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玄幻 > 诸天我为帝 > 第四十七章 为谁扬名(第一更求订阅!)

“我好想杀了你啊!”

向雨田看着石之轩,哈哈笑道。

“多谢圣帝称赞!”

石之轩露出傲然。

魔门中人的行事风格,愈是欣赏,愈是想杀,能得向雨田一句想杀,就是最佳的褒奖。

确实如此,短短半月,他居然真的结成了魔种。

那是一枚难以用言语来形容的虚幻种子,存于体内,就像是武者的第二丹田,内蕴无穷变化玄妙。

而魔种一成,原本散去的功力以更加汹涌之势反涌,这一刻的石之轩,终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超越了成名数十年的三大宗师!

“不过道心种魔大法,最凶险的还是立魔,由魔种结出真正的魔胎,当年我师父是多么超卓不凡的人物,也在这最后一步上走火入魔,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向雨田似乎真的将石之轩当成了传人,半点没有收尤鸟倦四人时的随意,点拨后道:“明日就是佛门法会了,你决定了么?”

“请前辈扮大德圣僧,打佛门一个措手不及!”

石之轩颔首。

“好说!”

向雨田起身:“我抓了个和尚来,你看看能不能扮得了他,那样才有趣呢……”

“此人!”

石之轩跟着向雨田来到后院密室,打开铁门,瞳孔顿时收缩。

“哈哈,好,我圣门就趁着佛教大会,闹他个天翻地覆!”

下一刻,他仰首大笑,双眸中燃起熊熊烈焰。

明王业火,焚尽一切!

……

……

“若人求佛,是人失佛,若人求道,是人失道……”

“本自具足,何用外求?”

一声佛唱,钟音轻鸣,诵佛之音似从遥不可及的天边飘来,传入每个人心间。

众多信徒满脸虔诚,百姓则表情不一。

若不留心,则声音模糊不清,但若用神,则声音字字清晰。

这分明是佛门奇功,由此感化世人,不愧是佛门四大圣僧的道信讲法。

“禅宗四祖,确实有能耐!”

顾承坐于高台,俯瞰法坛。

他对于佛教排斥,却不排斥佛法,细细聆听,汲取精华。

任何一种法门能够发扬光大,必然有其可取之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回归主世界后,就要怒怼佛门,顾承自然要研究一番。

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依次就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

对于后人来说,最出名的自然是六祖慧能了,他将禅宗发扬光大,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提倡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其反击神秀的佛偈(jì),传得五祖弘忍的衣钵后,也与神秀一南一北,互传法脉。

神秀一门三国师,极度风光,可惜终究不是六祖,后来慧能死后,尸体被神秀的传人泄愤劈砍,险些割了头去,证明佛教徒间的斗争,同样是你死我活。

当然,如今的道信可不知自己的后人会有那般的风光与死斗,他的讲法显然有所取舍,教人向善的同时,又不过度引人崇佛,正为了向太子示好,以表温良。

毕竟这位主心思难测,他们可没忘记建康城内的一幕,如今开坛讲法只是个好的开端,万万不敢放肆。

继道信之后,天台宗的智慧大师,三论宗的嘉祥大师,华严宗的帝心尊者也纷纷登坛讲法,虽无仙武世界天花乱坠之势,却也让众人听得如痴如醉,大有所获。

事实上这也难怪,佛门的精英都聚于此,就好比大宋世界内,顾承聚集数位武学障高手演武切磋,彼此的实力自然大有进境。

“无生恋、无死畏、无佛求、无魔怖,是谓自在,概可由自心求得……”

待得四大圣僧一一讲完,顾承都颇有收获,目光落在第五位登坛的和尚——了空!

这位静念禅院的主持论及地位,实则是佛门第一人,即便慈航静斋也不及,毕竟静念禅院的三千武僧,才是佛门的真正力量。

慈航静斋所为属于合纵连横,借力打力,并不擅长绝对武力,静念禅院则是佛门气数所在,倘若原剧情里师妃暄劝说失败,三千武僧必然出动,上演历史中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壮举。

“三千武僧若上战场冲锋,必能作为箭头,挡者披靡,何必在寺院内虚度光阴呢?”

通过了空,顾承仿佛看到静念禅院内,那整齐划一,排列有致,金刚伏魔的武僧大阵。

恐怕那些武僧整日操练,也有一展所能的抱负吧!

孤自当满足你们。

“唯一坚密身,一切尘中见……”

了空讲法完毕,起身向顾承施礼,刚刚准备向着坛下走去,突然侧头,看向场外。

“呼!”

一个大袖飘飘的僧人自远方而来,似缓实急,片刻间就到了场边。

他坦胸露怀,腰间悬挂着一个酒葫芦,身上酒气扑鼻,却让人感受不到嫌恶,举步迈来,那认真听法的信徒和围观看热闹的百姓自发地让出一条道来。

“云游僧人空然,见过诸位大能,不知可有贫僧一席之地?”

僧人来到法坛前,双手合十。

“碧山人来,清酒满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了空顿了顿,依旧下坛,道信大师呵呵笑道。

有人来访,以酒待客,这六句诗自然是字字珠玑,却非佛偈,可谓意味深长。

虽然佛门同法,但值此关键时刻,对于不速之客,四大圣僧也不由地生出提防来。

然而空然望向结跏跌坐的众僧,长笑道:“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此言一出,众僧皆变色。

这句佛偈正是慧能所说,讲究修行破除修行相,根本于修心修境界,而非躯体色身,有点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味道,正是对众僧另眼相看的驳斥。

不过若只听懂了这层,也仅仅是表象,细细思索,更是处处玄机,所谓住心观静,是病非禅,让四大圣僧都心头大动,隐有所悟。

这一刻,空然再度双手合十:

“贫僧可有一席之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