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 > 第六百零九章 联军

大秦:公子丹,镇守边关八年 第六百零九章 联军

作者:乌龟大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7:51: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时赢丹就在考虑联合西域征讨安息的问题了其中赢丹重点要考虑的就是西域第一大国龟兹,一个拥有八万百姓两万兵的国家。

赢丹观察和计算过西域三十六国,如果要能将这三十六国的兵力各抽调一部份出来应能组成一支五万人的联军。

由于西域人也是长期放牧尤其还是在恶劣的环境下放牧,于是骑射本领也不比安息差。

问题在于这三十六国很难联合也极难协同……当年中原六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都各有心思,何况是西域这三十六国。

因此这龟兹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周边的小国都是唯龟兹马首是瞻,龟兹要是点头应下了,那么其它小国也就不在话下。

于是赢丹在稳定了姑师局势和第一件事就是派出使者带上丝绸及从中原带来的一些宝物出使龟兹。

派出的使者是个叫泽的说客。

赢丹的部下通常都是能打仗的武将,很少有能说会道的说客,这个叫泽的说客倒是毛遂自荐来投赢丹的,说是要做赢丹的食客。

以赢丹此时的爵位的确可以养食客,只是赢丹不是很习惯这么做,同时他也觉得没意义……就算食客三千又能怎样?一旦失势这些食客能起得了什么作用呢?

不过据说泽之前是个商人,赢丹正好需要有人分管西域经商的问题于是就留下了。

此时因为无人可派于是就让他出使龟兹。

龟兹的领地很大,东起轮台西至巴楚,北靠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都是龟兹。

赢丹交待泽,对龟兹的说法要从利益角度出发……若能结盟击败安息对西域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此西域就不再受安息骚扰了。

泽拍着胸膛表示自己一定不辱使命。

然而十数天后传来的消息却是另一回事,龟兹王对结盟征安息一点兴趣都没有。

泽在与龟兹交流之后总结了几个问题:

有秦军驻守姑师,西域便无安息之忧,若无安息之忧,他们自然就没有征讨安息的需求了。

不仅没有需求,甚至还担心会惹恼了安息,有朝一日秦军若是撤出西域,它们便无法向安息交待了。

若秦军进驻西域号令三十六国,那同样也会影响龟兹的统治,既是如此,龟兹受安息统治是统治,受秦军统治也是统治,为何又要帮秦军征安息而换来秦军的统治?

难保秦军会过河拆桥,先以西域联军攻安息,乘西域损失惨重时再攻西域……如此一来秦军岂非坐收渔人之利而西域诸国只有灭亡一途?

赢丹一听这话觉得还真是,他倒是把西域联军想简单了,以为有安息这个共同的敌人就能将其联合在一起。

现在看来距离那一步还十分遥远。至少要将眼前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第一个问题好解决。

如果说龟兹没有来自安息的威胁,那么只需要赢丹放弃一两个小绿洲给安息作桥头堡就可以了,比如奇台或谷峪。

龟兹及西域诸国肯定不愿意赢丹这么做,因为这对秦军来说十分容易但对西域诸国的伤害却很大,所以只要赢丹一表示这方面的意思……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第二点与第三点其实都是信任方面的问题。

亦即担心秦军会像安息一样褥羊毛。

虽然秦军此时表现出只是想与西域各国经商的样子,但谁知道是不是表面功夫?

这方面较难解决,且赢丹相信这不只是信任方面的问题……让各国出兵也触及到贵族利益的问题。

比如要出多少兵要多少补给还有多少装备?

这些如果都要各国贵族负责,那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赢丹对比了下汉朝,认为汉朝之所以能让西域诸国听话甚至出兵围攻龟兹,是因为李广利远征大宛时是一路打过去的……带着三万兵,一路行军都向沿途各国要水要粮要牲畜,不给就打。

这样一来西域诸国就切生体会到汉军的实力,于是才能号召得动诸国组成联军。

所以有时人也是不能太善良的,就像现代美国佬常用的外交手段:一手萝卜一手大棒,萝卜不行就用大棒正在赢丹为此苦恼时,张辽进帐来报道:“殿下,楼兰兵变。”

赢丹一惊,意外的说道:“好个楼兰,居然敢在此时反叛?”

也难怪赢丹意外。

此时正是秦军刚刚击败安息正如日中天的时候,何况秦军在楼兰还有数千军队且在楼兰王身边还有个“护楼兰使”,这“护楼兰使”手里还有“天女散花弹”。

这楼兰王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在这时反叛。

不想张辽却解释道:

“殿下,楼兰并非反叛,而是兵变叛楼兰王!”

赢丹不由奇道:“叛楼兰王?”

张辽点头道:“正是楼兰军民欲并入秦军而楼兰贵族不允,于是军民群起而攻之……”

这么一说赢丹就明白了原来这与赢丹之前在姑师的一波精神攻击有关。

当时有一千楼兰骑兵是目睹了整个过程,他们回去后又将秦军的所作所为说与楼兰军民听。

另一方面,一批批的秦军进驻楼兰带来了数不尽的财富和技术……财富就是随军商人带的一车车的丝绸,而技术则主要是军事和农业上的。

其实更重要的还是制度的优越性。

随着秦军和印度商人的大批涌入,秦军与楼兰的交流就成级数增长。

这其中印度商人起着翻译及加持的作用……印度商人有许多会说中原话,为了体现他们的见多识广以及跟对了人,难免会在翻译及与楼兰军民交流时对秦军的待遇、强大和富有添油加醋一番。

这其实是种正常现像。

因为如果把秦军说得很弱,那是不是说被秦军以少胜多而且还是一败涂地的印度就更弱了?

如果把秦军说得很差,那现在处于秦军统治之下的印度是不是要更差?

这其中尤其是秦军的二十军功制……只要在战场上立功就能升官晋爵就能有分到土地,这对于奴隶制的楼兰军民是想都不敢想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