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172章 一园两制

重回80当大佬 第172章 一园两制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凭良心说,顾骜是干大事儿的人。

所以他跟马风那种真心想过一把娱乐圈瘾的存在完全不一样。

谁让他帅呢,不屑于在荧幕上露脸取悦他人呢。

至今为止,他逼不得已赚娱乐圈那种捞逼格的钱,都是事出有因的——拍《沪江滩》,是为了给他当初试水窃取技术机密打掩护。

至于《终结者》,则更是立意拔高了一层,是当时为了牵动美国的导演/演员工会,甚至是为了引发美国舆论对于“人机互动环境下全自动机器人技术”的抵触,为一个大产业的转移造势。

而《少林寺》理论上跟顾骜完全没关系,他也没在里面占利益。

对顾骜而言,这只是一个给李联杰和袁指导顺便练手磨合的新手村,压根儿没指望新手村里打出什么装备来。赞助的武术指导费也不过是首充新手升级大礼包。

娱乐圈那点事儿,至少得是上升到利国利民层面的国家大事,才配被顾骜操心。

普通戏子和导演赚的那点钱,人家“真.上流社会”看不上。

所以,仇局长几次电话里盛意拳拳,他都以繁忙为由推掉了。

不过,对方既然如此客气,都殷勤到这份儿上了。不费时间金钱地点拨点拨,提供点石成金的咨询意见,顾骜还是不吝惜的。

就当卖个人情,为故乡做点慈善贡献好了。不谈钱,俗。

……

顾骜敲定了与仇局长沟通的基调,便娓娓道来地劝说:

“仇局长,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不同情况,不能盲目照搬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我个人认为,如今拍摄一点钱塘背景的传统文化影视作品,拉动效果并不明显。

不信你可以想想,从你查到的这半年来,庐山、沪江等地的旅游业增加值,主要是如何构成的我们来分析分析。”

听顾骜说得很严肃,仇清也冷静了一些。

他确实没有精细算过里面的构成分解,只是觉得相邻的沪市赣省都干得不错,赶上了国家开放后首批旅游业腾飞,他心里急。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因为1980年的官员,搞经济建设确实只有一腔热血,缺乏专业。

他绞尽脑汁回忆了一下他去开有关会议时看到的表彰报表,说道:“今年下半年,江州市的旅游业总收入,比去年同期涨了三倍半,其中主要是依靠门票收入暴涨了六倍——

《庐山恋》的电影播出之后,全国反响都很大,年轻人不光要看风景,还幻想着那里能遇到有钱的华侨,邂逅外国人。南洋华侨归国,听说那里有很多年轻漂亮的女同志那个……不太好说,也都动了念头,那都是真金白银拿林吉特和印尼盾买票的……”

顾骜听了,也是心里觉得阵阵悲哀。

国门初开,国民不仅觉得美国日本是发达得跟天上一样,连印尼马来菲律宾,在时人眼中也是“发达的资本注意国家”。尤其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有钱人都是华裔,所以“南洋华侨”这个词当时在内地充满了无限想象力。

仇清提到庐山旅游部门能靠门票创印尼盾外汇时,眼神里那种热切的羡慕,顾骜是完全看得见的。

(注:印尼货币的官方称谓应该是“卢比”,因为他们觉得“盾”是从荷兰殖民者那儿继承过来的名词。但当地华人因为一直是经济统治阶级,所以说汉语时依然普遍用“盾”)

一直到97年东南亚被索罗斯掀掉之后,中国人才彻底觉得自己至少比菲马印发达了。

顾骜为了点醒对方,不由当头棒喝地打断:“你也别羡慕江州人,我就问你——你觉得,靠影视宣传,让南洋华侨来西湖旅游,收门票,这种成功可以复制么?”

“怎么不能复制?只要电影拍的好……”仇清不明就里。

顾骜抬手制止:“别想当然——你要搞清楚,电影的宣传,品牌传达非常重要,《庐山恋》宣传的就是庐山这个整体概念,进去之后一张票,一站式搞定。就算最后没有艳遇,那种沉浸式的美景体验,也让游客值回票价了。

可你西湖怎么搞?这是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景点,你能做到把环湖十景公园全部打通、只收一次门票么?如果你要一个景一个景那么小家子气的收门票,游客的流畅体验、沉浸式氛围怎么办?还是说你准备让拍电视剧的人,把所有卖门票的景点统统报菜名一样强行植入一遍?”

顾骜几句话,就把对方反问得哑口无言。

仇清尴尬了几秒,连忙推了一下身边的那两个女下属科长:“愣着干嘛,还不把顾处长的金玉良言都记录下来!”

邱雪和郑霞连忙放下伺候人的角色,恢复到基层公务员开会的状态。一边写,一边暗忖:“这顾处长真是深不可测,都毫无准备,被局长逮了个机会求事儿,都能说出那么多门道来,真是信手拈来啊……”

其实吧,这也不怪顾骜信手拈来,只是他两世为人,在钱塘住了这么多年,一草一木都太熟了。本市后来的旅游业发展趋势,哪些是正道,哪些是弯路,他喝水吃饭的时候都知道得七七八八,所以完全不用准备,一说就是一堆。

换句话说,你就是找个后世穿越来的普通市民,再没文化,好歹也知道“把西湖边公园门票全部取缔、然后发展收费服务和购物才是王道”这个死记硬背的答案。

顾骜有见识,无非是对其中原理了解更透彻一些。

仇清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然后为难地说:“这可不好办啊,要是真把西湖十景的公园打通,只收一次门票,那门票价格起码比平时单个公园提高三五倍吧,不然岂不是亏了。

还有,景区周边有至少十万本地居民,公园扩大打通,岂不是把那些民居都圈进去了?难道要给里面的住户发免票的通行证?这样又有可能导致居民跟外地游客合谋,违规租借通行证逃票……”

仇清的自言自语,真是一听就很有时代特色。遇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寻找新增行政审批手段来解决——遇到麻烦,就想办法立个规章,多要几种介绍信。

恨不得证明“尼玛是尼玛”。

顾骜听了,免不了正色劝诫:“仇局长!不是我说你,这个思路就走到死胡同里了。发展经济不是你这么搞的,靠增加介绍信、那是官僚注意作风!要解放思想!”

仇清一惊,意识到对方更有能耐,倒也虚心认错:“顾处长是见过大世面的,是我想差了,那,要不咱就学习沪江同行的先进经验?

可他们完全不是收门票的模式,黄浦江边一个收费景点都没有,都是吸引外国人来购物创汇的呀。人家有十里洋场的历史基础,咱学不了啊。你总不能让我把西湖边全部放开了免费吧,卖纪念品根本赚不回来的,陈市长非撤了我的职不可。”

景区打通免费、从此不收门票,长久来看当然是有利的。

不过顾骜也知道,眼下确实不是实施的时机。

就跟1980年代搞不了农家乐,一个道理。

要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并非超前就是好的。

前世的顾骜是85后,所以并不知道80年代早期,钱塘是怎么个德行。如今亲自经历了数年,对旅游业基础的恶化是深有体会的。

因为西湖是“三面环山一面城”的格局,湖东岸是市区。

而闭关锁国时代没有旅游业,所以从涌金门往北、武林门以南,整个后世一公园到六公园、少年宫之间,黑压压一片都是违章建筑。

最夸张的甚至还有造纸厂临湖修筑、直接把工业废水往西湖里排。

所谓西湖十景的公园,只在湖的南北西三侧,湖东就是杂乱的违建群。所以八年前尼克松来的时候,必须车队直奔花港观鱼和净慈禅寺因为只有转到湖南面,才有景点,东边都是破烂。

这才有了历史书上尼克松总统那句“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也可以翻译为“古朴的城市”,尼克松这句话有争议)

而这一切,历史上其实要到1983年,外调过来的厉市长,在胡总枢机的力挺下,才得以解决——把所有湖东岸的违章建筑统统拆掉,占地的全部拆迁,改建了七个免费公园和少年宫。后来钱塘的旅游业才算真正第一次起飞。

而湖的另外三侧,虽然没有民间违建,但乱占地也不少,都是各大疗养院,甚至空疗之类级别非常高、连大军区都管不了,是中央级别的军兵种总院。这一切,要到1984年,伟人亲自主持完“百万CAI军”,才彻底清退出来。

仇清如今求上顾骜,完全是有点超前的,属于手上都没硬货底牌,盲目羡慕江州和沪江的同行。

他想办的事儿,等个两年,才比较稳妥。

并不想非太多力改变政治史的顾骜,也只能对此有限地支招:

“全面废除门票,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我给你支个招,你可以打申请试点起来,阻力应该会比较小:你就申请,西湖十景门票,凭外国护照免费参观。

但是要外商承包景区内的外汇商店,为他们提供只使用外汇券的高价纪念品和餐饮、交通、按摩这些,把外国人少花的门票钱几倍赚回来。这就相当于双轨制,赚中国人钱还用老办法,赚外国人钱用新办法。

至于承包方式,你可以采用招投标,按上一年景区门票的外汇收入作为基数,乘以一定增长率,作为承包费,让承包外商来竞标。

承包期也不用太长,你先给个三年经营权好了。我相信会有千金市骨的外商来这么干的。三年后,如果确实有利可图,政策也更加明朗了,你再租金涨价好了嘛。等你把基础打好了,我当然会帮你拍宣传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