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543章 连本带利捞回来

重回80当大佬 第543章 连本带利捞回来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或许有人会奇怪,顾骜这么兴风作浪的人,为什么能在香江连战连捷,还没人能治得了他——布列塔尼亚人,不是凭借着“莫须有”,暗搓搓在加澳新都搞了“不受欢迎的人”名单,不让顾骜入境了么。

不过,真实的世界政商博弈还真就这样,因为很多时候,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小弟呐喊几声是没问题的,大佬是不能亲自随便表态的。而且加拿大离华万里、在美英眼皮底下,才好做手脚——

只不过两年前加拿大动手了一次,吃瘪得很惨,还试探出了“美国人并不支持动顾骜”这个态度,让对方不得不收敛,只是为了维持面子,才没把那仨试探性的“不受欢迎”名单下掉。

而香江近在河对岸,布列塔尼亚人相对就更不敢轻举妄动了。要说得罪布列塔尼亚人,霍爷得罪的肯定比顾骜多得多,人家不也活得好好的么。

人家至少是同时得罪了布列塔尼亚人和美国人,而顾骜则是只得罪了布列塔尼亚人、却有美国人给他撑腰、帮助美国人一起瓜分第三方的利益。(香积电案例中,顾骜是帮美国人瓜分曰本人的利益、压曰本人的价)

当然,如果是证据充分、明显能抓到法律上把柄的机会,以及在商言商的合法卡你,这种使绊子的事儿布列塔尼亚人倒是不怕做的。就像霍爷当年直接开发一些楼盘,总会遇到各种检查特别严、然后英资的市电话公司不给接电话业务……林林总总的麻烦。

这些商业尺度上的麻烦,顾骜也要做好思想准备,以后再见招拆招了。

前途是崎岖的,但方向是对的。

……

4月20日,一个周末。

距离最后一次打鼓岭、沙角开发环评听证会,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距离开发手续正式批下来、施工单位进场,也有一周多了。

顾骜这才姗姗来迟、故作迟钝地回了一趟香江。

而在顾骜回来之前、开工奠基那天,张仲谋倒是先露面了,而且是以香积电项目负责人、未来香积电总裁的身份露的面、接受了到场的香江各界富商的祝贺。

如此就进一步撇清了顾骜的关系,明确顾骜以后只是一个持最大股的股东,不干涉具体经营,最多只影响一下香积电的对外合作姿态。

张仲谋本人对于这种情况当然也是乐见其成的,他最重视的就是对未来创业企业的掌控力。所以奠基当天他还当众洋洋洒洒发表了一番振奋人心的讲话,无非是要如何如何振兴香江实业,抓住日系电子产业链转移的历史契机。

足有十几万人到场围观了张仲谋主持的奠基仪式,虽然大多数都是新界北区的新移民,没什么钱,不过他们对张仲谋描绘的前景还是非常热切的,许多人都指望将来能到香积电谋求一份工作,无论什么性质的工作。

(新移民是没有丁权的,未来也不可能拿到,只有世代土著才行。所以新移民未来也没可能当包租公,只有自己打拼)

这些人力资源潜力,同样是未来香积电急需的——80年代的半导体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还没二三十年后那么高,而一个行业自动化程度越低,对工人的文化素质要求就越高,不然很多质量管控都没法落实。

而眼下“百万民工下特区”带来的人力资源,多半还是没怎么念过书的民工,高中生这种“准知识分子”都不多,所以眼下特区的环境搞搞汉乐电子和富土康那样的企业,已经是质量极限了。真搞香积电,说不定要出质量事故。

这时候,香江的新移民劳力,在素质方面就略有优势了。因为几年前敢游过来的,除了粤东附近的渔民之外,其他多少是特殊年代受过一定程度高中教育、有点见识的,脑子灵活,否则也不敢做那种事情。

只不过他们来了香江之后哪怕扫大街开垃圾车,也比内地坐办公室有钱得多,所以才不避讳先干几年脏活累活。现在能够有更体面的实业工作可干,自然非常热心。

顾骜亲自抵达香江沙角开发区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开工才半个月,自然是任何地上固定建筑的影子都看不见,还在做三通一平呢。不过所有施工人员都干得热火朝天,仅仅靠彩钢和角铁搭建起来的临时项目指挥部门口,开辟了一间招人的办公室,结果就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所有人都知道,距离厂子开工可能还有大半年,乃至更久,但是都想先来通过一下初试,拿个报名资格。

顾骜自己不会往人堆里挤,就直接问陪他视察的张仲谋要现成的招工办材料。

“顾生,您要的统计表,有今天和之前一周的数据。”张仲谋很快搞来了他要的数据。

顾骜扫了几眼,发现几乎没有35岁以上的人。而且有一小半都是抵港不满5年的内地读过点书的新移民,其余人也都是内地来的、不满10年,只有一成多是香江本地土著或者移民二代。

顾骜看着报表,略微自嘲地笑道:“看来这个问题,全世界都一样呐——你爹是农民,你才会愿意当工人。如果你爹已经是城里人,是工人,那做儿子的怎么也想摆脱工人。

如果老一辈是在小一辈已经出生后、才从农民变成工人的,小一辈孩童时期吃过一点农民的苦,那还有点转机。如果小一辈出生时,他爹已经是城里人了,那他这辈子怎么都不会看得上做工人的。”

张仲谋乍一听,有点想反驳,不过稍微过了过脑子就忍住了,他知道顾骜说的是大实话。

“这是没办法的,一个国家要搞制造业,肯定得指望有农民源源不断进城变成新市民。只有第一代会对新环境感恩戴德。

第二代肯定会觉得这一切是他天生应得的,不是需要努力的,是‘天赋R权’。他如果努力了,就该有更高社会地位的身份。欧美国家也这样,我在德仪这些年,见得多了。”

顾骜点点头,回过身来,屏退左右,然后对张仲谋露出残酷的一笑:“张叔能认清这一点,那就最好。那我也就摊牌跟你明说了,以香江的发展,香积电最多在本地搞20年,以后我还是要迁回内地的。

这前20年,香江有竞争优势,一来是人力素质确实暂时比内地高,二来是眼下中国的半导体工艺和装备制造业跟外国差距还太大,国际关系也不够开放,在香江的话,至少被掐脖子的风险比内地小很多。

未来,香江的人力素质优势没了,内地的装备制造业和工艺落差也补回来了,我迟早要迁回去大部分的——

香江的地价贵,我至少还可以确保沙角和打鼓岭的地价压住。可香江已经不允许新移民血液流入,这一点我是无法改变的。而内地的大城市,未来至少50年,都是有偏远省份读书好、人机灵的初代从农村出来的吃苦耐劳人口流入的。”

顾骜说“最多20年”,那还已经是托词了,实际上他觉得等将来中国加入了WTO,国际贸易合作环境极大改善之后,就可以搬走了。

到时候香江的用工成本肯定是又贵又招不到真材实料的理工科人才,不光是没工人,连产线工程师和调试人员都不好弄。

除非香江能放开了对沙角、打鼓岭这两个新界北区区片的管制,任由它们与河对岸的特区实现全面的经济融合,允许内地廉价优质的理工科人才流入。

张仲谋沉默了一会儿,哂然一笑:“反正我是美国人,我对香江没什么感情。我回来,也是希望躲开短视的股市投机者。反正现在香积电只是把工厂设在香江,未来你要去哪儿,我无所谓,只要不让业务和供应链陷入被管控压制的境地就好。”

说句题外话,眼下的香积电,确实只有把生产研发基地设在香江,而控股公司是另有严密设计的,放在一套可以绝对防止公司股权被上市交易的国家或者地区,具体就不透露了。

由此可以看出,张仲谋因为德州仪器内部矛盾被提前引爆,对股市有多么仇恨了。

顾骜对这个答复很满意,笑着说:“张叔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与我达成一致,那就再好不过了。既然咱都是做好了十几年后要走的打算,这块地皮拿下来,就要充分利用榨干剩余价值,别到时候便宜了其他地产家族——

咱不是炒房,但咱也不能凭空忍受香江的实业创业成本,比河对岸的特区贵那么多。现在对岸找个肯加班、有技术有文化的工人,统统打包每个月300块人民币绝对够了,而这边找个清洁工也要1500港币起步,有点技术文化的产业工人至少2000多接近3000港币。

咱可以给那些新移民工人提供宿舍租住,未来走的时候也可以把宿舍卖给他们——也别卖贵,就卖他们在咱企业苦干20年,所能够积攒下来的积蓄这点价钱好了。或者说,卖这边的工人和对岸特区的工人,20年工资总额的差价部分。

我觉得这么做的良心已经很不错了,不会比市场价高的,这些新移民,奋斗了20年,居然能在香江居者有其屋,也不算白移民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