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512章 有人就有左中右

重回80当大佬 第512章 有人就有左中右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约翰.夏柏等人,显然被一个来自中国富商少女的价值观崇拜言论,给吹得飘飘然了。

漂亮小姑娘的崇拜姿态,向来是最容易让大叔们忘乎所以的。如果这个漂亮小姑娘本身也是个富商,同时摆出一副向前辈学习的姿态,那杀伤力就更大了。

既然连中国人都这么信仰“比较优势”这一商业学术,咱美国人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秉持这套资源配置理论、专注于自己公司最有竞争优势的业务呢?

有同行抢得比较凶、未来估计也建立不起利润壁垒的排骨业务,就该顺手丢掉嘛!

约翰.夏柏立刻就下意识想起了德州仪器如今的排骨业务半导体。

那个业务,三五年前还是挺赚的,但是自1982年、老对手英特尔的新总裁、那个疯狗安迪格鲁夫发起了改革之后,德仪在这个业务上,已经被英特尔追咬得没什么利润了。

更恶心的是,曾经跟英特尔站在一条战壕里的AMD,现在据说也要另外投靠主子,有趋势要接受索尼的投资,搞CMOS芯片,未来要跟英特尔抢生意。

众所周知,在二八原则的科技品牌市场,第一名能赚80%,第二名能赚将近20%,第三名往后就等死吧。

在德州仪器与摩托罗拉联合、索尼与AMD联合、英特尔自成一派(未来会跟IBM和微软这些联合)的大局面下,半导体行业的未来趋势,显然是一块大家都没钱赚、只能打打价格战的排骨市场。

还不如集中比较优势做DSP和传感器呢。

这番思想,严格来说并不是被米娜的捧杀给塑造出来的,而是一直在约翰.夏柏脑中就有影子。事实上,在此之前,德州仪器内部,就未来研发投入的发展方向上,就已经产生过多次争论了。

CEO约翰.夏柏和常务副总裁张仲谋,已经辩论过多次。历史上张仲谋85年愤然辞职离去、回湾湾创办台积电,那也是经过很久的矛盾酝酿的,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

米娜今天的捧杀,只是坚定了约翰.夏柏的信念,稍微推了一把,同时把他架在意识形态优越感的台子上,下不来了。

这里很有必要提一句,80年代后期乃至90年代初这十年,美国人自己对于“比较优势、靠资本运作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这套信仰,也是非常崇拜的,并不只是拿这套意识形态来骗外国人。

后世有些东方学者,因为看到了苏联解体后,美国人搞“自由资源配置和比较优势”,在俄罗斯弄“休克疗法”,把露西亚人休得欲仙欲死。

或者是看到了在东欧的捷克等地方搞“公民券式国企S有化改革”,数年后捷克的企业统统短期内财务数据非常好、经济虚火,但科研就此被砍断档,后来一蹶不振。

然后,就觉得这都是美帝的阴谋。

其实,客观破坏是真的存在的,但“美帝的阴谋”倒不见得。

因为当时美国人自己也是这么信仰的,华尔街疯狗们搞死美国自己的老牌科技企业时,心狠手辣的程度是一点不亚于搞死露西亚人和捷克人的。

换句话说,美国人不是阴谋给敌人开一副经济改革的毒药,而是他自己真心信奉这是补药,给别人服毒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一起吃,而且确确实实吃死了不少美国科技企业。

所以,严格来说这不叫“美帝的阴谋”,而是华尔街的下作。

华尔街在这个问题上,对美对东欧一视同仁地毒,一视同仁地背后捅刀,金融资本是没有祖国的。

在当时的华尔街意识形态看来,要让资本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对付科技企业应该怎么改革?就应该由资本巨头排排坐吃果果,说好了CPU行业全球就哪一两家投入巨资研发,其他的就把这块业务自裁了,别挣扎。

这样,资本圈的钱,才不会浪费在“重复研发”上。

你一开始不如别人,就该立刻放弃抵抗,做你擅长的事情。研发部?砍了!比如德州仪器,你至少把半导体研发部砍了,因为你在这个领域不是世界第一第二。而DSP和传感器的研发部当然还是要留着的,因为这个业务他们是全球第一第二。

所以严格来说,当时华尔街并不仅仅是劝诱中国人“你们别执着于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没比较优势的东西造不如买”了,他们还同时劝说在美国排名在第三名及以后的科技企业,一样“别执着于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没有比较优势的东西造不如买”了。

套用《鸿观》上宋红兵一句话:美国的各方势力,按照是否忠于美国,可以粗略划分为“美国利益派”和“商业帝国派”。

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一波操作,显然是华尔街商业帝国派期望和主导的。

在华尔街商业帝国派眼里,他们希望削弱全世界一切国家的政权力量和军事力量,包括美国在内。

对华尔街商业帝国派最理想的社会形态,就是全球所有政府(包括美国)孱弱不堪、所有武装力量(包括美军)自废武功、所有资产全部上市可以交易、不存在禁止交易的内容。

然后他们靠美联储来解决问题,真正实现金融万能论。

一项全球前沿技术究竟是掌握在美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手上,担心的只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派,至于商业帝国派是不在乎的。商业帝国派在乎的是不管你在哪个国家,你得接受华尔街跨国资本的投资。

当然了,你要是华为这种非上市公司,不肯被股市金融资本分享你发展后的利益,那就杀你没商量了。外国公司如果坚持不触股,你就同时得罪了美国利益派和商业帝国派。

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有技术含量的公司上市,也是有一定的迫不得已考量在内的。因为有见识的人都知道,你只要确保你的股能被华尔街金融资本买到,那么至少商业帝国派的势力就不会跟美国国家利益派一条心搞你。

……

扯得有点远,无非是烘托了一下当时的社会意识下,美国人自己对“比较优势分工理论”的信仰。

在一个年轻、成功、来自东方的“信徒”的崇拜下,在场美国富商们的意识形态自豪感,被彻底推高到了一个骑虎难下的自嗨境地。

约翰.夏柏听得心有戚戚焉,搓着手激动地思索着对策。

而顾骜搂着米娜,挑起了大家的情绪后,就到一旁深藏功与名了。

顾骜找了洗手间,确认附近没人,然后掏出手机,给彼得.彼得森拨了个号码。

84年的手机才第一年商业化部署,当然还没有任何窃听发展起来,也没有通话记录。

彼得.彼得森今天也是来参加鸡尾酒会的,只不过顾骜不希望在黑石基金的人上门给夏柏提供便利之前、就让任何人看到他跟彼得森的交谈,免得将来被人复盘出因果关系的联想,所以才坚持打电话。

“让施瓦茨曼露脸吧,夏柏应该已经自己‘临时起意’了。”顾骜只说了一句,就挂断了电话。

然后,他离开洗手间,搂着米娜跟其他人喝酒去了。

会场的另一侧,黑石基金的COO施瓦茨曼,恰到好处地出现在德仪CEO约翰.夏柏的面前,请他一起聊天干杯。

施瓦茨曼跟彼得森是雷曼兄弟时期就老搭档了。

如今成立黑石基金后,彼得森跟施瓦茨曼也算分工明确,彼得森专管寻找和评估投资,而施瓦茨曼专管投资后帮助被投资对象优化管理、整改经营,把股价做高。

这个分工和顾骜完全没有关系,原本的历史上,黑石基金就是这么运作的。

约翰.夏柏正在兴头上,此刻干了一点香槟,便鼓起勇气问道:“施瓦茨曼先生,我正要找你呢。黑石基金也算是咱德仪新晋的大股东了。我一直有一些优化公司经营、推高股价的想法,对咱和黑石基金绝对是双赢、都有利的,不知道施瓦茨曼先生和彼得森商长是否愿意支持我呢……”

约翰.夏柏说话态度很客气,居然还称呼彼得森为“商长”,而事实上他11年前就不当美国商务BU长了。

另外,他之所以有此一问,也是因为黑石基金如今已经吸筹到了德州仪器足够多的流通股份,乃至几个原先内部小股东的股份,所以黑石基金的支持,已经足以让德州仪器进行内部的重大改革了——

顾骜从三四月份的时候,委托给彼得森数亿美元,让他吸筹德州仪器的股份。到7月初的时候,黑石基金就成功运作到了举牌的尺度,持股突破了30%。

最后这一个多月又陆陆续续震荡吸了一些,前后累计花掉了8亿美金,占股接近35%——目前是34.8%。

加上原先就支持夏柏改革的那部分资本,只要黑石支持,夏柏就能把张仲谋那些冷战思维的蠢货彻底压制下去,实现自由注意市场经济的伟大胜利。

“……我的设想大致就是这样的,施瓦茨曼先生,您看可行么。”

“原则上,我觉得确实不错,非常突出了德州仪器的比较竞争优势,有取有舍。不过,我觉得还可以调整一下,做个更完美精密的方案出来……”

施瓦茨曼一脸很为经营层考虑的姿态,似乎黑石基金一点都不想揽权,只是想服务好公司高管层分钱。

双方悉悉索索说了一阵,约翰.夏柏又惊又喜,眼神中闪出异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