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381章 一方霸业

重回80当大佬 第381章 一方霸业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夜歇斯底里后,第二天一早韩婷就告别了顾骜,形单影只回特区了。

她虽然很想抓紧顾骜留在国内的这最后几天,吃个够撑仨月不饿。

可她同样知道,“五月份把汉乐电子的产能扩充一个等级”,是比身体本能更重要的正事儿。她需要连轴转进入跑贷款、多方找咨询案、采购扩建批地皮的一系列工作中。

人生能有几回搏。

顾骜可是明明白白告诉她,是否占住这个窗口期,对于中国电子产业能否在游戏机产业上赢得对日货的绝对先手,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韩婷的三观不容许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掉链子。

回到特区的第一天,她上午先找了特区的有关部门,谋求新的工业用地,以及其他规划上的绿灯。

进入1983年,沙角工业区的几平方公里土地,其实已经被汉乐电子、富士康,乃至给他们做上下游配套的一些电子相关企业给塞满了。

最多还有一家特区本地的大型电视机厂“创维电子”——说句题外话,去年顾骜跟韩婷、郭台名说了要“引入活水、筹建第三方独立工艺设计公司和代工客户”后,创维电子这家特区本地的电视机厂,就成了他们的试验田。

郭台名也会谋求给创维做一些上游代工,证明他开给韩婷的价不是“杀熟价”。

鲁运达的工艺设计公司也会拿创维练练手,推销一下自己的工艺调线方案,证明自己方案的高效,不会怠惰坑韩婷。

所以,在沙角工业区扩张地皮并不容易。

幸好是韩婷要地,她的公司有优异的业绩明证,让开发区管委会非常乐意把一些好说话的配套搬出去,把现有厂房稍微改改就给韩婷用。并且临时下发文件确保挪出去的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一律不变。

甚至,最后还闹到了扩大沙角工业区区划面积的程度。

总之是一路绿灯。

中间也没有不开眼的人跳出来让韩婷装逼打脸,无须赘述。

除了厂房、地皮和政策之外,第二个大问题就是资金。

当天下午,韩婷就找了特区的工商银行,建行,对于提供人民币资金,这些银行都非常热心。

那么好的优质资产作为抵押,谁都愿意放钱的。

除了两大行之外,还有特区本地的一些政策信贷机构,指名道姓愿意为汉乐电子和富士康的扩张所需的土地、厂房部分价款提供融资。

也就是说,韩婷只要额外抵押一丁点设备、而主要靠她即将吃进的厂房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就能拿到那些厂房和土地使用权,占用的设备抵押比后世买房首付比例还低。

不过,这在83年也是比较常见的社会现象,因为买地的钱本来就该是财政收进的,地方政策性融资机构,对于优质企业主在本地房/地上投入的专款,都非常乐于提供融资。

而这些特区本地的政策信用社,其实就是四年后的“深发展”的一部分——1987年,“特区发展银行”就是在特区21家政策信用社的基础上,政府统筹合办产生的。

只不过,如今跟韩婷发生业务关系、成为韩婷债主的,只是后世深发展21家分舵里的其中4家,都位于罗胡区、沙角开发区。

土地厂房和基建资金的融资好说,不过到了设备采购预算部分,韩婷找了工商和建行,还是没有办法。

因为83年你想采购先进的SMT设备,有人民币贷款是不顶用的,你得有外汇。没有美元的话,日元也行——因为最先进的SMT供应商都是曰本企业。

特区的工行分行,对于韩婷的态度属于人民币随便贷、只要有优质资产抵押。

但如果想贷美元,再优质也没用,因为工行自己也没那么多美元配额。

韩婷最后思前想后,只能再去找中信信托,再融一笔外汇信托债——这一点倒是不难想到,因为汉乐电子起家的时候,就是作为中信信托的日元债融资样板工程操作的。

后来,还是韩婷在顾骜的支持下,慢慢MBO回来的。

如今,只不过是再发一次,只不过不是以股权融资形式,而是纯债权融资形式——也就是说,不仅中信与外资财团之间是高利息的企业债关系,中信与汉乐电子之间也是企业债。(80年那次,只是中信跟日资之间是企业债关系,但中信跟汉乐之间是持股关系)

韩婷轻车熟路找到三年前跟顾骜合作过的杨部长,咨询了一下条件。对方还是愿意再做的。

只不过听说不愿意股权合作,而是“转股债”模式(也就是用股权作为抵押,还不上了的时候才允许把债权转为股权),这个条件让中信方面的想象空间小了很多,相对应的,要的抵押比例和债券利息都要调高很多。

韩婷打听到的价格,是三年期转股债,年息15%;两年期转股债,年息13.5%——80年代,利息本来就是很高的,国内存款利息都能有10%几。外国的外币存贷利息虽然低,可定向发企业债尤其是转股债时,也得再加码一层。

15%的利率,如果是在高增长、轻资产的科技行业风险投资,那也就罢了。搞实业的话,如果订单一旦吃不饱,还是有点危险的。

韩婷打听清楚之后,没了主心骨,又找顾骜远程电话问了一下。

顾骜听说韩婷打算通过中信发行外资企业债,心中一动,非常坚定地告诫:

“利息你自己去谈,我觉得问题不大,我会给你源源不断的订单,确保资金链良性运转的。你只要注意,一定要坚持让中信发行美元债,不要日元债了。如果实在钱不够,明年我帮你周转也行,你只要撑过今年一年——

我其实不差钱,但今年我有太多的钱套在温哥华,明年解套出来之后,我可以帮你提前赎回的,大不了我再次炒债炒成汉乐的股东呗,我还会不帮你么。”

韩婷听了非常诧异:“为什么一定要美元债?别的用途的资金,美元或许比日元方便点,但是电子业高精尖生产设备,都是曰本人卖的,日元美元一样啊,发日元债其他条件还优惠一丁点呢。”

顾骜当然知道为什么,可他没法解释——因为不用两年,曰本人就要中美国人的广场协议的招了呀,到时候日元会大幅升值,甚至第一年就暴涨30%。

如果发行日元信托债,现在接的是日元结算,将来还的时候也要日元结算,日元升30%不就相当于凭空多还30%么!

这还仅仅是一年,要是一下子还不上,多拖个三四年,日元直接就翻倍了!

如今这两年,日元对美元还是在240~280兑1美元之间波动,到88年之后,就是120几日元兑1美元了,后来也再没降下来过。

不过,这种神棍的话不好说,所以顾骜只能装作是自己分析的,或者有别的渠道。

“韩老师,您还不信我么?我的导师可是基辛格,美国人跟曰本人之间有什么外交博弈、经贸谈判,我多多少少有点风声的。这两年曰本对美国贸易顺差那么大,连李根总统前阵子提出‘星球大战计划’、画饼美国复兴方案时,都说了这个问题。

他们肯定会谋求场外施压逼迫日元升值的。我不知道力度有多大,什么时候会发生,但大趋势不会错。所以,借美元稳一点。我们不但要自己借美元,将来有闲钱了,可以考虑动用游资提前赎回一些中信其他信托项目上发过的日元债,或者转成美元债。算了,这些都是后话了,等你上半年把扩产的事儿忙完,我们再慢慢谈。”

被韩婷提醒,电话另一头的顾骜就想到了当初中信信托为仪正化纤一期、宝钢一期各自融的300多亿日元信托债。以仪正化纤和宝钢的回本速度,这些信托债肯定是五六年都铁定还不清的,能十年八年还清就很好了。

而且,如今仪正化纤、宝钢等项目还有二期工程上马了,又要借日元债买曰本设备。

顾骜心算了一下,光他曾经作为“样板工程”示范带动的几个用到中信信托日元债的大项目,到85年后还欠着未还的,就得有1000多亿日元。

这还没算中信其他没进入他视线的日债项目,以及中信以外其他信托公司(虽然85年以前,国内除了中信也没什么大外汇信托公司了,其他跟中信比都是小菜)

1000多亿日元,如今也就值5亿美元左右,广场协议后拖到88年,就翻倍成10亿美元了。

顾骜并非喜欢金融炒汇来快钱的人,但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身边朋友、同事借的日元债务凭空翻上一倍。

如果到时候自己有闲钱可以调头,与其让曰本财阀赚这个差价,还不如他自己赚大头、剩下的小头就算是中信少亏的部分。

至于具体操作模式么,无非是顾骜先买入1000多亿日元、把这些信托债“提前还贷”还给曰本人,等日元涨了,顾骜再问中信收1000多亿日元(考虑到中信后台这么硬,估计不会按实日元涨了之后的实价如数还给顾骜,但让顾骜赚一半还是应该的。)

韩婷听顾骜说得那么有鼻子有眼,还端出了他在美国的消息源,当然不疑有他,于是转头就跟中信的人联络,表示这次只融美元的转股债,日元的碰都不碰。

“杨部长,我说得很清楚了,要么就想办法帮我借美元,要么就不找你们了,日元我是绝对不借的!”韩婷的措辞非常强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