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651章 体面

重回80当大佬 第651章 体面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国内首批大哥大的发售工作,顾骜显然是没放在心上的。

连京城这边近在咫尺的消息,他都懒得第一时间去了解,粤州和沪江就更不在乎了。

在他看来,粤州和沪江的有钱私营老闆,人数肯定是比京城多的,而且都是钱能光明正大见光的那种。京城都能卖出去的话,粤州和沪江的销路只会更好。

沪江这边,因为萧穗恰逢其会来了一趟、领取了码字任务后顺路又要回去,所以顾骜把送礼的机器都交给萧穗捎走。

而在粤州那边,顾骜并没有什么亲友或者生意上的伙伴。所以他只是派了个秘书,拿了了三台粤州入网许可证号的大哥大,坐飞机送去特区。

给韩婷、张仲谋和史玉朱每人发了一台,算是给合作伙伴的礼物、以及公司发的办公设备,其他人一律可以不送。

这些人虽然平时主要在特区混,但偶尔也是会去省城粤州的。发一台大哥大,也是一种示好或者笼络。{对韩婷是示好,对张仲谋和史玉朱算笼络下属}

剩下的粤州号码,都可以按照正规市场渠道出货。以86年南方的有钱老闆规模,80多台应该可以轻鬆卖完。

或许有人会奇怪:100台扣掉3台之后、怎么只剩80几台了?

那是因为在京城的时候,顾骜已经卖掉和预留了10几台的全国漫游机。最终全国投入使用的第一批手机并不会有300台整,而是280多台。

不过粤州人和沪江人买的那些机器,也不是说未来就完全不能漫游,只是要明年或者后年邮电部门再升级一下网路端的交换系统,就可以漫游了。另外那些未来新开通漫游的机器,按说要额外按照漫游时的通话时长缴纳漫游费。

当然,能掏得起十万八万买手机的人,是不会在乎这点通话漫游费的,哪怕每分钟多收几块钱也无所谓。

这里说句题外话,漫游这玩意儿其实没什么技术难度,86年刚推出摩托罗拉初代手机时就能实现。

从技术成本上来说,只要交换容量足够,一台手机换到一个新城市后打电话,运营商成本支出并不会高多少,只要一开始把基站资讯转过来一次就行了。

后世运营商收取高额漫游费,其实只是为了确保每个地方的网路建设成本能从本地用户那儿赚回来、防止捞过界。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顾骜前世是吴越省的,21世纪初的时候,吴越省的学生卡套餐几乎是大部分省里最优惠的了,10块钱的包月费能有1000条简讯和50小时虚拟网内通话。而隔壁江南省的学生卡套餐当时10块才400条简讯,通话也贵一些。

所以顾骜前世一些考到金陵去读大学的高中同学,都是从故乡带着开好的学生卡去金陵的,到了那儿之后手机几乎只发简讯不打电话,打电话都会被算漫游。

由此可见,如果不收取漫游费的话,全国市场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那就是全国所有移动用户都去资费最便宜最优惠的那个省开卡、然后拿回自己本省用。

这样所有的钱都被最优惠的那个省的分公司赚走了,其他偏远省份还拿什么钱去继续建设山区的讯号覆盖?必须要对“邻省开卡拿回本省用”的行径进行惩罚性漫游徵收,才能确保“你用着哪个省的钱盖的基站,就把话费交给哪个省的分公司”,确保建设方和收费方的一致。

说到底,这是商业原因驱动的,而非技术原因驱动。

不过,不管“漫游”这一功能,未来实际的成本会降低到多少。

至少在眼下,在1986年10月这个时间点上。要想让你的大哥大实现“在全国三大一线城市的核心市区、以及未来短期内全国其他开通手机业务的城市,都能打电话”。

那你就得实打实额外多掏8万块钱。

所以,从身份象徵的角度来说,拥有一台今明两年内就全国漫游的机器,就能额外收穫一波社会地位。就相当于其他大哥大用户开的是奥迪,你开的是奔驰。

……

当天晚些时候,萧穗亲手拖着装了一堆砖头一样重大哥大的行李箱,从红桥机场下机。

因为她这趟的行程是私人事务,所以并没有让保镖开车来等,机场出来后,她只是自行打了个车,径直回家。

萧家在沪江的房子,上半年的时候重新分配了一下,条件变好了不少。

那是一片去年才刚刚建成的市中心小区,原先是民国的破旧弄堂,拆迁腾出来的。

地段还算很不错,在大世界东边一两百米,到外滩江边也就半站路。

楼是六层小洋房,钢筋混凝土每户都有防盗门,外墙贴了当时已经算很不错的马赛克。萧家在相对值钱的三楼,户型是难得一见的三室一厅,80平方。

这种房子,跟顾骜的任何一处住处条件当然是远不能比的。但萧穗近年来也很少在沪江住,家里长辈又不想太扎眼引人仇恨,所以觉得这样也很不错了。

毕竟萧穗还没有名分。加上直到去年年底拿到矛盾文学奖之前,是萧穗自己想低调,好显得她的事业成就都是自己拼出来的,不想被人看做“是顾骜要捧的女人,所以功成名就”。

因此萧家的条件,真不能怪顾骜“衣锦不还乡,眼睁睁看着亲戚受穷”。

而且凭良心说,86年,80平的市中心小洋楼,那已经是很油水的国有单位,分给领导的待遇了。

既然这屋没有动用顾骜的人情,那显然是用了萧家人单位的指标了这房子,是沪江电影製片厂的徐淩徐厂长力排众议,把厂里原先的宿舍收了,换成这个。

徐淩当年刚刚跟顾骜、萧穗有生意往来时,还只是厂里的一个製片主任。不过这些年下来,傍着大人物沾点仙气、业绩好、能调来资源,也就顺理成章爬到厂长了。

别的不说,单说中影进口买下的《终结者》和《第一滴血》内地放映权,但中影进口本身只是一家发行公司,没有製作力量,还是得找三大製片厂下属的译製片厂来翻译配音。徐淩跟着顾骜又关係,当然可以把这些大片的翻译单子抢到手,光凭这一点,从中影进口那儿拿到一星半点指头缝里漏出来的利益,都够沪江製片厂效益远远盖过京城和春城的同行了。

这种能抱到粗大腿的干部不接厂长的班,谁还配接?这种新厂长要论功行赏分房,谁敢不服?

同时,两年前萧穗的母亲苏萍,借给徐淩的那台价值1万多人民币的寻呼机,或许也在分房决策时起了作用吧。

因为徐淩每次寻呼机响起来的时候,都会被提醒“萧家人是跟着顾骜混的”这一注意事项,从而每次有好事都优先想到萧家人。

……

“妈,我回来了。”

刚一到家,开锁推门,还未见人,萧穗就主动招呼。

苏萍在卧室里看电视,听到声音才拖着拖鞋出来,还有些诧异:“怎么才去两天就回来了?不是说要交代你帮写本自传么?他没留你多待几天?”

萧家人并不知道萧穗、顾骜、米娜之间那些弯弯绕,只是以为由于去年萧穗忙着闭关写书拿奖,冷落了顾骜,所以两人关係有些冷。

所以看到这次萧穗千里迢迢去京城,没住两天就回来了,不由更加担心。

萧穗连忙解释:“妈,你别多想。他是忙的,过一阵子,我就陪他去钱塘,有的是时间慢慢讨论工作。这次他让我先回来,是把礼物带过来这些都是大哥大电话,把在沪江的生意伙伴都打点一下,也是个礼数。”

苏萍听了,倒也不惊讶,虽然她也已经隐约知道一台大哥大能值十万八万的,不过毕竟是见过顾骜的大手笔了,这些不算什么。

估计倒是沪江製片厂那些同事、领导,看到这种新玩意儿会惊讶。

她想了想,用商量的语气跟女儿说:“小顾要是没具体交代送谁的话,你拿一台送给你徐叔。咱也别说是我们自己送的,就说是顾骜的意思好了。

当是天鲲影业公司给合作伙伴的,方便他办公联繫业务,不是给个人的。这样也免得厂长面子上过不去,还以为我们是为分房子的事情还他人情呢。”

以如今沪江市区房子的值钱程度,浦西靠近外滩、大世界的80平公寓,当然不值一部大哥大的钱。这里面起码差了三倍的差价,而且是已经把所有明面上的钱和说不清楚的檯面以下资源都折算成了钱。

不过,徐淩优先给萧家人分房子,也不是因为大哥大,更多是因为两三年前那个寻呼机。你在84年给人一部带来电显示的寻呼机,就值沪***市区一套房了。

萧穗也不是计较之人,对于一直照顾她们家的单位长辈,还是愿意孝敬一下的。

“好,明天我走一趟。”萧穗一口答应。

苏萍:“明天你最好早点儿,跟我直接去外滩吧。徐厂长这两天不在厂里厂里这几天接了个紧急任务,明天要带个纪录片剧组,到外滩拍几组镜头呢。

外国人的答谢酒会,明天午前安排在‘布列塔尼亚号’游艇上,那船就停在十六浦码头。我们趁着开工之前,跟他聊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