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509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

重回80当大佬 第509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或许有人质疑顾骜这番操作表现出来的斡旋能力、与俾斯麦的差距。

但只要稍微对历史有点认识的人,大多会觉得这种类比是恰当的。

众所周知德国统一的进程中,军事其实并没有外行想象的那么强。

所谓毛奇元帅的大功,主要也是在划时代地善用了铁路调度部队、始终确保正面主战场集中到优势兵力,并不是当时普鲁士军队单位战斗力多逆天。

德国能统一,关键是俾斯麦的外交胜利。人家能拉着奥地利人一起揍丹麦、揍完后回头就稳住法国人揍奥地利、揍完奥地利再跟法国翻脸揍法国——

偏偏每一次刚刚跟前队友下完副本之后立刻翻脸揍队友,还不会让下一任队友产生戒心,总是觉得“这是一个意外”、“这种卖队友是事出有因的,俾斯麦本性是跟亚楠人一样纯良好客的”。

顾骜做的事情,其实是一毛一样的。他是拉着索尼揍任天堂,揍到任天堂明显被压在劣势之后、顾骜转身开第二个怪,居然还不会拉到公共仇恨值,总能暂时找到借口搪塞过去。

这远比暴虎冯河的武力炫耀更加可贵。众所周知,所谓“靠绝对的实力碾压”的好事儿,在创业者身上是不会发生的。

与其指望那些不靠谱的小概率事件,不如把心思花在连横合纵上。

正如历史上德国人后来指望靠军势强盛扩张的两次,都被打成了狗。而俾斯麦时代军事弱势、拉帮结派能力强势的时候,才开出了挂。

当然,如果是有系统或者玄幻系异能的世界除外。

那种世界的个人战力是指数级上升的,不是线性上升的,练级平推就是了,何必浪费精力在拉拢小弟的权谋之术上呢。

还活在地球上的生物们,就别做这种意淫了。

摆平了这一波最大的外部连横合纵威胁后,天鲲系的CD随身听铺货也就消弭掉了渠道经销商层面被暗中下绊子的麻烦。

只要索尼稳住不倒戈、盛田昭夫的账算得过来,顾骜一个月卖出15万台还是很轻松的。

同时,顾骜也大致刺探到了索尼的应对节奏——

在跟盛田昭夫觥筹交错的时候,盛田昭夫固然不会傻到把索尼整改D50的新研发计划泄露给顾骜,但至少“盛田昭夫对D50目前背着电池包的模式不满意”这个态度本身,顾骜还是可以看得出来的。

只要顾骜知道盛田昭夫要改设计,那他就可以凭经验推算索尼的上市计划要延迟多久。

天鲲系的技术工程师们,凭经验给顾骜远程评估了一个“起码延迟两三个月”的数据。

这个数据明显是以己度人了,小瞧了索尼系的研发实力。

不过,顾骜却没有完全相信手下工程师的判断。

他更多考虑的是商业契机。

顾骜觉得,以盛田昭夫这种社交控的脾性,绝对不可能放弃圣诞档这个出货黄金季的——圣诞节是米国人一年里最大的电子消费品送礼狂潮,不然两年前雅达利也不至于在圣诞档之前狂推《外星人》了。

所以顾骜武断认为,盛田昭夫会强逼索尼研发部,有条件要加速,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加速,圣诞节前上市D50。

这就负负得正猜准了,而且是很合理的,并不是靠运气。

天鲲的CD随身听,在美国市场乃至曰本、欧洲市场,可以得到的先发优势,扩大到了4个半月左右。

也就是天鲲CD随身听上市后至少狂卖四个半月,竞争对手才会拿出同样定位的东西来抢生意。这前四个半月,完全是跑马圈地一样在空白市场上肆意驰骋。

目前天鲲的CD随身听出货量是15万台一个月,不过考虑到产能磨合后的逐渐上升、开学季流行趋势的扩散。

天鲲的营销团队一致认为,9月会迎来一波销量增长,然后能一直稳住,到圣诞季前再迎来第二波增长。

这两波都是可以在没有竞争对手的空白情况下舒舒服服吃掉的。

所以今年拿住80万台以上的铺货量是肯定能轻松做到的,属于躺在那儿什么都不用干。如果拼一拼,冲一冲100万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确实好卖,顾骜可以考虑让汉乐电子和富士康那边转产一条游戏机产线过来。

天鲲的家用游戏机是去年5月份上市的,如今在美国已经有15个月的市场铺货,在曰本也已经铺了10个月。

美国这边的累计市场存量已经达到了500万台,曰本100万台,其余欧洲市场全部加起来也有100万(都是靠索尼的渠道搭售卖出去的,顾骜自己无力铺设欧洲渠道,所以那边目前卖机器完全不赚钱,利润都成了索尼的渠道费。只有指望后续卖卡带赚点钱。)

另外香江、李家坡为代表的整个东南亚市场,加上几乎忽略不计的内地市场,累计还有几十万台的游戏机存量。

顾骜觉得,到今年春节过完为止、也就是截止到天鲲游戏机投放市场满20个月时,家用游戏机的全球存量能滚雪球滚到1000万台,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历史上任天堂的FC/NEC加起来,在全球市场累计出货也有四五千万之多,只不过这个数据是持续到80年代末、SFC即将出现时累计完成的,也就是从84年卖到90年,累计卖了这么多,折算下来大约每1年半完成1000万增量。

不过因为摩尔定律,电子设备的加权物价是逐步下降的,肯定是越到后来消费者觉得越便宜、卖得越多,所以这个曲线并不是平均增长,后段会有一个加速。

顾骜的天鲲做到20个月破1000万,已经非常不错了,比另一个时空的任天堂同期还要好。更何况因为顾骜的出现,本时空家用游戏机市场的竞争激烈度,一开始是比另一个世界强的——原本只有任天堂大战世嘉,顾骜出现后却变成了三方大战,还是顾骜废了不少手脚和斡旋,把世嘉打残后,连横合纵把世嘉弄出了圈子,实属不易。

在游戏机业绩如此稳健的情况下,略微拖一拖产能、向新起步的CD随身听倾斜一下,完全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这是一片新的蓝海,要赶快圈地。

……

铺开了CD随身听的市场后,顾骜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就是变现。

因为光靠卖CD机,着实是没什么赚头的。

在索尼的台式机CDP-101定价600美元的时候,天鲲的DISC-MAN裸机售价198,这是价格杀手级别的定价。

可以说,目前每月15~20万的出货,完全是靠“小型便携式就该是便宜货,很划算”这个深入人心的定位拿到的。

历史上索尼公司刚做D50随身听的时候,也是不赚钱的,出井伸之甚至是做好了“先亏一年多,等摩尔定律和工艺提升后降低成本,后面再慢慢赚”的打算。

顾骜现在卖CD机也是不赚钱的,只是占住“天鲲是世界上第一个做CD随身听”的这个江湖地位和名望,把品牌扩散出去。

如果今天天鲲是一家上市公司,那么这个数据就会非常好看:公司可以把销量、营业额这些数据都放到公司报表里,画饼告诉股民们“虽然现在没利润,但凭着目前的市场占有率百分比,过两年我们会有多赚,所以你们要提前买进股票等着两年后分红”。

这样一来,公司现在就能立刻收到因为两三年后预期大好带来的利益。

但天鲲还不是上市公司,哪怕是即将拆分的“天鲲音乐”都还没上呢。所以顾骜不甘心白等未来的利润预期,他决定现在就先制造点纯利润现金流。

他选择了把史育朱这个Y壶再拿出来用一用,去找环球唱片和华纳唱片谈判。

谈判的理由,当然是“贵公司都才刚刚介入CD唱片发行行业,难道不希望天鲲的CD随身听在销售时,搭售套餐里捆绑贵公司歌手的专辑么”?

众所周知,CD是82年出现的,虽然在CD出现之前,华纳和环球的音乐公司也已经叫“唱片公司”,但那时候它们指的“唱片”是黑胶唱片。

另外如果不讲究音质的话,它们也录磁带卖。

而CD唱片,本来就是83年开始,环球和华纳才逐步尝试的。因为技术专利授权拿的时候磕磕绊绊,它们的起步肯定是不如宝丽金这种技术标准第一方地位的公司快的。

也不如已经在跟索尼有媾合趋势的哥伦比亚唱片快。

顾骜之所以宁可让买方竞争激烈程度下降一些、少一家供应商竞争,也不去找哥伦比亚,就是因为想跟盛田昭夫保持更久的和睦,不想和索尼翻脸。

他知道哥伦比亚系已经是盛田昭夫的禁脔了,虽然历史上还要过一年才会被索尼正式收购,但既然划分了江湖地盘,那就遵守吧。

顾骜复制了索尼跟哥伦比亚目前合作的模式,找上环球和华纳,争取收个几个美元的好处费,帮忙捆绑套餐。

华纳和环球果然也是上钩的。

顾骜是目前低价CD播放器市场的唯一占领者,而第一次买CD机的消费者,是必然要顺手买几张CD回去听的,不然光有机器没有碟不是成摆设了么。

因此CD机搭售CD的转化率是非常恐怖的。

如果顾骜卖CD随身听的时候,让经销商出“迈克尔杰克逊套餐”、“麦当娜套餐”,拿几张这些歌手的CD做个优惠,愿意买单的消费者会非常多,还会觉得便民。

美国的音乐还是比较昂贵的,80年代初,一张新发行的黑胶唱片的售价都能有20~30美元——谁让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得好呢。

CD作为刚出现的新技术,暂时是卖得比黑胶还贵的,只有未来黑胶绝版了,才因为收藏和稀有而变得更值钱。

于是环球音乐甚至答应了顾骜“一台CD随身听搭售3张环球系的CD组成套餐,环球方面给每张碟5美元的渠道加盟费”。

华纳唱片给到了6美元。

这样的出价,环球和华纳卖这部分CD唱片时,基本上也处在不怎么赚钱的状态了,但他们想得也很透彻:CD音乐是才出现了一年多的新玩意儿,占住坑圈住地盘最重要,暂时赚不赚钱不重要。

天鲲不是上市公司,华纳和环球可是上市公司。天鲲画不了的远景预期饼,华纳和环球是可以画的。

这样一来,顾骜在机器不赚钱的情况下,硬生生靠搭售碟片的套餐,从唱片公司那里捞到了每台15~20美元的额外纯利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