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325章 有眼不识泰山

重回80当大佬 第325章 有眼不识泰山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次日一早,仇清派了越野的吉普车,接了顾骜和萧穗,还有重回故地怀旧的顾敏,一起去萧县和会稽实地考察。

随行的还有省里旅游部门下来协调的一名许科长、乃至负责融资的建行钱塘支行一位胡副行长。

因为顾骜走上层路线的批文已经到了,外资的项目公司也注好了,实打实注资一千万美金,验过资的。虽然这一千万美金并没有说一定要在本地和本项目上花完,但就看地方上如何配合、投资环境怎么样了。

所以地方上才那么积极。

建行支行的胡行长,此行来之前已经跟领导通过气了:要是能把一千万美金的外资全部留下,就算给项目批2亿人民币的低息贷款做配套,都是没问题的。

因为下乡的路况不好,吉普车连40公里的时速都开不到,从钱塘市区出发,开了2个小时,才到萧县与临市的县界。

一路上都是连片的农田,以及刚过江时的围垦沙洲,直到前面渐渐丘陵起伏,山势渐起,远看估摸着总有两三百米高。

“顾生,前面就是会稽山,没有盘山路真开不上去了,只有人踩出来的土路,要不就这儿停下走走吧?外资电影公司要造仿圆明园的景,总不能造到山里去吧?要不就这儿了。”

开路的同志如此回报,顾骜点了头,车队在山前最后一个镇子上停下歇息。

没想到刚进镇子就被迎接的人截住了,地方上居然是县长提前得到了消息、亲自过来这迎接考察团。

“顾生,这位是萧县的宋县长。”仇清人面比较熟,立刻给顾骜介绍。

“辛苦宋县长了。”顾骜简单客气了一句。

“哪里哪里,我们都知道顾生的来头,老哥爽快人,就不跟顾生来虚的了,我也知道你停薪留职之前,级别就已经不在我和仇局之下了。”宋县长双手粗糙,看样子是贫苦出身,也不太懂官场客套,说话很是直来直去,还一直握着顾骜的手狠狠乱晃。

80年代初,这样的乡土县官还是不少的,都是本乡本土基层慢慢赶上来的。中国素有地、市以上主官要异地任用的不成文规定,但是到了县一级,就不管这些了。

所以有些县官爬到位之后,年纪也不小了,就不想着再上一步,只指望着在本乡做到退休,势力盘根错节。真给他们升官了,要去千里之外的异乡,他们反而不乐意。

不过顾骜倒是乐于跟这样的人打交道。

“听口音宋县长也是本地人了?我也是钱塘本地的,以后多多关照。”顾骜赏脸恭维一句,就此打住。至于其他镇长什么的,他就招呼都懒得一一打了,每个点个头就好。

宋县长本来想先留市里省里来的人一起用餐、中午休息一下再考察,不过被顾骜拒绝了:

“天太热了,趁着上午还算凉快,上去看看吧。宋县长能介绍一下这附近的名胜和地理区位么。咱电影公司投资拍摄基地,还是要看周边天然的旅游业资源潜力的。”

如今是八月下旬,天气还是非常炎热的,吉普车也没空调,全靠开着车窗,行驶的时候风大降温。

宋县长倒也从善如流,当下亲自带着顾骜等一行人爬山,还请了几个熟悉路的山民当向导。

别看宋县长已经50岁年纪,爬山居然不比顾骜这种20岁的年轻人慢,一边健步如飞爬上山顶,一边还指指点点介绍:

“咱这儿已经是萧县最东南了,呐,爬上这道山脊,山东面就是会稽的山阴,山南面就是诸县。

要说太近的风景名胜,倒是真没有。王羲之的兰亭,要从这儿往东翻十里山路到山阴。不过山路难走,还不如从刚才镇上沿着若耶溪的河谷、先往南到诸县的店口镇,再一路沿溪向东,好走一些。”

顾骜目光顺着宋县长的指引,凭高观望了一下。十里地说远有点远,但在山上居高临下,还是一眼就能看清的。

他正在思忖,一旁跟着他来怀旧的姐姐顾敏插话了:“宋县长,据我所知,兰亭附近不是还有越王陵和宋六陵的遗址么?那儿名胜也不少,你怎么不介绍?”

宋县长刚才听仇清介绍的时候,并未彻底了解顾敏身份,还以为她就是以省里计委的一名科长身份来陪同考察的。

毕竟,计委就相当于后来的发改委,而且人家还负责经济计划、可以规划地方上的产业发展布局。所以顾敏哪怕是为了公事身份而来,也是绝对说得通的。

此刻,见顾敏开口质疑了,仇清才拉着宋县长轻声多解释了一句:“顾科长也不光是为了工作来的,她是顾生的姐姐。”

宋县长恍然大悟,心说顾家在本地的势力还真是盘根错节。

就算弟弟在外交部门不干了,停薪留职下海,还有个姐姐在省里的经济规划部门呢。

人比人比死人啊。

不过,对于顾敏的问题,他还是露出了几丝羞愧的神色:“顾科长有所不知,那个越王陵和宋六陵景点,我们老一辈的人都是知道的,但如今真没了,都没了十几年了,现在那儿是红星茶场……

这事儿说来也是因果报应呐,我知道,邻县原先有个叫王平山的,本来也没什么,是穷苦出身,本来只是个当地的村支书。但是那十年里,也是猪油蒙了心,想干大事闹腾立功往上爬。就带着人把那些地方先斩后奏‘除旧迎新’了。

那时候时局也乱,他这么搞倒是有人赏识,还说他破旧垦荒,从村支书爬到了国营茶场的场长,相当于公社枢机级别,最风光的时候,手下管着近千号周边几市下乡来的知青呢。

后来听说他勾结曰本人、卖古物、还玩弄权术,拿手上的指标中饱私囊……最后报应来了,五年前几个案子都发了,一家父子俩都被枪毙,算是绝户了。当时我也才副县级,刚从公社上来没多久,所以有印象。”

宋县长还在那儿卖弄见闻,然而顾骜和顾敏听了,却是忍不住暗暗好笑。

“不用介绍那么细,其实我也知道,因为七年前我就是那儿插队的知青。”顾敏叹息着打断。

“王平山卖文物的案子,是我掀的盖子,他一家也算是死在我手上吧。”顾骜也当仁不让地认领了。

不过他只提卖文物,没提王峰想对女知青如何如何的事儿。

然而宋县长一听,立刻就串联起来了:当年王平山的儿子,据说最后是一脚踢到铁板上,想对一个有来头的女知青无礼未遂,激怒了省里,才彻底揭发出来的。

看来,那个不可侵犯的女知青,就是顾科长了……

人家这是一手有大把的美元,一手直接拿着冲锋枪了。

才几年功夫,就鸟枪换炮了。

顾骜不等宋县长感慨,对仇清发问:“仇哥,这次咱的项目,要是想借机在山阴也承包几块地皮,但暂时不是影城项目,只是搞公益性质的博物馆什么的,那边地方上肯批么?

你也知道,搞旅游文化产业,最需要的是配套,配套好了,值得看的资源多了,产业园本身才搞得起来。不然光有一个影城,拉动效应不够啊。”

仇清立刻就明白了:“你是想把红星茶场重新铲了、恢复成宋六陵的仿古建筑?然后再出钱盖个博物馆?可以倒是可以,不过文物都散落十几年了,恐怕找不回多少。而且博物馆赚不到钱。门票那点收益能回本就很不错了。”

“也不光是为了回本,更重要是产业园区的文化底蕴和引流。另外嘛,也算是买个安心。圆明园毕竟是北方族群建的,现在投文化有关部门所好,起步阶段拍个《末代皇帝》那也是没办法。但是咱汉人图个安心,把宋六陵也修复一下,算是积德买个安心了。”

顾骜可不想后世被皇汉们骂成满遗,事实上满遗跟他一毛钱关心都没有。只是时代背景如此,他要成功就必须借势。

而且,有钱人也可以做慈善的嘛,他真要盖博物馆,最后博物馆可以是私人、公益目的的,但宋六陵修好后肯定是属于国家的保护单位,这种慈善历史上也不是没人做。

这么做还有点好处,就是可以为他的下海行为找到更好的解释——因为喜欢收藏和保护历史而下海成为富商的例子,在开放史上是有的。

比如顾骜后世看矮大紧的《晓说》脱口秀,就访谈过一位民企业主,人家是90年代在蜀省的地级市、五粮液市做到常务副职、而且马上就要升正职市长的时候,急流勇退的。

当时人家做到常务副市,也才30多岁年纪,仕途前景不比如今的顾骜差太多。但就在升市长之前一阵子,有朋友善意提醒那人:

你就要当一把手了,而且你当常务副的时候,就正赶上旧城改造大拆迁、手上握着全市批地皮的权力。但你的兴趣爱好众所周知,是‘喜欢收藏’。市长大人喜欢收藏,让地产开发商知道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呐。

那人幡然悔悟,立刻市长不做了,当年就下海自己开了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然后专心搜集近代史文物,后来捐建了几十个近代史博物馆。

顾骜借鉴了这个还未发生的例子,明显也发现了其中好处:如果他把自己扮演得好收藏、爱保护古文化,那么将来辞官时的长远社会口碑也会好不少。

至少那些攻击他“纯粹是因为钻到钱眼里、贪财不想为国家做贡献,所以有官都不做”的人,会因此被打脸闭嘴。

花点小钱,把名声经营好,何乐而不为呢。

仇清大致能理解顾骜的打算:“行,那会稽那边,我帮你去说,你先跟着宋县长考察本县的园区选址吧。这边先定下来,才好给旁边人眼红的机会,容易说服。”

“那就拜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