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三国大气象师 > 第一百九十二章 形势逆转

三国大气象师 第一百九十二章 形势逆转

作者:堂燕归来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5:09:43 来源:蚂蚁文学

苏哲,竟在当着两军将士的面,公然威胁要灭刘表满门。

还有比这更羞辱人的么。

刘表瞬间勃然大怒,再难保持住名士风范,怒喝道:“放箭,给我射杀这叛贼!”

左右那些弓弩手们,慌忙推搡着那些平民百姓,企图站到城垛口放箭。

苏哲则趁着这功夫,拨马转身,从容退去。

等到弓弩手们挤过人群,弯弓搭箭之时,苏哲早已远去,退出了一箭之地。

刘表只能看着苏哲羞辱过他后,扬长而去,气的直喘粗气,抓狂二字都写在了脸上。

左右蒯越等人,眼见刘表被苏哲刺激到失了气度,皆是心下暗叹,却不敢吱声。

徐庶却不给他面子,冷冷道:“那苏哲不过是几句恶语相向,就这么轻易的激怒了州牧,州牧大人未免也太沉不住气了吧。”

刘表身形一震,蓦然省悟过来,才意识到自己失了仪态气度,让将士们低看了。

明悟过来,刘表急提一口气,即刻压制住了激动,转眼已恢复了阴冷淡定的表情。

他咧嘴微微一笑,自嘲道:“元直先生言之有理,那苏贼是黔驴技穷,才上来逞口舌之快,是本府一时义愤填胸,有些失态,让先生见笑了。”

徐庶却也不多言,一个潇洒转身,负手从容下城而去。

刘表一怔,忙问道:“先生这是去哪里?”

“今日苏哲绝不敢城,呆在城上只是浪费时间,草民困了,先回馆舍休息去了。”徐庶头也不回一下,扬长而去。

徐庶这副态度,明显有几分自傲之嫌,刘表看在眼里,眉头不由一皱,流露出几分不悦。

旁边蒯越却啧啧赞道:“这个徐元直,不愧是水镜高徒,略施手段便叫苏贼无可奈何,我看此子虽不是九奇,智计却胜过苏贼这个九奇之首啊。”

“九奇?什么九奇?”刘表神情茫然,被这个头一次吃到的名词困惑。

蒯越便道:“这也是最近才传出来的,听闻数年前水镜先生,庞德公等一众隐士,组织了一个类似于‘月旦评’的风评组织,名为‘军师盟’,专门品评天下智谋之士。”

“这些隐士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天下智谋之士,最终评出了最强的九位军师,号称九奇。”

“而水镜先生更是力排众议,将卧龙的名号封给了那苏贼,将他评为九奇之首。”

“至于这个徐元直,早年是个游侠,直到去岁才拜在了水镜门下,而那时九奇已经品评完毕,所以这徐元直未能入列,不过今日一见,这徐元直的智计,似乎还在那苏贼所谓的九奇之首之上啊。”

蒯越一席话,立刻引起了众人的议论,无不是对“九奇”,“军师盟”,这等新奇之物,议论纷纷。

刘表这才恍然省悟,不禁讥讽道:“本府还道司马德操滥收学生,只重才智却不重品行,竟教出了苏贼这个不忠不义的奸险之徒,没想到他还能教出徐元直这样德才兼备的奇才,倒真是让本府刮目相看了。”

蒯越笑道:“但凡有大才者,必有几分恃才傲物,所以这徐元直性子有些骄傲,也就不足为奇了。”

他这番话,明显是在暗示刘表,要放开心胸,不要对徐庶方才的扬长而去恼火。

刘表即刻会意,便呵呵笑道:“你说的道理,本府岂能不懂,若是这徐元直唯唯诺诺,本府还不喜欢,本府就欣赏他这份傲气。”

蒯越忙赞刘表心胸宽广,左右文武们,也纷纷附合。

刘表目光转向城外,望着那面“苏”字大旗,冷笑道:“苏贼,你就算是九奇之首又如何,现在,你终于碰上了克星了吧,本府看你还有何能耐。”

城前,苏军。

尽管苏哲已用对刘表的威胁,稍稍提振了己军士气,却依旧难以阻止将士们的骚动。

他心知今日军心动荡,想要再进攻襄阳已不可能,便果断下令,全军收兵回营。

收兵回营,一连三日,苏哲却按兵不动。

鉴于刘表的威胁手段,对收编的降卒们产生了影响,苏哲在平伏降卒们的精神前,自然不会选择进攻。

只是,就算苏哲极力的安抚人心,三天之后,让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士卒中,出现了逃亡现象。

而且,那些逃亡的士卒,基本以降卒为主,他们很显然是受刘表威胁,担心会牵连到家眷,所以只能冒着被捉到之后杀头的危险,选择着逃亡。

刚开始的时候,逃亡人数不过是几十人,很快便上升到了数百,不出三天的时间,便有近四百降卒逃亡,且逃亡的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为了扼制降卒的逃亡,各级将官们不得不严防死守,以嫡系士卒来鉴视那些降卒,加大了入夜之后的巡防力度。

尽管如此,却依旧压制不住士卒们思念亲人的心情,仍然有人前赴后继,不顾一切的逃亡。

降卒们逃亡,严重削弱了苏军兵力数量,且这种逃亡的行径,也大大打击了那些嫡系士卒的精神斗志,令他们也开始陷入惶惶不安,人心动摇的境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方面的优势,渐渐被士卒的逃亡瓦解殆尽,形势开始向着不利于苏哲的方向发展。

……

是日,中军大帐。

苏哲召集诸将,共商对策,听闻消息的伏寿,也主动要求前来旁听。

“今早清点人数,我左营逃了三十多人,身份皆为收编的降卒。”

“我刚刚也清点过士卒人数,少了四十多人,也都是收编降卒。”

“右营目前还在清点当中,不过据我估计,至少也有五十人逃亡。”

……

听着诸将的汇报,没一个好消息,苏哲不禁也头疼起来,指尖微微敲击着额头。

汇报完毕,大帐中一片沉寂,众将的情绪都不怎么高涨。

伏寿向皇甫嵩看了一眼,做出暗示。

皇甫嵩便道:“苏车骑,现在的形势已经很清楚,你的那些降卒逃亡的太厉害,严重影响了我军军心,攻克襄阳看来已无可能,我看还是趁着军心未乱之前,撤兵退守樊城吧。”

苏哲沉默不语。

形势不利他不是不知道,只是如此天赐的良机,就这么放弃了,无功而返,实在是让他心有不甘。

他若一旦撤兵北归,就等于给了刘表喘息的机会,让他有充足的时间平定荆南三郡的叛乱,重新恢复对荆州大部分郡县的控制。

要知道,刘表毕竟拥大半个荆州,人口充足,只消假以时日,就能补充到新的兵员,重振军力。

那个时候,即使刘表心存忌惮,不敢北犯,但有这么一个强大的敌对势力存在于南面,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况且,给刘表喘息机会,让其恢复实力,这也不符合苏哲全取荆州的大战略。

“苏卿啊,本宫以为义真老将军说的有些道理啊,本宫虽然不懂军事,但也知道军心士气很重要,眼下逃亡了这么多士卒,将士们的斗志必定要受挫,这个时候确实不宜再强攻襄阳吧。”

伏寿见皇甫嵩劝不动苏哲,只好自己亲自出马劝说。

“怎么,皇后娘娘也觉的臣该撤兵?”苏哲抬头看向伏寿。

伏寿便淡淡笑道:“其实苏卿能重创刘表,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就算现在撤兵,樊城也依旧我们手里,这场战争,说到底还是我们胜了,倒不如见好就收,苏卿说呢。”

听罢她一番话,苏哲轻叹一声:“恕臣直言,娘娘只是看到了眼前的胜利,若我们就此撤走,刘表虽然败了,却只失去了一座樊城,偌大的荆州,无数的丁口依旧在他手中,只要那些荆州世族支持他,用不了多久,他就又能拼凑出一支大军来。”

“而我们的呢。”苏哲用反问的语气道:“以我们区区南阳一郡,恐怕也只能养活现有这点兵马了,到时候若刘表长了记性,严守汉水防线,我们拿什么来攻取荆州,不拿下整个荆州做后盾,我们又拿什么来扫灭群雄,匡扶社稷呢?”

伏寿哑口无言,方才意识到,自己眼光终究不如苏哲深远,竟没想到这一层。

伏寿一时也沉默下来。

皇甫嵩见苏哲对伏寿语气有几分不敬,便把脸一沉,质问道:“就算苏车骑言之有理,那也是将来的事情,那你打算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你不想撤兵,难道就坐等着士卒逃尽,军心瓦解吗?”

这一次,却轮到苏哲无言以应了。

皇甫嵩说的没错,如何不先解决眼前危机,到时军心瓦解,给了刘表可趁之机,遭受一场大胜,苦战得来的成果,就将灰飞湮灭,更何谈将来。

“该怎么解决眼前的难题呢,还真是让人头疼啊……”

苏哲站起身来,踱步于大帐之中,久久不语,陷入了冥思苦想之中。

正当他苦思无计之时,胡车儿进入了大帐,气愤的说道:“车骑将军,我昨晚率骑兵巡逻,又抓到了四十名逃兵,你说怎么处置吧。”

逃兵,又是逃兵!

苏哲眉头一皱,脸上涌起厌恶之色,听着就不爽。

这时,李严冷冷道:“车骑将军,这些逃兵逃走后,必定是逃往襄阳投奔刘表,反而会充实了刘表的实力,我以为当把捉住的这几十人,公开斩首示众,以震慑人心。”

李严的提义,合情合理,苏哲也没多想,直接就答应。

胡车儿领了军令,便打算转身出帐,前去行刑。

就在这时,苏哲的眼眸中,突然间掠起一丝精光,大喝一声:“且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