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618章 外行人都被绕晕了

重回80当大佬 第618章 外行人都被绕晕了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或许有些看官会不理解:半导体行业的设备折旧,怎么这么快?

才6~8年就换代了?别的机械和电子行业,设备折旧不是能做到动辄10~15年换代么?这还没考虑修修补补继续用呢。

而且,张仲谋为什么会说“设备换代并不是用坏的,而是因为摩尔定律,年分到了就落后了,是还没用坏就直接淘汰了”?

稍微了解一下芯片代工行业和摩尔定律,就不会对这样的周期律感到奇怪了。

因为后世台积电也是这样的,基本上是每过3年要大换血一波设备、上最新的工艺,然后次一级的工艺的加工品就开始降价。

你如果舍不得“挤牙膏”,别人就会超上你,你连现在的利润率都保不住。

大家都是被研发速度和周期逼着在“挤牙膏”。

这样,别人知道追也追不上你、花了大研发成本也始终落后你一代半代,才会彻底放弃抵抗,乖乖认了你的垄断利润。

拿目前英特尔的东西作为例子来剖析一下,比如等88年英特尔的486出现,那么为82年的286准备的加工工艺、加工精度的设备,就会处于薄利经营状态,而80年的8086准备的加工工艺,就会被处理出去,交给做单片机的小厂,香积电之类的大厂就再也看不上了。

基本上就是“486暴利期,同时也是386的中等利润期、286的薄利期、8086的对外处理期”。

按照这个算法,芯片和半导体行业的代工企业,产线折旧率才是6~8年淘汰。

也就是说,去年建厂的时候,顾骜花的那六七亿美金的原始设备采购投入,到91~93年,基本上就全部处理掉了。(当然这些年里的生产也把本捞回来了,而且中间要靠收入不断投入采购新设备)

而且这种“处理”也不是直接扔掉,无非是85年4亿美金买进来的东西,你91年卖掉时,或许能折现5000万美金,卖给那些到时候做单片机的小厂子,或者多用两年熬到93年,卖个2000~3000万美元。

这是芯片代工企业必须承受的“跑不死”命运,要一直跑,停下来就死。

与此同时,也正因为“设备不是用坏的,而是年限到了就落后被处理”,所以只要一家代工企业能够找到足量的订单,确保你的设备开工率很高,那你的设备折旧成本就比别人低很多,你的竞争优势也会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也正是如此,香积电哪怕在给天鲲做68000原料代工时不赚钱,这个单子也要上。因为你规模越大,设备折旧摊销就越低。

……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张仲谋有自信,在两年内把产能整合、提升效率,达到每年2000万片CPU,同时维持住每年的折旧摊销依然是1亿美元。

但,真生产出2000万片摩托罗拉68000,这个市场消化得掉吗?

目前,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CPU,在地球上的第一大客户,就是顾骜的天鲲游戏机。

其他诸如世嘉的街机,以及一些小众品牌的个人电脑,也会选这款CPU,但毕竟销量太少,根本用不了多少。

而天鲲的游戏机,从83年上市以来,第一年销量只在300~400万台(毕竟只卖了7个月)。

84年因为生态完善、游戏软件丰富起来,开始井喷,达到了比雅达利巅峰期还翻倍的增速(也是因为游戏机比70年代便宜了),这一年年底时,天鲲游戏机的市场存量突破了1000万台。

85、86,还会继续增长,尤其是86年的“天鲲学习机”出来后,高低配同时推广,销量大潮会更迅猛。

不过即使如此,按照天鲲娱乐的估计,到1986年底,全世界的天鲲游戏机历史总销量,不会超过2400万台,天鲲学习机……大半年里能卖出300万台就很不错了。

去掉这几年来过保用坏被扔掉的,全球存量大约也就2400万——其中美国市场1500万台,曰本市场300万,欧洲和其他市场加起来500多万吧。

这个成绩其实已经比另一个时空历史同期任天堂的FC好得多了,另一段历史上的FC,卖到90年SFC推出之前,也就累计5000来万销量。而且要知道这种产品肯定是越往后面几年销量越大的,因为摩尔定律会让东西降价嘛。

(注:FC的官方统计最终销量是6300万,不过那是一直到21世纪初彻底停产时候的,最后1000多万是90年代的销量,当时FC技术已经很落后了,也就第三世界国家还有消费者在买。)

也就是说,按照这个账目算下来,张仲谋把香积电的产能提升到“1988年年产2000万片”的规模,天鲲游戏机根本消化不掉。

天鲲可没有一年2000万台游戏机可以卖。

天鲲做不到,其他小众产品就更消化不掉了。

张仲谋要实现“把光刻机和其他封装设备的折旧摊销到满负荷运转的理想状态”,来获取额外利润和竞争优势,就必须再找一个几乎略逊于天鲲游戏机的新消化客户。

他要赌未来两三年内,全球个人消费电子领域,再出一个每年需求至少数百万台的爆款。

要不,就乖乖接受“每片CPU少赚5美元”,放弃对资源充分利用的追求。

事实上,就算少赚每片5美元,也并没有比世界上其他同行更惨,最多是跟曰本人持平——80年代中后期,地球人对高端CPU的需求量就是那么萎靡,谁都吃不饱产能。设备无法充分连轴转直到淘汰,是所有同行的常态。

你要是做得到,那你就比别人多了一道滚雪球的额外优势,这属于附加题。

英特尔眼下都是自己生产的,不找人代工。

后世跟英特尔分庭抗礼、勉强维持的AMD,现在还没跟英特尔闹翻呢,压根没有自建品牌——

虽然AMD这家公司1969年就成立了,但是在其成立后的前18年,也就是到到1987年为止,AMD都是以英特尔的设计外包方姿态存在的。

历史上,AMD要在87年2月得到索尼公司的CMOS芯片设计/代工订单后,腰杆子突然挺起来了,觉得自己没必要仰英特尔鼻息存活,然后立刻抖了起来,当年4月份就跟英特尔清算了陈年旧怨、霸王条款,开始打官司,最终AMD花了四五年诉讼周期,才在91年正式胜诉。

而AMD的首款完全独立研发、设计的CPU,AM386,也是到91年3月才投产的。

同样的,因为原本的历史上没有顾骜这个蝴蝶效应,张仲谋的台积电创业也比较晚,人家87年才开局、筹钱速度也更慢,到了90年才形成产能,然后接小单子刷点江湖声望后,就赶上了91年的AMD“有设计有研发,但是缺代工”,然后台积电和AMD一拍即合,双双逃过了“早期缺乏推动飞轮的第一周期外力”而夭折的命运。

但是现在,顾骜这个蝴蝶因素,把张仲谋和香积电推快了三四年,AMD那边却没跟上,所以这张原本历史上让张仲谋早期产能成功吃饱的王牌,就打不出来了。

AMD指望不上,英伟达(就是做显卡的哪个NVIDIA)就更指望不上了,80年代末英伟达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呢。

按照历史,英伟达要93年才成立,而且就是看了AMD 台积电模式的成功可能性后,才跟风成立的,只不过人家针对的是“显卡设计 寻找代工外包”这个细分领域。

……

没有AMD,没有英伟达,以张仲谋这个并未开挂的眼光,能想到的选项也就很有限了,几乎是稍微动动脑子就呼之欲出。

他对大股东的担忧,是这样解释的:

“我的规划是,争取到88年的时候,拿到苹果公司下一代麦金塔电脑的CPU代工市场,如果乔布斯能够在目前这代的基础上,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我觉得,以个人电脑的整体行业价格下降曲线,到88年之后,全球买下一代麦金塔电脑的人数,应该可以填补上我们生产摩托罗拉系CPU的富余产能——只要乔布斯能够做到每年卖出300万台麦金塔次代电脑。

我知道,根据前段时间您的布局,您更希望的是未来跟王安电脑合作。可是,王安电脑做的是文字处理机,本来就是比较廉价的功能机型,不需要太好的CPU。就算我们说服王安改用摩托罗拉的68000,或者是其他非英特尔系的产品,也可能指望他们用‘1988年刚出现的最高端CPU’。

而除了王安电脑和苹果之外,其他几家目前还算主流的个人电脑大厂,都是英特尔系的。而英特尔是自己负责生产环节的,不会外包。世界上用英特尔的人越多,需要我们来代工的总市场规模就会越小——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指望苹果。”

苹果公司的麦金塔电脑,也就是后世人熟悉的“MAC操作系统”的电脑,初代是在1984年发布的,第二代则是在1988年前后,历史上用的都是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CPU——

张仲谋虽然不是穿越者和先知先觉,但他可以凭借行业敏锐,推测出“既然苹果走的是围绕摩托罗拉68000系列CPU进行整机设计和研发,所以只要摩托罗拉的CPU升级换代了,苹果公司也会推出升级款的电脑设计”。

这不用先知,有眼光的人都能推演出来。

历史上,在个人电脑领域,正是苹果公司,作为摩托罗拉的主要盟友的。这个联盟关系大约从85年前后开始,到88年进入第二代,到1991年更是额外拉来了IBM,在摩托罗拉、IBM和苹果的三方联合研发下,推出了AIM联盟标准、以及PowerPC型就是摩托罗拉研发的,是68000顶配版的下一代产品、对标英特尔的586.

(对于IBM来说,当时是一种两头下注,在91年微软推出MS-DOS5.0以后,开始暴露出更大的野心,开始筹备搞BM发现它主导的“开放式系统电脑”计划,有可能自己作为硬件集成商反而无法得到最大的好处,有可能被微软 兼容机小厂联合绕过去。

所以加注了苹果跟微软狗咬狗。91年的微软,对于IBM来说已经有点养虎为患尾大不掉了。不能因为86年微软和IBM关系还很好、苹果是另一阵营的,就认为这种敌我关系会一直持续下去。这里印证了温斯顿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王安不需要最新工艺和最高水平的CPU,其他厂子是用英特尔系的,销量再高也不需要代工。所以他把脑子动到指望乔布斯更给力一点上,是很正常的思路。

但顾骜显然另有安排。

“别指望乔布斯,他成不了气候的。不过你也别担心,到1988年的时候,你会看到市面上出现一款新的、销量比MAC-II更好的、使用摩托罗拉68000次世代CPU的个人电脑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