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80当大佬 > 第15章 美女作家

重回80当大佬 第15章 美女作家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5 19:26: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顾骜一行人出了火车站,直接打了辆出租车,在密密麻麻的出站人群羡慕的眼光中绝尘而去。起步价4元,相比于这个时代的物价,绝对是奢侈消费了。

没有看错,就是出租车。79年的沪江,是国内仅有三座有正规出租车的城市之一。

“真舍得花钱,五斤猪肉的钱呢,就拿来赶个路。”

“换我宁可一毛五挤公交车,省下钱给两斤肉吃就满足了。”

无数消费观有代差的外地游客,纷纷如是点评。

出租车的型号,是本地汽车厂生产的沪江牌。三四万块的车价,比30年后的低端车也便宜不了几倍。起步价再低,就连车子的折旧都收不回来了——这也是当时农业国家的物价特色。

好在没有电子打表器,而且理论上一个起步价就能开5公里。即使稍微超出点儿,师傅也不会要你加钱,因为所有票据都是定额手撕的,不然没法做帐。

路上也绝对没人敢管超载,似乎都默认了坐出租的人就该有特权——顾骜一行一共五个人,差一个座位。然后闻莺就很自觉的坐在马风大腿上,好让同样坐后排的顾敏和杨信宽敞些。

司机陈师傅是个眼睛挺贼的老江湖,顾骜的衣着如此出众,自然一眼就看出他才是一行人的首脑。

顾骜这次出国上上下下的行头都是在伊拉克的时候侯赛因总统送的,光那套法国设计师定做的清凉款夏季西装,就要2000美元,即使是此刻穿在身上的衬衫,也要上百美元。

也幸亏国内不懂奢侈品行情,所以当时按国内成衣的价值判断,这才允许顾骜收礼。

80年代初,欧美发达国家的物价水平,大致比几十年后低3倍,如果是奢侈品,则要低五六倍。之所以如此,也是“乱世黄金盛世珠宝”的价值观使然。

如今苏联还没亡国呢,仅此一项就足以让全世界人民对“核大战/世界末日”的风险高估很多倍,也就在资产配置方面更倾向于无论治乱都有用处的稳健风格。

全球文物和珠宝、定制奢侈品的价格,在苏联灭亡后都会有一波狂涨。

(如今连美国的房价都炒不起来,因为不动产是最害怕战争的,不能带了跑。75年到95年,美国房价平均只涨了20%,96年到06年翻了一倍,然后次贷危机。)

……

“小同志,你是考上复旦了?大学生像你这样的可不多,不会是归侨子女吧。”陈师傅小心谨慎地搭讪,很想挖掘些回头跟同事吹嘘见闻的资本。

隔壁车队的老汪上星期就接了个来考察的港商,结果吹了好几天,嘴里转述的那些港商穿的名牌,就让陈师傅觉得“老汪真是有见识”。

“不是。”顾骜根本懒得搭理,两个字就终结了聊天。

“不是什么?不是复旦学生,还是不是华侨?”为了吹嘘的谈资,陈师傅依然不依不饶,反正开车也很无聊。

“都不是——我都大三了,外交学院的,去复旦看个老同学。”顾骜想要清静,就一次性说完了。

“您穿的看起来好有档次,是金利来吧?还是鳄鱼?”陈师傅很是好奇。

金利来和鳄鱼,都是陈师傅上星期听老汪吹牛时提到的牌子,然后回家他就记在了小本本上,以为这就是外面世界的顶级牌面了。

至于鳄鱼还分香江鳄和法国鳄这种细节,他们当然不知道了。

“都不是,没牌子。”

陈师傅不信了,话痨一样挖掘:“看上去很档次,怎会没牌子?国内裁缝做不出这样吧。”

“法国裁缝做的。”为了便于理解,顾骜就直接顺着对方的土味儿,用了“裁缝”这个词,没用“设计师”。

听说是法国裁缝,陈师傅倒没那么好奇了。

顾骜怕对方再哔哔,主动反问:“对了,知道复旦离电影制片厂远么?”

陈师傅:“挺远吧,将近两公里。”

如今人觉得两公里就算远了,沪江市区直径也才十几公里。

顾骜:“那去学校之前,先带我去个两地之间的宾馆,我们办个入住放下行礼。”

陈师傅有些为难:“那你这个不好算里程啊,我白等你怎么算钱?”

“五块?”

“五块不好撕票——起步四块,加程票两块。要是撕你六块票,回头我上缴还亏本呢!”

“不要票。”

“不要票?!”陈师傅大惊,他从没见过不要发票的乘客。

因为没有电子计费系统,如今出租车司机给市汽车公司交钱,是按撕票数交的。

车子和汽油都是公家出钱买,个人撕一张四块的票子后,收进来四块现金、晚上报账要给单位三块五,剩下的五M才是个人的工资——每天做10个单子,就有5块钱工资,一个月150块,比八级工还高,所以出租车司机是绝对的高薪职业。

市汽车公司也不怕大家私吞,因为如今坐得起出租车的,绝对都是要开发票的,不可能有冤大头自己私人拿四块钱起步价来坐车。就算是大国企的厂长,回去也要拿发票报销。

而顾骜说不要票,就意味着公家不知道陈师傅今天接的这一单,他一单就能赚到十单的私房钱。即使油量有点超支,一会儿也可以通过别的单子腾挪回来。

大不了就说今天生意差。

“老板,没说的!今儿我挪出半个下午的时间,专门就伺候你一个了!你说去哪就去哪,你说等多久就等多久!”

这下轮到顾骜愕然了。

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在这个野性的时代,“不要开发票”能带来这么多便利。

“这么说,晚上应该去按个摩解解乏啊,国营按摩店的服务员如果不撕票,估计也能便宜好几倍吧。”以他的智商,脑内瞬间就举一反三了。

任何不消费物质实体、只消费人力的服务行业,不开发票应该都能便宜好几倍,因为都是私活。

……

一小时后,顾骜一行人赶到复旦,在校门口一个咖啡馆遇到了等候的萧穗。

“穗姐,好久不见。恭喜你如愿考上复旦。”顾骜当先打招呼,并帮大家相互介绍了一下。

毕竟只有顾敏和马风认得萧穗,而闻莺和杨信都是第一次见。

大家握了一会儿手,也都表示了恭喜,然后各自分桌坐定。

萧穗很豪气地掏钱帮大家点了咖啡和冰淇淋。

而闻莺在仔细观察了萧穗的外貌后,一阵自惭形秽,同时也暗暗为自己庆幸,她与马风的感情也更加融洽了。

“你有钱了嘛,大手大脚的。”顾骜抿了一口咖啡,与萧穗开着玩笑。

“又有稿费到账了,两千块呢,随便花,不够花了再写。”萧穗显然是进入了美女作家的状态,脑子里也没有攒钱这根弦。

听了这句话后,一旁旁观的闻莺突然想起个事儿来:“啊!原来姐姐你就是《部队文艺》上那个萧穗啊?我看过你的越战呢,很精彩啊,能给我签个名么。后续还有没有了?没想到你文章写得这么美,人长得更美呢。”

萧穗微笑着给文艺小迷妹签了名,一边说:“可能还会写一点吧,不过不会是战争场面的了,我想写写普通战士回来后的平凡生活、与和平时期的斗争、贡献。嗯,就叫《谅山下的花环》好了。”

这个题目当然是顾骜出于恶趣味帮她取的,不过以萧穗的文笔和天赋,加上她如今变轨了的人生轨迹,写出更深入的军旅题材也是很容易的。故事也可以挪到罗勇信、刘壮这些无名英雄身上。

甚至将来只要不违反保密纪律,还能写这些退伍战士如何在中东保卫国家利益……

80年代,这种略带狗血的东西,要是再掺杂点民族情绪和谍战元素,不要太好卖。

虽然文艺性和艺术成就方面,可能会比萧穗前世那些作品差些,但畅销绝对畅销。

“好呀好呀,那以后我一定第一时间买来拜读。”闻莺发自内心地说。

顾骜眼看咖啡馆里的局势有向文艺女青年座谈会靠拢的趋势,连忙把楼歪回来:“对了,你为什么选在这儿碰头呢,你才刚被录取,学校还没给你分配宿舍吧。”

萧穗:“但我本来就住附近啊——我妈的房子,是制片厂分的宿舍,往西一个路口就到了。”

顾骜直奔主题:“那先聊聊引进片的事儿吧,阿姨厂子里目前的外包政策,大致是怎么样的呢?或者说,具体要找到什么人,才能说了算?”

萧穗微微白了他一眼,似乎在微嗔他的不解风情,不过还是正面回答了:“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的片源够便宜,一个资深制片人送审、再认识个初审帮你看几眼,就行了。

如今引进曰本片很松的,关键还是版权费。人家有关系有后台的,拉得到外商贴钱赞助,就可以砍得很低。国内外汇预算很紧张,卖得贵的电影,是不会考虑的。”

这个答案,倒是颇为出乎顾骜的预料。

顾骜毕竟是从和谐时代来的,那个时候国内引进外国文化产品,钱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内容要正能量。

而萧穗只用了几句话,就给他烘托出了一片大致的图景:不正能量也没关系,但关键要便宜。

如今可不会给外国片分成制票房的,入境的时候,都是一口价买断。

退一步说,就算想分成,以国内最便宜五分钱一张的电影票、结合人民币的实际汇率……

哪个外国版权公司会看得上分成?

电影,,一切译制品,都是这个行情思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