索才行。因为要本国实际么?你的本国本土实际,事实上什么都没有做过,你不用别人的,怎么写?这是两难。中国留学回来的学者做过很多努力,有了几十本本国专家写的农业教材,但是在实验领域还是没有太多的本国积累的东西。尤其是在具体实验基地的培养方面,只能靠学校自己的长期积累。

而农大积累的是什么呢?就是验证国际教材的种、采等几个环节。没有农业实验设计、根据实验设计建立试验田、分析实验结果的这些积累!越不积累,就难以积累。

所以美国一线老师十分无奈,你帮助学生实现设计思维,但是没有时间验证了。现在有一个办法,自己带着学生,直接去做实际的农业课题,学生毕业,还是跟着自己做课题。至少做几个课题,才能得到学士、硕士、博士。

所以这个事件,展露了国立农业学院的现状。研究不够,晚清开始,几十年的农学院,依赖国外教材,勉强支撑到今。有研究能力的教授们,都是留学回来的。他们忙于教学,因为教授也不够。研究和教学两边都不行。

但金陵大学农学院做的不错,自筹的资金也充足。除了教会拨款之外,南方经济发达,赞助很多。大家直接选择的都是实际课题。包括洛夫等国际专家,都是在带着学生直接做项目,而不是北农大的照本宣科。

在北方院校,有日、美等国赞助教师教材等已经不错了,还想怎么样?但农业的研究,不是仅仅学会种田啊!还有遗传学的思路,种田选种,实践验证,学生这些做的远远不足。这样的学生毕业,只好当官、教书,做士大夫照顾家里。

许璇没有做相应的努力,或者揭开这里的问题,那就是有责任的。他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实际上他有些认同现状。这样下去,北方农业研究就很麻烦了,有学校,也有懂行的老师,但不会有实际的结果。

大家了解这个现状之后,没有人再批评翰林们了。这事情是个死结,许璇就是没有不停的喊叫而已,没有辞职而已。这是个境界问题,毕竟许璇还是培养了很多出国的学生。比如沈宗翰,他在农大期间英语学的棒棒的,为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在此期间,还加入了基督教会,与教会建立了长久的关系。

但沈宗翰不敢顶替恩师的职位,他自己的实验也离不开,也不想离开。

教育部接到了沈宗翰不想来的消息。把要请的人请来,这是教育部的责任,不是国子监的责任。国子监责任是确定要请谁。

张恺荫刚接到国子监要沈宗翰的通知,他就知道这事情不简单。真的发生,现在肿么办?张恺荫琢磨一下,告诉比尔李,这事情看来还得威胁和利诱。两个人去找刘哲,想让他以教育部名义发函给他本人。

文章是张恺荫自己做的,他的古文不错,但是比刘哲还是差多了。刘哲是著名的,通俗的书法大家,古文更错不了。

之所以是通俗的书法家,就因为他和于右任一样,愿意写,不拿乔。结果士大夫和商人们家里都有两个人的字。

刘哲认为请翰林,还是要正规一些。自己改正稿子,亲自誊写一遍,但还是有威胁的口气,有失斯文啊。叹气盖印。

两个人把信件电报加急拍出,沈宗翰不得不重视了。电报大致意思是:

翰林不是一个牌牌,是掌管一方的宗师。汝教育先承自北方,而汝本南人,北农大没有拒收尔等南人;汝当时为什么不上金陵大学?现在北农大只能教学生字母,不能教学生思考研究,如同汝等当时读书时期。汝还是清华的半官方资助,现查清尔等是在美国遇到困难才申请的。汝遇到困难就知道找朝廷,朝廷遇到困难就不能找尔等?给汝的官方赞助是人家大清朝要垮台时候做出的,自然是为了子民福祉,不是为了保大清朝。尔等如此作风,能保何朝?如尔等现在推三阻四,做人与北方官民差异何等之大?小心北方到南方起诉于尔等。为国服务,解释权在教育部,不在于尔等个人。北中国农科都大致若此水平,而汝仅在南方集中研究一个品种,何种利国?况北上你也可以照顾汝的品种,奈何坚持做小人耶?到北方汝尚可独立主持研究京师大试验田,不一定要到学校任课。资金已经完全到位矣,只要汝帮助北方建立研究传统,汝可以自由做小人矣。届时官债即免除,教育部与尔等互不干涉。书面信函明天即达。总长刘哲。

沈宗翰因为要辞职,只好把这个电报给了校方。教会所属的校方震惊之余,派出一个助教团队北上辅助他主持京师大试验田,并允许北方学生在冬天可以到南方参加研究。

记者们终于得到这份电报,并堂而皇之登出。这篇奇文由于沈宗翰不肯出示有公章的信函,不知道是否是出自教育部长原文。分析结论认为符合张大帅出身,义字当头,干脆利索。合则两利,不合则散,绝不纠缠。刘哲部长肯定也是北方作风。

北方人看到此文,心里甚为妥帖。原告大律师团立即撤销起诉教育部奴役官费生一案。有这么好的例子,官司打不赢。从此官费生主动向教育部汇报自己的工作,要求认定自己是否为国工作,以便求得一文:教育部与尔等互不干涉。

从此刘哲之教育部控制大约2000余名大学问家,早期的官费留学生。官费生个体与教育部的官司也逐渐多了起来,主要是工作认定的冲突。

有这样的铁腰杆教育部支持,和奉天资金的支撑,北京共和大学的学生们很受感动。纷纷接受通识教育和专业训练,拖延半年的毕业生,终于出炉。农科毕业生基本被张三小姐的现代农场收走,承诺他们可以继续实验拿硕士博士。

沈校长又早早地开始操心医学院了。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wap_),《重生的红小鬼》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