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516章 君子报仇上辈子不晚

重回80当大佬 第516章 君子报仇上辈子不晚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爸,我回来了。呐,这是美国捎回来的花旗参,威斯康辛的。”

顾骜穿过自家花园,走进大厅,主动跟家里长辈打招呼。

7月份他辞职之后,都没机会回家,就直接去美国了,所以这还是他卸任后第一次跟家里人团聚。

所以刚回来,他也不好立刻全身心投入生意当中,总要跟家人虚与委蛇一下。

老爹顾镛满面神清气爽,显然是对儿子的争气很满意,拍拍他肩膀以示鼓励。

如果顾骜7月份立刻就回来,老爹说不定内心还会有点疙瘩,毕竟老一辈人骨子里还是有讲究奉献和官位级别的心思作梗的。不过拖了两三个月后,上面对顾骜的定性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扭转,老爹这才觉得脸上有光。

因为,这两三个月里,京城有关部门已经派了一些工作小组去了南方、顾骜曾经工作过的小岛,也发现了些情况,为顾骜的节操正名了,具体不方便多说。

顾骜现在在国内商界,那名声可是好得很呢。

“你小子,不解释清楚就躲出国外去!害老子担心你犯错误!带点东西就打发了?咱家是差钱差礼物的么?”老爹笑骂着教训,不过丝毫看不出怒意。

顾骜心里暗忖:你丫的就是嘴硬,其实哥都告诉你多少次了,美国人压根儿不吃西洋参,威斯康辛农民种出来90%都是卖给香江人然后转手零售给东南亚华人的,还有10%也是在美国就地卖给北美华裔的。还不是你自己爱吃西洋参、还每次都要几斤几十斤地送亲戚朋友?还好意思说……

顾骜对老爹的心态太了解了,以顾家如今的财富,哪里还需要出国的时候亲自顺路买礼品?但老爹还是国企厂长,眼界窄,经常跟本市圈子里的人打交道。

让顾骜每次带点西洋参回来,图的不是吃,而是告诉圈子里的其他国企领导、政府官员:我儿子又去美国公干了一阵子。如果老是送更好的、美国人也稀罕的东西,老爹怕显摆给瞎子看,人家根本不认识。

上了年纪的人也就这点小嗜好了,顾骜也就不去戳穿他。

顾骜只是顺势岔开话题,问起家里其他亲戚的情况:“伯父和大哥小妹他们呢?最近情况怎么样。”

他一边说,一边大咧咧往沙发上一坐,自己家里也不讲究尊卑礼数。

老爹坐在打横的位置上,点起一根烟:“你大伯这臭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过年的时候,咱好歹留他在家里住,结果正月一结束,他就非得搬出去自己租房子。你大哥二哥也跟着出去住了。

你大堂兄目前在厂里的‘全民办集体’那个制冷机厂做了半年多,我看他还不错,已经给他转正了车间主任,目前分管空调生产车间——那个车间规模小,盯的人也少,我这么安排他,也就没人心里不服。

至于直接造制冷机或者冰箱的车间,生产规模大,油水多,盯的人多呢。咱家又不差钱,没必要搞那些歪门邪道,立身一定要正。”

顾骜听了,微微点头,赞同老爹的做法。

顾家这么有钱了,没必要留下任何资金上的原罪污点。

如今是84年最后一季度了,距离国家全面放开乡镇企业、宣示“发展XXXX的政策是正确的”,已经过去了大半年。国内沿海省份的民营经济气象确实大不一样了,有钱人也又多了一波。

国内的民用家电领域,冰箱的产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大城市里宽裕的家庭相当一部分都开始买冰箱了,不过空调却依然是极为高级的奢侈品,今年可以说是国内空调行业发展的元年。

老爹当厂长的钱塘制氧机厂,从两年前国家专项打击经济犯罪后、为了解决就业而被市里摊派了在国企下面另搞“全民办集体”之后,老爹的思路还算清晰,一直只搞制冷相关行业——毕竟制氧机之类的空气分离设备,原先就是在制冷科技方面最专业,这样跨圈的话专业还算对口。

厂里的全民办搞了两年后,制冷机车间和冰箱车间规模已经很大,利益也比较复杂,顾家看不上这点小破钱,别人却盯得死死的。

相比之下,空调车间才成立不到一年,业务不大,金额流水也小。老爹作为总厂的厂长,而伯父当年也是在厂里有功、有不少徒弟的。大堂兄业务上手后安排他做个空调车间的主任,就没什么阻力了,也不用使手段。

顾骜却知道,未来几年,如果跳不出家电产业的话,做空调后劲前途比造冰箱要大。今年已经是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的年份了,可见国内冰箱产能已经不是“你造出来就有人要”的时代了,冰箱多了之后,消费者也是要挑挑捡捡的。

顾骜不想干涉什么,就让大堂兄憨人有憨福吧。

然后他又问了二堂兄和小妹的近况,得知二堂兄在西子奥迪斯也干得不错,目前已经是业务科科长了,正常靠绩效爬上去的,没走后门。

至于小妹如今还住在家里——因为厂子和伯父家租的房子位置比较偏,附近没有好学校,而小妹今年读高三了,要高考,伯父最后还是没忍心让她跟着搬出去吃苦,让她先好好住在三叔家、就近安排一所好高中借读,把大学考了再说。

看得出来,再有骨气的父母,在子女教育环境问题上,那也是得向金钱服软的。

不过今天小妹还没放学,所以没有回来。

与顾骜的聊天中,老爹还额外透露了一些花絮消息:

“你伯父一家,如今租住的房子在城北,已经是郊区了,比咱厂子还要北一点。他是年初租的房子,当时你大哥二哥还没赚到什么钱,你伯父又不肯接受我的资助,说我是走Z派,所以只能租那么便宜的平房。

再说,如今城里的房子绝大多数都是公房,你想转租没政策也不好租。结果可笑的是,收他家租子的,还是15年前咱厂里被开除出去的几户刁民、当初被厂里选中了要去三线建设,然后拖着不想去,故意犯错误被开除、成了农民的。

现在是风水轮流转了,轮到他们对你大伯冷嘲热讽,还说他脑子缺根筋,国家号召就傻呵呵去了,现在连故乡的户口都没了,还要寄人篱下租住北郊的农民房子,乖乖被他们收租。”

顾骜微微有些惊愕,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毕竟他这些年在美国的日子多,对国内的社会还是有点脱节的,底层风土人情一点都不懂。

他详细问了好一会儿,才搞明白。

众所周知,三线建设是69年跟苏修恶化后全面展开的,伯父顾铮他们一家,属于当年为国家做贡献觉悟比较高的,让你放弃钱塘这种富饶之地的户口、去蜀省大山里搞建设报销国家,他们也义无反顾去了。

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心思比较活的。

虽然,保留“市民”户口、做工人,在70年代初是比较吃香的,可地域执着也比较重要。

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宁可留在钱塘做农民,也不想被国家调去内地穷山沟里做工人的。

于是,当年钱塘制氧机厂,自然也有一些被选中要去内地的人,为了不去,故意犯错误、被厂子开除、接受处罚。

当时又赶上城里人下乡解决城市劳动力过剩问题,这些犯错误的人就被就地插进近郊农场,丢掉了居民户口,变成了农民。

然而15年河东,15年河西,如今开放了,农民也允许搞乡镇企业翻身了。那些觉悟差的人反而因为当年留住了钱塘本地的户口,虽然是农民,却是近郊农民,抖起来了。

那些听从国家号召去三线山沟里、退休后回乡颐养天年的,却是没有故乡户口的,他们的户口还在山里,是山里的“居民”,退休工人身份,拿的退休工资也是山里那个省份的厂子发的,未来即使90年代养老改革了,也是从内地省份的社BAO金里出。

一声叹息啊。

顾骜听了,不由得怒向胆边生。

他这人还是很尊重农民兄弟的,这点必须澄清。

但是城中村那些钉子刁户,简直是玷污了伟大勤恳的农民兄弟。

说句良心话,后世有不少不明真相的农民兄弟,经常以“咱农民里也有城中村那样混得好的”而与有荣焉,殊不知真接触了那些人之后,他们只会说:一二线大城市里没有地的你也配叫农民?你只配叫民工!咱这样大城市里有地的才有资格叫农民!

这些钉子刁户完全是以其他真.农民也自称农民为耻的,不屑于那些靠勤劳致富的农民为伍,觉得自己是高贵的包租公。

“你丫的那帮家伙是不是不看报纸不看新闻的?这消息有够闭塞啊。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敢得罪咱家的人、冷嘲热讽?”

老爹叹道:“不关心时事的人,也是有的——你大伯非要过苦日子,怕大半辈子的坚持晚节不保,我有什么办法?说不定那些人就是看了他这幅清苦样,就算听说咱顾家现在了得,也当成是谣传了。大家都觉得眼见为实的嘛。”

顾骜一想也对,84年嘛,国内电视机普及量也就一千多万户,那些粗鄙之人不看新闻不看报也是有的。而且人确实更相信自己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东西,大伯非要过清贫自律的生活,不拿三弟和侄儿的钱,落在那些恶意揣测的人眼里,就觉得顾家人牛逼的消息都是吹牛的谣言。

更重要的是,大伯一家出去租房子住也就半年,以这个时代的信息流通速度,很多真相外人确实看不明白。

“我决定了——过两天就跟老仇说,我要在本地投资建CD光盘的工厂!爸,你说的伯父现在租住的房子在哪一片近郊来着?

我就让市里征那儿的地!条件是把那边的农民都变成工人,凡是有一个想进厂招工的,就放弃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住进厂里未来的工人宿舍,丢掉农民身份!”

顾骜知道,唱片这个行业迟早是要被互联网搞死的,国内开个CD厂最多也就活15年,榨干了一个时代的利润价值后就没用了。

15年后顾骜把工厂一关,看着这些失去工作又失去了农民户口的家伙,眼睁睁看着旁边的“拆”字大潮做何感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