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红楼之庶子风流 > 第六百四十九章 钟声

红楼之庶子风流 第六百四十九章 钟声

作者:屋外风吹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4:37:36 来源:蚂蚁文学

兴化坊,杨府。

内堂。

贾琮坐在一梨花官椅上,手中拿着一只梨,用一柄小刀平稳的削着皮。

一张木榻上,兰台寺御史大夫杨养正躺在上面,咳喘着。

杨家几个男丁守在一旁,躬身侍立。

杨府家风清正,除了杨养正外,竟再无一人为官,皆以教书为生。

安贫乐道,颇有古风。

杨养正年已逾古稀,脸上满是老年斑,清瘦的只剩下一把老柴骨头。

但眼神却并不浑浊,虽咳喘的厉害,但周身气度不减。

贾琮将梨削好后,又细细的切成片,放在一个普普通通的瓷碟里,递上前,道:“养正公身子骨都熬成了这般,怎不叫几个名医好好瞧瞧。春发之时,本就容易复犯肺疾。寻几个名医来看看,就算除不了根儿,也不必如此难熬。身子养好了,您老再写几个本子上去,也好为国效力。”

贾琮说的平平淡淡,可杨家几个男子却无不色变,眼神忌惮甚至难掩恐惧的看着贾琮。

眼前这位俊秀的不像话的少年,如今都中哪个还敢小觑?

这些时日,破败在他手上的高门豪族甚至是宗室诸王,双手双脚加一起都数不过来。

他一言之下,虎狼般的缇骑,可真的能抽筋吸髓。

然而在杨家儿孙面前都极少露出笑容的杨养正,此刻竟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这愈发让杨家儿孙们担心揪心……

不过当他们看到贾琮上前,动作柔软的帮因大笑而剧烈咳嗽起来的杨养正轻轻抚背顺气,一颗吊起的心又稍稍安了下来。

杨养正一双老眼看着贾琮,道:“不要怕被人参,也不要怕被人琢磨。你行事素来以大义为先,一桩一件都有理可依,你怕什么?”

贾琮轻轻一笑,道:“不是怕什么,只是不耐麻烦。这朝廷上的斗争,着实让人瞧着心烦。我为了避免这些麻烦,寻日里连锦衣衙门都少登,凡事都交给韩涛和姚元两个镇抚使去办。只要他们能办好的,我概不过问。已经退让到这个地步了,结果还是没避开麻烦。一个个要么说我心怀叵测,要么说我鹰视狼顾,图谋不轨。养正公,您老说说看,这些人可笑不可笑?朝堂大权在内阁军机处手里,军权也在赵崇那一伙子贞元勋臣手中,小子我连一兵一卒都调不动。他们不瞧瞧自己,怎么我就成了狼子野心之辈了?冤不冤哪?”

杨养正见贾琮虽说的怨言,但面上一直带着轻快的微笑,知道他还受得住,又咳嗽了几声,便正色叮嘱道:“不要不以为然,此事早先爆发出来,比晚些好。趁着陛下龙体大安时弄出来,有圣眷在,陛下就能帮你压下去。若等后面……这就是你的大劫!好了,老夫不多费口舌了。你先生来信说,你心中丘壑天成,我等老朽不必过多干预。原本是一条绝路,能让你走到这一步,确实了得。”

贾琮闻言却微微变了面色,回头看了眼杨养正的儿孙们,杨养正微微一扬下巴,杨家儿孙们连忙齐齐施礼,告退出去。

等他们出去后,贾琮看着杨养正,面色肃穆,眼神凝重,问道:“养正公,您刚才说什么?什么叫陛下龙体大安时?”

杨养正看着贾琮,眼中不掩赞赏,微微颔首,轻声道:“清臣,你该明白的。若不是陛下龙体出了问题,时日不久,他回京后,第一件事就是重赏你,第二件事,怕就是杀你以平民愤。贞元勋臣至此,你这把刀的用处,已经尽了。也该安抚人心,休养生息了。然而如今陛下非但不赏你,还故意将老夫的折子拿出来,引得军机处诸军机攻伐于你。这是在压你,也是在保全于你。圣意陡然转变,许多事也就明了了。”

贾琮面色连连变幻,看着杨养正那张苍老的脸,心中既忌惮又震撼。

这些在朝堂上挺立了一辈子而不倒的老臣们,又有几个能小觑?

他顿了顿,问道:“养正公,不知……能猜出此事的,有几人?”

杨养正满是老年斑的脸上,浮现出一抹怅然,道:“也只那么几个老骨头吧,但都没甚大用了。元辅那边,也到头了。唉……”他颤巍巍道:“谁都没有想到,陛下隐忍十数年后,竟有此大魄力大决心,澄清玉宇啊。古往今来,也没有几个帝王,能做到这一步。可惜了……再给陛下十载光阴,大乾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至此,贾琮确定,人老成精的杨养正,确实已经断定崇康帝命不久矣。

不过,他说的也不错。

朝廷到了如今这个格局,对皇权有威胁的宗室诸王、贞元勋臣,已经被清理的七七八八,剩余的也已是元气大伤,能不能苟存下去都是问题。

而等到宁则臣再一去,新党魁首只留下林清河和吴琦川二人。

这二人一直都是宁则臣和赵青山的助手,存在感并不高。

宁则臣老去,赵青山被发配河套,林吴二人的威望,远远无法坐镇中枢,让新党群雄封疆大吏们俯首听命。

如此,军、政、宗室都成了一盘散沙。

纵然有人现在猜出了崇康帝命不久矣,也没甚大用。

翻不起大浪来了。

关键是,没人能知道,崇康帝到底还能活多久。

一两个月是命不久矣,一年半载同样是命不久矣。

暴龙驾崩前,是最危险的时候,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作死。

正好又可以让崇康帝,顺着心意布置后手……

而杨养正似乎还确定了,贾琮能够左右未来的朝堂局势,他干瘦的老脸上,眼中的目光却颇为有神,他看着贾琮道:“清臣,新法到了今天这一步,殊为不易,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如今种子已经种下,幼苗已经发芽长出,想要收获,或许要三五年的光景,或许要十来年的光景,但无论如何,一定会有收益。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倒回去。大乾,经不起这般的动荡波折了。老夫希望,你能看顾着新法,继续大行于天下。老夫虽非新党,亦非旧党。曾经赞成过一些新法,也反对过一些新法。但到了这个地步,新法终究是利大于弊……”

贾琮倒没有虚伪的问杨养正,为何会对他有这般信心。

不提元春腹中的骨肉是他的外甥,他这个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至少在少年天子亲政前不会变更。

只看看如今京营十二团营中的指挥使,过半都是和贾琮能牵上干系的开国勋贵。

镇国公府一等伯牛继宗掌敢勇营、理国公府一等子柳芳掌练武营、修国公府一等子侯孝康掌伸威营、神武将军冯唐掌扬威营、忠靖侯史鼎掌立威营、效勇营则由平原侯府二等男蒋子宁及定城侯府二等男谢琼合掌。

如此,驻扎京城实力最雄厚的十二团营中,六大团营都与贾家相交匪浅。

这还不算王子腾手中的力量……

当然,这些公候府第的勋贵不是贾家的门下走狗。

但贾家的影响力,却足以影响到他们,这就已经十分可怕了。

再加上贾琮自身锦衣卫的实力,杨养正期待他能扶持新政的延续,并不能说病急乱投医……

尤其是等到崇康帝驾崩,朝中强势老人贬走死光后,到那时,贾琮的势力才会真正突显出来……

这也是,崇康帝认为他能担当得起顾命辅政大臣的原因。

但贾琮却连想都没想,就断然拒绝道:“养正公托付错人了,朝堂大事,陛下自会安排妥当。新政乃陛下一生心血,新政在,则陛下便万世长存。所以,断不会容新政有失。至于小子……锦衣卫现在不会涉及政堂,以后也不会。小子也早就告诫过南北镇抚司并江南六省千户所,锦衣卫内,谁敢往朝堂上乱插手,我杀谁,绝不留情。因为不管谁出手,到头来背黑锅的一定是我,是贾家。我们会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小子向陛下保证过,锦衣卫绝不干预朝政和军权。这是底线,也是小子自保的根本。故而,养正公的托付,小子办不到。”

贾琮平静淡然的眼睛看着杨养正,心中一叹:

这老人,果然是国朝死忠。

生命临了,还在为天子查辨忠奸。

贾琮对他的敬意加深了些,但曾经因为照看过自己而产生的亲近之心,却一扫而空。

他这般变化,自瞒不过人老成精的杨养正的老眼。

老头儿却没有什么解释的心思,他心怀家国天下,没有丝毫私心。

且对贾琮而言,能让他明确位置,有自知之明,时刻谨记本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老人唯一希望的就是,贾琮一定不要说一套做一套,或是将来忘记了今日之言。

否则,必然会被天子留下的后手打落尘埃,化为齑粉,死无葬身之地。

正当这对曾经的忘年交因一番试探敲打之言情分耗尽,贾琮刚刚起身,想要告辞离去时,忽然,自距离兴化坊不远处的皇城方向,传来一长串连绵不绝的钟声。

景阳钟响。

一老一少的眼中,同时浮现出惊恐之色……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