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264章 钱不是越多越好

重回80当大佬 第264章 钱不是越多越好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顾骜虽然不熟悉大多数快消品行业(包括饮料)的经营,但两辈子活下来,一个基本的商业常识还是有的:

这些行业最值钱的无形资产,就是一个牌子。至于技术含量,那是真没多少。

专利在这里构筑不起什么护城河,以商业秘密形态存在的“绝密配方”也没什么卵用。

别信那些“可口可乐是靠锁在亚特兰大总部最绝密保险柜里的配方才那么牛逼”的智障地摊咨询。

随便一家档次十亿美元以上级别的饮料企业,化验一下,高仿个98%相似度、确保消费者味觉察觉不出区别来,其实很轻松。

别人之所以抄不了那种成功,完全是因为可口可乐的牌子深入人心,再加上可乐的利润率也不是非常暴利。需要那么大的规模、市场容量、多年磨合出来的成本管理质量控制,才能撑住这个毛利率。既然别人抄得规模不够大就没赚头,不如放弃,改作差异化市场。

顾骜这个外行都能看清“品牌是唯一有效的护城河”,业内人肯定更加能看清。

所以顾骜知道,“把所有商标品牌的所有权权益统统捏在自己手上、只是把使用权授权给别人”,那这门生意肯定是做不下去的。

别人不会卖力帮你推广,都怕权责不明,最后到期了为人作嫁打白工。

就像历史上,当王老吉和加多宝还是一家的时候,陈红道要不是把王老吉的商标一直控制住,他才不会每年几亿几亿地砸广告费宣传这个牌子呢。无非是因为这个案子涉及到一方是国企,所以跟陈签约的国企方面负责人被抓了之后,国家能追诉合同无效……

具体不多说了。

一言以蔽之,顾骜如果不把牌子的某一部分、让合作者毫无后顾之忧地彻底掌控。那么他也会像一开始就捏着王老吉不放的一方那样,从头就被孤立成孤家寡人,所有广告都要自己掏钱打。

……

“好吧,我理解你把东南亚各国的‘红牛’权益留给许书标的决策,就当是换取他接受注资、合用配方、共同研发浓缩糖浆 灌装厂模式所需的生产技术。

既然在中国市场的宣传,是你的重要谈判条件之一,那我辛苦一下,回程的时候先飞一下曼谷好了。跟许先生敲定一下合作意向,然后再把宣传片在国内放出来,免得浪费一个筹码。”

韩婷理解了顾骜的饮料品牌布局考虑后,也非常麻利地做出了安排。

她只是想象力没那么丰富,执行起来还是很利索的。

两人聊到这儿,肉骨茶也都吃完了,韩婷自然而然把外卖塑料盒收拾好,还摁铃让服务员倒掉。

韩婷倒了杯水漱漱口,然后端着杯子继续下一个话题。

“还是说说你一开始提到的大前提吧——你为什么会觉得,红牛这个牌子所代表的文化传媒价值,未来会越来越值钱呢?

你说‘红牛代表了赌命、冒险博出名的群体’,这类人在我看来就是吃饱了没事干的浪费生命者,我不觉得这种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吸引这些人的运动赛事、文娱作品,未来应该也不会有大前途吧。”

刚才在扫盲的时候,顾骜大致解释过“红牛代表了冒险赌命”是怎么回事。

他解释的说辞,无非是把他后世看到的“红牛最适合代言极限运动、冒险挑战”等现象,用一个朦胧的推演预言说了一下。

但是,1982年的国人,显然无法理解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吃饱了撑着找死的人。这个时代也没有“我终于知道外国为什么人口少了”之类的口头禅。

文化差异太远了。

顾骜闲着没事,就不吝给韩婷深入解读一下。

“你要这么想问题:最近十几年来,世界范围内,其实生产力爆炸式发展是很明显的。如今我国都开放了四年了,形势那么好,我毫不怀疑,未来30年的社会,全球会从一个匮乏的时代,转向一个富足和相对过剩的时代——你没听错,我说的‘相对过剩’,就是Marx说的那个‘相对过剩’。

而可口可乐这样的品牌,代言的是‘廉价美味带来的幸福感’。红牛代言的,是‘你比别人强’带来的幸福感。前者是人和自然的对抗,后者是人和人的对抗。

吃饱喝足的人容易空虚,再想感受到快感,就只有与别人不同,被别人羡慕,在被人面前装逼。物质越富足,空虚的人就越多。”

顾骜说到这里,神思恍惚有些穿越时空,想到了后世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内心忍不住感慨。

他的表情落在韩婷眼里,也引起了微微的共鸣,虽然韩婷的见识还不足以真正理解。

神游之后,顾骜发散性地叹息:“有时候我在想,如果从国民‘幸福指数’来看,未来15~20年,或许是全民综合幸福度最高的时代了。再往后,人民虽然更有钱、物质更丰富,但说不定总体国民幸福感会下降,人与人之间关系更紧张、戾气大增。

其实,我很不希望红牛代言的‘让空虚痛苦的人赌命求关注、寻找存在感’文化大行其道,但天道趋势摆在那儿,谁也违抗不了。”

“为什么?为什么你会觉得将来更有钱了反而不幸福?”韩婷放下了杯子,郑重地问。

顾骜耸耸肩,无奈哂笑:“我在美国念书时,学到了很多课外常识:人类的大脑,其实很贱的,它终究只是一个被生物进化学所奴役的器官罢了。自然界为了让人类不断奋进,千万年来早已让大脑进化成了‘物质享受升级后很快就能适应’的机制。

也就是说,比如一个美国人,今年赚1000美元月薪,明年涨到1500,他可能刚涨薪的前半年,会稍微喜悦一下,沉浸在幸福中。可最多半年后,他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大脑的保护机制,导致垂体不会再为‘我加薪到1500’这个理由而继续分泌多巴胺了。

再过几年,他涨到月薪2000/3000的时候,每次暴涨后半年,依然会分泌多巴胺,再往后就习惯了,概莫能外。

同样的,一个没吃饱饭的人刚刚吃饱后前半年,他会开心,下一次他就要偶尔能吃肉时,才能开心半年,再下次要到敞开不限量吃肉时才开心半年……在确保活下去后,每一个新增物质享受的增量,只能让你的垂体为之分泌半年多巴胺,然后就习惯了。

存量不重要,增量才重要,没有增量时,月薪5千美元的美国人跟月薪5万美元的美国人,其实物质上活得一样痛苦——当然,这一切,都是以多巴胺分泌量为衡量标准。

如果仅仅是上述的机制在起作用,那么小康实现后,有钱最多是跟没钱一样幸福,至少不会痛苦。可事实是,人一旦满足小康闲下来之后,他的注意力就会多到无处安放。

一个没吃饱饭的人,是没精力去关注他身边的人、有几成比他穷有几成比他富的,也就没空被攀比所苦。他的大脑被饿麻木了。可是一旦吃饱了,她就会找事儿,希望被人关注,希望发现自己在社会上并未处于底层,那么矛盾就来了,戾气也大增。

所以从多巴胺的角度来衡量,其实一个最和谐的社会,大约是80%的把精力花完后,能吃饱穿暖,没有剩余精力去嫉妒别人并且生出怨愤。16%的人能吃饱肉、有电视看,然后每当脑子空下来时,就能想起自己是世界的前20%,并心生优越感。

3.5%的人当富豪,不但锦衣玉食,还能买奢侈品,在那16%吃饱肉有闲暇的人面前偶尔显摆一下。最后0.5%的顶层超级精英,则脱离了一切低级趣味,他们钱多得视钱财如粪土,只想改造世界、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美国人的脑神经科学家早就研究过了,人类只要发现自己处在所能观察到的环境内、前两成的位置,他们就多半会心生满足,分泌多巴胺。

对于穷人而言,闲下来的时候最好就是适当消遣一下体育运动、或者打打牌,把精力耗散掉就够了。如果更闲,他们就会想起自己有多穷,这虽然会刺激他们奋斗,却也会带来痛苦、多巴胺分泌量的压抑。”

顾骜前世来自于过度分享的互联网时代,他虽然赚的是这个钱,却不代表他认同那玩意儿的好处。

他深知很多时候无知等于幸福。90年代末社会的戾气之所以没有2010年代浓重,并不是90年代末的人物质生活好,而是他们没有那么多诱因提醒他们想起自己有多穷。

“原来,美国、曰本这些国家,都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按你的说法,他们的社会戾气那么重,极端的人那么多,都是被大众传媒的过度挑拨攀比导致的?”

“很残酷?但真相就是这样。如果有一天让中国人民吃得太饱后,他们迟早也会想方设法变着法儿作的。只要我们还是人类,我们也都是多巴胺的奴隶罢了。有识之士们,充其量不过是比常人更能提醒自己警惕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